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海歸”是屬于董明珠的遙遙領先
你要說“核心科技的純潔性”,就不能只這么說。
你要說——“絕不用一個海歸派。我只能保守地選擇在國內的高校里面,培養我們自己的人才。”
你要說“核心科技的保鮮性能很好”,就不能只這么說。
你要說——“蔬菜放冰箱20天,比菜市場剛買來的還要新鮮。”
你要說“核心科技的實用性”,就不能只這么說。
你要說——“你吃這個米有一種韌性。我們電飯煲煮的飯就是好吃,這和米沒有關系,就是鍋的關系。”
三段暴論,哪怕觀感上頗為冒進和偏執,
卻無一不是在談格力技術的純血性、先進性,是一種極其精準有效的營銷話術。
藝術成分很高,至少包括三層:
一,公司沒有任何境外資本,我的技術強大到會有“間諜”覬覦,我要守護自主科技的安全;
二,相信國內教育培養的人才,外國的天不一定更藍;
三,我對格力技術足夠自信,所以大家也要相信核心科技真正能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便利。
為什么說這些話術“精準”?
從人群策略的角度看上述言論,董明珠是一個非常清醒的商人。
她清楚自己的核心受眾不是海歸,也不是一二線城市的精英,而是三四線下沉市場中擁有本土情懷、推崇民族品牌的擁躉。
如我們所見,她的每一次公開表達都在鞏固老粉絲的忠誠,同時吸引持有相似價值觀的新支持者。
無論是否有意為之,這些表達都在不斷強化兩大心智:
格力技術的“遙遙領先”,和她作為“民族企業家”的形象。
且,董明珠的言論也和當前“逆全球化”的趨勢呼應上了,也算是另一種“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吧。
不過,數據上藏著一切。
2024年,格力營收1891億,位居中國家電企業第三。
前兩位分別是美的和海爾,營收分別為4091億元和2859.81億元。
兩家友商近年在智能家居和AI布局上頗見成效:
美的2018年推出的高端品牌COLMO,定位AI科技家電,2024年COLMO與東芝雙高端品牌零售額同比增長超45%;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營收達287億元。
海爾前陣子憑借周云杰的大火狠狠刷了波存在感,海爾也同樣在積極布局智能家居和AI業務,去年還發布了中國家電行業首個通過認證的AI模型HomeGPT。
兩家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和海外布局,都在穩步推進。
怎么說呢,買單美的和海爾智能電器的人,必然不是“不用海歸論”的核心受眾。
相比之下,格力電器的營收依然高度依賴空調。
2024年上半年,格力空調營收779.61億元,占總營收的78.14%。
董明珠慌嗎?我不知道。
但似乎除了改名“董明珠健康家”之外沒有額外的動作。
不過另一個確定的事實是,很長時間內,格力的營收結構依然會高度單一。
2024半年度報告中明確了空調的業務占比
2024年報中類別變成了籠統的“消費電器”
董明珠一貫的家長式管理,和她代表的舊時代的強硬作風,我們司空見慣。
這次卻不太一樣。
“不用海歸論”的本質和危害在于,她是在主動設定某種只能“二選一”的議題。
這和京東前陣子怒斥美團“二選一”是一路操作,目的很明確:制造對立,強化立場,把想說的話順利送到目標人群的耳朵里。
說到底,就是搶市場嘛、賺錢嘛,這不寒磣。
但問題在于,無論動機有多務實,反智就會被反噬。
【參考資料】
1、格力電器:2024年半年度報告
2、格力集團2024年年度報告
3、凈利潤增速高于營收增速,美的集團與海爾智家加碼現金分紅,新京報,2025-03-29;
4、白電賽道競爭白熱化,美的、海爾、格力發展 “分道揚鑣”,華爾街科技眼,2025-04-01;
5、Haier's AI Evolution: Charting The Course For GE Appliances,Forbes,2024-09-13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