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一忘:一家云南菜,很會給菌子寫文案
一坐一忘,一家云南菜餐廳。
去年吃飯的時候,順便關注了公眾號。時不時刷下推送,發現這個餐飲品牌內容做得挺不錯。
第一印象,看著舒適又年輕。很多地方菜,給人的視覺印象常是傳統的,但一坐一忘這里,無論配圖還是排版,都能讓人看到地方菜比較年輕的一面。
內容也自成一派。能挑起食欲的美食文案是基本功,一會去云南采風了、一會又做起了趕擺市集,還有各種座談、分享……處處透出云南味、文藝感。
一個地域性品牌如何強化自己的地方屬性?
一家餐飲品牌做好內容的價值是什么?
在一坐一忘這里,可以找到一些新啟發。
先了解下一坐一忘。
一坐一忘是一家 2006 年在北京創立的云南菜餐廳品牌。它是枝裕和到北京就會去的店、美國財政部長抵京光顧的店……
噱頭之外,還有個文藝的品牌故事:多年前背包旅行的創始人,在麗江束河古鎮一家客棧前,看到兩句話:
“一坐,是男主人,畫家,好靜,常常一坐下來就不想動。
一忘,是女主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忘事。”對云南的念念不忘,有了這家“逐味云南”的【一坐一忘云南菜】。
充滿文藝氣質的發心,也決定了一坐一忘的不同。
一、菜單編輯學:
每一顆菌子背后,都有一個“滇味”宇宙
在云南,大地就是餐桌。
一家餐飲品牌,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菜單了。透過公眾號看,一坐一忘的菜單就很“滇”。
1、四時而食:云南的豐富,都在嘴巴里
菌子從河谷冒出,豆豉在高原熟成,米釀很甜、牛肉干巴里也透出高海拔獨的鮮……
地理上小氣候多、作物豐富,文化上多民族融合,飲食各有特色,“食的豐富性”是云南菜的一大魅力。
一坐一忘也擅長展現這種豐富。食物文案不光挑動食欲,還常回溯一盤菜從原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描繪出一種關于“食”的人文。
首先是菌子。這是云南菜的代表,也是品牌招牌菜。每年6-10月菌子旺盛生長,一坐一忘鮮菌季上線,紅傘傘白桿桿開燴~
/不如菌子/
我夢到了小人王國。大家都戴著五彩斑斕的頭發,
有白參怪、雞油頭、皮條人、老人頭、鵝蛋人、大紅人...
在我的夢里云南人的嘴不可信,
不如菌子,不如跳舞!
沒毒的菌子不一定有善良的模樣
炒熟炒熟都炒熟
/菌子有毒,小心上癮/
不安分的野菌,從滇鄉山間的嫩土里探出了頭。
一場夏雨過后,入了山澗,遍地青綠中漸漸有了野菌的身影。
菌有繽紛彩,汲滿了云南山澗的靈氣,
綻放出萬花筒般的味覺體驗。
/干巴菌/
小哨山上的菌子繁多,干巴菌最多,每一步走的要小心翼翼。
它美極了!長的神采奕奕,在穿過樹帽的陽光里發著光,鑲了一圈銀色花邊,顏值和味道都兼備。
/松露/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后,一朵朵形態各異的小傘便紛紛冒出頭來。
11月雪山之下,怒江之畔,貢山松露熟了。
云南人信賴大地的給予,他們準備好背簍,不疾不徐地踏入山林,將山頭最鮮的滋味采擷回家。
/雞樅/
雞樅樣子靈秀味道鮮仙,所到之處,幾乎看不到也聽不見不同的看法和意見。
片成薄片,直接生吃,每一口都如臨山間;菌傘加入高湯,看起來清爽,卻有暗香;清炒也極佳,越簡單,越發顯出雞樅的鮮。
/牛肝菌/
執著的云南師傅,一定堅持要用丘北的干椒,或玉溪的皺皮椒來爆炒,牛肝菌特有的香氣才能恰到好處被激發。
炒過的牛肝菌油亮亮滑嫩嫩,鮮到打顫,不配一碗白米飯真是說不過去!
從食材到菜品,一坐一忘用場景感描述把控住地域特色,從產地到餐桌,一盤菜的珍貴就得到了解釋。
此外,包括夏日菌子季在內,品牌對于菜單的“內容包裝”也常隨時令。春吃花、夏吃菌、秋吃果、冬涮鍋……在恰當的時候,給食欲有力一擊。
【豆豉】
云南的春天,是從一場春雨、一抹新綠、一味熟悉的發酵香氣開始的。
春風拂過大地,綠意漸漸鋪開,泥土散發著自然的氣息,春天的美好,好似都在一粒粒豆豉的香氣中找到了契合。
【春菜】
云南早入春,春味在山野。
嫩白鮮甜的草芽,翠如碧珠的青蠶豆,軟萌可愛的小茨菇,清爽可口的甜筍,還有各種連名字也叫不上來的香料。
踏春咬春,熱鬧而欣欣向榮。
【木姜子】
夏天的一絲清涼,是綠果的滿腔熱血。
在云南菜里,木姜子行走在各種菜品里,木姜子拌絲瓜尖、木姜子拌石屏豆皮、木姜子炒雪花牛肉、木姜子煮武丁壯雞...
炎夏時節,吃過木姜子,足以成為往后一年的念想。
【樹番茄】
季風退場,連續的日光接踵而至。
云南獨有的樹番茄趨于成熟,色澤鮮紅,如一簇簇火焰掛在枝頭。
淘氣的孩子摘下一顆放進嘴里,酸得眉頭緊緊皺了起來。
【云腿】
云南火腿的吃法,好像掏心窩子地在招待遠方的來客的情感。
越久的火腿越好,鍋里越多的火腿越好,火腿塊子越大越好,煮成了奶白色的湯汁,像酥油茶一般,有著油脂與時光交融的順暢感。
【鍋子】
寨子里,當寒風吹拂山谷,人們點燃暖爐,塘火取暖。
鍋子里,一年豐收下的蔬果,和時間釀造的雞鴨牛羊被細心煨煮,食物的香氣和湯頭的熱氣彌漫在鍋子上空,配上濃郁的蘸水,帶來冬日別有的溫暖與舒適。
2、非標餐桌:用內容的方式,創新云南菜
常規菜單外,一坐一忘還會用搞“創作”的方式搞新品研發,推出非標的【四季菜單】。
每年不定時的云南采風,就是品牌研發菜單的一種特殊方式。
去年,一坐一忘在云南發起“去云南做6頓飯”快閃餐桌企劃。從大理的農場、到麗江古城的百年老宅,將采風所得匯聚為6頓飯,也最終成為【四季菜單】的一部分, 在城市門店給用戶帶去新口味。
這些年來,品牌也結識了一些餐飲和相關領域的同行伙伴。其中一些,后續又以【聯名餐桌】的形式出現在一坐一忘的門店里。
從知名的創業品牌褚橙、到云南藍莓品牌Merry Blue、崇尚自然飲食的gaga、健康冰淇淋品牌奈似……一坐一忘與他們合作碰撞創意菜,并在各地門店限時推出“巡回餐桌”。
一坐一忘×褚橙
「心有田園不要慌」
我們約城里的好朋友們來到哀牢山,
在大山的懷抱里,
在橙樹的環繞中,
慢下來在家吃一頓田園飯。
一坐一忘×Merry Blue
「遇見一萬種藍」
當蒙自的晨霧還裹著藍色枝葉
我們已經將這抹藍
悄悄揉進了都市晚宴的餐盤之間
一坐一忘×gaga
「在云南,大地就是餐桌」
和gaga一起
以菌菇、樹番茄和餌塊為線索,
從云南的土地追溯到云南的性情,
讓食客即便身處都市,也能感受來自云南山間自由的風。
一坐一忘×奈似
云南人喜甜,
我們與奈似探尋?味靈感
把云南從山水叢林中搬到城市餐桌后
再丟進一顆冰淇淋球中,期待你們嘗上一口。
用創作的方式做餐飲,也意味著品牌餐桌可移動。一坐一忘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品牌合作。出于對品牌特色的認可,良品鋪子、日食記、黃河宿集,就曾邀請一坐一忘在品牌的特殊節點、線下活動中,一起共創“快閃餐桌”。
二、內容即品牌:
在閱讀與體驗中,想象整個云南
飲食不只與舌頭相關。
往前溯,食物的魅力源于地理;往后看,飲食背后也有更多文化底色。
一坐一忘的內容化打造,也不只聚焦菜品。走出餐桌,13本品牌雜志、多樣的文化活動,塑造其獨特的地域印象和人文標簽。
1、雜志,采風、記錄、沉淀一冊【云南風物志】
云南的豐富,超越了“與你同在”,更像是彼此的靈魂交換。
——一坐一忘品牌雜志《走向消失的秘境風云》卷首語
將云南作為素材,能說的故事很多。多年來,麗江、騰沖、大理、德宏、撫仙湖、景邁山……品牌采風旅途的點滴入冊,成了品牌刊物。
刊物已出了13期,內容均由品牌獨立策劃,也會邀請外部同行者一起加入編輯團隊共創。
雖沒有固定刊名,或可稱之為一冊【云南旅行志】。從公眾號露出的近幾期內容看,雖然也有品牌角色露出,但更多的內容,都關于云南,食遍彩云之南,也縱覽其間山水和人文之美。
13期 《秘境風云,走向消失的地平線》
最新一期,深入秘境的香格里拉。
刊物內容很豐富,記錄了香格里拉換線的所有篇章。夏牧場、卡瓦格博雪山、明永葡萄園、松贊教堂、織彩虹的人、霧里晚宴、怒族村落、孔雀山瀑布、一只小羊lucky、一位法國奶奶……
摘錄
我們隔著麥子地撿菌子,山里徒步一段,選最好的位置曬太陽,我們無限接近自由去虛度攢下來的時光。
大約是離神最近的地方,這里的松弛感是自然給的,是日光星光月光和信仰給的。
香格里拉還能不是誰的理想之地呢?
一座雪山
“想去香格里拉,總能找到一個理由”
“能否遇上日照金山,得看看你和卡瓦格博的緣分”
“日出之后,雪山只是雪山”一處菜市場
“世界每個地方,大概都可以用在菜市場里找到的食材,寫一個等式”
一位詩人和明永葡萄園
“讓風吹開自己”
一家酒店、一條江和一個村落
“山里小住兩天,城里重新上路”
“山谷的風督促我們在這里相逢”
“就算風景都看透,在云南依舊會感動”
……
12期 《還是愛云南》
第12期2023年底出版,故事圍繞品牌“快閃餐桌”企劃,邀請參與者寫下感受和記憶。
摘錄
云南是什么?
那些說不清的心情與情緒,由于食物、風景、人,突然具體化了,成為一顆種子,積蓄著能量,說不定在哪天就出現全新的可能。
面朝蒼山,背靠洱海,
一座自己動手搭建的木屋,數塊插滿秧苗的農田,落日下閃閃發亮的香草園,有鴨有鵝隨意散步,
這是大理彩虹農場。
在云南做6頓飯,第一頓,從這里的自然開始。
11期 《有山有湖有朋友》
第11期,關于撫仙湖。
摘錄
撫仙湖當地人叫海不叫湖。仙、成仙的仙,撫仙福的福。
那邊的云彩很新,顏色形狀層次爆炸的很。早起可以去收獲撫仙湖里的小銀魚,一筐銀魚可以做好多份銀魚煎蛋三明治;早街上的松露個頭大又便宜……
下午6點的撫仙湖,高原熱烈的陽光換上一副溫柔的面孔。
金邊的云彩和淡藍的湖水交換彼此的反光,遠處淺藍色的山變成淡紫色,桌邊含苞的荷花淡淡吐露芬芳,細碎的金色氣泡在水晶酒杯中活潑地上升。樂隊彈撥出第一個音符。一切準備就緒。
露臺賓客齊聚,晚宴即將開始……
品牌自辦刊物,好處在于實體書是能摸得到的品牌厚度。
13本雜志,對于一坐一忘,既沉淀內容資產,也將品牌和云南深入綁定。每次新出的刊物都能在門店免費領取。或許有顧客在等位、等餐桌時拿來作為消遣讀物,遙望云南的同時,也對品牌和它主張的“云南式”生活方式有了認知。
2、趕擺,以及更多不止于云南的線下活動
趕擺,源于傣族。傣語里,有趕集、廟會的意思。
但不僅市集,趕擺還承載了很多民俗記憶、文化傳統,以及“村與村、戶與戶,集在一起、暢吃暢飲”的市井味。
一坐一忘將趕擺,搬進品牌門店。延續當地特色之余,品牌又對這個民間活動做了適配城市在地生活方式的改造。從食材到工藝,從菜場到藝術,再到把燒、舂菜、苦酒、甜釀等各色食飲……每年都會不定期舉辦一場場有云南特色又不止于云南的風味市集。
一坐一忘對于趕擺的介紹:
趕得早、擺個夠...
無意苦爭春,擺個小脾氣大擺小擺,擺的就是任性
一起來擺,擺脫單調又叫生活
傣族的“擺”,看不懂也必大受震撼春天就是一場不停擺的大集
擺了又擺,人生就要場“不務正業”的擺樂
趕擺,一場好朋友的聚會
趕擺之 吃飯
不販賣椒綠
不勾心豆角
來當個吃瓜群眾
從早到晚舒適區
趕擺之 文藝
插花、攝影、音樂……全都有
圖片出自去年春天的西安門店的趕擺市集
每年不定時的趕擺活動,在一坐一忘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不同城市門店流動舉辦。
在餐廳趕擺,一個店便是一整個云南。流動的市集,將門店的場景想象力打開,也讓地域的距離感融化。當想象中的云南被帶到千里外的城市之中,無論是異鄉的云南人,還是愛云南的異鄉人,或純愛逛的人們,都于此獲得一種不止于吃飯的別樣體驗。
趕擺之外,一坐一忘還以其他方式,展現出對線下活動的十足積極性。
在門店,主辦和承辦《食菌記》新書分享會、品牌雜志分享會、民謠新年晚宴……空間即內容,來來往往的“朋友”越來越多,餐廳的文藝調性也更濃郁。
門店之外,一坐一忘也積極向外交流。
在云南參與共建貢山松露節、火把藝術節等當地文化、藝術活動;
在各大城市的市集、音樂節、咖啡節上留下身影……深化“云南印象”的同時,云南也成為一坐一忘與文藝青年們,破圈交流的名片。
三、做內容,對一家云南菜的意義是什么?
還是那句老話,酒香也怕巷子深。
做餐飲不需要內容嗎?那我讀汪曾祺寫咸鴨蛋、慈姑湯,流下來的口水算什么?《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又憑什么,帶動這么多“紀錄片同款”一夜爆火、排起長隊?
當然,翻過一坐一忘的公眾號,內容并非沒有問題。比如品牌語言體系不統一,涉及非標餐桌,就有“創意餐桌”、“巡回餐桌”、“快閃餐桌”等各種概念混用;另外文案也會有啰嗦、言不達意的情況。
但它在內容化表達上可借鑒的在于:
1.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的品牌
一坐一忘以風物塑風土、以風土展人情,由此而來的文化氛圍、品牌調性,也成為一種佐餐劑,讓桌上云南菜有了更多嚼頭。
2. 表達始終落于產品上
內容不光是助長美食的想象力,即便是雜志、活動這些文藝之舉,也常常互相交融,最終落于創新云南菜的實踐。餐桌是表達的源頭,也是出口,內容也得以成為一種消費理由。
此外,還有兩點思考。
一方面,一坐一忘能靠內容出位,也關乎云南的特殊性。對被城市裹挾的人們而言,云南是關于遠方的集體想象。這也是云貴菜系“Bistro”這兩年流行的一個原因。其他地方菜,不一定都有這種文藝的想象空間。
另一方面,檢驗食物的最終標準,永遠是在它觸及舌尖的那一刻。云南菜里,一坐一忘的定價是較高的一檔。最考驗品牌的,也是看它能不能真把云南菜做成自己描述的那樣。如果菜一入口,空中樓閣倒塌,對品牌的失望也會山崩而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