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影響中國營銷的最大騙局,還是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導讀:謊言總有揭穿的時候。
一句“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最大的觀念”,不知道讓多少人開始了解和推崇定位理論,至少老苗是。
以前的文章中,每每提起定位,我也總會引用這句話。簡單粗暴,直接有效,瞬間讓人覺得很牛逼。
但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發現讓人懷疑:這個所謂的“有史以來影響最大”,是不是杜撰的謊言?是不是 “欺負咱中國人在美國沒親戚”呢?
1、
這句名言只出現在中文譯本的定位書上,而美國原版的定位書上沒有。
2、
查閱了美國營銷學會和美國營銷協會的網站,均未見記載。
3、
這個看似很大的“帽子”,是如何評選的,評委是誰,評判標準是什么,還有哪些參評觀念,國內的資料語焉不詳,國外的資料更是不見。
4、
國內關于此事的記錄一片混亂,有的說擊敗了品牌形象論、競爭理論等,還有的直接就說擊敗了科特勒、邁克爾波特、奧格威。讓人看的很尷尬。
5、
美國頂級營銷學者中,對定位一直有較大爭論。
里斯和戴維阿克的爭論,地球人都知道;整合營銷傳播的創始人舒爾茨直言,定位就是胡說八道,原話是“定位是一種品牌妄語”;科特勒則是定位的伯樂,但近些年的《營銷管理》,有關定位的內容也一版比一版少,而且科特勒大師是把定位放在STP營銷戰略和凱勒的品牌管理體系中應用的。這種情況下,說定位是“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顯然非常缺乏說服力,說“爭議最大”、“遭受質疑最大”倒是很可信。
6、
相對于“對美國影響最大的理念”,定位公司在美國從來都稱不上成功,不管是里斯之前創立的、特勞特做AE的廣告公司,還是后來兩人分開成立的咨詢公司,在美國廣告界和咨詢界都排不上號。反倒是在國內,因為這個“對美國影響最大”,引起了很多人追捧,生意做的如火如荼。有個小兄弟,曾是定位的小迷弟,在一個定位群里問了句“定位在美國影響最大,為什么特勞特去世,不在美國傳承,反倒找了一個中國人繼承他的事業”,于是這個兄弟就被踢出群了。
7、
咨詢過幾個有美國市場營銷背景的人,還有一些臺灣地區的資深營銷人,均表示對這個所謂“有史以來影響最大”不知情。
當然上述都是疑點,還不能100%證明“有史以來影響最大”就是專門騙國內營銷人的,因為你要證明一個事情沒有發生實在太難了。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質疑,希望當年炮制這些言論的人能提供翔實證據,我也承諾如果有證據,也會把這些證據公布出來,以正視聽。
老苗非常希望自己的質疑是錯的,因為我不想傻逼兮兮的被忽悠這么多年。
證據沒等來,搞笑的事卻發生了兩件:一是有人在我那個小測試中刷投票;二是某定位公司打來電話,情緒非常激動,據說要發律師函,要告我。結果律師函現在還沒到,害得我還要再寫一篇質疑文章,催催他們。
哎,這定位大佬還不如權健公司有魄力,差評。
如果這句“有史以來影響最大”被證明是謊言,就很容易理解當前國內定位信徒們的所作所為和風氣,建立在謊言基礎上的組織,自然難免烏合之眾、烏煙瘴氣和烏七八糟。
2017年,特勞特去世,國內信徒們紛紛紀念,其中最重磅的就是“引用”美國最大的紙媒之一《紐約時報》的報道,在國內的模樣是這樣的:“紐約時報整版報道杰克.特勞特事跡及生平!”
絕對整版巨幅加頭條的既視感,而《紐約時報》的官網上,能查到的信息卻是這樣的:只有一條簡單通告而已。
雖然網站內容和紙媒內容不一定保持完全一致,但這也偏差太大了,那些宣揚《紐約時報》整版報道特勞特的定位大神們,不出來說道說道嗎?難道也是“欺負咱中國人美國沒親戚”?
近二十年來,定位門徒們在國內的表演可謂精彩紛呈,直逼娛樂圈。
批奧美、批麥肯錫、批波特、批科特勒,懟蘋果、懟小米,
狠起來自己分成兩派——里斯派和特勞特派,互相批。
在中國,毫無疑問特勞特派是占上風的,把里斯的功勞都快搶光了。
各種記載和文獻很清楚,定位理論的雛形是里斯公司的作業理念,本來叫做“the rock”,意思是“無可置疑的理念”,后來特勞特加入公司后給里斯建議,將之命名為“定位”(position),并在里斯的支持下寫了第一篇關于定位的文章。包括之后的定位系列叢書,里斯都是第一作者,特勞特是第二作者。定位理論創始人,里斯第一,特勞特第二,這是事實也是公論,兩位當事人也沒意見。
然而,到咱中國一切都變樣了,很多營銷人只知道特勞特,不知道里斯。特勞特成了定位理論的首倡者,成了“定位之父”,原因是名字是他取的。
原來取名字還有這么多好處!
搶光環,搶解釋權,只是小CASE,更6的操作是搶案例。
王老吉(現在的加多寶)當年找成美拍廣告片,由成美創意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由此幫助了王老吉獲得了早期成功。
王老吉(現加多寶)成功后找到某定位公司,開始玩起了“正宗涼茶”、“領先戰略”、“每十罐涼茶七罐加多寶”,由于宣傳聲勢浩大,幾乎掩蓋了當年成美為王老吉提供關鍵服務的事實,逼得人家不得不出來聲明:當年的王老吉是俺們做的。
再看看這些年定位大咖們做的案例,幾乎清一色“遙遙領先”、“領軍者”、“領導者”、“中高端”、“某某專家”、“專為某某設計”,要么生造一個品類出來。反正就是打廣告,海量的廣告來去占領這些概念。
建材行業某一個知名品牌,因為“創新了一個品類”,投了巨額廣告費,到現在經營都十分困難,欠了某傳媒公司上千萬的廣告費尾款至今無法歸還。
某二手車平臺,這么多年鋪天蓋地讓人無處躲藏的廣告,結果被人人車在2018年輕松追趕。到年底還因“遙遙領先”的宣傳用語不當,被罰款1250萬。
諸多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們仍不甘心,覺得該平臺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是更大的“虛假廣告”。
“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腦洞好清奇,真想知道他們是咋做到的?難道他們從中偷偷學雷鋒,兩邊補貼?還是自己會印錢?
馬上要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了,居然還用這種反商業常識的廣告來挑戰大眾智商。
定位圈的大佬們如此表現,而數量龐大的一眾信徒就更熱鬧了。在他們那里,定位理論不僅僅拳打波特、腳踢科特勒那么簡單了,而是商業中唯一的真理,宇宙第一真理。
“中國共產黨是運用定位理論成功的”、“毛主席是運用定位理論成功”、 “美國是運用定位理論成功的”、“釋迦摩尼是運用定位理論成功的”、 “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運用定位理論成功的”……
而所有的商業失敗案例,也被他們一律歸為沒有正確做定位。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定位大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就是一幫拿著錘子滿世界砸釘子的“妄人”。什么中國定位第一人、世界定位第一人、餐飲定位第一人、食品行業定位第一人、招商定位第一人、西北定位第一人、某某省定位第一人……滿大街都是。
定位在業內被稱為“神教”,還源自他們嚴重排它,且邏輯十分感人。當你質疑他的時候,通常會面臨以下三種神回復:
首先是“你不懂定位” ,“定位的二十二本書你都看過嗎” ?不跟你在具體問題上探討,用剝奪你話語權的“文革式”邏輯干掉你。反正定位系列書就有二十多本,解釋起來就浩如煙海了,總歸能找到支持他觀點的論據。然后你就被歸到不懂定位,沒有資格質疑他。
這方式可以干掉絕大部分人。連科特勒也曾被國內某些營銷信徒質疑不懂定位,實在是讓人冷汗直冒。
如果碰上個硬茬,定位的書差不多都看過,行業資歷又深,見解又犀利,那就祭出第二招——“你在用定位反定位”。這也是占了定位書多的便宜,你的見解,總歸能在定位書中找到影子。雖然擺事實講道理我講不過你,但你用的還是“定位”,所以定位是正確的,你的質疑是錯誤的。
如果上兩招還不行,那就拿出看家法寶——“動機論”了。你反對定位是碰瓷,是蹭流量,你老苗批定位是要推廣葉茂中的沖突理論,你質疑定位是嫉妒人家定位公司做的好。一旦上升到動機,質疑定位的人就變成了別有用心,就可以把他批倒批臭了。
把問題探討偷換成惡心人的動機論、資格論,赤裸裸的耍流氓。
這還是吃相好看點的,吃相難看的就是破口大罵了。18年上半年壽文彬寫了篇反定位的文章,因為影響力巨大,被定位信徒們各種人身攻擊、臟話不堪入耳。
定位圈曾經組織人,對壽文彬這篇文章進行批駁,尷尬的是大部分信徒只有搖旗吶喊、問候人家家人的本事,能夠進行真正探討的少之又少。有些高手起來反駁了,但影響力估計加起來也沒人家一篇文章大。
這個圈子的不爭氣和烏煙瘴氣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無怪乎,頭些年還有企業經常找到我們,說要品牌重新定位、企業如何定位云云,而近些年,你要跟某個企業說做“定位”,更大可能是換來警惕的目光,人家像看騙子一樣看你。
“定位”在概念上十分討巧,一個品牌運作成功,絕大部分會在用戶心中留下一個深刻印記,成為一個品類的優先聯想。但這是品牌運作的結果,不一定是品牌成功的原因。
而很多定位信徒卻把結果當原因,指鹿為馬,拿著是否順應人的所謂心智、是否符合定位理論到處衡量一個品牌是否成功,滿世界去裝“老中醫”。
結果自然就是“一看就懂,一用就錯,貽害企業”。
定位是個工具,是方法論,自有它的價值所在。老苗反對的是把任何一個工具作用夸大化,自己坐井觀天,卻把別人往溝里帶,甚至炮制謠言,用虛假宣傳來顛倒是非,混淆視聽。
互聯網時代,信息透明度高了,不但洋野雞大學文憑拿回國內不好使了,就是制造洋光環到國內來忽悠人,照樣輕易會被揭穿。面對這些人,為了讓國內的營銷環境少點烏煙瘴氣,我們還是應該指著他們說:
“看,他真的沒穿衣服yeah”!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