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全網爆火的企鵝,到底什么來頭?
最近,這只企鵝出鏡率有點高。
路人的包包上有它:
宜家與它聯名的貼紙帶火了另一款產品——“小綠瓶”,掀起了一陣DIY熱潮:
它也是備受歡迎的上班搭子、旅行搭子: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社交領域,還是在全球商業合作范疇,這只名叫Pingu的企鵝,熱度都在持續上漲。
那么,這個38年前就誕生的IP究竟有什么魔力?
一、IP自身的故事屬性:從粘土動畫里走出來的Pingu
Pingu最初是瑞士動畫師 Otmar Gutmann 創作的黏土定格動畫中的形象,這個名字既源于它的物種(Penguin),也模擬了企鵝的叫聲,其發音簡單、輕快,符合動畫中擬人化又逗趣的角色設定。
粘土動畫于1986年播出,如今仍可在YouTube觀看。動畫沒有臺詞,而是通過虛構語言Pinguish(模仿嬰兒發聲)以及豐富的動作、場景來演繹故事。這種去語言化的表達方式,易懂且具有普適性,也使得Pingu有著先天的跨文化、跨年齡基因。
自帶故事屬性,也是差異化的一點,Pingu有人格,但又沒有過多限制,這給予了它更大的情感承載空間,同一個畫面,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某種意義上,Pingu的故事是由觀眾共創的,IP在藝術塑造上的開放性與人的想象力、共情力產生共振,亦讓Pingu有了適應不同時代特征的生命力。
如今,雖然短片沒有再更新,但是在ins賬號,不斷更新的Pingu漫畫,以新的形式,記錄著Pingu與新世界碰撞出的新故事,如同我們自身對新事物的向往,Pingu也正在與更豐富的場景交互,遇見更多的朋友,從商業角度,這是拓展市場可能性的一種方式,從情感角度,Pingu是曾陪伴一代人長大的動畫,故事的延續何嘗不是對人的一種精神慰藉,有人,則IP有新活力。
二、大勢所趨:毛絨經濟熱潮,商業助推更多可玩性
Pingu有新故事,而愿意為故事買單的聽眾也越來越多,究其原因,離不開近年來興起的毛絨經濟和情緒營銷,商業的助推,讓IP有了更多被看見的渠道和多樣化的表達形式。
以jellycat為例,目前有超過200個IP,并且sku在不斷豐富。前段時間,更是引發了一場爆火的“jellycat式”營銷現象,蘇州博物館的“大閘蟹”,路邊攤的“炸串”,不管是大型官方平臺還是小單位的經營個體,都紛紛玩起了大人的”過家家”游戲。商業既迎合需求,也創造需求,“過家家”現象背后,是“jellycat模式”越來越被接受,玩具受眾有了新畫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IP有了更多新機會點,商業有了更多挖掘和創造需求的契機,“IP+商業”的模式逐漸成熟。
Pingu自然也不例外,近年來,它在不同領域都有很多合作嘗試。
1、線下沉浸式互動體驗,突出IP獨特性
以近期在上海開業的Pingu食堂為例,也像是jellycat模式的一種延伸,食堂內,有各種毛絨玩具制成的“食物”和IP角色。但相對集中式IP展示,這類高度情景化的線下IP互動模式,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強烈的參與感和體驗度,有利于塑造IP的辨識度。
2、聯名+周邊,擴大知名度
與成熟的品牌聯名或推出周邊,是擴大IP知名度的一種高效方式。
近年來,Pingu活躍在多個領域。
Pingu×mini peace
mini peace是服裝品牌太平鳥旗下的童裝品牌,注重將潮流藝術融入兒童服飾中,目前已與許多經典IP聯名。本次與pingu的聯名,不僅將pingu元素與服裝融合,還發起了“寶藏漫游”活動,官方展示了不同城市、不同場景兒童身著聯名服裝的照片,這種動態呈現方式,亦讓pingu形象走入了很多生活化場景,更為親切與生動。
Pingu×瑞幸
瑞幸作為聯名大戶,在聯名上已有成熟的經驗,無論是傳播速度和廣度都有相對優勢。今年10月,瑞幸與pingu聯名推出了系列新品和周邊,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對于喜愛這個IP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方便的支持渠道,對于暫不了解Pingu的人來說,也容易留下印象。
Pingu×POP Mart
“IP+泡泡瑪特”,似乎是天然的搭檔。泡泡瑪特與pingu聯名系列采用了搪膠材質,毛絨絨、軟乎乎的觸感符合冬天人們對溫暖的需要,形象和宣傳上也呼應了pingu故事本身——一只來南極的企鵝,生活在寒冷的環境,它的日常卻給人帶來許多歡樂和暖意。
三、個體需要:從“精神符號”到具體生活陪伴
曾經,Pingu是停留在熒幕中的形象,人們可觀卻不可觸,隨著商業的發展和制作技術的成熟,pingu以多樣化的形式走入人們生活,曾經的“精神寄托”有了具體的承載物,增強了陪伴感,在原子化社會,陪伴與聯結,正是被需要的“治愈力”。
對個體來說,Pingu的爆火,離不開以下原因——
1、生活化衍生,具像化陪伴:Pingu通過聯名、快閃店、體驗店等方式進行“破圈”,將“符號”變成生活中可觸可感的具體物件,兼顧實用屬性的同時,無形中起到安撫與放松的作用。
2、開放式劇情,消解社會情緒:某種意義上,pingu被很多人當成了“理想中的自己”,它可以代替現實中的自己去旅游、去做喜歡的事、去無所顧忌地表達情緒,“替代者”角色幫助人們找到一個良性情緒出口。
3、UGC內容助推,社交貨幣價值:Pingu的聲音和表情,經過二創,以短視頻、表情包、手作玩偶、插畫等方式迅速走紅,既給內容創作者帶來愉悅和成就感,也作為社交貨幣,幫助人們與他人基于共同興趣點和話題,建立契合的關系網。
圖源:
小紅書@番茄三三醬 @自渡 @尼里比比 @行走生煎包 @WingYin的玩具屋 @Biu子在此
小紅書@mini peace @POP Mart @瑞幸咖啡
Instagram@pingu_jp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