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愚完,來源:贏商云智庫
2023年,閉店戲碼在各個賽道上演。
價格戰、爆品之爭、圈地大戰......花式廝殺之下,新王插旗占位,舊王黯然離場。
但“愁”的程度有別,“輸”的原因迥異,復盤它們的失意表現和癥結所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全體消費品牌迎戰2024提供“避坑”指南和解題思路。
一、年度5大失意選手
中產“買不動”,高端烘焙連片倒
2023年,“月薪X萬買不起XXX”這一句式刷屏社交媒體。當中產集體“買不起”,最先遭殃的就是打著消費升級旗號的非剛需品牌們,“高端烘焙”首當其沖。
曾創下“每十秒就賣出一個雙層芝士蛋糕”紀錄的日本必吃甜點冠軍LeTAO小樽洋菓子鋪,杭州、上海等多地閉店后,中國內地25家店關剩3家。
曾豪擲1億元打造6000平米主題蛋糕店、巔峰期在深圳有近30店的昂司蛋糕,營業收入持續低迷,內外交困,已被迫停產停業。
一款招牌奶凍蛋糕要排隊三小時的上海本土精品烘焙“人氣王”dikka bakery,首店開張到閉店,前后不過半年時間。
2020年頂著“法甜界天花板”光環進入上海的LEN?TRE雷諾特,去年5月關閉了中國內地的最后一家門店,遺憾落幕。
◎圖片來源:LeTAO小樽洋果子鋪官微
繞不開“高開低走”的宿命,這批高端烘焙玩家為何大多“短命”?
“價不配位”,噱頭比蛋糕還大。一方面,“洋氣+高價”的流行密碼正在失效。美團發布的《2022烘焙品類發展報告》顯示,20-40元是烘焙品類主流消費價格帶。回歸務實的中產對動輒60元起的高端烘焙“接受無能”;另一方面,同樣的價格,往往能找到“更好的選擇”,烘焙賽道壁壘本身不高,產品很容易被復制,新品迭代也很容易被淘汰。
“運營成本高”與“消費頻次低”矛盾難平衡。高端烘焙品牌門店大多具有大面積、黃金鋪位、選址核心商圈、強調設計感等特點,綜合下來決定了品牌的極高運營成本。然而,高端烘焙屬于偏低頻消費品類,這難免陷入一個魔咒:賣得很貴,但不賺錢。
美妝混戰中分化,國貨新人、老牌洋貨不好過
K型分化之下,美妝賽道冷熱不均。
2023年年初,以國潮少女彩妝品牌It's Focus薏珂思的閉店關停為”序幕“,新銳國貨美妝掀起了一輪水花不小的閉店潮。
國貨彩妝紅地球姐妹品牌Happimess樂在其中、少女風香氛Scentooze三兔、新銳彩妝浮氣Fomomy、敏感肌護膚品牌肌安特、功能護膚品牌RéVT絲麗芮緹等紛紛退場。
這批大多誕生在2016-2018年之間的新銳玩家,在”熱錢無數“和”流量紅利“中經歷了國產美妝的增長爆發期。
如今,隨著資本“退潮”,國內美妝融資次數和金額大幅度縮水,品牌“燒錢”無以為繼;線上流量格局變化也使得”營銷起量、直播拉新、包裝炫技“的新銳品牌難以適應,隨之而來的是產品質量頻出、代加工問題不斷、自研能力欠缺、同質化產品泛濫等難題。
◎圖片來源:小紅書@ Happimess樂在其中
這場“美妝退潮”中,倒下的不止資歷尚淺的國貨新人,還有曾風光無限的外資玩家。
LVMH麾下“初代網紅眉筆品牌”貝玲妃Benefit三大線上官方旗艦店關停;曾紅極一時的韓妝面膜春雨paparecipe代理商宣布中國區停止運營;日本人氣開架美容品牌之一CEZANNE倩詩麗撤店匆匆,悄然離場......一個個國際美妝玩家黯然關停背后,揭開的是存在已久的品牌痼疾——
欠缺在中國市場上的精細化運營,入華數年依舊水土不服。美妝產業專家姚永斌認為,一個個在華“走麥城”的國際美妝品牌,都未能真正理解“本土化”密碼。
產品落伍,品牌老化,過往成績難成免死金牌。就產品而言,貝玲妃等一眾老牌缺乏亮眼新品,而經典款已無法吸引到年輕一代;就品牌力而言,它們既難敵平價品牌的性價比,也沒有高端品牌的質感,線上線下都缺乏競爭力。
批量閉店,茶飲咖啡小食大洗牌
在結構性復蘇潮中,休閑餐飲賽道極盛極衰。一邊是萬店奇跡集中上演,另一邊是撤店寒潮頻繁波及茶飲、咖啡、小食等細分賽道。
初代珍珠奶茶網紅一點點盡管推新品、出聯名辟謠倒閉熱搜,依舊無法消除門店縮水千余家的頹態;“街霸”正新雞排門店斷崖收縮,3年閉店上萬家。
局部崩盤的還有昔日本土連鎖咖啡老二太平洋咖啡、南京奶茶店“扛把子”T COMMA、 廣東檸檬茶頭牌丘大叔檸檬茶等。
◎圖片來源:小紅書@ 一點點
曾制霸一方的它們走下坡路,原因何在?擴張粗放,遭門店過密“反噬”。打破500米內不能有兩家店的區域保護制度,正新雞排密集地進行消費者“轟炸”,但隨之而來的是加盟商業績受損;過度營銷、強刷存在感而引起用戶反感的T COMMA則被指“奶茶牛皮蘚”“店開得跟蝗蟲一樣”。
初代網紅缺乏創新,留不住挑剔用戶。充分競爭的休閑餐飲賽道,用戶在口味和價位上選擇廣泛,產品單一的品牌被加速遺忘。主推款雷打不動的一點點,被指“每天退步一點點”;菜單十年如一日的正新雞排也被更細分的“炸雞后浪”包圍。
批量閉店的“時代眼淚”,如不能在陣痛中加速轉型,勢必走向被拍在沙灘上的終局。
早教、健身機構,“跑路”戲碼不斷
2023年,早教、健身機構頻頻上演一夜關停戲碼。
不斷撤店的早教機構包括金寶貝、創藝寶貝、紅黃藍等,其中,“早教第一股”美吉姆全國多家分店停業,光是2023上半年就關了72店。
健身機構同樣爆雷不斷。梵音瑜伽全國80多家門店全部關閉,會員未消耗退費金額高達6億元;力美健廣州花城店拖欠物業100多萬元;kaka健身房百名會員退款無門......
曾作為購物中心引流王牌的早教、健身機構,為何一地雞毛?
早教課程、健身訓練屬于增值消費,并非剛需。消費低迷時期人們往往首先砍掉“非必要消費”,其中,新零售健身房的沖擊下,門檻高的傳統健身房更無優勢。而隨著新生人口紅利消減,早教機構面臨著潛在客源規模不斷萎縮的問題。
預付費商業模式,風險系數高。這一模式讓加盟店聚攏資金加速擴張,但一旦遭遇歇業、銷課難、無法回收資金等情況,資金鏈極易斷裂,產生“拖費”“欠薪”等行為。梵音瑜伽癥結即在預付費管理不善、人力成本高、多元化經營等問題上。
賺錢難的書店生意,苦覓活路
2023年,書店生意愈發步履維艱。
年中,多抓魚北京店閉店,“存活”不過一年半,此次閉店是品牌開的五個店里關閉的第四家。
下半年,多家書店如多米諾骨牌般接連倒下,上海著名的衡山·和集、中信書店仲盛店結束運營;15年歷史的鄭州獨立書店書是生活匆匆閉店;行業龍頭當當書店重慶店,亦是全國首家旗艦店宣布關閉,截止目前,其已從2020年的200家關剩12家。
◎圖片來源:多抓魚官微
實體書店市場萎縮已是老話題,品牌面臨挑戰重重,主要原因在于——
租金貴、賣書難,“掙得錢全部交了房租”。賣書的錢無法覆蓋房租,是現在很多實體書店普遍所面臨的問題。據多抓魚官微文章,“相比大望路店,三里屯店日常收入翻了三倍,但租金也是將近三倍。掙得錢還是全部交了房租。”
黑馬扎堆出沒,賽道加速優勝劣汰。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2023上半年,20+書店品牌進駐新mall,其中新型復合書店、高能級主題店是主流。如新山書屋開出全國首家S級旗艦店;天津進口藝術圖書天花板決策藝術圖書開升級店等。
大批書店關停的背后,是傳統玩家經營模式亟待反思和變革。如何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深度聯結,是一個需與時俱進的課題。
二、2024怎么抄作業
雖身處不同賽道,但失意品牌們的折戟往往離不開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外力:“中產”坍塌,品牌價值被重新審視
消費主義盛行的年景里,“中產”不僅是一種人群,也是一種追求品質生活的心態。
然而在全球迎來低增長、高利率、高債務、高通脹的新格局下,不管是中產一族還是消費升級人群,都清醒地認識到:必須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于是,一些品牌過去被高附加值包裝出來的華麗外殼,變得不堪一擊,但凡和輕奢、高端沾邊的品牌,大多變得“不香”。2023上半年,Coach僅開出1家新店,凈增0家,MK也僅凈增1家門店。年末,以高端定位立身的良品鋪子啟動“滾動式”降價換增長。
◎圖片來源:小紅書@ 良品鋪子
內力:企業策略調整,優化低效副牌、大店
各行各業內卷之下,低效品牌、低效店都成了壓在企業身上的一座大山。及時止損地甩掉這些“包袱”是公司轉型的關鍵一步。
優化業務線的美妝集團、時尚集團即為典型代表。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退出或收縮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超過20個,包括歐萊雅旗下的美寶蓮、LVMH旗下的貝玲妃Benefit等,這些品牌退場的原因大多相似,即未達到母公司業績增長預期。
此外,一些品牌旗艦店、實驗工廠店、研究所店等大店“吞金獸”,也在完成品牌理念傳遞的使命后,隨著公司調整經營模式、追求高坪效店型的戰略下,被淘汰出局。
綜上,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一系列行業巨變和消費現象,是整個市場重定向的結果。而其中反映出的行業趨勢,也暗藏了2024年消費行業增長的新邏輯。
市場由爆款主導,爆品力成護城河
很多市場策略變了,但“爆品闖天下”的規律依舊奏效。
瑞幸×茅臺、喜茶×Fendi等現象級聯名,統統被載入史冊。哈佛商學院的安妮教授就曾論斷——市場份額分布不均現象會越發突出,未來市場將由爆款占據主導。
而爆品邏輯背后,要求的是一套綜合能力,需要組織共識、技術突破、市場定位、用戶洞察、實際落地等體系化流程的搭建。某種程度而言,持續性的爆品孵化能力,已成一種新型護城河。
◎圖片:瑞幸年度飲品,小紅書@瑞幸咖啡
低增長時代,從細分場景找增量
2023年,機會集中性流向頭部大公司,造成了一種贏家通吃的現象。難以“硬剛”的中小型品牌,把突破口轉向以小博大,即錨定小場景、產品以服務小部分人的長尾需求。
過去一年,譚三娘鮮切牛肉火鍋、小耙蔡·酸蘿卜魚火鍋、何大九全牛串串等品牌都在足夠細的賽道中迎來爆發機會。同樣押注小眾口味的小品類還包括和牛自助、現殺美蛙、冒烤鴨等,隨著今年冒烤鴨的爆火,“半天妖烤魚”也更名為“半天妖烤魚·冒烤鴨”。
精致摳or煙火氣,拼性價比也有竅門
拼性價比,不只是“把價格打下來”這么簡單,找到契合品牌氣質的“低價模式”也是一門功課。
“高貴不貴”的盒馬黑標店、“好品質,夠低價”的奧樂齊,迎合的就是荷包縮水但精致程度不打折的人群;趙美麗火鍋、大芊金串串火鍋等,契合的則是追求市井場景的接地氣客群。
在人人都是“性價比之王”的時代,建立起出品牌獨有的低價心智,才能鎖住專屬客群。
2024年,消費品牌又站在新起跑線上,從失意中總結教訓,在變局中沉淀方法,帶著全新眼光和邏輯迎戰,總有翻盤之機。
正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所說:“動蕩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本身,而是用過去的邏輯做事,預見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創造未來。”
作者公眾號:贏商云智庫(sydcxy2014)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