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大家好,「印象文案」又和大家見面啦!
發現好案例,知曉新事件,在一切事物里尋找可以啟迪人心的生活靈感,「印象文案」系列持續為大家輸出好內容。
生活處處是廣告,廣告亦處處照見生活。
找到一個閃光的案例,發現一句特別的文案,尋覓一句影視金句,關注一個熱事件......在這里我們與廣告為友,又不僅僅收獲廣告。
每月8句文案,讓我們一起感受廣告營銷行業獨特的魅力吧。
01
時間讓人捉摸不透,沒有人知道日子為什么既漫長又短暫。
為什么人無法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如果人活的是幾個瞬間,其他的時間是否丟失了意義。
如果我們只能擁有現在,為什么又被回憶和未來影響。
時間的答案會在星河里嗎?
是否有一個絕對的鐘表,在為這個宇宙計時。
某個不知名的星球,會留著時間的出生證明嗎?
張朝陽發布2024跨年演講,以“時間”為主題進行發問,引發人們對人、宇宙、意義的思考。
“時間”這個話題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沒有誰可以定義標準答案,因而對我而言,這個片子的主題詞并非時間,而是“發問”。相比答案,發問更加珍貴,這意味著思考,意味著至少邁出了通往新世界大門的第一步。
在短片中,張朝陽的發問有日常生活里冒出來的“奇怪”念頭,有哲學思考,有對物理概念的探究,無論哪個領域,在時間面前都是平等的,平等地充滿未知,平等地尚沒有答案。而這恰好就是世界的魅力所在,普通的生活、人文社科、科學交匯在一起,共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此時,人們已經獲得比“答案”更重要的東西——好奇心與思考力。
關于時間和宇宙的謎,我們的發問還不夠多,但慶幸“我們還有時間”。
02
V我50帶你醒著瘋。
“V我50”和“瘋狂星期四”一出口,不信你沒想到肯德基。作為一個已經出圈的梗,肯德基這次玩了把“翻新”。
舊梗新玩,要不一樣,又要有點聯系,肯德基“V我50帶你醒著瘋”還挺討巧的:和時下的“發瘋”熱潮相關聯,話題度有了;醒著瘋,呼應聯名產品風油精提神醒腦的特征,也把當代人“發瘋背后是清醒”這一本質點出;再加上““V我50”這個有辨識度的梗以及“瘋搭子”組合這個名字(確實挺瘋”),個人認為做到了言簡意賅。
此外,一個是西方快餐品牌,一個是國貨藥業老品牌,一個是吃的,一個是可以放在“非處方藥”里賣的物品,按理說這倆怎么也聯不到一塊兒,而且,肯德基你以前不都是和寶可夢、三麗鷗他們玩嗎?這是破圈交友了啊?嘿,這就對了,要不怎么叫“瘋搭子”,要不怎么對得起“瘋狂星期四”。這還不夠,從這次聯名海報上的文案來看,肯德基和龍虎風油精的聯名還充分考慮了時間以及周邊產品的使用場合:
“寒假出游要搭它”,學生們放假了,出去玩要坐車吧,買個肯德基,送個風油精,不怕暈車。
“期末考試要搭它”,還沒放假的也用得上,想想上學那會兒,老師是不是說過可以帶風油精去考場,吃飽肚子上考場,做題做懵了抹個風油精也許靈光乍現(誰知道呢,玄學)。
“春節搶票要搭它”,打工人都懂吧,尤其是要搶票回家的,家還遠的打工人,那種“卡點進去還是一片灰”的時刻挺上頭吧,有沒有那種“半夜忽然想起忘記定搶票鬧鐘”的“夢醒時分”,很瘋但要醒著,風油精派上用場了吧。
有品牌辨識度,有梗,有話題度,受眾、時間、使用場景、差異感這些都考慮到了,從營銷角度來看,挺不錯的。
不過,下次如果產品不是像海報上畫的這樣,能不能把“圖片僅供參考”幾個字寫得大一點?
03
友情提示,這是一條單純的年貨廣告。
看看這個精致糕點,選用新西蘭進口黃油,香港名廚還原四款港式經典。
嘗嘗這顆好看的蘋果,它可不只是好看,還是顆脆脆脆脆脆蘋果
學學來自東阿的阿膠糕,明明阿膠含量不少于26%,卻還用紙上的刺繡哄媽媽開心。
……
山姆請你來轉轉,每一件都能給你說出點門道來。
文案來自山姆超市發布CNY短片,在CNY短片大量襲來的高峰期,看了許多故事后,突然冒出一個這么直白打廣告的反而眼前一亮。
更重要的是,這個廣告打得還挺到位。主要亮點有兩個:一個是形式,就是傳統廣告牌,夠大,放在了和產品相關的場景里;一個是文案,直接上賣點,不冗余。
先看廣告牌,山姆超市的產品本來就以分量大為特點,強調品質優,售賣模式也是倉儲式,在特點鮮明的情況下,廣告牌采用精簡的方式,利于消費者捕捉最關鍵的信息,而且廣告牌大,又加了戶外場景,整個空間感比較強,和山姆超市“大”的印象相符。
再看文案,每句話都信息點明確,回答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突出產品品質,比如蘋果不僅賣相好,口感也脆,中看也中吃。個人很喜歡這句:“明明阿膠含量不少于26%,卻還用紙上的刺繡哄媽媽開心。”雖然腦海里響起了“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還要靠才華”這個有點不合時宜的古老句式,但恰好可以讓人快速get到阿膠含量高、包裝也精美這兩個產品優點,屬于產品屆的內外兼修,憑實力說話。
04
風疊起衣角,
氧氣鉆了進去,
陽光熨了又燙,
穿在身上,像被世界擁抱了一下。
文案選自斑布“生活本來就這樣”系列海報。以“布質抑菌竹紙”為主打產品的斑布,帶著“簡單·適度”的理念,在ESG的大趨勢下,推出一組海報,將可持續發展理念關聯至個體日常生活。
被這段文案中的童真感打動,長大以后,好像越發喪失了這樣的想象力,靜下心來慢慢觀察世界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風、氧氣、陽光,都是大自然免費的饋贈,作為個體,我們可以不理解ESG,可以不說可持續,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穿衣、飲食、出行等都與大自然產生聯系,有時回歸簡單的生活,就是對大自然愛意的回饋,也是一場卸下包袱的自我療愈。
正如這組海報的另一句文案所言:“不用預設目的,晃晃悠悠,路過隨便的風景,放了空,開了心”。生活的本色沒有變,只是長大后看問題的心態和視角都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拾一些“孩子氣”,用更純粹的目光才能找到更本真的世界。
05
愿生命隨時都能輕盈起舞。
vivo2024手機攝影大賽延續,推出一支宣傳片,展現了不同用戶手機的日升日落。
短片幾乎沒有文案,而是以童謠《種太陽》為背景音樂,不同的太陽樣張如幻燈片一樣逐一呈現在人們眼前,亦如一支人生電影。
背景音樂一響,就被第一句歌詞拉回童年,有種莫名的親切感:“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長大后能播種太陽”。小時候不懂其中含義,只是覺得旋律優美,長大后卻被其柔和的力量擊中。原來播種太陽是播種希望,而希望的土壤是生活。
不管此刻的你處在何種情緒、何種境遇,vivo沒有多言,只是用音樂和影像靜靜療愈人心。“愿生命隨時都能輕盈起舞”,是美好祈愿,也是透過影像,我們看到生命流動的、柔韌而有力的姿態。
06
“悲傷”本意味著“圓滿”。
The word sadness originally meant "fullness".
小紅書博主@嘰嘰嘰喳喳喳 分享閱讀摘錄:“悲傷”本意味著“圓滿”。原話為The word sadness originally meant "fullness",源于書籍The Dictionary of Obscure Sorrows.
原本在收錄這段文案時,我是有點猶豫的,畢竟對廣告營銷來說,它未免有點格格不入。然而,創意有時就是源于一些“無用之物”,于是還是帶著一點私心地想將其放上來。這句話的含義,我更想聽聽大家開放式的解讀(歡迎留言)。對我而言,這句話最打動我的是其中很有趣的哲思:
按照書本上的釋義,sadness的詞根源于拉丁語satis,意指“悲傷是一種被填滿后又被拿走的感覺”,它并不是絕望,相反,這表明你曾有過某種強烈的情緒體驗,或是歡喜或是富足,沒有標準答案,而“希望”正是從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無盡感”中誕生,把人帶向開放式結局。因而,悲傷不是喜悅的反義詞,而代表你正以更豐沛的感受力與世界互動并造就了自己的微觀世界,這也是一種幸運。
07
用夸克高效工作,小主請早點下班。
夸克APP聯合經典IP《甄嬛傳》發布營銷項目,上演“安陵容職場翻身記”。
《甄嬛傳》作為經久不衰的熱門IP,劇中很多梗已經被許多年輕人改編、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甚至年會場景。
面對自帶熱度的話題,夸克的文案無需多言,只要帶入場景、結合語氣,與當代生活融合得好的話就能讓人記住,所以夸克采取的方式是直擊產品賣點和用戶痛點。
比如節選文案,“高效工作”這一產品賣點和“早點下班”這個點,打工人看了很難不被戳一下,尤其是配上“安小鳥”一張臉,顯眼地出現在人流量大的地鐵站。類似的還有:
“你說的每句話,本宮都記下”
“會議屏幕都能掃,寶娟都說好”
“方案寫得好,本宮升職早”
“夸克,本宮逆襲的好拍檔”
“有備無患,那是極好的習慣”
夸克本次營銷的目標受眾很明確:職場人群。知道打工人忙,在文案宣傳上也絲毫不拖沓,讓人看一眼就能獲得“哪個品牌”、“有什么用”、“和我有什么關系”這樣的關鍵信息。之前,大家對夸克更普遍的認知是“一個界面簡潔的瀏覽器”,本次營銷中所突出的聽記、屏幕信息自動生成PDF、PPT模版行業資料、文件掃描備份、文件多端同步快速查找等功能不僅滿足打工人對產品功用性的需求,也更新了人們對品牌的認知——不僅是瀏覽器,更是涵蓋多功能的云助手。
08
我叫李文波,今年一百零三歲了。
我還自己煮飯吃,我會寫書法,
我會木工,我會中醫藥,
現在生活這么好,我想我可以再活個十七八年。
這是一位103歲老人的自我介紹,語言平實,但每一句都信息量滿滿。內容源于芒果TV自制的一檔綜藝《人生一萬年》,節目組拜訪了若干位即將百歲或年逾百歲的老人,呈現了他們日常生活的剪影。
之所以會被一段自我介紹打動,倒不是因為爺爺身上這些技能點讓作為晚輩的我自愧不如,敬佩之余,他們身上的樂觀與豁達有更大的魔力——讓人相信人生之堅韌與遼闊。也許我們尚未習得這位爺爺身上有的半點技能,但那又如何呢?“比較”從來不是人生的目的,看過一個世紀風景的他們只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人生沒有樣本,生命的廣度可以掙脫時間的束縛。
節目中的老人都有著十分不同的個性,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擁有活在當下的能力。“活在當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心流”:當你沉浸在某事,忘記了時間,不看過去,不憂慮結果,腦海中沒有雜念,只有手頭的事情。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狀態,這就是讓人羨慕的“活在當下”的能力。印象中,有一位叫郭法義的老人,他二十歲學英語,五十歲學中醫,九十歲學中醫,他的人生計劃甚至寫到了2041年,作為一個二十幾歲時常覺得“沒有時間了”的年輕人,看見百歲老人永遠覺得“有時間”、永遠有活力,真的很感慨。
在最后一期節目結尾,文案寫道:“讓我們分外珍惜每一種人生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最終留下的。”學會篩選和專注于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一種人生智慧。
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永遠可以向廣闊人生展開雙臂,隨性生活。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