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認清,什么是真正的“超級符號”?
作者:傅飛揚,首發:感受品牌
“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是一句售賣力很強的廣告語。
它是華與華作為本土營銷巨頭的核心產品之一,也是一個很優秀的營銷概念名詞,創造出這個詞,對華與華來說,市場價值非凡。
從2013年出版《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截止目前,僅【格子】這個符號就被運用于12個品牌:廚邦、西貝莜面村、川南、炊大皇、宋徽廚、如水堅果、綠源、江小白、讀客、越匯;六顆星和天星教育是星星形狀的格紋范式。
圖片來源:網絡收集
華與華是本土營銷最成功的一家企業,在它的影響力下,很多企業也依樣畫瓢、無師自通去設計超級符號,模仿華與華的創意手法。
那么,一個設計出來的符號,真的能夠稱為品牌“超級符號”嗎?
01
什么是品牌的超級符號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有必要先界定一下什么是品牌的超級符號。
超級符號分為兩種:一種是市場自然形成的品牌超級符號。
企業在經營發展中成為了世界級品牌,比如華為、耐克、蘋果、星巴克、阿迪達斯、可口可樂、奔馳、寶馬、奧迪、農夫山泉等等,它們的品牌標志都成為了社會共識之后,它就具有了超級符號的實際價值。
圖片來源:網絡收集
我把這種超級符號稱之為時間的玫瑰,它是品牌在發展期間自動沉淀出來的品牌資產。
每個品牌的LOGO都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并且承載著各自的品牌故事和商業價值。
這些超級符號也有一個相同的特征,雖然它們商業價值奇高,卻并不需要圍繞這個“符號”去進行營銷,它們作為品牌記號,出現在每一個宣傳視覺,但符號本身是不需要品牌去大力推廣的。
蘋果公司不耗費力量宣傳“蘋果LOGO”的超級,茅臺從來不必強調怎么做的包裝創意,奔馳和寶馬也無需特地宣傳它們的車標如何富有創意及文化聯想。
營銷話題熱度最高的特斯拉和胖東來,都有品牌標志,但它們的名字顯然更具符號意義,人們只要聽到這三個字,就明白這個品牌是誰、值不值得購買。
圖片來源:網絡收集
這些超級符號之所以超級,是因為它們的企業是超級品牌,而不是因為符號叫“超級符號”。
可以這么說,只有超級品牌的符號才是超級符號。
一個品牌LOGO在發展中自然變成了超級符號,它當然價值巨大。那是因為品牌自身價值賦予這個圖形極高的價值含量,代表了品牌的象征,而并非一個營銷的營銷形象道具。
正如前面所說蘋果、耐克、華為、胖東來,他們無需要在品牌符號上投入巨資去進行營銷,進行各種物料的制作與話題推廣,不必因為要使用這個超級符號,增加高昂的營銷成本。
02
當“超級符號”變成產品
中國市場上的另外一個超級符號:由國內知名營銷公司華與華提出來的“超級符號”理論與產品名詞。
超級符號這個理論與概念都很好。最初提出來的時候,華與華把“超級符號+超級口號”整合在一起,加上它們寄生的“文化母體”,形成華與華的拳頭產品,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是“超級創意”。
這個理論跟勞拉.里斯的《視覺錘》提出來的“語言釘+視覺錘”很相通,當然也更本土化,更通俗易懂,容易在中國營銷市場推廣開來。
對于品牌來說,擁有自己的視覺錘,能夠更快讓消費者記住你、找到你。比如“紅十字”,會比“國際志愿救援組織”更具象,更容易記住與找到,還能打破不同國家的語言障礙,實現全球化統一認知。
光有視覺錘還不夠,還要語言釘,讓消費者進行口口傳播。
華與華以前命名為“超級口號”,現在命名為“品牌諺語”,里斯稱為語言釘,實際上都是指品牌的核心廣告語。
從這個意義上,我覺得“超級符號”是比“視覺錘”更容易理解的營銷詞,在中國營銷市場品牌意識不強的階段,它很好地讓企業主們明白了品牌外在的顯性特征。
華與華通過創造這個理論,對國內的營銷市場起到了推動和普及品牌建設意識的作用。
客觀地說,要把一個舶來的理論本土化,落地得非常成功,也不是件容易達到的事。尤其蜜雪冰城的成功,可以說是“超級符號”理論的最強案例。蜜雪冰城之后,超級符號+品牌諺語+廣告歌,成為了華與華后繼合作品牌的出品標配。
圖片來源:網絡收集
那么采用了超級符號的企業,是否都成為了超級品牌?蜜雪旗下幸運咖,同樣由華與華進設計了超級符號,并未能讓咖啡大王像雪王一樣紅遍中國。華與華創作的品牌廣告歌曲,能夠達到大眾熟知的,也只有“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這一首。
一家企業的成敗,當然不能委責于“超級符號”,是企業經營的原因。
同理,一個品牌的成功,也很難歸功于“超級符號”。
以合作兩年以上為標準,搜集了幾個采用了華與華超級符號的品牌信息。
它們目前的境況各異:
蜜雪冰城蒸蒸日上,突破3萬門店;
幸運咖發展穩定,接近3000門店;
老娘舅擴張不及預期,與同類中式快餐老鄉雞發展相形見拙;
正新雞排去年起陷入閉店約50%的風波;
好大夫奄奄掙扎,原股東全部退出,已被螞蟻收購;
鵝夫人餐廳倒閉,窄門餐眼上顯示已無經營門店。
所以即使企業采用“超級符號“,投入了大量的費用進行宣傳推廣,也未必能走向“超級品牌”——甚至不能保證這個品牌的存續。
在華與華超級符號的創意方法里,往往強調不要消費者思考,只要給刺激給指令就行了。
這樣的創意動機我不認同。
刺激不等好感,沒有好感何談轉化。人們不會永遠只停留在被刺激的那一刻,品牌與用戶之間需要有更深度、更具感性的交流。
如同海底撈,人們稱頌的永遠是它的服務與品質,不是它的超級符號。
(超級符號刺激示例:華與華公眾號)
品牌影響消費者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有“指令”、“刺激”。一個想要長期發展的品牌,不應該推廣上把消費者視為巴甫洛夫的dog。
尤其是當“超級符號”成為了產品公式,同一個符號不斷在市場復用,它刺激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
開篇12個品牌的格子符號,不僅體現了一家營銷公司的創意匱乏與創作惰性;最重要是這個品牌符號已經產能過剩,對消費者而言沒有什么新鮮感了,更不具備超級感。
尤其格子符號復制到江小白品牌時,甚至產生了強烈的違和感。讓一個本來很有個性的品牌,淪為了平庸的隨大流。
圖片來源:網絡收集
超級符號如果不是專屬,還有品牌的意義嗎?
那些世界超級品牌所擁有的符號,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香奈爾的茶花不會被LV復用,愛馬仕的橙色也不會被蒂芙尼撿去;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麥當勞和肯德基,不會因為同屬于餐飲場景,就用桌布元素來對消費者進行視覺刺激。
為什么率先發起理論、立意要為企業打造超級符號的華與華,反而讓那么多個品牌陷于相似的符號窘境,互相撞臉?給受眾的感覺是這些品牌毫無獨立思考能力,只會盲從專家意見。
圖片來源:網絡收集
是這些品牌不配擁有它們獨特的符號嗎?
從營銷公司角度出發,批量復制創意是效益最高的生產方式——創意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非標,每一個品牌、每一個策略、每一次推廣都需要結合特定條件進行思創,以求最佳解決方案。
華與華通過理論與實踐,把不同的行業品牌,套進同一個方法維度進行策劃,將創意行業產出標準化,確實是獨樹一幟的成就。
只是這個成就模式里,最大的受益方,未必是客戶。
這樣生產出來的超級符號,事實上只是一件商品。
那個格子符號就像商店里的掛著的衣服,有不同的碼數和色號,被品牌方們買去,穿在身上,花大力氣去營銷它。
(超級符號推廣示例:網絡)
這就違背了品牌想要超級符號的立意與目標。
超級符號本來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營銷成本的,現在卻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去推廣它。
而超級符號只是一個營銷產品,推廣了也未必能夠發揮【超級威力】,它功效被過度包裝宣揚,實際上也成為了品牌方的迷障。
以為用一個正版或仿版的超級符號就能讓品牌大紅大紫的投機心態,是現階段很多急于求成的企業走上的彎路。
華杉說過,華與華能讓企業少走彎路。
實際上,過度追求有形卻無義的“超級符號”,已經是企業的彎路。
每個處方都包含兩部分:藥品和正確使用它的方法。
企業擁有超級符號的正確路線,就是讓企業自己本身具備成為超級品牌的實力,而并非去購買一個符號設計,把它稱為超級符號。
03
后記:
1.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看到”柒牌”蘿卜褲的推廣創意,明顯被超級符號概念蠱惑了,讓一個本想創新的企業走向了創意的誤區,導致了品牌形象受損;所以想認真的寫一篇來厘清大家對“超級符號”的認識。
2.因為寫這篇文章,翻看了華與華公眾號2015年至今,所有超級符號案例,其中有些品牌還是第一次知曉,它們的知名度,并沒有因符號“超級”起來。
3.希望能讓大家對“超級符號”祛魅的文章,不是否定超級符號的重要性。(這句很重要!)
品牌當然很需要優秀的標志設計,它是品牌的有效資產之一。品牌符號和整體形象越優質,品牌給予大眾的價值感越強烈,這也是產品溢價的原因之一。
——END
作者公眾號:感受品牌(ID:ggshh-zz)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