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Brompton的小程序,做得比奢侈品都精細
很早就對BROMPTON這個萬元單車祛魅了,因為去門店試過后發現并不算好騎。由于折疊單車體積小,騎行時上半身肢體伸展不開。店員也說得很老實:跟大車相比它確實不是很好騎,但是在折疊單車里,小布絕對屬于體驗感最好的。
明白,但不買。(開玩笑)
雖然祛了魅,但是每次看到它時還是會有“真漂亮,好一個美麗的小‘廢’車。”類似的酸念頭。點開BROMPTON小程序,依然會被簡潔有序的視覺、絲滑的交互再觸動一遍,然后承認:這個由1200個零件組裝而成,把重量控制在7.45kg——11.5kg的BROMPTON,連小程序都很產品主義。
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BROMPTON小程序,再看看它是如何運營的。
小程序=官網+公眾號+品牌手冊+社群
先分享一個個人瀏覽習慣,如果看到一個品牌的官網搭建得很不錯,會好感驟增,這可能源于心中那一點pc情懷,也可能因為看多了整齊劃一的電商店鋪,會更珍惜那些體現品牌特色的官網。(在電商平臺搭建店鋪這件事上,品牌能自由設計的空間非常有限。不過平臺也是為統一規范,能理解。)
在手機移動端,若點進一個觀感和交互都很流暢的小程序,那這次體驗大概率會引導我關注這個品牌。
先來看看BROMPTON小程序——
首頁+分類+發現
小程序整體架構概況
首頁、分類、發現、購物車、我的,5大板塊分別對應5大功能區——信息直達、產品貨架、品牌社區、購物車、用戶主頁。
相比以購物為主的小程序,它多了好幾重功能:新品營銷、用戶社交、售后服務、品牌手冊以及更多。
難得的是,在多功能屬性之外,界面還能呈現得簡潔有序,這得歸功于那一看就很貴的UI設計:
1、每個板塊最長不過5屏(除發現外)
2、每屏最多安排兩列內容,視覺不擁擠
3、簡化導航路徑,避免大按鈕套小按鈕,優化交互體驗
1、首頁——核心推薦區
首頁結構
首頁全長不過5屏,最先看到的banner位置上,海報以左右滑動的形式推薦產品。豎版海報+痛點文案,兼顧著視覺調性和賣貨需求。
全新12速變速系統
更快的騎行
更密的齒比
更多可能性
種草:P line 單車
載物好幫手
種草:后置貨架組
解決騎行導航煩惱
種草:騎行手機支架
海報以下均為橫向導航按鈕,以平面為主,gif、視頻為輔,豐富視覺效果的同時,也沒打破整體的秩序。
后三屏均為產品推薦,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小程序為了提升轉化,會設計很多分類按鈕,這些分類又會和整個貨架區重合,讓人眼花繚亂,丟失了注意力。
但是BROMPTON設計得更克制,只按照品類分為:單車、配件、箱包、服飾四個大按鈕,每個品類只露出兩個產品。文案也以功能性為主,言簡意賅。用戶只需要滑三屏就能基本了解BROMPTON產品線。
簡潔清晰的導航設計
首頁結構清晰,在較短的路徑內就完成營銷、重要服務告知、品牌內容、品類推薦這4大項。
整體視覺也延續了BROMPTON logo里的現代英倫風,偶爾以暖色來點亮整屏,也會用線條感讓二維畫面更生動。總之,黑白灰是怎么玩出花的、視覺如何做到簡潔又不簡單、不算平鋪直敘,看看BROMPTON 能學到很多。以及還有更多的字體、排版、icon設計等等,相信專業美術能比我看到更多亮點。
2、分類——商品貨架區
或許是因為產品線不復雜,也或許是參考了餐飲點單模式,總之分類按鈕被設計在側邊,且每個按鈕直通產品, 沒有大按鈕套小按鈕的情況。每條產品線都一覽無余。
統一白底的設計讓畫面干凈清爽,也能保證小圖顯示時就能凸顯產品質感。(側邊設計不多見,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愛逛的品牌小程序)
選車如點單
產品線介紹:
A line——A to Anywhere,入門款
C Line 經典全鋼版
P Line _基于C Line 革新,更輕
T Line 用鈦取代鋼材,僅重7.45kg起,輕而易舉
服飾_和英國國寶級油蠟夾克品牌Barbour 合作推出
從2017年合作至今。
點進產品詳情頁——
主色調不超過三種配色,巧妙的撞色設計,讓整個畫面看起來干凈又有亮點。
沒有多余的文案,每條文本都短小精悍,旨在描述功能賣點,很實用主義。
總之,美術語言和文本互為補充,保證了表達的有效性。
表達遵循:少即是多
另外,還有那些功能性標識,雖說容易被忽略但是很可愛、加分。每一類產品都有專屬特性icon,就連同一特性在不同品類中,都會有不同表達。
比如:
單車的英倫典范 VS 其他產品的英倫典范
單車的直郵到家 VS 其他產品的直郵到家
其他符號化表達,也非常具象。輪胎“滾阻較小”VS 內胎“氣密性好”。
不得不說,好設計不僅本身看上去貴,也讓產品和品牌更有調性和品質感。細節能證偽,細節也可無聲自證。
如果再逛逛天貓旗艦店就會發現,以上我們提到的種種亮點,幾乎是小程序專屬。可見,品牌有意要在這片擁有更大話語權的地方打磨出風格,也給國內的布友們提供一個能快速達成審美共識、更有可能玩到一起的樂園。
3、發現——品牌社區
這里聚集著數量最大的BROMPTON中國區用戶群,也是品牌在重點運營的社群。
“布落”是用戶分享生活的地方,有很強的社交屬性。
“活動”囊括了全國范圍內的BROMPTON騎行活動信息,有正在報名中的,也有已經結束了的,用戶依然能從活動海報中看到大致玩法。
“學院”下的內容,均由品牌發布。其中用標簽再分為品牌和技術兩大類,前者關聯的是品牌層內容,后者對應到和產品使用維修的教程。
1)布落
布落下設有7個話題區,用戶可根據個人需求和興趣選擇加入。
用戶能參與的所有話題概況
整體來看,騎跡、門店、出行、穿搭、技術、攝影、生活 7個話題,基本能滿足男女/理性和感性/技術控與生活方式愛好等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
而用戶發布的內容也能作為鏡子,反映出一個具體的騎行者他平時的24h生活;也能折射到一整個群體,人群的多樣性以及生活方式的多面性。能講的遠遠不只騎行這一個動作哦~
就說瀏覽量最高的#騎跡#,在此之下又細分出4個騎行場景:
城市騎行——“分享騎行路線,打卡城市景點”
通勤騎行——“工作日小布陪你上下班”
戶外騎行——“用四輪去遠方,用兩輪更深入”
夜騎——“與眾不同的夜騎故事”
隨機掉落幾個用戶分享
其中,BROMPTON折疊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是作為一個騎行工具,改變了生活半徑,讓我們探索也遇見;
還是給了讓人出門娛樂休閑的契機,像是成年人的大玩具;
或者更像一個社交工具,人們在活動中能更快速鏈接彼此,組一次局、促成一個小圈子?
角色可以很純粹,也可以很復合。在不同騎行場景里,同一臺BROMPTON會流露出不同含義。就像人是環境動物那樣,消費品也是場景的產物。
2)活動
其中的主題玩法值得說一說。活動有路線型、挑戰型、游戲型、運動燃脂;去海邊、田野、音樂節;也有更趣味的,比如以著裝為主題、喝酒喝咖啡、拍攝、寵物趴、車零件DIY……
透過各個城市騎行活動,我們也能看到當地特色的騎車環境,比如青島沿海騎活動、地處河谷平原的太原有山谷騎行、杭州環西湖騎、寧波夜騎東湖等等。
另外,BROMPTON也會和品牌搭子一起玩,比如擁有龐大女性群lululemon、車圈內最寵車主的蔚來、同為英倫范兒的MINI…一起組局。大家彼此可以勾兌勾兌興趣,品牌也能有機會拉一波潛在人群。
3)學院
學院中囊括了品牌公眾號、知乎賬號的精華,也有“獨家”信息。
點擊到#品牌#中,我們能了解到最新合作(與英國腕表品牌 Bremont 、手工制鞋工坊 Cheaney,合作簡稱BBC ),也能看到關于BROMPTON更多一手資料,包括第一款單車的問世、車標的含義、怎么選擇適合自己的車型、車配件都有什么作用…
進入#技術#中,能找到各個零部件的維修/安裝調換操作指南,這里就像一個在不斷更新的電子說明書,還附有視頻教程。
綜合內容體量和功能性來看,BROMPTON小程序基本等于官網+公眾號+社群+品牌手冊的總和。
文章想就其中的社群,展開一二。BROMPTON和用戶的關系不同于普通的買賣供需交易,是一個比較好的社群樣本。
它呈現出一種生態感,社群的特征諸如共識性、共益、共建、公共性等,在其中體現得很具體——用戶和品牌會基于審美共識、基本價值觀認同,組織并共建出有公共性、能共益的活動/內容。
生態也具有自發性,自發生產內容也生產聯系,這也保證了社群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不丟失向心力。
另外相比于那種買完單即結束的的消費路徑,消費是上述的起點,之后用戶要怎么玩、怎么參與到其中成為社群的一份子,這才是關鍵。(不只BROMPTON,我們能從很多善于運營社群的品牌中看到這一點。)
小程序上線時,小布發布了與FREITAG的聯名新品
再追問一步,為什么BROMPTON能建立起社群?
答案或許要追溯到品牌的由來:A bike born in the City. Changing the way people live in cities.
從一開始, BROMPTON就是為改變人們在城市的出行和生活方式而誕生。(而非改變騎行)
品牌避開了在自行車品類中內卷,轉而進入城市生活這一公共空間。這也決定了BROMPTON勢必要走向與生活方式有關的文化競爭/社交力比拼。所以才說如果我們用一句萬元代步工具來定義它,難免會顯得唐突。
一方面,BROMPTON算是一種現代城市文明的產物;另一方面作為商業品牌,BROMPTON的快速發展也折射出城市消費經濟的進步。當然,這個進步還有一些脆弱性,以及對于何為更好的生活方式不太成熟的理解和再詮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