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事件,格力公關部至少錯過了3次避“坑”機會
11月17日下午,因為王自如那段采訪“被自媒體惡意剪輯,使用低俗污穢言辭侮辱誹謗公司高管”, 格力報警了。
但傳統媒體還挺“壞”的,你看看這配圖。
距離11月6日晚上,《問答八方》第一次播出王自如的采訪視頻,已經過去整整10天。
在長達10天里,格力官方一句話都沒有回應過(劃重點,下面細說)。
與王自如相關的段子、文章、短視頻或截屏,已經完成了各種“進化”,滲透到了社交網絡的方方面面。
大叔個人的判斷,“沒看過格力開給我的工資條”、“入職請求一間離董總近的辦公室方便匯報”等等“金句”,在全網的討論量,可能已經接近李佳琦的“哪里貴了”。
來自微信指數的數據,也部分做了驗證。
過去30天,“王自如”的聲量甚至一度超過了同期的“李佳琦”,且連續幾天均在高位不“降”,更是直逼被李在雙十一被“圍攻”的聲量。
格力,終于“急”了。
大叔猜測,格力公關部肯定是希望,等待另一個熱搜,來蓋過此事,萬萬沒想到,雖然這期間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發生,但都沒有阻止被激怒的公眾,來討論此事。
甚至有明星和明星企業家往這把火上澆“油”,提供了更多刷屏素材。
遺憾的是,格力只敢把“矛”頭放到自媒體身上,而格力公關部原本至少有3個次機會和節點,來避免這場“災難”式輿情!
希望這是一次你期待的復盤,從危機公關角度。
一、“整個采訪65分鐘,但全網幾乎都是碎片”
董明珠和王自如的這個采訪的完整版,到底在哪兒能看到?
在爭議不停的這段時間,大叔的品牌公關群里,多位群友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大叔專門去財經郎眼和廣東衛視的視頻號去搜索,發現全是碎片化的短視頻,從幾十秒到兩三分鐘,但就是沒一個完整的采訪視頻。
難道,制作方真希望通過這些短視頻吸引網友去看電視嗎?
公關一邊在指責采訪視頻被斷章取義了,但制作方又在社交網絡制造著各種短視頻,這就是短視頻碎片化傳播的一個窘境。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這是一個真實且殘酷的現狀。
去年,大叔在張小泉“斷刀”和鐘薛高“就是貴”事件中,就曾提出過,企業領導人在接受視頻類媒體(劃重點)采訪時,一定要避開一個“坑”,就是二次剪輯的坑。
一年后,李佳琦掉到了這個坑了,王自如帶著董大姐,又主動跳進這個坑里。
在做了一點“功課”,大叔發現幾個你肯定漏掉的消息:
1、一年前采訪過董明珠
以《財經郎眼》特別節目“灣區行”走進格力電器的形式,在2022年12月12日播放節目,當時的主持人就是張春蔚。大叔猜測,當時的采訪挺“成功”,至少沒翻車吧,雙方可能建立了很強的“信任”。在安排這次采訪時,格力的公關團隊有無松懈呢?大叔不好猜測,只是拋出問題。
2、整個采訪有65分鐘
大叔找了半天,終于在荔枝網找到了節目源視頻。采訪董明珠的內容,被分成了上下兩集,上集有34分鐘,首播是在2023年10月30日晚上,但在互聯網上幾乎沒有任何“水花”……下集有31分鐘,首播是在11月6日晚上,據說第二天就“喜提”4個熱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3、官方賬號都沒完整視頻
上文提到了,財經郎眼和廣東衛視的新媒體賬號,都發了很多采訪格力的短視頻,但幾乎沒有“長視頻”,更別提完整視頻了。所以,我們怎么能夠怪“自媒體惡意剪輯”呢?這明明是官方也在剪輯啊,而且越剪越短。
二、“其實今天挺突然的,您突然說想跟我聊兩句”
在下集的15分30秒,王自如說了這句話,這句話恰好是品牌公關人需要注意的細節!!!
“其實今天挺突然的,您突然說想跟我聊兩句!”
如果這句話屬實,那就說明,節目組對王自如的采訪是臨時的,并非在原本的采訪安排之中。
如果時間往回撥到采訪的當時當刻,大叔猜測,守在一旁的格力公關部(或者負責媒體采訪的員工或者供應商)都會堅決地拒絕這個“突然”安排。
這應該是格力公關部本可以避免的3個節點(機會)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畢竟,王自如入職格力已經2年多了,就沒有做過格力的“新聞發言人”,只是內部會議公開過幾次信息而已。
最關鍵的是,在此前,就有大V龔文祥“造謠”過說王自如和董大姐在談戀愛。
辟這樣的八卦,董明珠在接受采訪時直接再蔑視一次就好了,完全沒有必要請出來謠言中的另一個主角,然后,不管二人說什么,二人同框的鏡頭,眉眼,動作等等,都會被解讀成其他內容。
三、“沒看過格力開給我的工資條”
從整個采訪問題來看,“網紅員工”是一個關鍵詞,主持人問了不少問題,尤其是孟羽童的離開,還牽扯到95后人才培養甚至是接班人等敏感話題。
如果說,董明珠希望王自如“出來”,從另一個網紅的角度,來對比展示孟的草率和無知,大叔覺得,這個策略倒也沒錯,但顯然,大家都對王自如會怎么說,都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后來這些話,也成為大家口誅筆伐的重點。
但真正點燃公眾情緒的,大叔認為,是“從來沒看過格力開給我的工資條”這句話。
因為這非常不符合常規邏輯,打工人竟然不看工資條,將下屬拍上司馬屁的功夫,拍到了“極致”。
從危機公關的角度來復盤此事,大叔認為,王自如就不應該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問題太敏感了,還是個人隱私,如果我是公司在冊高管,你看財報就看到了,但不巧沒有。
假設我是王自如,大叔當時的反應可能會有三種,分別是:
一種情況把問題拋給董阿姨,所謂轉移。“這問題您得問老板,老板給開的工資。”讓董明珠去引導到“員工福利話題”上去談企業家的責任。
另一情況就是直接回懟,切斷采訪。既然是“突然”安排的采訪,我事前確實不知道主持人會問什么,節目也主打的是“紀錄片式訪談”,但被采訪人是有權利打斷的,“不好意思,打斷下,您這個問題,雖然我很想回答,但涉及到我個人隱私了,我不希望在節目中公開討論我的工資,感謝理解。”
因為,這不是視頻直播采訪!
但“自信”的媒體創始人,曾經敢和羅永浩辯論過的人,王自如選擇了自己應對,并借此機會,將馬屁拍到天上,被網友罵,只能說,活該吧。
原本,還有第三種情況,格力公關部的負責人也可以“救場”,直接打斷的,“抱歉,您這個問題,涉及到員工個人隱私了。”這是格力公關部本可以避免的3個節點(機會)的第二個!
但確實也很難,畢竟,談戀愛的問題,都能談……
在錯過了第一個和第二個節點后,格力公關部就只剩下了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節點(機會),即:節目播出前的制作階段,準確地說,應該是節目組當天拍攝錄制完之后。
如果我是格力公關部的負責人,整個采訪期間,我應該要做兩件事:
1、拿個本子做記錄
但你別以為我記得是老板的金句,錯了,我記的筆記是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這次采訪可以會引發輿情的話,我要在采訪結束之后,第一時間找到編導和制片團隊去溝通,要求刪除這些內容。
2、直接打斷采訪
在視頻錄播(而不是直播)的情況下,如果我認為記者的提問很不妥,老板回應的話,會非常危險,有嚴重輿情風險,比如涉及到政z話題,或者老板已經回應了,我會直接打斷,幫老板“救場”,比如“抱歉,剛才討論的問題比較敏感,請老師們千萬別播出。”你把這樣的信息,明確傳遞出去,一般情況下,媒體會配合的,畢竟,這是采訪老板。
大叔無法猜測,格力公關部當時在整個采訪中的具體工作,但從結果來看,要么就是沒有預判到這波輿情,要么就是有預判,想干預,但最終沒成,或者沒敢做,畢竟,董阿姨的氣場太足了。
大叔經常說,危機管理,預防大于刪除,事前、事中大于事后,在視頻碎片化、二次剪輯成為傳播主要素材的當下,大叔的建議是:
1、謹慎做視頻類采訪,尤其是視頻直播,包括不限于:直播帶貨、接受視頻類媒體采訪等,因為這是所有采訪應對中,難度最高的!
2、公關部要在視頻采訪的事前、事中做充足準備工作,格力公關部錯過的3個節點,都在這里;至于“報警”的“事后”,大叔覺得雖然不是最優解,也有必要,但唯一問題就是報太晚了,隔了10天才“報警”。
3、公關部要有一個敏感題材庫,并確保更新,什么話題別碰,比如:階層、民族、性別、職場、隱私等,每一個話題都需要細分到具體行動指南。在企業家越來越“低調”的當下,這份“黑名單”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大叔強調短視頻二次剪輯坑要避開,另外想和你討論一件事。都說黑紅也是紅,這次,王自如確實帶“火”了格力,但這股流量對格力到底有什么用呢?你怎么看“黑紅”這件事?歡迎你在留言區發表高見。
當然,在本次危機公關應對方面,你還有什么好建議呢?也歡迎聊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