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企業敢做「垃圾廣告」?
作者:鬼鬼,首發:廣告常識
01
做BOSS直聘、鉑爵旅拍洗腦廣告的倆廣告人,跟兩位廣告自媒體人,在虎嗅的一個論壇上辯論起來了。
紅制作給BOSS直聘、鉑爵旅拍的廣告,是不是垃圾,雙方各執一詞,誰也別想說服誰。兩男 VS 兩女的激辯,論壇的現場效果自然是好的。
廣告人對廣告自媒體人的辯論,出發點就錯了。一個在戰場,一個在場外,辯論雙方角色不對等,為了娛樂效果,行,為了行業發展,不好意思,做不到。
從一開始就注定不會同頻道說話。高能的是情緒,沒有新的有價值的內容。你說要審美,我說甲方認。扯皮到最后又是不了了之。
希望虎嗅下次組織紅制作的兩個老板和 W+K 的創作核心人去討論,辯手對等的討論,才能深入問題癥結,給行業奉上真正的思考。
02
最沒勁的是,跟一個高度自洽的人辯論。我們回到今天的主題:為什么企業敢做「垃圾廣告」?
所謂「垃圾廣告」是指業內常爭論的,丑,還瘋狂機械重復丑,看了易引起不適的廣告。早年的恒源祥12生肖循環,腦白金卡通舞蹈,去年世界杯BOSS直聘、知乎、馬蜂窩三大轟炸廣告,今年的鉑爵旅拍都算。人人車、優信二手車、唯品會、西瓜視頻都做過這類風格的廣告。
再放大一點,華與華做的得到、老娘舅,在設計圈的激烈討論,也可劃撥到這一范疇來討論。
我對「垃圾廣告」的態度,我最后再說。
為什么那么多人罵,企業還敢做「垃圾廣告」呢?
千萬不要高估廣告人的賣稿能力,無論是什么貨色的廣告出街,皆因為甲方負責人拍板。至少在那一刻,甲方認為「垃圾廣告」是最好的解決企業當前問題的方案。
而這種廣告的效果,不必過多爭論,能做多少波,能投放多久,甲方會用自己的行動和預算去投票。沒有爭的必要。
你罵馬蜂窩,但馬蜂窩后來還找葉茂中繼續拍續集。知乎就不一樣,不再請葉茂中,轉而回到以前美好的畫風,也沒有像馬蜂窩的老板,給葉茂中寫感謝信。
是不是「垃圾廣告」,「垃圾廣告」好不好,有沒有效果,這些討論太孩子了,浪費過剩的精力,自媒體人還能吸點閱讀流量,其他人純粹消耗情緒,還有不斷在無效討論中,縮小自己的格局。
企業只考慮在法律紅線之上,適不適合當下用來解決問題。恒源祥嘗過一次,就不敢像腦白金一樣常年播放,因為它的企業屬性,決定它不敢長期做「垃圾廣告」。
03
對于圍觀者來說,我們要討論的是,怎么用好「垃圾廣告」。換句話說:哪些企業、在哪些場景下敢做「垃圾廣告」?
我看到常見的是四種企業。
第一種,用戶使用產品其他人看不到的企業。
廣告的基本動作是信息傳遞,而「垃圾廣告」掀起的輿論危機,很容易嫁禍到用戶身上。
有一個朋友就跟我說,他找工作,第一個用的就是BOSS直聘。求職軟件,用的頻次不高,別人在用,你也未必知道,看不見就是一種保護。
保險、證券、房子、腦白金等產品,哪怕廣告做得垃圾,你在用時,別人不知道,別人用時你也不知道,廣告帶來的品牌溢價和輿論危機,對用戶不會有太大影響。
衣服、鞋子、轎車、包包、鉆戒、首飾、礦泉水、筆、手機等產品,你用的時候,別人就能看到的產品的企業,不是腦子抽了,一定是不會做這類「垃圾廣告」的。
假如Nike做了一個垃圾廣告,魔性重復的丑,你第二天穿耐克鞋子出門就很有壓力,你身邊人會把廣告的審丑,轉移到你的品味有問題。
恒源祥這樣的服裝企業,不停則死。知乎這樣的品牌,不停用戶全嚇跑。這些廣告審美會移情到用戶審美的產品,企業就一定不敢做「垃圾廣告」。
第二種,光腳又沒什么廣告經驗的初創企業。
BOSS直聘、馬蜂窩、優信二手車、人人車、西瓜視頻等初創企業都做過「垃圾廣告」,原因就在這里。
相比活的優雅,它們更需要先活下去。廣告漂亮,沒實際業務的快速轉化,等于死;廣告丑,短期能帶動銷售,企業活。你是老板,面對初創期的生死壓力,你會不會拍「垃圾廣告」?
求生欲強,決定很多初創企業必須追求短期非常巨大的廣告效果。品牌有人討論、APP有人下載、產品有人購買等等,砸下去的錢要立馬有效果,否則前面就是死路一條。
西瓜視頻當時拍「看了又看再看一直看」,發現苗頭不對,很快就撤下了廣告,很多人恐怕是曉得它還有過這一茬。
初創企業會做「垃圾廣告」,另一個原因是廣告的調性沒有定下來,有一定試的成分在里面。知乎世界杯廣告就是最好的明證,它們想走向更大眾,放棄了原來美美的廣告,試了一把簡單粗暴,后來沒再用,是因為它確實不適合,原因前面講了,它是廣告審美會附加到用戶審美身上的產品。
而說回來,BOSS直聘年初換了一波網感十足的有趣廣告,很多人也未必知道。初創企業比成熟大品牌有更大的廣告試錯空間。
去年唯品會123廣告,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短期業績壓力的新嘗試,業界罵得厲害,唯品會也及時撤下廣告,但是后來企業內部傳出的戰績效果圖又讓人非常困惑。作為一個特賣網站,我傾向于再看一看它往后新廣告,再說它們內部對「垃圾廣告」的態度。
第三種,成立有一定時間,卻沒什么大眾知名度的企業。
鉑爵旅拍就典型是這種企業,比阿里巴巴還早兩年成立,在中國市場悶聲發大財二十多年,全靠一線的實打實的銷售,沒享受過什么品牌溢價的好處,它們深知深知寂寂無名的噬骨之痛,如今要擴大戰場,管它美名罵名,它們先求一波名。
它們想突圍的心,不亞于初創企業,求生欲強得不得了,不必深講。
第四種,對年輕視覺沒有過分要求的傳統企業。
華與華戰略策略,我相信沒有多少廣告人不信服,而它爭議大的案子,大多數在審美上。得到LOGO,羅胖說自己第一眼都接受不了。老娘舅VI出來,設計圈又是炸開鍋。
仔細翻閱華與華的客戶,酒店、餐飲、藥企、調味品、文具為主等對視覺不要求很年輕的產品,服裝品牌它服務得就極少,足力健是老年人市場,老年人只看本質。
04
根本不必擔心,所謂的如果所有廣告公司都去做這樣的「垃圾廣告」,廣告行業就完蛋了。不存在的。
品牌一旦成熟,除了極少數用戶就是審美不高的企業,大多數都會轉而在廣告上尋求越來越好的審美。
而奢侈品、轎車、服裝等我上面提到的,只要用戶使用產品時別人能看到的企業,不犯傻是不會做「垃圾廣告」的。
而價格高的產品,用戶的審美普遍高,「垃圾廣告」不是用戶的菜,企業也不會上這樣的菜。
05
現在可以說說我對「垃圾廣告」的態度,「垃圾廣告」不一定不專業,也不一定無效,大部分「垃圾廣告」在企業的某個階段,其實起到的作用比美美的廣告要好。
我這里不替任何企業和廣告公司洗白,只是就市場現象來說,的確如此。
大部分激烈討論「垃圾廣告」的人,其實都沒有在廣闊的廣告戰場上常年殺敵,它們的討論可以忽略不計。
包括我這篇。
06
我很不喜歡一堆人討論「垃圾廣告」,動不動就說做這類廣告是垃圾,那類廣告是垃圾,背后的公司是垃圾,以及侮辱受眾的智商。
其實,受眾的智商不低,只是在討論中大多數當作集體去討論,臆想出一個烏合之眾。
不是廣告行業門檻低,導致垃圾廣告多,而是討論的人歸類的垃圾廣告多,歸根結底,擁有大格局的廣告人實在是太少了。
07
廣告行業需要多一些大格局、多元和包容。
在廣告圈,稍微有點兒行業話語權,作出有點作品的人,就愛用自己的尺子說那誰誰的不行。結果呢,在那誰誰看來,說他們的人也是不行的。
格局不夠,內訌就多。
聽周杰倫歌的人,不必著急否定愛聽《我們不一樣》的人,偏偏在廣告行業就是喜歡相互用自己的標準,去套別人。
08
花時間跟一家完全自洽的廣告公司,不如多寫點文章去改變甲方的想法。
如果對方真的如人們所說,是垃圾公司,產垃圾廣告,Diss他們豈不是讓我們變得和對方一樣?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作者公眾號:廣告常識(ID:adernou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