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怎么賣給年輕人?我有一個營銷模板
品牌年輕化,是眾多企業的營銷課題。但大多數企業并沒有直接的營銷策略,有的空喊口號——“年輕人心目中的第一款XXX”,有的低價銷售——“年輕人缺乏消費力所以要降價”,有的跨界聯名——“和潮流品牌聯名就能打動年輕人”,一般操作猛如虎,但最后效果大多不佳。
究其本質,它們并沒有解決年輕消費者的根本問題:文化共振。
90后和Z時代,他們是互聯網的產物,他們與70后80后的消費意識大相徑庭,他們接受的文化形態更具網感,他們追求的生活理想更加烏托邦。
因而——品牌打造的產品必須與其向往的文化共振:(1)審美共振,顏值就是購買力;(2)觀念共振,意識就是消費圈;(3)場景共振,場域就是驅動力;(4)興趣共振,趣味就是信任狀。
簡而言之,品牌年輕化只有一句話:年輕人喜歡啥,你就給它啥;年輕人在哪里,你就去哪里;品牌要與年輕人打成一片。
本篇文章,將以中國最老最丑最魚龍混雜的白酒產品為例,告訴你品牌年輕化的幾個關鍵要素,讓你輕松掌握幾個品牌年輕化的方法。
一、審美共振:產品改頭換面
大多數白酒品牌,審美停留在上個世紀,瓶型都從中國瓷器的瓶型延伸而來,并沒有強大的視覺錘和辨識度,很難脫穎而出。
中國的白酒包裝,給人一種浮華的設計理念,大片用色、設計濃重、構圖復雜,與互聯網工業化產品的極簡審美呈現兩極分化。
而歐洲的烈酒、韓國的清酒、日本的燒酒,它們的形態多樣、設計簡約、審美高級,更受年輕人喜歡。
年輕人并非崇洋媚外,而是他們對于顏值具有更高的要求,他們是消費時代的產物,更尊重“第一眼”審美印象。
想要實現品牌年輕化,必須要讓產品包裝改頭換面,不要微創新,而要拋棄原有審美趨勢,進行異類創新、大幅創新、冒死創新。
比如無印良品的透明水包裝,如果用到白酒包裝上,一定會與更多年輕人產生審美的共振。
顏值即正義的時代,讓消費者一眼就愛上,是品牌營銷的重中之重。
二、觀念共振:傳播輕松拿捏
消費者有很多與生俱來的觀念,比如北方人愛吃餃子,南方人愛吃湯圓,這些都是自生環境和文化造成的結果。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各自時代的烙印,60后70后聽廣播長大的,他們的文化偶像是崔健;80后90后看電視長大的,他們的文化偶像是周杰倫;到了00后10后,他們刷手機長大的,他們的文化偶像是更多頂流網紅明星。
不同時代的人,價值觀念完全不同。每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話術和圈層,要用適合當代年輕人的語境和年輕消費者溝通。
比如,白酒這個產品,如果還用酒桌文化和年輕人溝通,就會引起反感。年輕人情愿喝精釀,也不愿意喝白酒。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喝白酒的場合,都是給長輩敬酒、給領導敬酒,而不是發在內心的和朋友交心聊天。
也就是說,在白酒文化中,年輕人找不到放松的感覺,他們自然就不愛喝白酒,他們更喜歡待在酒吧里,搖著頭擺著尾,喝雞尾酒,也不愿意喝白酒。
為什么呢?因為在白酒中,年輕人沒有自己的“文化識別”,他們根本找不到自己,更不像主動消費。白酒品牌想要打動年輕消費者,必須傳遞不一樣的觀念。
“平級”的觀念在我看來比較關鍵,當白酒沒有功利性之后,才可能真正走進年輕消費者的生活。“白酒是中年人的社交工具,不是年輕人的生活良藥”,這個魔咒不打破,白酒年輕化就是無稽之談。
倒不如讓白酒純粹一點,回歸“獨酌”的觀念,少點成年人的油膩,多點玩樂與趣味,白酒品牌才可能真正年輕化。
三、場景共振:布局年輕人生態
年輕人天生需要自己的陣營,以此與中老年人劃清界限。營銷界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爭。
當可口可樂強調自己是“正宗可樂”“經典配方”的時候,百事可樂找到了破局之點:因為經典,所以顯老。于是,百事可樂就主打“年輕一代”,從可口可樂那里奪得了不少份額。
白酒行業的營銷場景,涉及了大大小小的國宴、家宴、喜宴,卻幾乎都放棄掉了年輕人的生活場景。所以,才給了后來者江小白空間和機會。
白酒品牌年輕化,必須打入年輕人的生活場景:
1、開拓年輕場
開白酒酒吧、搞白酒音樂節、冠名年輕人喜歡的節目(老村長都做了,其它品牌反而沒動靜);
2、開拓新電商
執言酒館在小紅書上賣貨賣那么火,竟然沒有品牌照抄?去到年輕人聚集的興趣電商,B站能不能做?閑魚能不能去?只要年輕人喜歡的場所,你都占領了,品牌自然也就年輕了;
3、尋找新代言
年輕人的產品,年輕人的品牌,尋找年輕代言人、年輕人的消費渠道等等,融入年輕場景,布局年輕人生態,品牌自然也就越來越年輕了。
四、興趣共振:打造社交圈層
年輕人有別于父輩的消費觀念,有個比較大的區別是:父輩消費產品功能,年輕人消費產品情緒。只要給足年輕人情緒價值,什么樣的產品都能賣出去。
比如,“愛因斯坦的腦子”在淘寶上竟然可以賣10萬+,“愛因斯坦的腦子”根本就不是一種功能產品,它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情緒產品。
上了年紀的人都很不理解,為什么會有買這種東西?因為他們根本不懂情緒的價值,他們習慣了“買某某產品帶來某某功能”的思維邏輯,完全不能理解年輕人。
jellycat在賣自家的玩偶時,店員們會“假戲真做”,為你的毛絨玩偶松土澆花,它賣的難道是產品本身嗎?它們賣的還有滿滿的童年情緒治愈感。
白酒品牌年輕化,需要尋找未被滿足的情緒價值,通過社交化的內容或互動,與年輕消費者聯動起來。比如,與IP聯名,打造一款極具情緒價值的產品,自然就會形成互動。
我曾經專門因為一個smiley的表情,買過兩瓶葡萄酒,它們雖然不好喝,但是擺在酒柜上挺好看。白酒品牌應該多和潮流IP合作,打造可以和年輕人真正互動的興趣白酒。
當然,社交圈層不止如此,還有很多興趣圈層可以突破,比如COS圈的特供酒、漢服社的打卡酒等等,真正與年輕人溝通交流,為他們提供好產品的品牌,自然也就會受到年輕人喜愛。
五、總結
1、與年輕人產生文化共振,是品牌年輕化的方法論的核心觀點。只有文化對味了,一切營銷才會靠譜。
2、文化共振包含審美共振、觀念共振、場景共振、興趣共振等不同層級的方面,品牌年輕化所要達到的文化共振涵蓋了以上所有。
3、白酒品牌年輕化,乃至其他品牌年輕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如此年輕人自然就會和品牌走到一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