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咪蒙微信公眾號在停更20天后,公號頁面顯示已注銷。緊跟著旗下的“才華有限青年”也注銷了。一時間朋友圈沸騰了,有粉絲哭著喊著求小號更新;有競爭對手鼓起了歡快的巴掌;也有同行愁容滿面的質問,下一個倒下的是誰?
2019年2月1日,人民日報官微就咪蒙事件發表評論:“咪蒙發道歉信,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暴露出一貫的擦邊球思維。當文字商人沒錯,但不能盡熬有毒雞湯;不是打雞血就是灑狗血,熱衷精神傳銷,操縱大眾情緒,尤為可鄙。若不錨定健康的價值坐標,道歉就是暫避風頭,“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就變成一地雞毛。”
咪蒙這次注銷賬號,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想之中。
作為自媒體金字塔塔尖的從業者,頭條報價一度接近百萬。此次將包括“才華有限青年”在內的公號注銷,超千萬粉絲和數億的估值瞬間清零。從行業的角度看,多少意味著一種曾經蓬勃但畸形的自媒體商業模式的終結。
關于咪蒙的各種傳說,在江湖中流傳著“咪蒙的粉絲娶不起”這句話,雖然是調侃,但是可以得知在咪蒙的粉絲中,女性群體占大多數。其中,最讓人羨慕的就是她坐擁千萬微信公眾號粉絲、單篇軟文收入近70萬、月薪6萬的員工工資、幾乎篇篇文章10W+,這樣的成就對于新媒體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于是,咪蒙漸漸成為微信公眾號教母。當無數自媒體人對著閱讀量發愁時,咪蒙已經爬上了這個圈子的金字塔頂端。她寫的東西能火,模仿她的人能火,罵她的人能火,就連她那“月薪五萬”的助理,也成為了朋友圈茶余飯后討論的熱門話題。
2017年春天,咪蒙開始做矩陣號?!安湃A有限青年”、“我又宅了一天”、“洪胖胖”等賬號相繼孵化而出?!安湃A有限青年”成為了90后的話題發酵劑,“洪胖胖”則帶起了一批“時尚號”潮流。
對于咪蒙的文章價值,只能說,有的認可,有的反對,既討厭又佩服。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只要不是嚴重問題,很多東西都是可以討論的。
一、為什么討厭?
咪蒙是誰?
咪蒙,本名馬凌,文學碩士,號稱宇宙第一網紅,情感教主。
咪蒙公眾號是2015年年底開的。
她入場的時候,早已錯過公眾號流量紅利期,毒雞湯在微博時代就已見怪不怪。所以,她推開波瀾,創造出自己的獨特窗口。
情感,馬斯洛需求表現出來的是最為直接的需求。此類文章通常都是新媒體文案中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尤其是在高中、大學等剛開始接觸感情、談戀愛的時候,情感問題困擾著很多的人。
咪蒙很擅長寫這樣的文章。更厲害的是,她了解讀者的心里所想,能夠通過種種手法讓讀者感同身受,讓讀者分不清文章里文章外。
咪蒙曾在2015年的一篇寫作教學文章里說:
“你的觀點能顛覆常識?!?/p>
“你看了《烏合之眾》就會知道,任何時代的意見領袖,都是特別偏激的。偏激的觀點才具有煽動性?!?/p>
因此,咪蒙非常懂得如何討好她的重度讀者。咪蒙的定位,就是為年輕女性代言,以高于重度粉絲的年齡和閱歷為制高點來扮演粉絲群體的旗手。
她的忠實粉絲,是人生閱歷和社會閱歷幾乎空白的少女,對未來的恐懼、成功、暴力、性、家庭、婚姻認知淺薄,因此她塑造的是一個恐懼失敗、渴望成功、義憤填膺、粗暴直接的“我們”的形象,這是她和她的讀者想要帶入的形象。因此她的很多文章就是與這個群體談心、八卦,為她們吶喊、講出心聲。而那些包含“如何”的文章中,咪蒙要教給你很多東西,比如教育、婚姻、情感、交際等。
“我沒見過你,但我懂你”,正是咪蒙走紅的關鍵。它告訴粉絲:你需要咪蒙,沒有誰比咪蒙更懂你。
現代的都市女性,每天都要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工作內容,在忙碌中追求自我價值。但是面對各種誘惑、各種比較,原本美好的心情變成了選擇困難和重重焦慮。這時,如果有人能懂得她們的需求,給她們一個好的建議,就再好不過了。
于是,咪蒙就像懂得讀心術一般,幫粉絲們說出了她們心中不敢說的話。這些,都直接讓粉絲和咪蒙站在了一起,形成“你說的我都會聽”的心理。
北京,某小區一處三室一廳的房子,曾被朝陽群眾舉報過。因為男男女女十幾個人在里面吃喝拉撒,很像傳銷組織。這是咪蒙帶小伙伴剛到北京創業的樣子。
幾年的時間,他們一躍達到了一篇文章廣告費80萬元的高度。
靠的,是他們的努力,還有深諳的“人性”。從《港囧:斗小三的正確方式是,你要有很多很多的錢》、《陳思誠:北京愛情故事之后,是上海3P故事》、《過年期間,如何毀掉一個孩子?》、《“孩子小,你不能讓著點么?”“不能”》到《致賤人:我憑什么幫你》等文章的一炮走紅。
咪蒙的文章里,以性愛、資本崇拜、暴力為主題的字眼隨處可見,負面率極高。
為了吸引眼球,討好重度粉絲,刻意制造話題。文章的標題還會以直白甚至粗暴、流氓的語言表達出來,制造反轉。
隨著這些文章的刷屏,社會戾氣也愈演愈烈。
2016年,咪蒙公眾號的粉絲已經突破400萬,每個月廣告收入300-500萬元。
她說:“作為新媒體寫作領域最專業的人,給我一個標題,我能瞬間判斷它閱讀量會達到多少。給我一個爛標題,我能5秒鐘換一個標題讓這篇文章至少超過10萬+。所以我的經驗簡直就是無價,說1000萬是低估了。”
當時,咪蒙的閱讀量已經達到150萬+,碾壓眾人。
這種閱讀量就好比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色情網站日均訪問量4.4億,輕松碾壓全球知名的新聞網站和社交網站。
就像多年后的今天,偶然看到“咪蒙”團隊的一張圖片:
似乎突然可以理解,為什么咪蒙文中會出現那些“賤人”、“low逼”的例子和語言。
這似乎是打造爆款文章的內容和手段之一。
而諷刺的是,咪蒙的走紅,竟然引來無數公眾號效仿。直到2018年,整治自媒體亂相,關停了許多公眾號,其中不乏標題黨。
是的,所以很多人討厭咪蒙。
不知有多少深愛咪蒙的人,心靈被“洗禮”后,情感是否會出現裂痕和浮躁?
也不知在當今離婚率如此之高的背景下,有無咪蒙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助推?
我討厭咪蒙,是因為不喜歡精致利己主義的價值觀。
討厭作為公知卻充斥著粗暴和低俗,用挑逗性的文字,激發人們不正確甚至偏激的情緒。
二、為什么佩服?
1、不是作者,而是商人
5W月薪助理點燃朋友圈的時候,并不意外。因為咪蒙一共觸發了N次這樣的現象級熱潮。
金主爸爸應該很想擁有咪蒙這樣一個“段位高手”吧!
懂文案,懂策略,懂品牌,懂包裝,懂資本,懂營銷。
擅長制造話題,引爆熱點。
變現能力超高,零庫存完美現金流。
我佩服的是,咪蒙的文筆,在《南都》十二年居主編之位,創作出了不錯的文章,特別是那篇《好疼的金圣嘆》,嬉笑怒罵成文章,真的是一個有趣且有才華的女人,這樣的高度不是哪個人隨便就能達到的。
我佩服的是,咪蒙能夠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里,準確把握客戶需求,擊中粉絲內心需求,深諳傳播之道,察覺到眾生于世的痛苦,并且通過文字準確的表達出來,吸引到很多個人和公司競相模仿,這是需要十分強勁的功力的。
我佩服的是,一個成熟期的項目,面對一個信息路徑高度碎片化以至麻木的市場,竟然可以一次又一次觸發G點持續高潮。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熱度都能帶來粉絲增長和品牌資產的持續沉淀,不光博眼球還能高位轉化成現金價值。
對于這些,做品牌做運營的人會理解,二者想要同時抵達,實現起來有多么艱難。
這不是一般的本事。
這種本事,讓咪蒙和很多人形成不同,也成為她一條廣告賣六七十萬的關鍵。
商人都明白:尊重市場,用戶至上。但能夠在營銷過程中舍棄個人意志,這是很難的。
“我想要的產品”和“市場想要的產品”,也許只有喬布斯那樣的天才可以做到兩者兼得,普通人在面對市場時通常都會面臨掙扎,難以取舍。
到底是走心?還是該走金?
動機越單純,越容易到達。 說穿了,做廣告做營銷做推廣,絕大多數人目的都是想要博眼球,賺流量。
從廣告行業誕生以來,這類行為就體現在各種品牌上。持續做、大量做,就是為了給目標客戶群帶上眼鏡,讓他們關注,讓他們記得,讓他們可以多花1秒鐘時間在自己的品牌或產品上停留。
做品牌做營銷太需要這樣的“1秒鐘停留”。而咪蒙很清楚,那一篇篇沸騰的爆款文,已不再是單純的文章,而是一件件制造出來的產品。
產品,是不需要展示主人靈魂的。產品的標志就是:關注消費者的靈魂。
把文章當成產品來做,看起來是一件挺沒有立場的事兒,功利心十足。因為多數撰寫者不大能把身段放軟,或者想要低頭卻找不到合適的姿勢。茫然中沉沒自己,撲心的向讀者投誠。
而咪蒙做到了徹底。不止是尊重商業邏輯,還以驚人的洞察力洞察人心,小劑量掌控人性。不是給予“我想要的產品”,而是給予“你想要的產品”;不是“你為我而生”,而是“我為你而生”;不是“你在乎我”,而是“我在乎你”;不是“我要”,而是“我想讓你要”。
這些,都是當下營銷人很稀缺的能力。這種能力說開了講,在商業社會的很多領域都適用,也擁有超高的普適價值。只是咪蒙選擇了文字,選擇了這個對她來說最占據優勢的工具,而已。
2、不是寫文章,而是寫文案
杜甫曾經有句詩這樣形容文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有這樣驚天動地的文采,如何愁寫不出好的文章?
隨著時代發展,新媒體的多元化,社會上涌現了大量“雙微一抖”人。因為門檻低,能識字兒就能寫,有臺手機就能做,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這個行業中。
有的人認為公眾號很好寫,有的人則認為寫文案就是寫文章,誰都可以做。甚至于包括有的企業老板,也認為寫文案就是寫文章,這個崗位沒有什么價值性,意識不到其中的差別。
這就導致從業人員能力參差不齊,出來的內容質量天差地別,并不能讓文字、讓傳播、讓營銷真正產生價值,與企業、與品牌、與產品形成聯系。
因為,這類人,只是為了寫而寫,怎么熱點怎么寫,以為蹭個熱點有人看就行了。其實連到底為了什么而寫都不知道,或者說,根本沒有開動腦筋去想。所以創作出來的“雙微一抖”多數是垃圾。
不好意思哦,你做的是內容么?
本來內容就不好,還要強追熱點,硬生生的在里面插入廣告,人家為什么不去看網劇打游戲還要來你這兒看廣告???
就算一時心情好,被你的標題忽悠進去讀個大概,完了連你是個球都不知道,更別說記住你的產品你的品牌。那還不如不寫,省下那個時間出來吃頓火鍋好么?
而咪蒙的本事就在于:不是在寫文章,而是在寫文案。
她不止是把文章當產品,還擅于利用標題抓住產品到消費者最后那“1秒鐘的距離”。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寫文章和寫文案,本質上就是兩碼事兒。文章可以隨處落筆,文案則并非如此。
一篇好的文章,是通過自身的文筆書寫,帶著靈魂獨有的調性,以文章氣質引起閱讀者的共鳴,而非簡單的遣詞造句。
而一篇好的文案則不然。文案是這個時代延伸的新型產物,是用嚴謹的思維、深層次的策略、精確的字詞來達到一定的目的。在一篇精彩絕倫的文案背后,通常隱藏著多種思維,有著深層次的思考和策略性,是多少個日夜思考創意和思維的結晶。
文章,生活中隨處可見,想寫就可以寫。但文案,一定是帶著商業目的衍生出的時代產物,是為了商業創作而迎合大眾口味發展的一種新型文風。
這,就是文案與文章的最大差別。
大多數的文案小白,都是停留在沒有較多的社會閱歷和經驗,無法去體會文案從內心深處帶給社會大眾的震撼,所以導致出來的文字藝術流于表面。
就像我在曾經的文章中提到:初級文案流于表面;中級文案博眼球蹭時事追熱點;高級文案思考文案精華,融入心理策略;頂級文案則是將文章與文案相結合,打造出真正激動人心、促成消費者購買的作品。
咪蒙的文案高明之處則在于:咪蒙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
咪蒙通常都是從身邊朋友的故事開始,講述一件特定的事情,然后她自己陷入了恐慌和深思,再通過大量的舉證引出她的價值觀。
舉個栗子:咪蒙的一篇《我一天花的錢,夠我媽花一年!》在朋友圈花式刷屏了。雖然是廣告,但粉絲們讀完又心酸又感動。
的確,現代都市青年背井離鄉在外打拼,對父母的關注不夠。咪蒙抓住生活中這個糾結的矛盾點,先是扎扎實實的給你來上“一刀”。然后在文章末尾,話鋒一轉,為粉絲們推薦維京郵輪,給父母最好的旅行體驗,這樣的推廣就順理成章了。
很多自媒體的推廣讓人覺得生硬討厭,而這樣的推廣卻十分自然,深得人心。所以,咪蒙的營銷創意能力可見一斑。
再比如:《月薪5萬的女人,私生活都是什么樣的?》,在咪蒙的這篇推文里,“曝光”了咪蒙COO黃小污的私生活,告訴了大家一個月薪5萬的新中產女性是怎樣花錢的?,F在的新女性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躋身中產,實現財務獨立財務自由,希望自己看起來更有范兒。
這篇推文是不是光看標題就讓人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但其實,這是咪蒙給美克美家做推廣的軟文。雖然是廣告,但并不影響大家的積極討論和相互轉發。因為對美的追求是大家共同的需求,而咪蒙的推廣,正是針對大家探索美、發現美、實現美的愿望,呼應粉絲尤其是女性粉絲們的需求和痛點進行策劃,幫助女生們挑選真正需要的產品,帶領大家一起追求美好生活。面對這樣的推廣,誰能不動心呢?
我們再來看。
咪蒙的用詞通常是比較零散的,詞匯量大,單字詞少,用很多短句堆砌起來,讀起來相對順滑,幾乎沒有什么理解難度,文化程度不高也能看,這就縮短了讀者思考的時間。
沒有小說的敘事語言,沒有精確的描寫刻畫,沒有精心設計的沖突轉折,只有滿篇的流水賬,讀起來多輕松呀!
典型的好奇型標題,直達讀者痛點,引發好奇心。當這個點一拋出來,馬上就會戳中很多人的痛處。這說的不就是自己嗎?該怎么辦呀?越看越焦急。
然后文中的每一個沖突都講了一個故事,這樣代入感更強。當咪蒙的心靈雞湯配著朗朗上口的短句,在看故事的過程中,讀者就不知不覺接收了她的觀點。
不僅僅是看進去了,最最最關鍵的是:信了。好了,幾個故事看下去,也沒多少人挺得住了。這個時候,讀者估計已經急得團團轉了,感覺說的都是自己。
這樣下去希望渺茫啊,怎么辦?怎么辦?怎么辦?然后咪蒙順理成章地引出問題,終于拋出了用戶心中的這個想法:有沒有一種方法,幫你解決問題呢?
這個時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里了。
最后,就是回答,或者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當然,如果有廣告,在拋出最終答案的時候一定要巧妙植入。還要強調這個是干貨,然后再次拋出之前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這也可以說是拋出誘餌,為了告訴你:你看,我廣告的都是好技巧好方法哦,真材實料。
一般的文案基本到這里也就結束了,或者再加幾句“超級優惠”、“震驚”之類的。但咪蒙就是不一般,最后還可以給你來個零風險承諾:“如果你……將退款……”;或者來個優惠促銷:“一張電影票的錢,就能換來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p>
乍一看,確實很激動??!
這樣,廣告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想想嘛,你是要看一場電影呢?還是要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趕緊掏錢吧!
雖說這種參照物廣告咪蒙用的很少,但偶爾用用這個妙招,對文案還是有幫助滴。
好了,到這里,有理有據有故事,有背書有承諾有優惠,咪蒙的文案就全部到位結束了。當然有時,結尾還不忘再次結合主題,刺激一下你的神經:為什么不是你?
虐心??!虐心的感覺,是不是讓你印象更深刻?
其實自媒體行業,好看的文章很多人都會寫,但真誠為讀者服務的新媒體卻十分難得。光靠技巧能夠獲得一時的高閱讀量,但要受到粉絲的信任和持續關注,還需要做得更多。
粉絲們有錢,但他們只想把錢花在值得的地方。
懂粉絲的咪蒙當然很懂得這一點。
所以咪蒙的文案,不是獲得一時的高閱讀量,而是受到粉絲的持續關注。
她的文案本質是溝通,而利用文案講故事則是一種很高明的溝通策略,比一般文案擁有更強大的傳播力和說服力。再加上咪蒙的頭腦和文字功底,自然能夠更巧妙、更成功的吸引眼球,有更大的幾率激發讀者情緒,促使讀者行動,消解讀者對廣告的排斥感。
所以,在廣告選品過程中,咪蒙堅持與創作文章同樣的評判標準,只推薦那些親測過的產品,而且是高口碑、性價比高的產品。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商家都能上咪蒙,也不是錢多的商家就能上咪蒙。可以說,咪蒙和商家是雙向選擇的關系。咪蒙就是這么傲嬌,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傲嬌,才能得到粉絲的長期認同。
三、為什么既討厭又佩服?
有人說,在市場數據上達到相同量級,咪蒙用了1年,羅輯思維用了3年。
其實在生意邏輯上,他們是有可比性的。在表達上,羅輯思維用腦子,崇尚理性和常識。對內容的標準是:要讓消費者能拿出去吹牛逼;咪蒙則善用情緒,酣暢淋漓。對內容的標準是:要讓女人覺得自己可以很牛逼。
在精英意識里面,情緒是偏廉價的,不可量化的,不可靠的。智識則因獲取成本更高,而顯得更高級。所以雖然兩者都通過“內容”獲得了“等價成功”,但大眾對羅輯思維的評價顯然正面和寬容的多。
有趣的是,羅胖們實在符合理想中的商人形象:錢,是不應該與趨勢作對的。愛是愛,錢是錢。特別拎的清。而咪蒙則有更大野心,她公眾號的現金流堪稱完美。她并不需要更多“純粹的”錢,她需要的是和華誼這樣量級的傳媒集團合作,打通這個生態里的優質資源,去完成她的影視夢想。
就像2013年,在深圳的一家火鍋店里,咪蒙和后來的助理“黃小污”說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影視劇的夢想。
2015年,咪蒙深圳的公司倒閉了。
咪蒙選擇北上。
恩,其實咪蒙也是有夢想的。
我仰視讀過很多書又能以膚淺方式輸出的人。
就像多年前,咪蒙在做公眾號之前,我讀咪蒙的文章咪蒙的書,里邊呈現出的文字功底和幽默感都精妙動人。
中國多的是段子手,但稀缺的是咪蒙這樣搞笑中有敘事能力的作者。
那個時候,咪蒙微博只有幾萬粉絲。
那個咪蒙,是自然人咪蒙,清晰存在。
咪蒙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她的畢業論文《阮籍詩歌與玄學本體論》,獲得了山東省優秀論文獎,她自稱中國能看懂這篇論文的不會超過一萬人。后來咪蒙進入南方都市報工作,一待就是12年。這12年里,她曾擔任深圳雜志部首席編輯。在咪蒙還沒有紅得那么有爭議的時候,她寫過劇評,寫過N多文字,寫過名為《圣人請卸妝》的書,還登上過韓寒《獨立團》。
那時的咪蒙,究竟是什么樣的個人風格和獨特視角呢?
這些她曾經寫過的標題,可以感受一下:
《影帝鄭板橋》、《情圣杜甫》、《青春期李白的性與暴力、《柳永:北宋方文山奉旨泡妞》、《辛棄疾:文壇殺人興趣小組組長》……
在咪蒙的文字中,能夠看到她正經下來吐露的真誠:
“事實上,我寫這些不靠譜,不著調的歷史,確實有個卑微的愿望,希望能夠啟發一批人:不要太聽教材的話,不要迷信所謂的常識,不要恪守老舊的規律,帶著一點積極的懷疑精神,換一個角度去審視古人,審視自我,審視現在的這個世界。”
可是咪蒙寫了那么多的字,書又寫得那么好,可就是沒有紅起來。
寫作除了是愛好,也是一種職業。職業就需要賺錢養家。如果不賺錢,那還是好職業嗎?
寫了好多年,文好人不紅。難道寫作,就必須窮著,才對得起讀者嗎?那誰來對得起自己呢?后來的咪蒙結婚成家了,又創業失敗破產了。人生至此,絕望如斯。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換種活法,哪怕由此口水滔天。
于是,咪蒙開始寫公眾號。寫字從取悅自己到取悅錢,寫出的文字由走心到走金。放下身段,低頭迎合讀者。這其間,咪蒙有沒有掙扎過?
不得而知。但想來,消化的過程,一定是艱辛的。
但凡文人創業,都不容易。其中的心境、艱難、擰巴的痕跡,以及文人心性和商人訴求時的矛盾與糾纏肯定是有的。
這就和我們在工作中、創業中所遇到的“我想要的東西”和“市場想要的東西”常相違背是一樣的道理。
明明我們自己每一天都在為了名利金錢而妥協,厚顏無恥的在尋找各種理由來說服自己去迎合市場,而另一方面我們卻又死皮賴臉的要求別人人性善良去堅持自己。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曾經的咪蒙也是一枚純正的文藝女青年。很多人粉上她是從劇評開始的。那個時候的咪蒙十分可愛,文字輕松詼諧,好玩又有態度。由此,咪蒙吸引到她的第一批讀者,大多是文藝青年。
但情懷歸情懷,市場歸市場。情懷總是敵不過市場,這才是商業規則的真相。
我不知道你們怎么看咪蒙?但這個時代,錢,是滿足夢想、實現夢想最有底氣的背景。
如果你也像咪蒙那樣經歷過家庭變故,經歷過失敗破產,應該就會懂得咪蒙為什么轉變了。
那個有理想有情懷的咪蒙,努力了12年都沒火。既然文青路線走不通,那就走毒舌路線。咪蒙寫出了《致賤人》。一夜漲粉20萬,三天累計漲粉100萬。
《致賤人》一出,第一批讀者,也就是文藝青年大多已脫粉,但咪蒙此時已經培養起第二批讀者,那就是中青年女性群體。接著,咪蒙因為《致賤人》、《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傻逼甲方》、《有趣,才是一輩子的春藥》、《現在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等推文引發了全網聲討。
諷刺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聲討中,咪蒙的廣告費水漲船高。很快,咪蒙的流量從“10萬+”到幾百萬,廣告費從幾萬到幾十萬一條。
曾經被韓寒相中的咪蒙文章《好疼的金圣嘆》,文風深刻,簡潔空靈,“100萬+”閱讀量后的咪蒙文章唾沫橫風,粗俗易懂,大量使用“渣男”、“賤”、“LOW逼”等網絡詞匯。
我相信,能寫出《圣人請卸妝》的咪蒙,一定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一個頗為理性,知道哭喊罵街沒有用的人。所以,她憑著鮮明的女性觀點,主張女性經濟和人格獨立。公號80%以上的訂閱者為女性,主要來自于大學生、剛畢業的白領以及家庭主婦。正是因此,咪蒙后來的文章,都是為粉絲量身定做的。
咪蒙很聰明,她選擇了在規則范圍內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因為比受眾更理性更睿智,她才知道受眾想看什么,以什么樣的方式容易接受。
或許少了情懷和堅守,但符合商業規則。一個高智商的作者,終于知道怎樣把自己的才華變成鈔票了,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畢竟,普通人就是寫一百年,也沾不到咪蒙的皮毛。
但事實是,對于我們人類,嫉妒幾乎是和饑餓感同級的本能。很多人一邊用著道德進行綁架,一邊又暗自模仿咪蒙文體,想要達到那樣的成績卻望而不及。
這就好比郭晶晶嫁入豪門大家都真心祝福,但如果街坊老王或者同事朋友親戚同學中了500W,就會讓你好幾天睡不著覺。
突然想起了曾經看到過的一句話:營銷沒有高低,只有成敗。
當一個巨大的雪球滾入大眾視線,我們應當默認,它經歷過天寒地凍,穿越過冰雪消融,聚集了足夠的能量。
當我們在各項指標都不如別人,相差很多的時候。不齒,其實就是不及!
就憑這一點,就不該有任何嫉妒的理由。
咪蒙,終究只是個凡人。一方面在自媒體江湖名利雙收,另一方面和大家一樣在生活中也要遭受各種不順。生活催化了她的情緒,而才華又足以讓她將這些情緒表達到極至,同時又能獲得更多收益,必然推文就會更毒舌吧。
然而咪蒙又是一個生意人,她要養活一幫子人。她的文章看似好寫,但真的要模仿,要像她那樣G到點上并紅起來,也十分考驗功力。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她就在那里兀自生長。就算沒有咪蒙,也一定會有另一個類似的人出現。
很久沒有關注咪蒙了。咪蒙號注銷后,又想起了她。現在的咪蒙,已經成為公眾號里的一種商業模式。
有想法,夠新潮,但擺脫不掉商業化和隱隱敷衍。
有人說,咪蒙很聰明,是個高手。
有人說,咪蒙沒有改造任何人的價值觀,只是在迎合某些人的價值觀。
也有人說,咪蒙根本不會寫文章,她深諳人性,只知道如何利用人性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管什么樣的說法,人無完人。一念成佛,一念也會成魔。
有些東西,愛的人特別愛,恨的人特別恨。 對于咪蒙,她成功失敗,都不影響我對她的看法。每個人的閾值本來就是不同的。
相比于其他公眾號,最起碼,咪蒙中文系出身,接受過至少12年的專業媒體訓練,是一個職業的專業的撰稿人,有非凡的文字功底。在創業路上,她一直很刻苦,每一篇推文,無論是從標題還是到撰寫,都會反復討論反復修改。就憑這些,咪蒙就比那些模仿她的“后輩”要好得多。
咪蒙,只是將重心轉移到了其他方面。
不管怎樣,希望文字從業者不要把咪蒙拉入自己的職業版塊,用很嚴重的詞語去評價別人。畢竟很多人就地打滾兒也解決不了錢的問題,哭喊罵街也實現不了把自己的才華變成鈔票,依靠文字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依然對那個曾經帶給我們歡樂的咪蒙充滿感激。希望她可以盡快振作,積極生活。也希望她重拾寫作的初衷,讓我們看到那個努力真誠的咪蒙。
我寧愿相信,咪蒙在寫“毒雞湯”之前,心中的溫暖和愛,大過對這個世界的“恨”。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