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辱女風波,「步履不停」跌下神壇
作者:Della,首發:頂尖廣告
原標題:卷入“辱女”風波,“淘寶第一文案”跌下神壇
每個女生心中都有一家文藝女裝店,每個文藝女青年最后都繞不過“步履不停”。
作為廣告人,也許沒有穿過他們家的衣服,但一定聽過他們家的文案。
它能喚醒格子間里浪跡四方游天下的心,「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
圖源:步履不停
能把情緒縫進服裝里,「和任何一種生活摩擦久了都會起球」;
圖源:步履不停
能讓簡陋的包裝袋治愈人心,「時間會折舊這件衣服,也能更新你」。
圖源:小紅書
屢次憑借文案破圈,年收入逾千萬,步履不停是當之無愧的“淘寶第一文案”,俘獲1000萬+文藝女青年的心。
很難想象,以文案取勝的步履不停,也在文案上栽了“大跟頭”。
01
最近,豆瓣某小組發布了一個網紅女裝避雷貼,聲稱步履不停“翻車”了。
網友po上了品牌創始人的朋友圈,文案寫道:
“和據說班里最漂亮的女同學露營,得出的結論是,女人沒意思”。
圖源:豆瓣
雖然是以段子口吻調侃,但是用“最漂亮”和泛指的性別詞匯帶有掃射整個群體的意味,讓女性消費者感到冒犯和不適。
作為和品牌形象關聯緊密的創始人,這番涉嫌“辱女”的言論一出,一下子點燃了網友的怒火。
這種背刺行為,被網友指控“一邊賺女性的錢,一邊不尊重女性”。
隨著吐槽聲高漲,網友越扒越有,列舉出更多“證據”。
譬如,用“點一下發生關系”引導消費者收藏店鋪,文案疑似帶有“開車”的色彩。
圖源:豆瓣
洗滌標簽上寫著,“找個會干家務的男人,他都懂”。
圖源:豆瓣
這句話不同的人理解會有不同的含義,對于堅持單身主義的女性來說,無疑和三姑六婆口中的“催婚”話術如出一轍。
只是買件新衣服也要遭受一頓莫名其妙的“道德綁架”,自然會讓人反感。
有網友補充,關于衣物護理事項,步履不停寫道“實在不知道怎么做就喊媽”。
圖源:豆瓣
默認了家務活是歸母親所有,與女性營銷先鋒珀萊雅主張的“家庭責任不是僅媽媽可見”形成鮮明對比。
還有網友發現,年初步履不停創始人代班文案畫風突變,引發粉絲吐槽。
對此,步履不停發表了致歉聲明,將原因歸結于性別,模糊了工作能力表現,有避重就輕的意味。
圖源:步履不停
今年5月初,步履不停的新品文案“走光這件事,與我無關”,沒有過往的文藝味道,強調女性走光的敏感話題,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圖源:步履不停
文案背刺女性,被網友列入避雷清單,“淘寶第一文案”一夜之間跌落神壇。
02
曾幾何時,步履不停是許多文藝女青年的心頭好。
在它的筆觸下,每件衣物都藏著一段故事,以「陪伴者」的身份進入用戶的生活,并以此產生連結。
那些文案流露的濃郁文藝風格和通透豁達的態度,正是消費者對自己理想人生映射的追求。
圖源:步履不停
被步履不停的文字感動,繼而穿上了這家店的衣服,成就了淘寶第一文藝女裝。
不過,在風向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昔日的文案光環也會變成污點歷史。
由于步履不停創始人與品牌捆綁太深,不少網友開始考古審判出自創始人的早期文案,發現對女性形象認知膚淺且充滿刻板與偏見。
比如,給女性貼上花錢如流水的月光族標簽。
上個月的薪水,
接不住這個月的花銷,
隨它去。
這個月的腰圍,
塞不住上個月的褲子,
隨它去。
老板的臉色像來了大姨媽,
隨它去。
男朋友和別人眉來眼去,
隨它去。
有你沒心沒肺的笑容,
誰也攔不住春暖花開,
隨它去!
圖源:步履不停
再比如,女性精心打扮自己的出發點是為了有男人“獻殷勤”。
你說三月沒買新衣,
精神頭全沒了。
你說鞋子都是舊的,
走路都沒勁。
你說口紅毫無新意,
怪不得沒人獻殷勤,
你說滿大街和人撞衣撞包撞行頭,
還怎么活得下去。
你說夏天了C-CUP橫沖直撞,
誰有空欣賞內在美啊。
說著說著,
哪一樣你都錯過了。
說著說著,
就老了。
圖源:步履不停
這段描述更直觀,女性的人生焦慮全然圍繞身材與男友展開,加重了身材羞恥。
生活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腿不夠細,
胸不夠豐,
男朋友不夠帥。
閑時想想,
這是個大怪圈。
因為總是會有更細的腿,
更豐的胸,更帥的男人。
圖源:步履不停
用身材樣貌開玩笑,驕傲與女生的CUP大小掛鉤。
喜歡你的喜歡,
自由會更自在。
就像A-CUP也可以很驕傲,
因為腦袋是C-CUP的。
圖源:步履不停
在人生的新鮮感排行中,“換新男友”是重中之重。
換了新鞋子沒什么感覺,
你可能要換新造型。
換了新造型沒什么感覺,
你可能要換新風格。
換了新風格沒什么感覺,
你可能要換新工作。
換了新工作沒什么感覺,
你可能要換新男友。
如果連新男友都沒感覺,
換新人生吧姑娘。
圖源:步履不停
顯然,用十年后的獨立女性意識和思維再讀這些文案,會令人感到十分冒犯。
著重女性的身材焦慮,宣傳比美雌競,放在現在每一句文案都是“翻車”的程度。
但是,廣告具有時代局限性,以進步的思想審視過往的文案作品,自然是欠缺說服力。
事實上,涉嫌“辱女”的文案只是品牌口碑下跌的導火線,真正擊潰步履不停的是文案與產品不成正比。
站在營銷層面,文案始終服務于產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而對于以文案著稱的步履不停而言,文案地位取代了產品。
販賣文藝情懷,用文案與用戶訴衷腸,步履不停塑造的文藝風格足以深入人心,一度成為文藝女青年的身份標配。
只是,空有文案不顧產品塑造,長此以往難以留住品牌口碑與用戶黏性。
在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對步履不停產品質量、款式風格雷同優衣庫、大量漲價的種種爭議聲,讓用戶紛紛感慨“用心寫文案,用腳做衣服”。
這幾年來,年輕人理性消費回歸,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價格,而是更加注重品質和實用性。
在這種消費觀念下,用戶即使被文案打動,也被拉垮的產品勸退。
而隨著步履不停出圈文案的減少,品牌核心競爭力大大降低,產品力跟不上營銷,最終文藝情懷也會消耗殆盡。
步履不停興于文案,也不該為文案所羈絆,關鍵還得靠產品說話。
作者公眾號:頂尖廣告(ID:idea140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