定位風云:捧上天,踩下地
首發:賈桃賈桃
1968年的一天。
特勞特拿著一份備忘錄,給里斯以及他的伙伴看:先生們,我想到了用“定位”來概括你們的理論。
里斯認為這個詞很不錯,就采用了這個詞。
此時,特勞特入職里斯公司不過一年左右。
而在還未采用這個詞之前,“定位”(position)被叫做“rock”,這是里斯咨詢公司的一個工作方法體系,主張:每個品牌都需要一句話來表述它和競爭對手的區隔。
這已是“定位”的雛形。
Rock一詞意指:如同巖石一樣的出擊點。
而明顯的,position這個詞更好,里斯后來講到:這個詞又能做名詞,也能做動詞,而rock做動詞毫無意義。
“定位”一詞在這一年,就這樣誕生了。
1、走向世界
但是,即使定位誕生后,接下來的幾年并沒有產生大的影響,直到1972年,里斯和特勞特連續在《廣告時代》刊登系列定位文章:定位時代來臨。
定位才逐漸在美國國內產生了影響。
當時的美國經濟增長急速放緩,整個70年代都陷入了“滯脹”時期。國際商品(德國和日本)和品牌涌入美國市場,美國本土企業增長緩慢,國內競爭加劇。
這樣的大背景下,里斯和特勞特提出了非常適合競爭市場打法的“定位”,相信并且實踐著自己的理論。
1981年,兩人合著的《定位》書籍出版,在美國企業界引起轟動,此后暢銷十余個國家,標志著“定位”理論走上了世界級的舞臺。
1994年,在特勞特和里斯合作的26個年頭,兩人最終還是分開了。特勞特獨自成立了特勞特伙伴公司。
2、進入中國
定位最早進入中國是1991年,距離書本在美國出版已過去十年。
臺灣學者劉志毅將《定位》譯介到臺灣,隨后訪問大陸時,將譯本送給了廣告先驅-唐忠樸。唐忠樸把定位收編進了《現代廣告學經典叢書》,這是國內最早的定位版本。
雖然在1991年即引入,但隨后幾年,定位仍只在學術界討論廖廖。并沒有引起企業和營銷人士的重視。
在那個時代,企業界崇尚的是點子營銷。
直到1995年。
同在TCL品牌部工作的鄧德隆和陳奇峰讀到了定位書籍,便一發不可收拾,埋頭研讀。當時中國彩電行業正值價格戰,由長虹挑起的價格戰,連帶一批彩電品牌跟著降價。
鄧德隆和陳奇峰一邊負責電視品牌,一邊走訪了一些知名企業,他們驚嘆道:我們一定要將這個理論專研透,介紹給企業,定位對正值轉型的中國企業太有啟示意義了。
鄧德隆和陳奇峰雖然用心讀,但還是有很多地方不懂,于是就給遠在美國的特勞特寫信、發郵件求教。
同時一邊組織“讀書小組”,小組里的人一起學習定位。后來讀書小組越發擴大,很多營銷廣告人加入了進來。
1998年,鄧德隆在廣州成立了中國的定位黃埔軍校——成美行銷廣告有限公司。以企業的方式在中國傳播著并實踐著特勞特的定位理論。當時兩人對定位理論研究已比深入,就同時開設培訓班,做演講。
1999年,特勞特終于回信了,并告訴鄧德隆:不久后,將訪問新加坡,希望能在新加坡會面。
鄧德隆攜妻子如愿見到了特勞特,妻子做翻譯,兩人交流頗為順暢,會談期間鄧德隆有意建議特勞特雙方通過合作,在中國設立分公司。
兩年后,鄧德隆和特勞特達成一致意見,同意成立特勞特中國,鄧德隆為中國區唯一特勞特指定授權人。
鄧德隆和陳奇峰離開廣州-成美,在上海成立特勞特中國公司。
3、高光時刻
特勞特中國公司發展順風順水,鄧德隆有了新想法,想主做品牌投資,比定位咨詢更深入的進入品牌,這時謝偉山出現了,幫助鄧德隆拉投資。
但事實證明,投資遠非易事,鼓搗下來,最后重心還是放在了定位咨詢上。
謝偉山后來成了特勞特中國的主力人物,被稱為特勞特中國的頭號講師,一路升到特勞特中國合伙人。
21世紀初,隨著鄧德隆、陳奇峰等人的大力推廣,定位迅速在國內火了起來,當時的一部分企業家篤信定位。
2003年初,堪稱定位標板案例的王老吉案例出街了,代理商是鄧德隆之前創立的公司——成美,成美此時的掌門人變成了耿一誠。成美為王老吉制定了“預防上火的飲料”這一品牌定位,并拍攝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等視頻廣告。
2004年內地煙草品牌芙蓉王迅速崛起,營業額、利稅全面超過白沙集團,當時芙蓉王的營銷廠長在后來接受鳳凰衛視的采訪時說到:芙蓉王的成功,在于國際大師特勞特定位理論的正確指導……
而后來,芙蓉王做東,還邀請了特勞特赴中國演講。
此后的近十年,定位席卷中國營銷界和企業界,企業家們篤信定位,恨不得把中國定位公司全部試一遍,營銷人也信定位,人人言必稱定位。
鄧德隆由于在中國出色的傳播和實踐定位,順利升至特勞特全球總裁。
這期間,定位來中國的前十年,定位的另一大作者-里斯幾乎被中國忽略了。不過有一位深迷定位的人始終記得,此人就是張云,在入職特勞特中國公司半年后便離職,以同樣的路子給里斯寫信。在2007年成立成立了里斯中國。
至此,定位的兩位始祖,各自門派都在中國立山頭了。
4、分支
在兩位始祖的正統門派的不斷推廣下,定位得以在中國快速成長、發揚。
有些人希望進特勞特門下學習,有的呢,就只能自學了。
鄧德隆們占據了中國早期戰略咨詢的紅利,名利都收進了口袋里,自然有人看在眼里。隨后的幾年,陸續有人從特勞特中國公司離職,開始創業,創辦自己的定位咨詢公司。
前文提到的謝偉山在2015年另立山頭,創辦了君智咨詢,主打競爭戰略,已不單單是特勞特和里斯的定位理論,還融合了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
君智成長的很快。
這期間,定位出現了各種形態的分支。
不僅僅是從特勞特出來的,還有一些是自學定位的,也紛紛創辦咨詢公司。
一時間,各種品牌咨詢、戰略咨詢、企業咨詢都冒出來了。
有的人甚至是從來沒學過營銷,沒有寫過一句文案,沒有做過一個廣告,憑著看了定位的書籍,也開始用定位給一些企業做診斷了。
甚至一些定位派,將定位吹上了天,堪稱神論,只要懂定位就能輕松帶起一個企業,就能充當各種人身導師……
定位似乎成了營銷領域里入門最快,學習最不費力的營銷知識。
5、倒戈之聲
欲速則不達。近幾年來,我們陸續看到了一些批評定位的聲音。
一些依靠定位的品牌、企業,有的成了,有的呢,煙火一瞬。
成了的,擁護定位的人,將之捧上天;沒成的呢,則變成了倒戈聲音的有力證明。
特別是最近一兩年,我們會看到一些自媒體或是行業內的人士,慢慢的有演變成死踩定位的意思。
“定位已死”、“定位是忽悠”、“定位就是騙子”……隔上個把月就會有人出來踩一踩定位。
當年一些人拼命往左劃舵,現在則是有一批人拼命向右轉舵。
當年一股氣吹上天,現在則是一腳踩下地。
當年是多人爭搶的手中寶,人人都想說自己是懂定位的;現在則似乎是很多人手里的燙手山芋,不敢說自己跟定位有半點關系。
不敢拿在手里,卻又沒辦法忽視。
事實證明物極必反,當走向神壇的時候,就是開始跌落的時候。
但是,似乎如今的批評如同當年的捧上天一樣,散發著絲絲異味。
6、正確認識定位
我們來仔細梳理一下批評定位主要原因:
第一是部分運用定位的人,過于夸大定位,認為一個定位就能拯救一個企業,樹立一個品牌。這種夸大已經是在欺騙客戶了。
而這個現象不僅僅存在于定位,一些市面上部分營銷公司也有自己的理論,都存在于過于夸大自己理論的現象。
第二是定位派系里的烏煙瘴氣。市面上有很多打著定位旗號的營銷公司,極盡浮夸之風,各種個人包裝、案例包裝、理論包裝...
第三是一部分定位系出來的廣告作品,有洗腦的性質。這就首先讓很多廣告行業的人不滿意了。
第四是指責定位理論本身。這里面有質疑定位理論是否在美國火爆,也有指責理論本身的。不過這幾乎是所有批評里聲音最小的,因為大多數人沒有一套強力的邏輯來反駁。
其實,大多數人批評的主要是運用定位的人,和整個定位派系的糟糕環境,而定位理論本身是否全然不可取呢?
一些事實能說明:
第一是科特勒、凱勒、阿倫斯、阿姆斯特朗等營銷領域的權威學者,在自己的著作里都避不開定位,需要拿一個板塊來說明。
第二,定位書籍已被翻譯成17種文字,銷往全球,不可能全球人都在犯傻。
第三,我們能看到一些運用定位的實際案例,并且能看到效果。
定位并不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而是需要正確的認識和使用。
7、辨析定位
首先來說定位書籍:寫的非常簡單,通俗易懂,從來沒接觸過一點營銷的也能看懂,甚至可能連初中生都能看懂。
全書是觀點論證式的,圍繞一個觀點,列舉有利的證明材料,選擇性的忽視了與觀點相左的案例。
書籍語言多是描述性的,不嚴謹;
自身理論彈性很大,不系統也不規范;
太多肯定語氣的語言,為的是說服讀者,而沒有實證。
于是,就造成了整個定位圈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回歸到理論本身呢?我們再來接著梳理定位理論。定位理論最核心的論點是:
潛在顧客的心智是競爭的終極戰場,定位就是在消費者心中給品牌找到一個獨特的、有利的位置。
并且強調找到消費者的心智空缺,用廣告等手段進入心智空缺。
首先此論點指出了競爭戰場,最終落腳點在消費者身上,這一點與當今主流營銷觀點都契合,都是從消費者出發來逆推。并且這樣逆推,也符合邏輯。
其次,這是一套可行的戰術方法,是競爭市場環境下一個有啟發的思考點,也算是進入細分市場的一個方法。
由定位延伸而來的品類思維也有一定的啟發意義,我們能看到一些依靠做品類而起來的品牌(比如近兩年的火起來的老人鞋)。
但是,定位之于企業,之于品牌,還是只是一個手段而已。品牌本身是復雜的,不單單一個名字、一句口號,也不是一支支狂轟濫炸的廣告。企業呢?就更復雜了。
這也是目前定位存在的最大問題:過于簡化。站在定位的角度過于簡化品牌、簡化企業、簡化營銷、簡化廣告,認為依靠定位就能定全盤。
光顧著看自己,沒有去仔細研究環境。
其次是追逐的效益太短期了。很多定位做的是一錘子買賣,并且堅定的認為依靠此定位就能成,于是讓企業用大量的廣告費去砸,砸成功則矣,不成企業則迅速倒閉。
以至于造成賭的性質,拿未來來賭今天。
所以,我也一直認為定位是可使用的一個戰術工具,但不要過于押注。辯證的去看,辯證的去運用,自己能用就用,不能用就不要去忽悠。
特勞特后來再來中國時,接受采訪開玩笑式的談到:后悔自己沒早些來到中國。因為他看到了中國營銷人和企業家們學習定位理論的熱情。
當然,特勞特是一片真心。不過國人們的熱情卻有些慢慢變味。
里斯和特勞特兩位老祖,用自己的經驗和思考鍛造了一款兵器,至于兵器如何使用,還得看使用兵器的人。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定位。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 定位理論的產生與發展,《銷售與市場(管理版)》,2012
2. 25年中國營銷激蕩史-影響中國的營銷理論,王卓、林思勉.2004
3. 定位中國20年.納蘭醉天,2018
4. 里斯和特勞特定位理論反思-一個基于認知的實證研究,張會鋒,2013
5. 《定位》,里斯、特勞特,2015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賈桃賈桃(ID:jiataojiata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