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鳥的這支廣告,專治情緒內耗低能量
上班累了吧,來,先看一則很舒服的廣告片。
這是今年始祖鳥的婦女節短片,圍繞著大山徐徐展開。
原本,婦女節的營銷戰場,各種案例已經讓我看得審美或審丑疲勞,對于各種爭議性的、激進的、平淡的廣告早已無感。
但始祖鳥的廣告,就像一股清流,比起看見女性的苦難,始祖鳥告訴我們,看見女性力量或許是婦女節議題的另一種解法。
在短片中,通過山給三位嘉賓“上課”,表達女性也有攀登高峰的能力和力量,緩緩帶出短片的點睛之筆:
大山看待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巧妙通過山的的態度,帶出品牌的態度。
沒有常規性別議題的激進與對立,沒有站隊式的踩高捧低,這支婦女節廣告里有的,只有大山的巍峨與壯闊,以及對女性的柔軟與韌性的表達。它或許不是婦女節廣告里最博眼球的,但至少看完是覺得很舒服的,有力量的。
一、
一句靈魂拷問:
為什么我們人總想往那些高的地方、困難的地方、險要的地方走?
短片開頭,以山定調。
首先出現在畫面里的,是阿爾卑斯山區最高峰勃朗峰,它的海拔為4810米。
高山這個自然角色,不止開頭,在整個影片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背景。
為什么是高山?我想原因之一,和始祖鳥品牌本身的有關。始祖鳥的品牌名和logo,來源于人類所知最早的鳥類生物Archaeopteryx的化石,始祖鳥的品牌基因里,天然和大自然有著斬不斷的聯系,作為自然中的典型物,始祖鳥可以借此和登山的戶外場景進行深度綁定。
另一方面,大家對高山也有很多解讀: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高山,是遠離城市喧囂的詩和遠方,可以在這里獲得一個靜心思考的契機;而對于戶外愛好者來說,高山具有物理和精神層面的雙重含義,不僅代表著自然中真實想要跨越乃至征服的存在,更是精神層面的。
這些含義,在短片中得以重疊。
于是就有了開頭畫外音里,在幾乎無人的綿延高山中,發出的一聲靈魂拷問:
為什么我們人總想往那些高的地方、困難的地方、險要的地方走?
不強調性別,畫面聚焦山本身,配音聚焦人本身,把人與自然的關系還給人——這意味著,它不是某一類人群的專屬。
接著,紀錄片導演、作家周軼君先給出自己的答案:
高山最吸引我的是不確定性和未知,這種不確定性會讓我們不斷挑戰自己。
對于周軼君來說,攀登高山、不斷突破這件事,能讓她感到快樂,這是她挑戰高山的理由。
與此相反,另一位主角倪妮,或許沒有那么愛冒險愛挑戰,雖然也愿意嘗試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但在巖館面對高高的巖壁,她會搓著手,“暴露”自己的緊張感:
我這恐高又緊張(笑)。
但那又如何?緊張,恐高,不會成為阻擋她她嘗試向上爬的理由。
面對新挑戰,周軼君的“愛”,倪妮的“怕”,雖然有不同的反應,但兩位性格迥異女性,在各自領域發光的女性,最終的結果,都是攀登上高山的“勝”。
短片沒有視覺的炫技,沒有文案上的“金句”,甚至從字幕都顯得非常口語化,但它有的,是來自女性的真實自我表達。看似不夠完美,卻讓人感受到了非劇本演繹式的“真”——真性情、真反應、真感動。
比如,從一開始的緊張情緒,到成功后的有點兒“小嘚瑟”,讓倪妮原地蹦噠起來:
再比如,攀登結束后的休整,倪妮非常自然地靠在楊小華身上,各自臉上都帶著發自內心的笑容。以及登山后的復盤部分,大家都是互相鼓勵,每個人都能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女性身上的包容、互助的特質,在這一刻不加修飾呈現出來。
二、一種隱性品牌態度表達:
山不向我走來,我自向山而去
短片聚焦三位女性的登山故事,品牌好似沒有什么露出,也沒有過多品牌態度的表達,有的只是純粹的記錄,像是故事中的記錄者、見證者。但實際上,只要留心,就會發現,品牌本身的態度已經借助嘉賓的對話,作出了回答,比如:
1、女性在登山這件事上,也可以是專業的
登山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可能會覺得跟著男性向導更有安全感。
這是楊小華第一次帶領兩位女性登山,環境條件不夠理想,或許途中遇到的阻力更大,但楊小華還是獲得了兩位嘉賓一致的好評:專業。在登山這件事上,女性的專業程度也可以讓人足夠安心。
2、女性是可以自由選擇的
這里是來自周軼君分享的故事。當時她參加一個戰地記者培訓,只有周軼君一位女性,老師對周軼君說,你是不是需要一件粉色的防彈衣?
故事講到這里,我原本以為,周軼君會給出一個「女性不一定要粉色」的答案,因為刻板印象中,粉色是女性的標簽,那么不選粉色,則是“反抗”對女性刻板印象的表現。(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刻板印象)
但周軼君的回答,顯然已經不被「女性應該是/應該不是」的外界規訓困住,她遵從了內心的選擇:
我可以穿粉色的衣服啊,怎么了?
3、女性攀登者,也是可以不斷站在領獎臺的
在楊小華獲得了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獎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領獎時,主持人對她的稱呼是「旁邊的那位美女」。楊小華覺得,為什么要這么稱呼?難道她沒有名字嗎?楊小華希望,女性攀登者也能被尊重,被看見?,F在這件事還未完全做到,不過沒關系,楊小華正在路上,總有一天,她會站在更高的領獎臺上。
女性的話語權,不是爭吵得來的,是通過實力爭取來的
楊小華正在挑戰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國際高山向導
通過一趟登山之旅,品牌的態度立顯,并且在細節的處理上也非常巧妙:
老生常談的女性困境議題上,不再依托于演員的表演,而是基于嘉賓的真情流露,多了真實感和代入感,不沉重,用戶也能共情;
觀點的碰撞上,不是宣言式的空洞傳遞,而是嘉賓們在真實攀登、同甘共苦后的袒露心扉,表達更自然且具有說服力;
以及在最后的品牌核心立意層面,跳出了男女性別視角,傳遞平等的品牌態度:
我覺得任何一個性別
任何一個群體
它都可以是自己的高山
三、寫在最后
回看去年始祖鳥在婦女節的營銷動作,會發現有一些相通之處:
比如都是去戶外,都是選擇三位女性一起組隊,選擇的都是各自領域的發光者。不同之處在于,今年的場景更聚焦、更有挑戰性。相似是延續,不同是差異,而不變的,則是始祖鳥對女性“柔韌”特質的表達。
這個柔韌,不是弱小,更多的是一種韌性。
它可以是借助文淇表達出來的“柔軟只是女性的一個外殼,柔軟之下一定會有其他力量”,也可以是在相對極端環境下的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互相欣賞的柔韌,就像黑夜中的亮光更為醒目那樣,在堅硬的高山面前,女性的柔韌也會更加凸顯。
看見更多女性的力量,讓更多女性的力量被看見,只有這樣,女性的力量才會一點一點向前,向上,直至翻過那座高山。這,可能會是打開婦女節營銷的更好方式之一。
正如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里寫的:
我請大家一定記住自己的責任,要努力提高自己,追求精神世界;我要提醒大家,你們肩負著怎樣的重任,你們對未來又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