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足夠便宜,雪王永不塌房
來源:瀝金
蜜雪冰城前腳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后腳就上了315。
湖北經視的“3·15特別報道”,曝光了一家宜昌的蜜雪冰城門店使用隔夜水果的問題,店員偷偷把沒用完的水果常溫放在監控死角,還說這是“正常操作”。
按照通常的品牌塌房劇本,接下來應該是網友口誅筆伐,品牌當晚道歉,罵戰之后品牌銷量下滑,直到事情被淡忘。
但這套標準的公關危機遇到了雪王,事件走向變得抽象起來,無數網友下場為品牌辯護,用身體給品牌構筑了一條公關防線。
再看看同樣被發現食品安全問題的某連鎖黃燜雞品牌,公關左支右絀,消費者群情激憤,兩者差別,思之令人發笑。
為什么同樣被發現犯錯,雪王能得到消費者如此寬容?
三個要素,給蜜雪冰城織就了一張安全網:極致的性價比,外加高頻消費場景帶來的親切感,以及這次算不上大問題。
關于蜜雪冰城使用隔夜檸檬的報道
來源:網絡
一、
你不嫌我窮
我不嫌你土
極致的性價比,是蜜雪冰城的第一重護身符。
2塊錢的甜筒、4塊錢的檸檬水、4塊5的美式咖啡……極度低價但又保持了品質水準,讓大量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實現了茶飲自由。
在他們眼里,這是一個“你不嫌我窮,我不嫌你土”的故事。蜜雪冰城打破了“便宜沒好貨”的認知,這種性價比甚至穿透了消費者的預期,所以他們才能講出“4塊錢1杯檸檬水,要啥自行車”。
從這個角度來說,“漲價”搞不好更容易讓蜜雪冰城“塌房”。
同樣是面向下沉市場、主打極致性價比的華萊士,在品牌聲譽上也有過類似的“優待”。
噴射戰士的梗天天刷,不影響品牌生意節節攀升,甚至開到了國外——噴射梗也傳到了國外。
某位消費者留下了評價:“我非常喜歡辣雞肉漢堡,但當它穿過你的菊花,你就會付出代價。”
國外消費者對華萊士的評價
來源:網絡
同樣的事情,顯然不可能發生在一個奢侈品上。
除了高昂的售價,讓消費者本能提升了對品牌的期待以外,奢侈品的受眾本身消費力就遠高于大眾、人數也少,假如奢侈品品牌出現質量問題,嘲諷品牌弄虛作假、消費者品位低下是很安全的事。
但批評蜜雪冰城,就很容易被公眾理解為批評自己精打細算的生活方式,所以包容品牌的瑕疵,某種程度上是在維護自己的生活尊嚴。
恰如住在城中村的鄰居們,看在低廉租金的份兒上,也總能為樓道里的雜物找到開脫理由。
消費者對蜜雪冰城的自發維護
來源:網絡
二、
共情雪王
就是共情自己
高頻消費場景塑造了品牌親民的形象,這是雪王第二重護身符。
親民感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和消費者物理意義上真的很近。
注重下沉市場布局的蜜雪冰城,把門店開得隨處可見,搭配極富性價比的出品,成了消費者生活中的常客。
只有店開得足夠密、足夠接地氣,才能刷到足夠的存在感。很多人感慨,春節回鄉下老家過年時,方圓十里只有蜜雪冰城能解嘴饞。
另一方面,品牌的親民感也在反向形成一種身份認同。
玩兒梗只是一種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天南海北的消費者發現,有這么多人和自己一樣選擇性價比,品牌反而成了某種“反消費主義”的符號,平價又隨處可見的蜜雪冰城,儼然成了“自己人”。
畢竟共情的前提,就是代入。既然是自己人,出點小問題也是可以寬容的。
品牌自己的營銷也在突出這種親民感,比如前不久上市的敲鐘環節,雪王就貢獻了非常出圈的場景。
雪王外加七個小伙伴聯手上場瘋狂扭動,不管是消費者還是種植戶,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代表。
這種極度親民的人設是品牌的又一重防護,當品牌出現負面輿情,自然會召喚出消費者為它減傷。
與其說消費者是在維護雪王,不如說是從雪王身上看到了自己,維護的是那個也可能犯下同樣錯誤的自己。
蜜雪冰城敲鐘儀式
來源:網絡
三、
小錯可饒
大錯難逃
但消費者的底線再靈活,它也有極限。
多虧同行襯托得好,在一眾違規使用添加劑、以次充好,或者產品出現發霉變質等嚴重食品安全事故的時候,蜜雪冰城被發現的最大問題,居然只是使用了隔夜水果,多少顯得有點另類。
難怪有消費者說,隔夜檸檬不如媽媽的隔夜剩飯來得恐怖。
這種程度的錯誤,至少在價格敏感的消費群體嚴重,是能接受、可以原諒的,所以才能真的得到原諒。
假如蜜雪冰城真觸碰到了食品安全底線,比如使用“科技與狠活兒”,或者原材料不合格出現大規模中毒事件,再親民也挽救不了品牌苦心經營的形象。
昔日的三鹿擁有民族品牌的光環,但三聚氰胺事件一樣讓它倒閉。
開遍全球、門店破4萬的蜜雪冰城,背后背負著股東和億萬消費者的期待。無論怎么講,錯了就是錯了,品牌的路人緣就像一個看不見余額的賬戶,多出幾次問題,總會被透支。
食品安全破了防,消費者早晚也會破防。
作者公眾號:瀝金(ID:Finding_Gold)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