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從迷局到未來」藝術展,造了一座500平米的迷宮
這座特別的迷宮占地500多平米,被命名為「從迷局到未來」藝術展,坐落于北京的商業中心朝陽合生匯。
迷宮由6種產業材料搭建而成,6個產業包括教育、文體、工業制造、能源化工、碳中和、醫療等。借此,隱喻聯想帶領這些產業走出迷局,實現數字化轉型。“邀請觀眾化身探路者,盡情穿梭其中,通過各區域的圖像、文字、聲音、光電,聆聽一個個行業破局的精彩故事。”迷宮作為一座橋梁,用趣味體驗,打通B端信息與C端人群的壁壘。
藝術顧問:費俊
中央美術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教授及主任
迷宮結構圖
教育區
文體區
制造區
能源區
碳中和區
醫療區
未來區
策劃理念墻
一、聯想如何開啟品牌破局之路?
「從迷局到未來」并不是以突出聯想商業版圖為主題,客戶多次強調這是一個藝術展,聯想只是把自己巧妙的融入到了這次展覽里。我們清楚,公眾可能不會對聯想的商業夢想有興趣,但一定會對一座特別的迷宮很好奇。這樣一來,迷宮的藝術高度就顯得很關鍵。F5邀請數字藝術大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費俊,以及裝置藝術執行機構「不是美術館」共同創作。
藝術家巧妙地利用聯想所賦能產業的材料進行布展。例如碳中和區,這個區域是一個用竹子搭建而成的半身迷宮。游客在此間穿梭,可以看到聯想運用在碳中和上的所有可回收包裝及生產材料,從中了解聯想從原材料和包裝、生產制造、運輸、使用、回收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測碳足跡,持續創新低碳舉措,打造綠色智能制造,同時帶動行業上下游上千家供應商,賦能各領域大客戶共同減碳。
教育區講述的是聯想以科技賦能,為鄉村教育信息化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在內蒙古土牧爾臺小學配備平板、智慧大屏、智慧課堂軟件等為孩子學習成長增色,激發了他們對于人生道路的多元想象。整個區域由書本和筆記本布置而成。這一個區域也成為家長和小朋友打卡最為頻繁的一個展區。小朋友們用五顏六色的水彩筆在墻上描繪著自己對生活最美好的期待,當把耳朵湊到墻面不同的喇叭旁,還能聽到傳來的陣陣朗誦聲。
來到文體區的黑暗迷宮,觀眾能真的體驗到國漫中賽博朋克的未來場景。而新能源區,也能親身體會科技描繪的光怪陸離。
二、沉浸式體驗,用戶究竟體驗的是什么?
沉浸式體驗需要挑動觀眾的情緒,讓每個人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同當下爆火的劇本殺以及密室逃脫,需要扎實的故事腳本、環環相扣的情節推進、親身參與的場景揭秘。從「nike001工廠」到「星巴克體驗店」,乃至近期各大奢侈品牌的展覽,沉浸式體驗成為熱門的品牌宣傳手段。
「從迷局到未來」項目,每位觀眾都能體驗一回「探路者」的角色,要在每個區域的迷宮中找到真正的出口。此外觀眾還需要不斷地尋找隱藏于每個迷宮的寶箱碎片,用手機掃描并搜集碎片,集齊6個才能獲得通往未來區的鑰匙。這一系列的體驗做到了從劇情、美學、互動全方位的給予觀眾感官上的刺激,在商業綜合體中完成了一個「截、拉、捕、獲」的全鏈路轉化。
另外,眾多KOL打卡拍照、精美的傳單禮品對大眾也有很強的吸引力。線上線下的雙重推動,不斷地促使觀眾進行更多體驗。這也是此次展覽人流量并沒有呈漏斗狀的原因,大部分用戶都能夠進行完整的全流程體驗。
三、如何打造一個成功的沉浸式的體驗?
整個思考流程的框架可以借用亞里士多德的關于說服性論證的經典“五步計劃”:PQABA法。
Point:講述一個能夠引起觀眾興趣的故事或觀點。
Question:提出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或怎么辦的疑問。
Answer:給出你怎么辦的答案。
Benefit:給到用戶好處。
Action:號召觀眾采取行動。
不論是喬布斯的演講,還是馬斯克每一次的瘋狂商業計劃。當下所有成功的商業營銷案例都能完美套用在這個公式之內,唯一的區別就在于究竟有多少的創造和創新去完成每一步。
從結果來看,項目取得商業和藝術的極佳平衡。線下展覽吸引了將近五萬人參觀打卡。在觀眾采訪中,不僅對迷宮的藝術表達給予了極大贊揚,還刷新了他們對聯想品牌認知。小紅書、微博接近40位百萬粉絲級別KOL爭先打卡,紛紛從時尚、藝術、科技等不同角度對展覽進行解讀。千萬級曝光量,讓更多人了解到聯想如何賦能中國實體產業。
數英獎案例展示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F5,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由于全球疫情和俄烏戰爭為2022年的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尤其是對實體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聯想利用自身全方位的數位優勢,幫助中國實體經濟突破難關,賦能中國6大產業,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自身技術優勢,帶動實體經濟持續發展。在當下的市場環境影響下,更需要吸引更多的公眾目光,助力實體經濟。
在全球疫情和數字浪潮的雙重沖擊下,中國傳統行業面臨著無數的危機和困境。如何幫助企業走向高速發展的正軌,是當下高新技術企業的時代責任。聯想借助自身平臺及數位優勢幫助傳統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提升生產工作效率,真正意義上做到賦能實體經濟,拉動社會經濟增長。
【洞察與策略】
在實際情況中,實體經濟作為國民生活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卻被公眾忽視,同時不具備過高的社會關注度。所以此次活動,聯想通過現代藝術交互、藝術裝置等多種方式,將實體經濟首次推向公眾視野,獲取更多關注。
在大部分公眾心目中,聯想更多服務于C端用戶,時常忽略了聯想在B端取得的突出成就。所以在2022年兩會之際,借助公眾對社會議題關注度不斷提升,因此聯想舉行了此次線下迷宮展覽。幫助品牌博取更多的社會關注度和聲量。
【創意闡述】
聯想將6大行業困局打造了一座線下迷宮,用戶在迷宮中來回穿梭探索行業出路,深入理解產業當下所面臨的困境。迷宮本身由6個小迷宮組成,每個小迷宮代表著一個產業。同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費俊擔任了此次項目的藝術指導,在整個游覽動線中加入了實時互動的數字藝術體驗,提升了迷宮的可玩性和互動性。整個迷宮探索還融入了線上體驗部分,用戶在迷宮中可以通過手機指引找到出,線上線下聯動,讓用戶體驗更具實感。
【結果與影響】
聯想開創了線下體驗的新形態,將藝術展覽+體驗營銷+數字互動三者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觀眾能更好地體驗聯想在產業整合、數字化轉型上的技術優勢,進一步提升公眾對聯想品牌及傳統行業的理解。在數字藝術的加持下,傳統行業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走進公眾視線,從行業視角講述了聯想如何帶領產業走出困局以及如何更好的改善大眾生活,提振了大眾對未來經濟生活的信心。成功為聯想打造一個兼具數字科技和人文關懷的品牌形象。
此次迷宮還邀請了中央美院的教授費俊全程參與設計整個藝術互動裝置。讓藝術賦能傳統實體行業,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打卡。在短短兩天的時間中,超過5萬人現場打卡,社交媒體超過30萬轉發,1000萬社交瀏覽。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創意單元-互動組-互動場景類
-
聰明的創意,到位的執行,將品牌幫助中國企業轉型的信息很好地傳遞給公眾。
-
展覽很好地呈現了品牌和產品的一些特性,技術的應用也體現了聯想的企業格局,讓參觀者在沉浸式體驗的觀賞中得到科普。
-
表現形式很好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