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淺談品牌微短劇
最近,一部叫《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的短劇火了,不僅在抖音常能刷到,不愛刷視頻的朋友也強烈安利:好看,快去看!
說到微短劇,它雖然不是我刷抖音的主體,但有一說一,之前曾刷到過韓束和姜十七的微短劇。
劇真是不小心刷到的,人也是瞬間上頭的:又土又爽不費腦,太適合我這種打工人了。并且在每一集都有的頻繁品牌露出下,我也“被迫”記住了韓束紅蠻腰。
以及之前爆火的《黑蓮花上位手冊》,雖然據說上架不到兩天就被下架了,但本著“我倒要看看它到底有多土”的心態,四處找資源并一集不落全看完了——我也不想,但一集太短了,讓人忍不住看了一集又一集。
毫不夸張,遇到對胃口的短劇,簡直就比刷抖音還上頭——不過,哪里有注意力,哪里就有想要吸引用戶注意力的品牌,根據短劇市場的動態來看,它也成為品牌內容營銷的新陣地。
那么,短劇,是否會成為品牌增長的新風口?又有哪些玩家已經入局了微短劇?下面一起來探索一番。
從定義開始:什么是微短劇?
了解一個新事物,可以從它的概念開始認識它,于是我去查了查官方的定義。
在廣電總局出臺《關于網絡影視劇中微短劇內容審核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正式將微短劇定義為單集時長10分鐘以內的網絡影視劇。除此之外,官方對它的“身份”也有了明確的肯定:是繼網絡影視劇、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片后第4種官方認可的網絡影視作品形態。
不過,雖然說是10分鐘以內,但我們大家平常看到的微短劇,也有一定的時長之分,常見的微短劇,從時長來看,大概分為三種:單集時長在10分以內、單集時長在3~4分鐘、單集時長在1分鐘左右。
那么,既然知道了微短劇定義,另一個問題就是,微短劇到底在哪里看?或者換句話說,微短劇如何觸達我們的受眾?
我看了看目前微短劇所在的平臺后,將其分為主要的三種:
1、依托小程序類短劇
《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據說就是在小程序上火起來的,不過,火確實很火,但原本付費的資源很快就隨處免費了,抖音、B站之類的直接可以看到免費的全集。
在小程序確實搜到了
不過其他平臺不僅不用付費,還直接有合集(比如B站)
2、短劇類App
在此之前,根據我的短劇觀看習慣,并沒有想到還有專門的APP,畢竟對我來說,抖音之類的平臺已經足夠了,何必再多下一個軟件呢?
這類用戶獲取短劇途徑相對來說可能比較小眾,不過也有不少大平臺有布局。
目前在應用商店搜短劇,可以看到很多專門看短劇的app,其中不乏大平臺的布局。比如紅果免費短劇是由抖音推出的微短劇平臺,河馬劇場則是中廣電傳媒有限公司旗下的產品。
紅果短劇:抖音旗下;
河馬劇場:中廣電傳媒有限公司旗下;
瑞網微視:國廣環球傳媒旗下;
天天追劇:映客旗下;
星芽短劇:九州文化旗下;
……
不過,軟件雖多,從下載量來看,似乎尚未形成用戶習慣。
3、視頻平臺內微短劇
因為這個部分形式還是挺多的,所以依托既有的視頻、短視頻平臺的短劇,暫且統統歸在平臺內了。而在這部分,我們就聚焦品牌合作微短劇來說(做付費短劇的按下不表,畢竟咱們討論的是品牌,合理)。
一般品牌在微短劇上的玩法,形式多種多樣,比如:
/品牌定制短劇:
定制短劇,在我看來有點類似于“獨家冠名”那味兒,品牌或者產品內容深度植入劇情,通過多集劇情的滲透,完成消費者的心智植入。
茶百道×姜十七
《愛有百道新鮮》
韓束×姜十七
《你終將會紅》
/微短劇劇集單集品牌植入
和品牌定制短劇不同,這種植入形式,也是植入在一個系列的短劇中,但只在其中的一集或者幾集中。比如在達人派小軒《不開除就干到底!》系列中,幾乎每一集都有一個新的產品植入,但包裹在大的劇集下,內容并不違和。
其他就是相對常見的,直接在劇情中植入廣告或者產品,通常也不是一個系列的,因為太常見了咱們就不展開了。
品牌入局微短劇,是時候嗎?
說到這個話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本以為品牌做短劇還只有零星幾家,沒想到已經有這么多“玩家”已經入局了。
在新榜×海匯營銷智庫出品品牌贊助微短劇統計中,包括韓束在內的美妝、護膚等多家品牌已經有了相關的定制短劇,并且在數據表現上,最高的播放超過11億。當然這僅僅是一小部分,其他行業也有品牌做了,并且在不同的平臺推出。
圖片來源:新榜
而微短劇的形式,本身在2023年也迎來了大爆發。
在艾媒咨詢《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中指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短劇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
而從用戶潛力來看,2023年的短視頻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10.12億,短劇可以發揮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周星馳也進軍微短劇領域,“九五二七劇場”。影視界大佬入局,也說明這個市場的潛力性。
而對于品牌來說,在微短劇上發力,確實有一定的可取性:
用戶端:長度上,符合用戶刷短視頻習慣。對于用戶來說,刷短視頻早已是習慣,短劇在內容上往往能給用戶帶來爽感,而且相對于“刷”出來的內容來說,短劇在內容主題上相對集中,
產品端:可以充分植入,多角度促成心智種草。相對于傳統的找達人合作拍內容,品牌微短劇可以在系列中持續植入品牌,持續種草,在消費者心中形成認知,形成深度的綁定。
平臺端:平臺扶持,有望以小博大。目前,各大視頻平臺都有針對短劇的入口或扶持,品牌入局,也可以借平臺之力。
國家廣電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
快手:星芒短劇合作計劃升級(部分截圖)
快手:金劇獎
芒果TV與抖音合作,發布“精品短劇扶持計劃”
抖音:辰星計劃
在看資料時,發現平臺們針對短劇,在不同時期推出了不同的激勵活動,雖然這些扶持是針對創作者的,但對品牌來說,也未嘗不可借其東風。
寫在最后
現在的短劇,還停留在粗放式的內容上,“土味”、“爽”是當下大部分微短劇的標簽。而當題材、套路都同質化,用戶疲軟,對內容要求更高的時候,微短劇則會向精品進化。
雖然目前已經有不少品牌在做微短劇了,但站在整個市場來看,加入的還是較少。而且開發的玩法不多,受眾的新奇感也足。這時入場的品牌,通過好的內容吸引用戶就很重要。
今天咱們也算是拋磚引玉,畢竟微短劇這三個字,有太多可說了,至于品牌要不要入場,還需細細斟酌多方研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