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大家好,「印象文案」又和大家見面啦!
發現好案例,知曉新事件,在一切事物里尋找可以啟迪人心的生活靈感,「印象文案」系列持續為大家輸出好內容。
生活處處是廣告,廣告亦處處照見生活。
找到一個閃光的案例,發現一句特別的文案,尋覓一句影視金句,關注一個熱事件......在這里我們與廣告為友,又不僅僅收獲廣告。
每月8句文案,讓我們一起感受廣告營銷行業獨特的魅力吧。
01
小時候,時間用不完,
長大了,時間不夠用,
到老了發現,一生的時間,不過被濃縮在了幾個瞬間。
……
我不再追問時間,
而是愿這些人和事,如一只安穩的小船,
在每一個十年的洪流里,都給人心安。
美團外賣十周年,發布品牌片,談論無形的時間,有形的生活,品牌身影后退,但卻讓人感受到品牌溫度。
十年的時間,能改變的有很多,在不同年齡段,人們對時間的感知也截然不同。人們常說時間如洪流,但時間本身不會改變它自己的形態,洪流是人的定義,是人對生活的感知。美團外賣的十年,是時間洪流中的一個小點,但這十年間,它與時間里的人、事、物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與生活真切的關聯,正是一部生動的品牌史。
品牌聊時間,聊的是時間里的生活,時間能改變很多,可是這些改變,恰是生活不斷向前的象征,它不是停滯的,盡管有碰撞,但也有溫暖與收獲,即便是平淡普通,也因其變換流動而提醒著人們生活在繼續、生命在流淌,只要變化還在,生活還在,希望便還在。所以文案結尾說:“我不再追問時間,而是愿這些人和事,如一只安穩的小船,在每一個十年的洪流里,給人心安。”
快樂也好,悲傷也罷;心安也罷,彷徨也罷,這些從來不是時間的功過,只是生活這條河流里的小船,所以只要生活的河生生不息,我們仍然可以搭載著不同的船只繼續前行,即便身處洪流,也依然可以心安。
02
每天泡在煙火氣里,那就干脆忘了年紀。
小紅書做了一份《老年居年友好指南》,并邀請兩位居家作者幫助老人完成適老化的家居改造。
在洞察到“隨著人們衰老,生活空間和關系圈都會不斷縮小”這個點后,小紅書決定逆向拓展,通過一些適老化改造放大老年人的生活圈,幫助他們重塑與接人、社會的關系。比如將居民樓入口處的臺階改為緩坡,增加扶手;設立社區老年食堂,并保證充足的無障礙空間;對老年人常逛的菜店、水果店進行照明優化,并采用老年人更適應的支付方式。
一則宣傳語寫到:“每天泡在煙火氣里,就干脆忘了年紀。” 煙火氣,對于當代老年人來說是極其需要但又往往很難得的東西。社會發展進程加快,許多老年人成為被遺忘的群體,有時為了不成為“添麻煩”的那個人,老年人只能選擇待在家里,然而他們的內心依然渴望被需要、被在意。適老化改造從實際功用出發,為老年人創造更多的感受人間煙火的機會,泡在煙火氣里,之所以會忘了年紀,大概是因為在流動的日常里,老年人的生命不再囿于房間里甚至一張床上,而是可以快樂地感受生命的活力,并從中找回自己的價值感。
03
生活的本質,是想要什么偏不給你什么。
生活的智慧,是你擁有什么,就用好什么。
所以,許昌人把日子往小里過,樂子從身邊找。
前段時間,許昌城市宣傳片《許昌不慌》出圈。2023這個文旅大年,許多小城走入大眾視野,城市宣傳片也越發生活化、特色化,用小而美、少而真的事物吸引人們自行前往探索。
看完《許昌不慌》后的直觀感受是:雖然不是自己家鄉,但有熟悉的小城味道。一方面它有小城閑適、粗曠生活的共性,另一面有讓人好奇和給人新鮮感的本土特色。
這一宣傳片的文案也回歸簡單真實,沒有長篇大論歷史名人、風景名勝,而是從平常人可知可感的“小”生活入手,透過附近的人、身邊的故事,歷史、文化這樣的大敘事卻以更自然生動的形態流動起來,吸引人們主動去了解。“小”生活為什么會打動人?我想,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數人都是在這樣的日常里長大的,這些小事里,藏著不區分地域、文化差異的美好記憶,藏著人與人之間本真的情感,而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隨著人們長大后各奔東西,已經很難再體會到了,這是提供一種精神上的共鳴感;另一方面,共性里面的個性可以帶給人新的體驗,通過“小”生活所展現的獨特風土人情以及煙火氣息可以作為一座城市獨特的名片,而這種名片,相比用形容詞堆起來的長串介紹,更明了、親切。
“生活的本質,是你想要什么偏不給你什么。生活的智慧,是你擁有什么,就用什么。”這樣的活在當下且知足的智慧,往往也需要在靜下來、慢下來的生活里才能真正領悟。
小城文旅的爆火的背后,是人們對“另一種生活”的強烈渴求,那個寧靜的遠方,更像是一種精神寄托和可以企及的“避難所”。
04
人類的存在仿佛只是短暫的一瞬。
那些微小的光點都帶著歷史的重量。
我們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但時間是一個狡猾的對手。
11月,上海西岸美術館附近,一件名為“無盡影院”的藝術裝置成為新的熱門打卡地。
矩形外框,滾動的字幕,黃浦江往來的船只與日出日落皆成為這場電影的主角,正如其名“無盡影院”,矩形框里流動的是無窮的時間,而闖入這個小小方框的一切,都是時間的過客,來去匆匆間,沒有完全相同的場景,不同的主角入境這場生活的電影,佇立在這塊小小“屏幕”前,看著人來人往,竟然可以看見時間的形態,感受它從眼前緩緩流過。
有限的“影院”,無盡的時間流淌,這一個小小的黑框不能捕捉或是留住任何一幀畫面,因為生活隨時間也在無盡流淌,這是“有限”與“無窮”的對抗的具象表現。
字幕上的文字緩緩出現:“人類的存在仿佛只是短暫的一瞬,那些微小的光電都帶著歷史的重量,我們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但時間是一個狡猾的對手”,有限的我們從來不是無窮時間的對手,卻花了大把的力氣與時間對抗,所以倒不如拋棄“與時間競爭”的幻想,只是走入時間,成為生活電影的一幕,享受時間的流動。
05
多虧義烏高顏值文具,
輔導孩子功課,崩潰次數都少了呢~
今年雙十一,淘寶給上百個小商家頒發了巨幅獎狀,并給每個獲獎小商家寫了頒獎詞和具有代表性的頒獎理由。
“多虧義烏高顏值文具,輔導孩子功課,崩潰次數都少了呢~”
“「浪子輝」囤的10把金華同心鎖到貨了,隨后追評‘質量很好,還會回購’。”
“惠州水晶塑料鞋,更適合廣東公主體質的水晶鞋。”
……
這種接地氣的表達方式恰好比較符合小商家們真實、親切的形象。他們或許沒有華麗的包裝,也還稱不上品牌,但是憑借過硬的的產品質量和高性價比贏得很多顧客的喜歡,獎狀用簡練幽默的文字精準概述出這些商家特色,這種簡單易懂的的文字對于商家來說是很好的宣傳語,對于平臺來說,融入“輔導作業”、“更適合xx體質的xx”等網絡熱梗以及借助用戶好評來作為頒獎理由,有笑點的同時,把淘寶商品多覆蓋生活方方面面的特點表現出來,也烘托出雙十一的氛圍,突出“家鄉好貨有好價”。
同時,透過頒獎詞,淘寶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城市的特色,這次頒獎活動,淘寶將焦點放在了非一線城市,這些城市也許平時默默無聞,但城市里的人都在用心過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事。
“這個獎,獻給南昌毛筆和文房四寶,生活的抑揚頓挫,需要我們用愛和耐心一筆筆書寫。”
“這個獎,獻給景德鎮陶瓷和每份對抗時間的匠心,一隅景德鎮,半部瓷器史。”
這個雙十一,淘寶讓我們看見的不止是商品,而是與人、城市、文化發生更緊密關聯的商業。關注點從簡單的貨物買賣拓寬到貨物背后更鮮活的生活,平臺從橋梁角色向發掘者角色邁進,雙十一的價值得到延展。
06
讀書不是去裝載多少東西,
而是去洗滌我們原本平庸的內心。
抖音博主 @欽文和他的朋友們 對話嘉賓劉大銘,關于閱讀、人生,劉大銘都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看法。
嘉賓劉大銘,小時候因為基因突變患上被醫生判處“死刑”的疾病,先后經歷9次骨折,11次手術,帶著不妥協的決心與信念感,他完成在世界前沿高校求學的夢想,出版圖書《命運之上》,又投身心理學研究與相關事業,在一個經歷極度苦難的人身上,我看見了極度的平靜,在與命運長久的抗爭中,他也形成了自己獨到而尖銳的看問題的視角。
他的肉體被疾病困住,他便為自己開拓了一片精神的曠野,閱讀是他的武器之一。幾歲時,就讀進家附近書店6層樓的圖書,談及閱讀的意義,他說:“讀書不是去裝載多少東西,而是去洗滌我們原本平庸的內心。”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打比方:閱讀就好像拿一只都是破洞、滿布灰塵的的竹簍去裝水,即便它最終沒有盛到水,竹簍也因為一次次嘗試去裝水而變的潔凈,變得和之前不一樣。
閱讀,即便我們在閱讀完很多書之后,也做不到將其中文字完全復述出來,但只要在某一刻,某個困頓或者喜悅時刻,你的腦海中忽然閃現自己曾經閱讀的文字,或者僅僅是鏈接到閱讀時的某種感覺,都是閱讀的意義,因為至少靈魂更加豐盈和清明,它讓人擁有了讀懂自己的能力,這也足夠了。
07
眼淚是咸的,糖是甜的,吃顆糖就可以止住淚。
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呈獻微電影《人間小事》,該片聚焦留守兒童,全片使用華為 Mate 60 Pro+ 拍攝。
火車上,一位外出務工的媽媽剛給留守在老家的孩子視頻通話完,既不想讓孩子跟著自己吃苦又不忍孩子常年沒有父母陪伴的她,帶著萬般無奈淚流不止。此時,一位由外婆帶著的小女孩從前座探出腦袋,并向這位哭泣的母親遞來一顆糖說:“眼淚是咸的,糖是甜的,吃顆糖就可以止住淚”,她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她的媽媽去了天堂。
以往在影視劇中看見“難過的時候吃顆糖/流淚的時候吃顆糖”這樣的橋段,會特別不理解,一顆糖能解決什么問題呢?如今有了新的看法,小女孩真的不明白外婆口中媽媽去了“那個很遠的打工的地方,要100年才能回來的地方”意味著什么嗎?我想她肯定明白,所以她會經常流淚,糖自然也不是真的可以止住眼淚,只是它已經成為小女孩心中一種關于媽媽的念想,一種可以讓她帶著美好念想繼續發現、品嘗生活的甜的提示物。
關于留守兒童,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常有止不住的眼淚,各自的生活也有了像眼淚一樣的咸味或者苦味,但是他們之間也可以有一個和“糖”一樣的共同的盼頭,可以中和掉等待的苦。吃顆糖就可以止住眼淚,不過是在提醒自己,生活不斷向前,有念想有希望就有了與生活里的心酸作斗爭的勇氣。
08
你的目標不是婚禮,而是真切地感受到幸福。
網友分享其在公交站臺拍到的一組文案。
如今,人們對婚姻的看法已經有很大的更新,結婚不是目的,制度與形式背后,幸福是更本質的追求。
長久以來,社會給予了婚姻太多冗雜的定義,他人的目光,社會的時鐘,生活的壓力……外在的審判越多,內在的空間則越狹小,以至于很多人在沉重的外在枷鎖重壓下,早已忘記自己的快樂和追求,又或者陷入“不得不”的困境。
這樣的聲音是寶貴的,但希望有一天,它不再是一句文案,而成為一種共識。達成共識也并非為了區分對錯,而是讓每一種選擇都得到尊重。真切地感受幸福,也不是結果,是選擇。
下期再會嘍~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