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溯源報告發出來之前,我一個字都沒看
觀點:束從軒,主筆:景九,編輯:二蔓,版面:黃靜,來源:劉潤
引言
最近這幾天,被各路媒體評價為“打明牌”的老鄉雞,突然火了。
4月8日,連鎖快餐品牌老鄉雞,發出了《老鄉雞致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公開信》,放出了一個20萬字的《老鄉雞菜品溯源報告》,對自己1218家餐廳,共計226個SKU、873種原料和305家供應商,全面溯源,公示菜品加工方式。同時,開通后廚實時監控直播間。
有張圖,我相信你大概率也看到過。就出自這封公開信。
圖片來自老鄉雞公眾號
老鄉雞用一張圖,明明白白告訴你,到底哪些菜,是餐廳現做的。哪些,是半預制。哪些,又是復熱預制。
不來虛的。
其實,從315曝光了不少食品安全問題之后,預制菜這三個字,就被蒙上了一層陰影。連帶著,不少連鎖餐廳也受了影響。所以,老鄉雞的公開信和溯源報告一出,無數人議論紛紛。
有人說,就該這樣。敢于直面,預制菜才有未來;又有人說,老鄉雞全程直播做菜,餐飲可視化,可能要崛起了;還有人說,老鄉雞這一招真漂亮,效果特別好,想必是一次公關的大動作,策劃了多久?咋想到的?對啊,怎么想到的?
這次的公開信和溯源報告,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公關嗎?足足20萬字的溯源報告,老鄉雞憑什么敢發出來?就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我也特別好奇。于是,我試著聯系了老鄉雞餐飲集團。沒想到,真的得到了一次向創始人束從軒請教的機會。特別榮幸。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里,我請教了不少外界關心的問題。束總,也分享了不少這次公開信背后的故事。
請教之中,有6句話,給了我特別深刻的印象,清晰展現了他們的思考。
分享給你。
一、溯源報告發出來之前,我一個字都沒看
一份20萬字的溯源報告,對原材料和供應商都進行了這么詳細的溯源,開誠布公。
很多人覺得,這想必是一次早就準備好了的公關動作。我也向束總請教了這個問題。
這么“大”的動作,是誰的主意?做之前,也應該緊鑼密鼓地策劃了很久吧?
但束總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
這份溯源報告發出來之前,我一個字沒看過。
完全是年輕的管理團隊“自作主張”。
發布之后,束總有三個“沒想到”。
第一個,沒想到現在的年輕團隊會做這個事情。
第二個,沒想到會做得這么好,還在餐廳用綠色、黃色、紅色標注了“餐廳現做”、“半預制”、“復熱預制”,細節到位。
第三個,沒想到公開了報告,能獲得消費者、媒體和社會各界的不少認可。
而關注這件事的人們,可能也沒想到,自始至終,束總完全都沒有參與過。
因為報告發布的出發點,其實很簡單:消費者,應該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作為一家餐飲連鎖品牌,那老鄉雞,就有責任、有義務把真實現狀,公布給消費者。
因為,一個餐飲服務者,他的工作重點,就應該是:滿足顧客的需求。
一道菜的材料、工藝,不管是好是壞,他都沒有權力去替顧客定義,更沒有權力去教育顧客。
他能做的,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訴顧客,這道菜,材料來自哪,是不是預制菜,具體怎么做的。
顧客就應該想選哪個,就可以選哪個。
了不起。可是,雖然老鄉雞發布報告的初心,值得敬佩。
但足足20萬字,原材料是什么,從哪采購的,都寫得這么清楚。我就有些疑惑了。
就不怕其他的餐飲企業,也依樣畫葫蘆,也去找到這些供應商,搶老鄉雞的生意嗎?
二、開源,是為了讓整個行業都往前走
不怕。束總說:
這些內容公布出來,對餐飲同行肯定有益。如果更多人找到老鄉雞的供應商,他們的規模也能越做越大,這也是好事。因為,全行業,會一起進步。
這,就像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頭部廠商,他把自己的技術開源,換來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就比如,推動了充電樁的普及。
要往前走,大家就一起往前走。
而老鄉雞,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公開的,不光是自己的供應鏈、原材料,還有內部自查找到的一些問題,是什么,怎么改,也發出來。接受大家的批評。
這事,早在2021年,老鄉雞就在做了。
三、每個月,老鄉雞都發自糾自查報告
聽到這里,我連忙打開微信,搜索了一下老鄉雞的官方賬號。
果然,從2021年5月開始,老鄉雞一直在堅持,主動發布每月的自查自糾報告。
圖片來自公眾號搜索
那么,自查自糾,都查什么呢?糾什么呢?請看圖。
圖片來自老鄉雞公眾號
員工著裝不到位,有衛生風險,食材過期,菜里邊有頭發,米飯里有塑料……
看到這些,說實話,我很驚訝。
因為餐飲行業,是一個有著太多環節,牽扯到太多細節的行業,問題,很難避免。很難很難。
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類似于老鄉雞自糾自查報告中出現的問題,不少企業的第一反應,要么是冷處理,要么是第一時間協商,把這事“壓下去”。
但老鄉雞,卻一直在“自曝家丑”。
原來,自糾自查,自溯源頭,這件事,老鄉雞已經整整干了3年了。
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份整整20萬字的溯源報告,只不過是又一次更深入、誠懇、徹底的“自糾自查”而已。
可正如前邊所說,這些問題,不少企業會選擇遮掩。但老鄉雞為什么一定要公開發出來嗎?
沒有擔心嗎?當然擔心。擔心消費者揪著不放。擔心媒體曝光。擔心政府處罰。
但是,束總說:
老鄉雞這么多餐廳,肯定有不到位的地方。知道錯了,改就行了。全社會都來監督,顧客們都來“挑毛病”,反而有助于進步,伸手還不打笑臉人呢。
后來,團隊的同事來問束總,說發出去之前要不要看看內容?
不看。就一個原則,實話實說。
所以,如果你真的去問束總,這個月的報告里有啥,在發出去之前,他還真不知道。
原來,不是沒有問題。誰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問題。只要你誠懇地說出來,大家就大概率相信你會改。
但是,不承認、不公開,或者故意掩蓋,那就是態度問題。
了不起的格局和胸懷。
不過,溯源報告,雖然為老鄉雞贏得了不少的信任,卻依然引起了不少人對“預制菜”的討論。
很多人抱怨,說我去店里吃飯,全是預制菜。現做的,沒幾個。
我接著問束總,這種情況,在老鄉雞也會發生嗎?
四、做餐廳,還是要有人情味,有煙火氣
束總說:
預制菜,肯定會有一定市場。但它不代表,啥都可以預制。做餐廳,還是要有人情味,有煙火氣。
否則,別人來老鄉雞吃飯,還不如去超市買點。
2019年,束總參加餐飲行業的某個活動。活動現場,很多企業,都意愿強烈地要做預制菜。
于是,束總就問:老板們,你們平常吃了多少預制菜?花錢買了多少預制菜?
一周一次,有嗎?有的話,請舉手。沒人舉手。
那一個月呢?一個月一次的,有嗎?也沒人。
所以,雖然可能會因為衛生要求和人工限制,用一部分提前加工的食材。
但老鄉雞的原則,是: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做預制食材。一定要以不影響顧客的口感,為前提。
比如,梅干菜。如果先做四到五成熟,再拿到店里二次加工,口感不會受到什么影響,就可以接受。
但是,比如蒸蛋,燉雞湯,米飯,面條,這些就必須現做,因為預制,會影響口感。
可是,如果堅持這個原則的話,相對某些預制菜比例比較高的餐廳,老鄉雞的成本,挺高吧。
成本和口感,怎么取舍?
口感在前,成本在后,這是老鄉雞的原則。追求現做,這是老鄉雞的定位。
哪怕有些菜的價格,確實要稍微貴一點。但是否選擇,也是消費者的自由。
而老鄉雞要做的,就是誠實。對消費者誠實,也對自己誠實。
這件事,從當年“養雞”開始,就是定死的。
五、找了又找,沒有一張購買抗生素的發票
1982年,束總拿著1800元,買了1000只雞,開始了創業之路。直到今天,老鄉雞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1000多家店的快餐品牌。
即便這么多年,發展如此迅速,雖然已經不是所有餐品里的雞肉,都來自于老鄉雞的自養雞。
但是,只要是自己手里出來的雞,老鄉雞就一定要把雞養足180天,并且,不用激素和抗生素。
先說激素。束總說:
激素用在活雞身上,只會使得雞冠變更紅,蛋黃變更黃,對家禽的生長或增重,意義不大,用在家畜身上才有效,比如豬。
再說抗生素。抗生素背后,還有個趣事:
之前為了給國內上市做準備,咨詢機構進場好幾年,找了又找,居然沒有發現有一張購買抗生素的發票。
咨詢機構很不解,就來問。說怎么沒有呢?發票可是要給全的。束總說,就是沒有。
之前我們也服務過不少養殖機構,或多或少也是用抗生素的。怎么你就能做到沒有呢?
原來,為了避免對人體有害,家禽飼養使用抗生素,會被限制。但是,因為家禽飼養要遇到的情況太多,家禽一不小心就會得病,完全不用抗生素,很難。
而使用抗生素,一般也有一個“休藥期”。是指從停止給藥,到屠宰或乳、蛋等產品許可上市的時間。
國家要求的休藥期,是20天。
那么,老鄉雞的自養雞,是怎么做到不用抗生素的?
束總說:
環境,疫苗,隔離。
什么意思?
環境,就是雞舍高大,通風良好,雞舍里基本沒有氨氣。同時,及時注射疫苗,做好配套抗體檢測,保證免疫力。最后,還要注意隔離,避免無關人流進去,甚至還有防鳥的措施。
你看看。做什么,做到“不一樣”,都是有門道的。
從養雞,到做門店,到自糾自查,再到這次溯源報告,我同時感到了老鄉雞的嚴謹態度和松弛感。
是不是有點矛盾?事情要做得認真,做的嚴謹,不應該緊張起來嗎?
怎么還能感到松弛感呢?原因,就在束總的“沒看過”和“沒管過”上。
“現在,我都不管了,都是年輕的管理團隊做的。”“這些東西,發出去之前,我都沒看過,不知道寫了啥。”
這樣的團隊,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和信任,真讓人羨慕。
我特別好奇,這樣的團隊,是怎么培養出來的?
六、臉對著顧客,屁股對著老板
束總說:
現在的管理,和之前不一樣了。
你看,有些企業的員工,很害怕老板,不怎么說話,都繞著路走。
這樣的狀態,你怎么指望員工有創意,工作有創新呢?
所以,老鄉雞特別把這件事,寫進了企業文化。
比如,要顧客,不要上級。比如,臉對著顧客,屁股對著老板。又比如,大膽說話。
真特別。很少看到有企業把“大膽說話”寫進企業文化的。
但是,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員工怕老板這種情況,一定要改。
說到這,束總還有點不好意思。他說,員工說一件事,你就把他一頓猛批,以后還怎么做事?
老鄉雞的文化,沒那么高大上。
但是,要這么做。
最后的話
請教完,掛掉電話。
我突然想起了秦朔老師分享過的一句話。
好人賺錢的時代,正在到來。
而現在,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從一個坦坦蕩蕩的溯源報告,到堅持了3年的自糾自查,再到“大膽說話”這樣一個有點特別的企業文化。
你總能從他們的身上、心上、手上,看到這兩個字。
真誠。
無論是束總,還是老鄉雞這家企業。
我不確定,等待著這一份真誠的,會是什么。但我確定,等我再經過老鄉雞的門店時,我的心里,會多一份踏實。
最后,我想把《冬之旅》中的一句著名臺詞,分享給老鄉雞,也分享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沒有一條道路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真誠,就是道路。
祝福老鄉雞。也祝福每一個滿懷真誠的創業者。
附:
完整版《老鄉雞菜品溯源報告》
參考資料:
1、看完你還敢吃老鄉雞嗎?
2、束從軒:“家庭廚房”就是老鄉雞的使命 | 艾問頂級人物
3、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動物禁用獸藥和各時期獸藥停藥期規定
作者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