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主播,鐵打的平臺
20年前,民國大劇《金粉世家》在央視播出,董潔憑借冷清秋一角,一炮而紅。20年后,這位眾人心中的白月光入駐小紅書當起了帶貨主播,和章小蕙分列兩席,聊著輕熟與老錢。
95后雙胞胎兄弟大小楊爆紅不過2年,就已完成從草根到資本的逆襲,身家單位以億計。
董宇輝經歷了從新東方高級教師到到入不敷出,最慘的時候只能租個位平米單間的起落。直到去年6月8 號,東方甄選直播間人數過五百、逼近萬人;次日,至3萬。今年的他,剛剛而立。(開始動筆的時候他還沒上熱搜,文章后面說一兩句。)
對了,現在的帶貨主播中“李佳琦”是個反義詞。而電商平臺的好榜樣,是拼多多。
很想問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圖源網絡
一、2016,電商直播的元年
如果要給主播代表們列個名單,還得添上許多人,而最開始的名字可能是張大奕。
張大奕、雪梨、包括今天快轉型成明星的周揚青,這些從電商起家的網紅鼻祖,也是最早一批用視頻介紹貨品的人。
一年多后,淘寶店鋪的貨架形態發生改變,陸續上線了短視頻和直播功能。張大奕的店鋪進入淘寶前十,張大奕本人更是上微博紅人節,拍紀錄片,儼然一個時代人物。
那是2016年。
那時的直播間基本僅由一個手機就能完成。紅的是張大奕,新的是直播賣貨這個形式,
而且部分定義了直播的張大奕在鏡頭前根本沒那么多顧忌,不只賣貨,還拍化妝吃飯、拍工廠、他們的工作日常。
那是電商直播最沒有“濾鏡”、最野蠻生長的時期;也是淘寶直播間和其他平臺直播間,內容相差最大的時期。
同時期,其他平臺在做什么?秀場直播。
2016前后三四年里,誰能在直播間贏得流量,誰就能成為網紅。這時的網紅還不賣貨,他們以表演才藝為主,或者打游戲來吸流量,賺的是用戶打賞這份錢。在后來的報道中,那被稱為“千播大戰”。參與的玩家有YY、斗魚、虎牙、花椒、映客,快手。聽著是不是很有年代感。
摩登兄弟、馮提莫就屬于這批
說回電商,在以張大奕為代表的網紅主播勢不可擋時,淘寶也在鼓勵更多商家開啟直播。
而另外一個美妝巨頭歐萊雅看到了新零售的可能,聯手美ONE推出BA網紅化項目。
這些事同樣發生在2016年。
后來的帶貨女王薇婭,就是前一個浪潮中的幸運兒。(當時她還在淘寶開女裝店)
李佳琦則是后一個項目的佼佼者,從200多名美妝主播里脫穎而出。諷刺的是,當時還是打工人的李佳琦第一次開播時,直播間人數正好是79人。
正在直播的張大奕
網紅先看到了機會,將秀場直播形式復刻到店鋪運營、銷售中,開啟了電商直播的篇章。之后電商直播在發展過程中,網紅還扮演過許多次重要角色,但是再也沒能像當時張大奕那樣,可以代表一個過渡的年份。
當然,張大奕自己也難逃風口詛咒。待到平臺的運作起勢,18年19年,李、薇先后成為直播屆一哥、一姐。一家獨大的淘寶女郎,終究成為過去時。
二、草根自創短劇本,上演真人連載故事
明星直播間再就業,能保住濾鏡算幸運
雖然張大奕已退潮,但是她走過的路卻成為平臺、品牌、個人復制成功的方法論。「打造爆款直播間」的前提是「造一個網紅」。
例如歐萊雅的BA網紅化,可以將其理解為造一個美妝屆張大奕。淘寶推行的店鋪、品牌網紅化,也是平臺希望誕生越來越像張大奕這樣的商家。
以及之后的抖音、快手也在扶持更能吸流量的博主,再去直播帶貨。
到了下一階段——電商直播全面爆發,網紅化不再是打造金牌主播的唯一解,只要有流量的人多少都能吃到這塊紅利。這時能發揮更大作用的是商業化運營。
先說前一個階段——造網紅
網紅這個詞聽起來總給人一種一夜爆紅的感覺,成與不成好像是玄學。但事實上他們是最有互聯網思維的一群人。今天看到的幾個大主播,幾乎都創造過或踩中了內容轉型的點。(無論是不是另類)
辛巴:「夫妻檔+婚戀反轉八卦+扮土豪」
那沸沸揚揚的下跪道歉
大小楊:「雙胞胎兄弟+農村家庭喜劇+帥」
這感覺是不是有點熟悉?短劇。
如果耐心去翻他們早期的視頻作品,就會發現,他們和同期乃至現在的很多網紅都不太一樣。內容確實浮夸、抓馬,但也確實將短劇風帶到了前面、演到了現實里,有時還有連載。
這和當初張大奕從秀場直播找賣貨靈感,有點異曲同工。只不過一個推動的是行業,另一邊則讓個人們看到爆紅的“方法論”。張蘭和汪小菲可能就參考了辛、楊的視頻和直播間,還看了不少家庭倫理短劇。(吐舌
后一階段:卷低價、卷流量
草根網紅再“愛演”,起碼還有逆襲這一點故事講,但到了資本運作時,就沒那么多感性可言。
這里以MCN為例,資本直接帶動了效率,這里的效率不僅僅有銷售轉化,也指造明星主播的效率。
比如,「疫情期的劉耕宏健身風」過后,就有「張大大的娛樂圈人脈梗」;
也指明星開播的頻率,一個明星當然很難天天播,但是MCN的明星們卻可以換著播。
就這樣,直播間之間卷流量、卷低價。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倒立洗頭、在男色女色的邊緣反復試探。明星能從直播間全身而退、濾鏡不碎,都算是幸運。
謙大爺走進馬未都的鋪子賣文玩,自己直播時也會拉著朋友一起嘮嗑,也算是撐場子
直到去年,董宇輝爆紅,觀眾的耳朵終于能清靜一點,還能學點有用沒用的知識。
主播雙語帶貨,觀眾們買個苞米還能聽聽雜史奇談、文學藝術。突然覺得刷手機沒那么罪惡;聽了半天不買都不好意思,下單就當是友情贊助……一時之間,東方甄選、董宇輝,這幾個字就像是不沾泥的招牌。
誰都想復制現象級的成功,但是人設可以扮演、故事也可以有劇本、流量可以買進,唯有書到用時方恨少。
電商直播又多了一種思路,可惜的是旁人無福消受。
但是東方甄選的成功起碼發出了一個信號:內容轉型是可能的,主播以及品牌在直播間還是有可能站著把錢掙了。
圖源網絡
下一個好學生,是小紅書。
2023年,董潔、章小蕙巧笑倩兮、云淡風輕,GMV量從三百萬、千萬到破億,貨品中有不少都是高客單價、輕奢品牌。
就連曾經很少承認直播購物的貴婦靚女們,一頭扎進小紅書,還在朋友圈大方曬出收貨單。“啊,原來之前有錢人和我們在過同一個直播間。”
直播間開始有“鄙視鏈”了。
之前我一直有好奇,其實董、章的直播間并非不可能復制,其他人完全可以請來一個同樣品味好、有貴氣相、自帶旺人氣質的明星帶貨。直播間布置得不那么吵眼睛,提高一點審美。
但是為什么始終沒有替代者。
是,平臺屬性是一方面原因,合適的明星也很難找。但是可能還有一個:觀眾對同類型主播的心智,很難遷移。而且董潔、章小蕙先打了樣,后人再模仿,只能像吃別人嚼過的饅頭。甜頭不大,油水也不多。
粗略點說,董、章直播間,賣的是審美、具象的歲月靜好。
帶著酸勁說,人家也賣人生履歷、女人富養愛自己的價值觀。
再戲劇化一點,董潔像是輕熟的大家閨秀;章小蕙更像那個笑到最后的大女主,一生緋聞不斷,但就是能打好手中的牌。
粉絲會為情緒價值買單,留戀在董、章直播間的人們自然也會如此。消費有降級升級,電商直播、主播們也到了該升級的階段。
知識型的主播,實驗成功了;名媛主播,小說、文藝片女主也能行,下一種呢?或許,選擇什么樣的內容類型,是那個關鍵。
三、垂類主播興起,另一種形式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超級主播難再有的論調唱了很久,各平臺的頭部主播也確實在試著退居幕后。
像目前董宇輝這樣進退不能、受制于人,可能已經在考慮給自己找個體面的結局。(當然永遠不可能上羅永浩們的牌桌,那只會成為一時的貢品)這一次他有粉絲、以及借機吐槽職場苦水的網友替他說話,下一次就不一定了。
當初被夸到天上的優勢,轉眼換個詞(再剪輯一二、拼湊三四)就能變成槽點,唾沫淹死人。就看那股風,它吹的大還是小,整體聲音向好還是有爭議。
電商直播去頭部化,對于哪一方都不算壞事。
平臺不必太擔心大主播流失或個人引起的輿論風險,也會少一點犧牲品或兩敗俱傷的故事、鬧劇。
美ONE早在一年前就在轉型,助播團組成的“所有女生的衣櫥”垂類直播,在今年618首秀就進入到達人直播間TOP10。再加上“所有女生”,李佳琦IP現已被細分為包括其本人在內,共三個賬號。
其中李佳琦個人還承擔了「李佳琦新品秀」、「李佳琦小課堂」等業務。超級主播的價值在不斷被細化。
「所有女生」與「所有女生的衣櫥」
另一邊,淘寶去年開始推出垂類直播間榜單,雙十一進入TOP10的還是那大幾樣,美妝、服飾、寵物等。
其他平臺也有垂類直播興起的勢頭,只是不同平臺之間,興起的垂直品類也有差異。
比如在抖音,好幾個珠寶類店鋪,進入到月度榜單前列。(小北珠寶嚴選、云上珠寶、新疆和田玉老鄭)
B站有家居主播Mr迷瞪,在去年雙十一中,單場gmv就已經過億。
眾所周知,小紅書很擅長運營垂類內容,再加上平臺有意去中心的分流機制,誕生幾個響亮的垂類主播,并不是難事。
今年618,家居家裝類博主“一顆KK”,直播間GMV單場破了兩千萬,有至少三個月進入到榜單前十。類似的垂類主播還有美妝、服飾類,小紅書將這些主播們稱為買手。
圖源:遠川研究所
當然,垂類主播興起,只是電商直播的趨勢之一。但從中能看到一些局面好轉的跡象:
消費者也對卷流量、卷低價的直播大戰,感到疲倦。電商直播開始從個人帶貨,向品類經濟造主播的趨勢發展。看起來關系發生逆轉,但或許這才是更健康的樣子。
圖源:市值榜
最后再回頭再想想那些主播們,以及直播間內容的迭代,是不是有另一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意味。
從張大奕最開始直播賣女裝、誕生口紅一哥,到直播間內全品類爆發,再回到垂類直播。
從造網紅,到全明星網紅化,再回到直播帶貨最開始——術業有專攻,各花獻各佛。
一切都像是回到原點,當然是市場爆發過后漸漸歸于理性的模樣。畢竟要跨年了,樂觀點。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