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宜回顧。
如果要在運動、體育領域,拉出個品牌來盤盤,那一定不能忽視耐克。
耐克這一年,各個角度看都很“精彩”。
6月2024年度財報出爐,表現平平的業績,引起股價大跌,品牌被唱衰。
7月奧運營銷,全明星陣容的好勝宣言,有人說“耐克翻車了”,有人說“那個NIKE回來了”。
還有,一年內,品牌首席營銷官、品牌首席執行官,先后換帥……
當一個全球排名第一的運動品牌,營銷開始轉向、戰略開始轉型,整個運動消費市場的格局,早已不同。
一、從巴黎奧運會說起
回顧耐克營銷,先看年中2個節點。
一、6月,耐克發布2024財年財報。
財報顯示,耐克全年營收雖達513.62億美元,但同比增長率僅為0.33%,遠低于市場預期。又一次增幅平平的成績單,直接導致耐克股市一夜暴跌19.98%,市值蒸發近千億,創2001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二、7月,巴黎奧運會。
奧運會是運動品牌營銷的重要關口。在此之前,Nike首席執行官Donahoe曾在與分析師的通話中表示:“我們的品牌故事將從今年夏季奧運會開始,通過運動員和體育時刻,變得更加銳利和大膽”。
前后一個月發生的兩件事,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耐克營銷。
對比5月和7月耐克全球上線的2個項目,能明顯看不同。
1、奧運之前,品牌觀點穩定輸出——《What if you can》
今年5月,耐克發布了一支廣告片《What if you can》(如果你可以)。
短片主角是一位女學生,一個足球滾到面前,面對朋友的邀請,她有些猶豫。但想象一下,你是一個前鋒,但還未觸碰過球;你是一位體操運動員,但還未嘗試跳躍過......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呢?與其浪費自己潛力,不如盡管去嘗試,Just do it!
項目下面,有位網友的點評很精準——“一個既鼓舞又不制造焦慮的品牌觀點。”
“Nike brand又行了”。因為,這是我們熟悉的耐克。
一直以來,在“Just do it” 的品牌主張下,耐克都積極與普通用戶對話,鼓勵人們勇敢嘗試不同的運動領域。
近兩年的耐克廣告也多有類似表達——
2023年 耐克日本
《完璧じゃなくていい》(不完美也沒關系)
2022年 耐克中國
《哪怕一小步》
但巴黎奧運會開始,耐克變了。
2、奧運開始,品牌表達更尖銳——《Winning Isn't for Everyone》
7月的巴黎奧運會,聚焦全球關注的舞臺,耐克發起了全新的品牌企劃《Winning Isn’t for Everyone》(勝者不是誰都能當)。
這次,耐克的品牌表達大膽許多、尖銳許多。
再看一遍耐克奧運主題片
《Am I a bad person?》(你說我招人恨么?)
這支“招人恨”的廣告片,一改低調委婉的姿態,甚至是以一種張狂和猙獰的面貌,展現了運動員對勝利的極端渴望。一上線,就引起了很大討論。
對此,耐克首席營銷官妮可·格雷厄姆(Nicole Graham)表示:
“NIKE的品牌故事始于運動員的故事,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永遠如此。「勝者不是誰都能當」的運動員精神向世界展現著,只要為之竭盡全力,每一個運動員都可以成為贏家。”
“通過這個企劃,我們也想向這一代年輕人傳遞——有好勝心并不可恥,無論是體育競技場上還是場外,這都至關重要。”
「勝者不是誰都能當」在整個奧運營銷周期,為耐克刷滿存在感。
在賽場有出彩表現的運動員,無論是否為耐克贊助,都以勝者之名,成為品牌蹭熱點的素材。
潘展樂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
除了贏其他都是水花
楊思琦創造中國沖浪奧運的最佳成績
讓海浪見識見識山的高
中國女子橄欖球隊闖進奧運前6創造歷史
拼到所有人不得不關注
尤其是鄭欽文奪冠的大熱點。當天夜里,耐克火速出街人物海報。一鳴驚人的體壇新星,讓品牌聲量一觸即發。很多網友評價:“耐克有眼光,也贏麻了。”
對比前后兩波campaign,如果說《What if you can》里,耐克口中的“just do it”,還是帶著些委婉的“試試吧”;那《 Winning Isn’t for Everyone》中的“just do it”,就屬于不管不顧、“就是干”的野心昭示了。
數英網友點評
表達口吻的區別,當然在于兩者溝通的情景不同。前者是面向日常,勸大家參與到運動中;后者是在賽事競技的情景里,以偶像的力量,傳遞運動的魅力。
但同時,略顯放肆的“勝者”宣言背后,也釋放出訊號:
耐克正逐漸回歸營銷、回歸品牌敘事。
二、回歸品牌敘事,2024轉型的耐克
1、那個耐克回來了
有人說,燃不是這個時代的基調,打雞血也不符合社會情緒了。
但好勝永遠是運動場上的主色調。無論時代如何下沉,也總有人逆流而上,預備、沖刺,向著更高、更快、更強。
這是我們依然愛運動、愛看奧運會的原因。
這也是耐克的品牌精神所在——耐克販賣的從來不只是鞋服,更是一種卓越的意識形態和歸屬感。
回看耐克的品牌營銷史,耐克品牌敘事打動我們的也正在此。
1984年,耐克簽下邁克爾·喬丹,此后借這位運動員的傳奇故事打響全球影響力,并打造了一個至今為耐克貢獻頗多的運動品牌——Air Jordan;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耐克推出品牌企劃“你不是贏得銀牌,而是輸掉了金牌”。對必勝的決心引起討論,也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烙印;
2008年北京奧運會,耐克力挺因退賽被輿論圍攻的劉翔。那句“愛運動,即使它傷了你的心”,至今被奉為品牌反向營銷的經典……
品牌創始人菲爾·耐特曾說:
從第一天起,Nike所做的以及至今仍在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釋放全世界每個運動員的潛能:讓你變得更快、更強以及更富有激情,幫助你去完成你曾經無法想象的事。正因有你,才有了今天的我們。
長期的品牌建設中,通過故事性推廣與明星運動員包裝,占據消費者心智,是耐克增長的底層邏輯之一。
今年,重申競技體育與運動員精神,耐克找回了自己。
在這個運動和體育被最大討論的奧運年,當詹姆斯、鄭欽文等數百位“耐克運動員”,談論“保持第一”所需的強烈精神和力量支撐時,閃耀的運動明星、放大的好勝心,也讓耐克再度迎來品牌高光時刻。
2、市場失守,耐克轉型
宣揚體育精神,也是市場所迫下,耐克回歸品牌敘事的奮力一搏。
雖然仍是全球運動服飾市場的領導者,但剛剛邁入知命之年的耐克,這些年的日子不好過。
一系列的數據顯示,國際市場,耐克正在遭遇New Balance、亞瑟士這樣的老品牌,和昂跑、Hoka、Lululemon 等新興品牌的阻擊;在中國市場,耐克曾經看上去不可撼動的領先地位也已不保。經過漫長的追趕,安踏、李寧等中國體育用品頭部企業在自己的主場完成了彎道超車。
2023、2024財年,持續表現不佳的市場營收,好像都在印證著“Nike老了”的事實。
如何不被時代拋棄?
2021年起,耐克的重點還是數字化轉型、DTC戰略。
今年開始,以巴黎奧運會為契機,品牌化營銷重新被耐克提到戰略高度。
2024 年初,耐克任命 Nicole Hubbard Graham 為首席營銷官,還重新將于 2020 年合并的設計和敘事部門分開,凸顯品牌敘事再次成為重點。
6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耐克披露 2024 財年在營銷和贊助方面投入了 43 億美元,2025 財年會在此基礎上增加 10 億美元用于面向消費者的活動,包括體育營銷、強化創新設計以及進行更大膽的品牌宣傳等,并強調奧運會是一個不可錯過,與運動根源重新連接的機會。
2024年10月,Elliott Hill接任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不同于電商出身的前任,Elliott Hill是在耐克工作長達32年之久的老將,曾擔任耐克消費者和市場總裁,對品牌建設有著深刻理解。
這樣的背景下,今年的奧運會,耐克壓上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營銷支出。
進一步看,期望通過營銷與溝通重新贏得消費者,耐克營銷的轉型也不只在奧運營銷:全面布局體育營銷、品牌表達更大膽、消費者溝通更上心——
回看過去一年,改變在奧運之前就已然發生。
三、耐克營銷這一年
巴黎奧運會之外,耐克(以耐克中國為主)這一年,主要做了這些營銷:
1、體育營銷多維布局,好勝心全面開花
對一個運動品牌而言,在不同運動領域明確自身江湖地位,是件很重要的事兒。
過去一年,回歸品牌敘事的耐克在體育營銷的投入更多了。
跑步、籃球、網球、足球,或借各大賽事節點大膽發聲;或與簽約運動員深入合作,剖析運動員的心中所想、展露運動員的競技心態——一顆好勝心,貫穿耐克體育營銷這一年。
//跑步——勝者愛找虐
“跑步一直是耐克的核心。耐克也始終是跑者和跑步社群的支持者。”
——摘自耐克官網
天生“跑步基因”,耐克也把馬拉松當作品牌體育營銷的重點投入項目。
奧運之前,耐克就曾作為贊助方,與中國馬拉松運動員張德順、黃雪梅等一起,在無錫登場。
奧運期間,除了贊助運動員,耐克還邀請前電競職業選手Uzi參加巴黎全民馬拉松。
勝者只闖難關
奧運賽后,耐克重點發力城市馬拉松。
9月,《勝者愛找虐》系列短片上線。馬拉松帶給跑者的那種痛并快樂著的、讓人上癮令人癡迷的感覺,被耐克在短片中還原,引起不少共鳴。
《勝者愛找虐》之
《陽光》
《早晨》
《歡樂》
耐克還將“對跑者精神的頂級PUA”,帶到各大城市馬拉松的跑道上。
今年10月后,從紐約、上海的贊助,到北京、廣州的街頭,NIKE將跑者的好勝心與不同城市文化在地結合,做了一系列具有情緒感染力的文案,也借此展現了品牌精神內核。
11月,紐約馬拉松
IF YOU DON'T HATE RUNNING A LITTLE
YOU DON'R EVER LOVE RUNNING ENOUGH.
如果你不討厭跑步
你就不夠熱愛跑步
11月,北京馬拉松
12月,上海馬拉松
12月,廣州馬拉松
為傳播跑步文化,耐克還邀請馬拉松世界第一人基普喬格在北京、上海、廣州,開啟“破速中國行”。與中國飛人蘇炳添一起,傳授馬拉松致勝心法。
//籃球——我就這脾氣
早在邁克爾·喬丹的時代,籃球和球鞋,就是耐克品牌敘事里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年看,耐克在籃球方面的營銷聚焦3個方面。
一是耐高。在中國,耐克中國高中籃球聯賽,是品牌深入籃球文化與年輕一代建立聯系的主要方式。
今年,跟隨賽事進程,“一生只有一次耐高”的口號繼續響起。
5月,耐高總決賽北京開戰,耐克同步上線一支熱血短片。
為多爭一個籃板,帶傷也絕不下場;為了救球,什么都豁得出去;為一次不可能的機會,每一分都死磕到底……有脾氣的籃球少年,也是好勝精神的青春版注解。
《我就這脾氣》
11月,耐高決賽收官。清華附中和湖南地質,分別獲得耐高的女子和男子籃球冠軍。耐克的奪冠文案,同樣很顯精氣神。
清華附姑娘的颯,
是隨時歡迎全國來挑戰,
但也絕不會讓誰在家門口,
拿了她們自個兒的東西
不怕痛,更不能白痛;
吃得苦,再苦的仗也打得贏。
湖南地質的辣度,沒誰受得了。
這回信了么!
二是,那些耐克簽約的NBA球星,我們熟悉的詹姆斯、杜蘭特、莫蘭特……
以詹姆斯為例。作為耐克簽訂終身合約的NBA球星,詹姆斯也是在籃球領域的核心代言人。這一年,勝者底色下,耐克進一步將品牌精神與這位頂級運動員深入綁定。
2月,詹姆斯成為NBA歷史得分王。耐克:傳奇仍在繼續。
3月,詹姆斯成為4萬先生。耐克:4萬得分,1萬助攻,1萬籃板,真正的當世無雙。
7月,詹姆斯奧運登場。耐克:
成為勝者是一種詛咒,
不管之前贏過多少次
不繼續贏,
就配不上這個名號
就這么一次又一次
永遠贏不夠
別人不會懂
但你就是不會停
8月,美國男籃奪冠,詹姆斯當選奧運男籃MVP。耐克:
世界都愛聽逆襲的故事
去相信再大的逆境都能克服
但可能,
需要逆襲的是他們
而我們,
就是那個逆境
此外,耐克也是中國女籃的贊助方,并與女籃隊長楊力維,主力楊舒予、李夢、韓旭等簽約合作。
5月,耐克為楊力維打造G.T. CUT 3球員版戰靴
這也是耐克第一雙為中國女籃運動員推出的球員版鞋款
//網球——勝者主場
過去一年,耐克在網球上刷了很大的存在感。這得歸功于品牌壓中了“好勝的天選代言人”鄭欽文。
奧運期間,耐克對鄭欽文打進決賽、成為冠軍的全程聚焦,也為自己贏得了聲量。
賽前海報
鄭欽文奪冠
賽后,“鄭欽文效應”直接帶動網球在中國的全民影響力。耐克也趁熱行事。
先是邀請鄭欽文舉辦“勝者主場”見面會、而后推出QueenWen同款新鞋。借這位體壇新星進一步推廣網球文化的同時,耐克也成功接住了“網球熱”的流量。
鄭欽文是一個時代的開始。納達爾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青年時代起,納達爾就是耐克贊助的重要運動員。今年11月,納達爾宣布退役。耐克也通過回溯納達爾的網球生涯,向這位傳奇運動員致敬。
致這22年里的
汗水、血性、辛勤、縝密和堅韌不拔;
傷病、復出、凌晨開局、午夜離場;
那些無敵上旋、制勝 Ace 球、大滿貫桂冠,
以及無與倫比的謙遜和優雅。
致拉菲爾·納達爾的傳奇生涯。
偉大,只因傾盡所有
//足球——喚醒你的瘋狂
足球是這個世界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也是耐克營銷重點布局的領域。
6月的歐洲杯,9家球隊上身耐克戰衣。比冠名歐洲杯的阿迪達斯還要多上3家。
歐洲杯開賽當天,耐克還發布短片《Awaken Your Madness》(喚醒你的瘋狂)。圍繞當今足球傳奇人物姆巴佩、哈蘭德等展開的短片,通過描繪球員們為發揮最高水平所做出的,接近瘋魔的努力,生動地展現了綠茵場上好勝的“瘋狂”。
耐克《喚醒你的瘋狂》
在中國,耐克在2015年起,就與上海海港俱樂部簽約合作。
11月2日,上港連續兩年奪得中超冠軍,將榮譽留在上海。為了慶祝這一時刻,耐克也特別打造了 “讓勝利 變慣例” 的奪冠海報,慶祝那些勢不可擋的勝利。
總的來看,耐克這一年體驗營銷的思路,和奧運campaign頗多呼應。一來,比起溫吞的、保守的敘事,品牌表達更銳利,也更重視運動精神的彰顯。
二來,回歸專業運動領域,更強調與簽約運動員的影響力形成共振,從而帶動市場消費。
2、入局新興運動生活領域,加強消費者溝通
今天,運動早已不只是運動場上事兒,而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融入日常。
強化與現有消費者鏈接的同時,耐克也在新興泛運動生活方式上加碼。其中,街舞、戶外是耐克中國2024年深入涉足的新領域。
比較有品牌特色的是,在與這些新興消費人群,耐克也格外強調野心、渴望等關鍵詞。
//戶外——全力支持每一份野心
戶外的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運動市場的格局。耐克自然不愿落伍。
NIKE ACG,是耐克這兩年重點培育的戶外產品線。
11月 ACG戶外系列短片 其一
11月 ACG戶外系列短片 其二
與傳統體育項目的營銷不同,通過線下近距離的社群活動串聯戶外人群,是NIKE ACG的重點。
10月以來,ACG野門先后在廣西桂林、內蒙古阿爾山、河北崇禮等戶外目的地組織了多場“拔旗挑戰”。有趣的活動形式、免費機票的福利,成功吸引到不少“野人”參加。
從活動召集令看,ACG野門的“活動章程”,也主打一個“比野外更野”。
也許你誤解了“野”
野外不是野
真正野的,是人
只有敢豁出去的人
才能真正享受野外
見識山海?不如讓山海見識我們
感受曠野的風?風可沒有我們瘋
不怕野外的野,只怕重復的無聊
只有擁有戶外野心的人,
才能加入ACG野門
你準備好了嗎?
ACG野門全力支持每一份野心
//街舞——奔向舞臺的熱血與團魂
戶外通向郊野,街舞則是通向都市青年的潮流運動方式。
2024年,Breaking(霹靂舞)首次進入奧運會,這被稱作是街舞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耐克也看準街舞及其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于2024財年正式進軍街舞領域,打造“耐街”IP。
2023年11月,第一屆“耐克高校街舞聯賽”開賽,超6000名高校舞者參與。
今年,“耐街”第二屆再次啟動。從“團魂”說起,nike將街舞的熱血,凝于聚光燈下。
世上有千萬種方式讓人聚在一起
但我們唯獨選擇了街舞
站位動作眼神表情
力量協調配合動線
當我們把對音樂的反應變成肌肉記憶
也把彼此的默契刻進了骨子里
從跳第一遍的「你」和「我」
直到跳了千百遍后凝聚成的「我們」
這道聚光燈所見證的
是奔向這舞臺一路上的熱血與團魂
映照出賽場上每個舞者每個團的熾熱高光
這一刻
我們在舞臺在
與此同時,產品方面,耐克也打造Nike Remix 街舞系列。并通過與席佳琪、KYOKA等專業舞者合作,面向街舞圈層打出這一主線產品。
3、其他重點營銷動作回顧,立體化的品牌建設
品牌敘事是個系統工程。面向運動圈層的溝通,也是個持續性的工作。
多維的品牌建設中,耐克營銷值得一提的支線動作還有3點。簡要回顧下——
//產品營銷:向消費者花式賣鞋
鞋類占耐克品牌收入近七成,是耐克的核心產品。“賣鞋”也一直是耐克產品營銷的所長。
過去一年,耐克繼續做了不少以鞋為主角的創意內容。
2月,Nike Vomero 5
復古短片 《怎么舒服怎么來!》
3月,Nike Air Max Dn 系列
想象力放飛的《感受不尋常》
4月,耐克×喬丹
球鞋擬人化短片《球鞋狂想》
……
同時,如前文提到的為楊力維等,為運動員定制鞋款、綁定運動員營銷產品,也是耐克一貫策略。
賈·莫蘭特×Nike 莫蘭特二代
字母哥×NIKE Giannis Freak 6
//社群經營:深入線下,近距離的用戶鏈接
為了培養忠實用戶,與各個運動圈層加深關系,社群經營是近年耐克著力打造的營銷部門。前面提到的ACG野門的戶外活動,就是其中的代表。此外:
跑步方面,耐克的【跑百校】、【跑百巷】活動、NRC極速訓練營等針對不同地區、人群的社群活動,都有不低的參與度:
健身方面,耐克與6大健身空間合作,推出燃動女子團課,與女性健身人群近距離互動:
球鞋方面,耐克也圍繞 SNKRS APP,聚焦球鞋迷,打開圈層交流;
……
//品牌播客:在耐聽里,深耕品牌內容資產
2022年,耐克推出首檔中文播客《耐聽》;今年,在《耐聽》,品牌做了更多本土化傳播的嘗試。
從“運動與人的關系”出發,主持人肥杰、毛冬與運動相關領域的嘉賓們,從跑步、健身,聊到搏擊、街舞,把運動融入到泛社會文化、生活方式的討論中,耐克的品牌理念也借此深入傳播。
目前,品牌播客小宇宙訂閱已有3萬+,在運動類品牌播客里名列前茅。
四、營銷之外,耐克要做的努力還很多
背水一戰,但耐克的戰略轉移,目前還未見成效。
10月,耐克公布 2025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成績依然令人失望:集團總營收同比減少 10%,凈利潤險些跌破 10 億美元,同比縮水近 3 成。
丟掉的市場,想贏回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兒。
贏回市場也不是光靠營銷,就能做到。
比如耐克此前宣稱要“加強創新設計”,但回看今年以來,作為耐克核心產品的鞋款,新推出的Dunk、Air Jordan 1、Air Force 1等等,都帶著復古的標簽。過度依賴復古款式的微創新,雖然易于生產且利潤率高,但隨著時間推移,消費者也會審美疲勞,開始轉向其他品牌尋求新鮮感。
投行方面也有聲音指出,“因2025年以后耐克產品線缺乏清晰規劃,耐克的股票將處于“無人區”。”
去年,耐克迎來50周年。品牌出版了一本新書——《No Finish Line》。書中,耐克首席設計官John Hoke(約翰·霍克)寫下這樣一句開場白:
“有人說,預測未來的最佳方式就是創造未來。”
營銷的創新,或許能讓消費者重新憶起耐克的昔日榮光。
但能否創造出足以挑動下一波消費潮流的產品,才是耐克未來是否明確的關鍵。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