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新世相《眼界》:中國眼界,平視世界
01
前不久,我的朋友@明媚 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她馬上要跳槽到世界五百強了。男友特支持她,雖然沒車沒房沒存款,但他倆都相信未來會越過越好。
她29了,去年才和前男友分手。
曾在我面前嚎啕大哭:我都這個歲數了,怎么還一事無成啊。
我特驚訝。那個愛情碰壁、工作焦慮的女孩,怎么就突然翻身了。
她說:分手后散心走了很多地方,遇見很多有趣的人。
“突然覺得自己這點事不算啥。”
我想你一定也感受過生活落下的重錘。
愛情、工作、健康、年齡......并不會因為你的身份地位不同,錘得輕一些。
我曾和幾位大眾眼里的“成功人士”聊了聊,他們也被“錘過”。
其中一個跟我說,那些事業成功的人,至少“死”過一次。
投資人李豐是專門投資創業公司的。可是在疫情期間,他投資的餐飲行業里,有家小企業轉瞬之間就虧損了好幾個億。他們很快決定轉型去做直播,把小龍蝦和酸菜魚放到線上銷售。
直播間瞬間就爆了,扭轉了危機。
和 @明媚 “翻身”的法子沒什么不同,靠的是兩個字:眼界。
——同樣是重創,有人看到的是裂縫,有人看到的是縫里漏出來的光。
02
說到眼界,你肯定就在想,我們能看多遠。
我時常勸你,做個“盲目樂觀”的人吧。別總喊著自己不行。你和做成一件事的距離,就差了一次相信自己。
朋友 @何歡,是我見過最倒霉的一姑娘。
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從小被親爸家暴;初戀治愈了她,又意外去世了;連續的打擊中她高考失利,原本成績不錯,最終只勉強上了大學......
幾乎遇到了一個女孩兒能遇到的,所有不好的事兒。
一般人都覺得,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但她偏偏又站起來打了大家的臉——
法語過了專業八級,正在備考權威性最高的全球通用文憑;
一個人走遍國內,又徒步去了十幾個國家,爬過了兩座活火山,冒險拍到了罕見的藍色火焰;
有句話我一直記得:“眼界就是不受角度的限制。”
——不止能看到“困難”,也能看到被藏起來的更多的“機會”。
你甚至還可以再樂觀一點,相信自己無論什么絕境都能活得特漂亮。
03
我也特羨慕那種“膽子大”,敢去主動尋找危機的人。
經常有讀者留言說,自己困在“996”、“007”里,沒了生活的熱情,我還有救嗎?
“我就是一顆看不到未來、還停不下來的螺絲釘。”
這種“瞎忙”的狀態,@逮了個歹 深有體會。
老板當眾表揚她,她的內心毫無波瀾,只露出了一個標準的燦爛的微笑。畢竟再怎么玩命 “996”,也買不起五環內的一個廁所。
“我一個項目上的齒輪,公司的工具人,表揚我一句我能長肉不?”
失去生活的熱情,對一些人來說,真挺痛苦的。大多數人在壓力下,在平庸的生活里,迷茫了,最后妥協了,躺平了,這無可厚非。
但我認識的一個朋友蘇萌,他用了一個特燃的方法,給了一個不同的答案。
腦洞大到夸張,在大多數人還低頭在地底下尋找資源時,他就決定去太空里找找資源。
剛開始,周圍全是質疑聲:這人怕不是科幻片看多了。
但當全球很多地方開始支持開采太空資源后,蘇萌的公司機會來了。
他們成了能和十幾家外國企業競爭、開采月球及小行星資源的,唯一一家中國公司。
——你越膽大,越敢“搞事情”,你就活得越燃,越有熱情。
“其實,眼界就是顛覆固有認知。”
很多時候,我們還沒嘗試呢,就喊著沒勁兒了,沒熱情了,沒目標了。
其實換個賽道你再跑兩步,路上的風景總能吸引你。
硅谷投資人吳軍曾說:
很多人不是不夠聰明,或沒有機會,而是見識太淺,封閉了視野,過早地過上了安逸的生活,停止了奔跑。
所以人生越過越窄了。
——躺平有時也是有風險的。
我更鼓勵你去追求相對"刺激"的生活。
哪怕你做的事最終失敗了,或者確實成了空想主義。但你的經歷一定會讓你覺得,自己沒白來世上走一遭。
04
我們經常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是因為對世界的未知滿懷期待和憧憬的人,就是未來的希望。
但我也聽過一個關于“希望”挺無奈的故事——
我們有個讀者去支教,班里一個很小的女孩輟學了,要去內衣廠打工。
她理直氣壯地說:“我每個月掙3000塊,比你工資高,為啥還要讀書?”
說實話,這個故事刺痛我了。
你知道嗎,知乎上有一個280萬人關注的問題,他們都特想知道——
低學歷、小城鎮的人,到底還有沒有從底層爬出來的機會。
家庭條件普通,學歷普通,老家的小城都沒出過,更別說環游世界,去見大人物了。我還能怎樣長見識呢?我們還有希望嗎?
我告訴你,前面提到的女孩 @何歡,高中畢業后讀了專科。后來不斷地自學,才走了這么遠。
別以為學歷和原生家庭就能決定你的眼界。
我看過一個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
導演跟拍了幾組家庭,每隔7年就去記錄一次,這些家庭里出來的孩子,長成什么樣了。
在農村里生活的Nick僅僅因為看過一次關于行星的插圖繪本,就迷上了各種科技書籍。
21歲,他考上了牛津大學學物理。后來又去了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教書,成了挺儒雅一教授。
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我好像看到了每個普通人都在閃閃發光那一刻。
眼界,不只是你走過多少路,看過多少景,會說多少語言;它更應該是你看到新鮮事后,永不停止對未來的期待和渴望。
哪怕你只見過一點點外面的世界,只要你想去,依然可以朝著它走。
還記得那個從深圳工廠,走到谷歌辦公室的女程序員孫玲嗎?
高考后的夏令營,是她活了十幾年,唯一一次接觸“計算機”,當她不再甘心只做女工,“計算機”就成了一個出口。
孫玲自己靠著做女工攢的錢,學計算機、學英語、出國......最終走進了谷歌的辦公室。
那個只見過一面的計算機,不過是把她的世界,掀起了一角。
傅盛說:“你看過的東西,形成了你對世界的認知。并且產生一系列的行動。”
哪怕只看過了一點光,都足以讓我們記住那瞬間的明亮。
我們就是靠著那股抓住美好事物的渴望,來繼續向前走的。
05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熱搜:#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
我們拍了部片子,想給你看看,什么是“中國視野”。
其實,正是這些樂觀,大膽,甚至“不安分”的中國普通年輕人,靠著自己的渴望,來開拓我們的“眼界”,成為下一個傅盛、李豐、蘇萌......在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軌跡。
越被生活刁難,越要保持足夠大的視野。這也是我和聯想,通過這部紀錄片想告訴你的:有“眼界”的人,會一直堅挺在生活的賽道上,并贏在最后。
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批中小企業,憑借他們的眼界,突破種種桎梏,在動蕩之中扎根,茁壯生長。他們想告訴我們每個人,我們國家已經足夠平視整個世界。
為了幫助有“眼界”的他們看得更遠,聯想推出了聯想 thinkplus 大智慧屏 30 天免費試用企業尊享福利,你可以通過它看更廣闊的世界。
心里有萬千世界的人,終有一天會抵達萬千精彩。
撰稿:么有錢、A姐
責編:么有錢
主編:cassie
※部分素材來源:BBC《人生七年》、吳軍《見識》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