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外人節:自然的入口,是生活的出口
外人節第二年了,要回答的還是那個老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去戶外?
為了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一行人吃著紅景天,坐著紅眼航班,開啟了一場五天四晚,在西藏拍攝、在西藏后期、在西藏出街的極限挑戰,和五位“外人”一起上山又下水,為困在天花板下的人們,送去一條前往“自然入口”的邀請——
5天從0到1邊拍邊剪交上的作業,很艱難也很刺激。
那些被困住的時刻
也是最想沖向戶外的時刻
這次的藏地特工之行,都要從這個“節”說起——
小紅書外人節,是為“外人”,即戶外愛好者們打造的一年一度的大節日,邀請從明星到KOL等“外人”代表齊聚線下,享受一場沉浸式的戶外運動派對。
第二屆外人節,相比于去年主張的“來戶外,不見外”,小紅書更希望在今年號召大家“去戶外”。從“來”到“去”,從對專業玩家的號召到對大眾愛好者的鼓勵,小紅書希望通過這次傳播,鮮明外人節的戶外心智,建立和更多的人的連接和共鳴,激勵泛人群向往戶外、走向戶外、參與戶外。
想要呼吁大家去戶外,就要先想清楚人們為什么想去戶外?
好玩、治愈、自由、刺激、挑戰自我……愛上戶外以后,戶外的意義與獲得感各種各樣,每個“外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面對泛大眾,甚至沒怎么接觸過戶外的圈外人,似乎更該思考愛上戶外之前,是什么讓人有了向往戶外的念頭?
因為被困在格子間里,被困在人際關系里,被困在某種負面情緒里……為什么要去戶外?因為被困在了里面,被困在某種狀態里面。生活中每一個感覺被困住的時刻,往往就是我們最容易上頭,沖往戶外的時刻。
戶外,給固化、封閉的生活,提供了一個出口,把自己釋放出去。由此我們提出本屆外人節的核心主張———自然的入口,是生活的出口。
到了自然的入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口
關于“出口”的創意呈現形式,我們發散過“出口使用說明”、“出口導航”等長文案,也嘗試過紀實向的運動片,但在拍攝的時間和難度面前,只能忍痛給創意做減法,回到用系列小片講故事。
我們從不同戶外項目所處的自然環境出發,設定四大出口“森、山、陸、水”,作為分篇章故事的背景。
以五組“外人”(明星&KOL)在不同出口的戶外體驗,展現人到了自然的收獲,釋放自我的多種可能,給出去戶外的“參考答案”——
王勉踏入河流,找到快樂的出口
陳意涵爬上高山,找到生命力的出口
丞磊飛馳于陸地,找到自由的出口
鐘漢良走進森林,找到好奇心的出口
而丁真作為草原和馬背上長大的孩子,自然于他不是“出口”,
而是“家”,在戶外,他找到的是對大自然的歸屬感
我們希望借由外人們的“答案”,讓還在屏幕前向往山野的人們,邁出走向戶外的第一步,走進自然,找到自己的出口。
此外,為了讓“出口”更有共鳴,我們在視覺上結合了高速出口、地鐵出站口、電梯口等常見的出口導視,設計為四大出口的指引牌作為篇章導入,指引觀眾們前往不同出口的故事,也希望觀眾在被生活困住的時刻,抬頭看見這些出口,就能想起去戶外,自然永遠有“出口”。
為什么要去戶外?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片子之外,我們還做了回戶外做題家,用“為什么要去戶外?”的問答題和選擇題,分別為外人節進行了預熱和收尾,把“出口”的更多可能性放進了一個個“參考答案”里。
1、一組問答題:生活里的問題,到了自然都變成了向往
在外人節的預熱階段,為了讓不懂戶外的“圈外人”也能心生向往,我們將城市生活中那些困住我們的難題,設計成了一個個雙關的問題,關聯到不同戶外項目的特點,用外人們的在戶外的親身體驗,為城里人解答——去了戶外,城里的煩惱都會成為自然的向往。
玩了一種很新的形式——LIVE海報
歡迎去小紅書 @戶外薯 體驗原版
在一問一答中,通過封閉生活和開放戶外體驗的對比,讓“圈外人”也想走出家門,做個“外人”。
Q:好累,太在乎邊界感怎么辦?
A:奔跑在望不到邊的荒野,會忘掉城市的邊界感
Q:為什么生活總是透不過氣?
A:空調的出風口,永遠吹不出時速 30km 的自然風
Q:人要爬得越高越好嗎?
A:在 30 樓的辦公室容易窒息,只好到海拔 3000 米的地方大口呼吸
Q:我們只能被DDL推著走?
A:讓人往前走的不止 deadline,還有僅腳步可見的風景線
Q:怎么辦?心里總有石頭放不下!
A:心里放不下的大石頭,就爬上去踩在腳下
Q:為什么越劃水反而越沒勁?
A:一個人在格子間劃的水,濺不起一連串快樂的水花
Q:兩點一線的生活什么時候能到頭?
A:兩點一線的生活望不到頭,兩點一線的挑戰很上頭
Q:隨大流總不會出錯吧?
A:總跟隨人流的方向,哪跟得上每條魚的動向
Q:只有房子才能帶來歸屬感?
A:走出一室一廳的小天地,大自然才是我們的歸屬地
2、一組選擇題:有關人的問題,到了自然都不再是問題
在活動現場記錄的KOL海報中,我們不希望扼殺外人們鮮活的生命力,成為擺拍項目的工具人,而希望將他們走進自然時,最真實自然的一面,呈現給觀眾作為最有力的選項。
你想做一個程式化的人,還是走出城市,做自然里的一塊石頭、一棵樹、一陣風?
我們把答案放在b選項里,鼓勵每一個被生活困住的人,劃去糾結的a選項,大步向自然出發。
因為當我們融入自然,選擇成為大自然的一小塊,那些城里的煩惱,作為人類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自然或許不會給我們答案,但會讓我們忘了問題。
粉絲向福利時間
“帥嘟美嘟,咱們有了”
比美照更有殺傷力的,是外人們的生命力。
在此,獻上五位外人代表在林芝的雪山湖泊間,盡情釋放生命力的美麗大片——
見證丁真新神圖誕生
和小哇哥一起上樹下河
看大發的女子力大爆發
來,坐上磊子的自行車后座!
建議勉子投稿#人生照片#
這個項目能順利出街,最幸運的一點也在于五位明星都是以“外人”的身份出鏡,而不是飾演一位戶外人,每一個鏡頭都是實打實邊運動邊拍出來的:
陳意涵頂著寒風,在巖石上來來回回爬了不下十遍;丞磊騎車騎到高反,吸了口氧又繼續飆車戲;王勉用自己的路亞知識現場給拍攝團隊做了不少科普……
一場含氧量極高的拍攝
“讓我們吸氧的,不只是高海拔”
在告別林芝的候機廳,片子和海報終于踩點上線。
呈現在眼前的成品缺點和遺憾多多,但在執行可能、多方需求、高原環境等層層條件限制下,已經是我們心中奇跡般的結果。
借用我司越野跑項目的一句文案,這次的項目很難,但最難的,還是難忘。
“抬頭吧,不用打開星星燈”
攝影老師:“美到維納斯流淚”
藏族司機大哥們在拍攝現場跳起了舞
忘不了的不只是林芝讓人往前的風景線,更是DDL前,大家一起暴走搶天光撓頭吸氧的日日夜夜。
感謝項目中的每一個人,讓我們可以把后背放心交給彼此,堅定地向前走。
在大自然里,外人就是一家人!
“動作大片”缺氧拍攝中
晚上拍拍“恐怖片”
路邊野brunch
上線前夜,氣氛焦灼的“董事長辦公室”
剪輯老師金句誕生:“讓人吸氧的,不只是高海拔......”
最后的最后,距離外人節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我們發現“自然的入口,是生活的出口”已經從小紅書自發傳到了微博,替不少人記錄、抒發著在戶外的心情,這或許也是我們在大自然里收獲的最好的答案。
為什么要去戶外?
我們的答案僅供參考,自己的答案,現在就出門去找!
制作代理:Hello制造
策略總監:Luke
客戶經理:幾火
資深文案:須須
資深美術:千子
后援團:Waston、一拳、Kaisu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