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送10萬份套餐的華萊士,為啥被罵慘了?
編排:日堯,審核、作者:阿輝,來源:互聯網品牌官
01
猶記得3個月前,老鄉雞豪擲5000萬請全國人民吃飯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沒想到3個月后的今天,就有另一家快餐品牌接過老鄉雞的旗幟,再次上演了一番自掏腰包宴請群眾的戲碼。
就在1月8日上午,中國西式快餐品牌華萊士官宣免費送出10萬份套餐,以感恩粉絲們的一路支持。
圖源:微博@華萊士官方微博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具體原因則是借著新的一年華萊士全國第一家門店煥新開業的契機,一方面回饋用戶、另一方面也為其做些宣傳。
畢竟作為全國餐飲連鎖品牌萬店天王之一,華萊士開業距今已有不少年頭,華萊士首家門店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2000年,華萊士第一家門店正式開在了福建師范大學學生街,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一家全國連鎖2萬店的TOP級快餐品牌由此崛起。
24年后的今天,當初的那家小店煥新升級,室內裝修華麗、室外用印度進口紅砂巖石粉飾,并打上了華萊士NO.00001的招牌。
圖源:華萊士官方公眾號
華萊士的想法大概是,作為一家中國品牌,自然要用這抹中國紅配色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想法很美好,只是這場配套的宴請用戶活動,似乎許多網友并不買賬,社交平臺不乏有對該活動的吐槽。
圖源:微博
那明明是免費送套餐的好事,大家卻不買賬?
02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網友對這場活動的吐槽主要有兩個點。
首先,就是獲取方式。
作為一家全國連鎖門店超2萬家的餐飲品牌,其背后隱藏用戶至少達數千萬、乃至上億級別。哪怕只有1%的用戶去領取這份免費套餐,那么參與的用戶數量級也要遠超免費套餐的10萬份。
那么最后的結果很明顯,領到免費套餐的用戶只會是一小部分,沒領到的才是大多數。而當一場營銷活動只有小部分用戶獲利,而忽視了并沒有太大參與感的大多數,那很難說它是一場出色的營銷。
圖源:微博@華萊士官方微博
總的來說,華萊士借助新店煥新開業、以免費送套餐的形式進行營銷是一個非常好的點子,但美中不足就在于執行層面出現了偏差,最終導致結果不夠完美。
在原計劃中,這場活動本應是借助免費送套餐的優惠活動既吸引新用戶、又喚醒老用戶,并憑借“免費送”的噱頭引發網絡傳播,收獲一些自來水聲量,但最終經歷一波三折,并未達到既定目標。
如果華萊士能提前把獲取形式進行完善,或許最終這場營銷活動的效果會更好。
03
除了獲取形式外,另一大被詬病的點就在于對華萊士“免費送”態度的質疑。
這次所送出的25萬份家有喜事套餐,每份套餐含有一個香辣雞腿堡、一份黑椒雞塊和一杯中可樂,本質上就是一個普通的單人套餐。
不過考慮到華萊士漢堡的份量往往不如肯德基和麥當勞,那么這份免費套餐能否讓一個普通成年人吃飽還很難說。
如果和此前老鄉雞免費送的有葷有素有雞湯套餐相比,華萊士此次看起來明顯要寒磣許多。
不過,如果僅僅是送的東西稍微少點倒還沒什么,畢竟免費送還要啥自行車,對吧?
圖源:華萊士自助點單小程序
但是,這張免費的“家有喜事”套餐券并不能直接使用,還需要購買正價商品滿1元。也就是說想要吃上這份家有喜事套餐,還必須要額外同時購買至少一份其他商品。
如此一來,所謂的“免費送”反倒多了些“打折買”的意味,送又送的不夠純粹,那也難怪用戶對此不太干滿了。
04
事實上,利用“免費送”這一點來進行的營銷活動并不少,就拿上文提到過的老鄉雞宴請全國相比,在各方面處理上也都要比華萊士此次好上許多。
獲取方式上,老鄉雞并不需要排隊領券、先到先得、又或者抽獎領券等形式,而是當天全國上千家門店直接開門免費迎客,但凡進店就能免費吃。
雖然老鄉雞也限定了每家門店兩種套餐共1000份,但在中午吃飯的時間段內,這1000份也是足夠供應的。
圖源:微博@老鄉雞
對比華萊士還需要額外滿1元正價商品的要求,老鄉雞這一波無疑又贏了。
不過當然了,我說這些并非認為華萊士不好,畢竟作為消費者,白嫖的東西,誰不喜歡?
只是對于華萊士來說,或者這本可以成為一場更加成功、收獲更多流量的營銷事件,偏偏因為實施細節方面的不夠好,導致最終效果不夠完美。
再回到這場“免費套餐”本身。
華萊士的契機在于24年前華萊士首店的煥新開業,這對于已經坐擁全國2萬家門店的頭部連鎖餐飲品牌而言,可以視為一種“再出發”。
華萊士的崛起,一路上也與肯德基、麥當勞在國內的發展相伴隨。
如今,作為西式快餐領域僅次于肯、麥二者的華萊士或許也將值新年之際、值首店煥新之際繼續發力,努力向肯、麥追趕。
過去一年,麥門文學、肯德基瘋四文學爆火,華萊士也終于跟隨上這一互聯網密碼,打造了“快樂星期5”,試圖追上麥、肯的腳步。
這對于24歲的華萊士而言,無疑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不是嗎?
作者公眾號:互聯網品牌官(ID:szwanba)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