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藝術展:長7.4米鯨魚冰雕融化后,竟露出海洋垃圾
一頭長7.4米,高一層樓的巨型鯨魚冰雕,在4.20-21兩天出現在青島奧帆中心的黃海海岸。在線上、線下數萬人的注視下,巨鯨冰雕以融化、崩塌象征生命的流逝,完成了一場殘酷的告別。
這座鯨魚冰雕是快手官方聯合快手趕海、漁民用戶共同在第42個世界地球日之際打造的環保藝術作品《沒有一頭鯨想這樣告別》。或許這座鯨魚冰雕的造型并不完美,我們最想讓大眾記住的,也并非它的藝術性,而是為了揭露被人類忽視的真相。
沒有一頭鯨想這樣告別
隨著冰雕的自然融化,鯨魚的骨骼,以及充滿其腹腔的海洋垃圾盡數顯露,導致鯨魚死亡的真相也呼之欲出:這是一頭因誤食海洋垃圾而即將離世的鯨魚,體內充斥的垃圾令它無法進食,更不能從食物中獲取水分,最終死于饑餓與脫水。
鯨魚冰雕中的海洋垃圾,均為青島當地快手趕海、漁民用戶在海邊清理所得,包括一次性餐具、口罩、塑料袋等日常生活用品。
快手聯合趕海用戶發起的本次環保藝術展,希望以一座鯨魚冰雕融化前后的強烈視覺對比,警示大眾:減少使用塑料制品,不隨意丟棄垃圾,拯救的不僅是海洋生物,更是一次全人類的自救。
快手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環保公益事業,此次活動的策劃團隊快手We我們工作室也希望借勢世界地球日,繼續發揚快手公益精神,向站外傳遞屬于快手用戶的正能量。
基于快手國民社區的定位,快手We我們工作室以老百姓人人都能做到環保小事為切入口,旨在通過一場真正有意義的活動,讓大眾切實行動起來,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個人的環保意識。
在快手上,許多不同類型的用戶、達人都曾在視頻中呼吁大家不要隨手亂扔垃圾,盡管他們中的很多人并不是環保從業者,這件“小事”卻成為了快手用戶的一種習慣。近年來,塑料垃圾、垃圾分類也是環保事業上的重要議題,于是,工作室決定在“垃圾”上做文章。
起初工作室是想延續與快手手藝人的合作,用生活垃圾制作一件藝術品。之后又迭代為用垃圾堆成的大熊貓,再到被冰包裹的垃圾地球,以及打造一座微型海洋館,模擬被垃圾污染的海洋。
真正確定冰雕鯨魚創意的動機,是工作室在快手特色趕海、漁人內容中看到了今天海洋的現狀:生態破壞,塑料垃圾日益增多。
在快手趕海用戶@祖國未來的花朵 的視頻中,他說:“仍然有少部分人始終不能自覺帶走留在海灘上的廢品,我潛水時經常能在海里撿到塑料瓶、塑料吸管、塑料袋等各種各樣的塑料垃圾。”
在快手漁人用戶@漁民老海 的視頻中工作室看到了在無人監管的海域,潮水退去海岸上一片狼藉,一網下去撈起的半數都是垃圾,更是不少沿海居民生活的常態。
同時,工作室也洞察到人類活動為海洋生態帶來的危害。生態環境部門預估,每年約有上千萬噸塑料制品泄漏進海洋。科學家預計每年有10萬只海洋動物及100萬只海鳥,因塑料污染而喪生。生存空間被擠壓的,又何曾只是海洋生物?
2018年10月,奧地利科學家首次在人體糞便中發現了殘存的塑料微粒。2022年3月,荷蘭科學家進而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了微塑料污染。我們隨手扔掉的塑料垃圾,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體內。
生活在海邊的快手用戶們,用短視頻表達出了對家鄉的憂慮與愛護。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為了讓更多人聽見快手用戶的呼聲,著眼人與自然共同體,聚焦海洋環境污染、海洋動物保護,這頭在腹腔中填滿海洋垃圾的鯨魚冰雕由此而生,又將隨著日光的照射而消融、告別。
在展出的現場,數以萬計的青島市民、游客自發前往打卡。上至頭發花白的耄耋老人,下至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見證巨鯨消逝的同時,都能有所反思。
現場的一位媽媽跟孩子說:“以后千萬不能亂扔垃圾啊,你看鯨魚就是吃了垃圾才離開了我們。”孩子急切地問:“媽媽,如果我們愛護環境是不是鯨魚就能活過來了?”
在快手線上直播間,上萬觀眾也同我們一起,目睹了這頭巨鯨的死亡。不少觀眾在快手、微博、小紅書、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主動宣傳。
該展出除了得到了山東、青島本地媒體的高度關注,成為當地爆款事件外,還被新華社等官方媒體、海外媒體報道。在互聯網社交媒體上,以#48小時直擊一頭鯨的死亡#為話題的收官也呈現刷屏傳播,連續2天登上微博熱搜。
透過此次事件,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快手上的趕海用戶,傾聽了他們對保護海洋環境的呼吁,也知曉了快手官方及快手用戶在公益事業上的擔當,并行動起來加入到我們行列中,保護生態環境,愛護海洋生物。
如今新冠疫情仍在持續,我們更應該好好保護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快手創作者為代表,讓更多的人看到環保公益的力量。不要等到疫情終于消散,我們可以自由行走,卻只能面對一個更加千瘡百孔的地球。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快手We我們工作室,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快手計劃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之際,聯合沿海地區趕海、漁業類快手用戶共同發起一項公益事件營銷,號召大眾關心海洋環境問題,展現快手沿海用戶熱愛生活與家園的積極生活態度,并通過現場直播、收官短片的形式,在線上形成二次傳播。
【洞察與策略】
快手作為最大的國民社區,在環保行動上具有強有力的大眾號召力。針對海洋問題,快手在2021年就已做出表率,上線了國內首個創新型珊瑚公益互動平臺“快手珊瑚”,助力海洋生態保護,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珊瑚保護行動中。
快手具有很強的鄉土屬性。快手上的每個用戶都由衷地熱愛著自己生活的一方土地,生活在沿海城市的快手用戶十分活躍,包括漁民、趕海用戶等。
生活在海邊的快手用戶,用一件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踐行著環保。@趕海人亮哥會在趕海的過程中主動撿拾沙灘上的垃圾,@記錄漁民的生活平凡人會利用休漁時間清理海洋中的垃圾,也有像@小K這樣的環保志愿者,每天記錄著自己日常潛水清理海洋垃圾的片段。
快手用戶用自己的行動守護著自己的家園,也帶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環保的行列中。快手用戶們一點一滴的舉手投足,更是他們熱愛生活的表現,他們靠著自己的努力,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創意闡述】
我們在青島奧帆中心的海邊建造了一頭長7.4米,重25噸的巨型鯨魚冰雕。這座鯨魚冰雕是快手官方聯合快手趕海、漁民用戶共同在第42個世界地球日之際打造的環保藝術作品《沒有一頭鯨想這樣告別》。隨著冰雕的自然融化,鯨魚的骨骼,以及充滿其腹腔的海洋垃圾盡數顯露,導致鯨魚死亡的真相也呼之欲出:這是一頭因誤食海洋垃圾而即將離世的鯨魚,體內充斥的塑料垃圾令它無法進食,更不能從食物中獲取水分,最終死于饑餓與脫水。我們希望以一座鯨魚冰雕融化前后的強烈視覺對比,警示大眾:減少使用塑料制品,不隨意丟棄垃圾,拯救的不僅是海洋生物,更是一次全人類的自救。
【結果與影響】
在展出的現場,數以萬計的青島市民、游客自發前往打卡。上至頭發花白的耄耋老人,下至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見證巨鯨消逝的同時,都能有所反思。
該展出除了得到了山東、青島本地媒體的高度關注,成為當地爆款事件外,還被新華社等官方媒體、海外媒體報道。在互聯網社交媒體上,以#48小時直擊一頭鯨的死亡#為話題的收官內容成功出圈,連續2天登上微博熱搜。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創意單元-互動組-互動場景類
-
引人深思,視覺效果不錯
-
極具震撼力的表現形式,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也體現了快手作為一個媒體平臺所能承擔的社會責任。
-
很精彩的項目立意和內容設定,融化過程倘若能使大眾參與會效果更好。
營銷單元-事件營銷類
-
震撼。非常有意義的項目,親眼目睹一頭鯨魚的消亡,再落回到海洋垃圾的題目上來,簡單直接明確,讓人印象深刻又深受教育。
-
相當漂亮的藝術裝置,創意很棒,用冰雕的自然融化,鯨魚的骨骼,滿腹垃圾的裸露,呼吁大眾不要隨意丟棄垃圾,愛護海洋生物。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和學習。
-
公益觸動力很強,創意很棒,主題表現的非常到位 內容有話題性,有傳播力,有打動力
公益單元-非營利組織類
-
很有社會意義的一場公益營銷,畫面的視覺震撼和冰融化后的真相都極具沖突性和教育意義
-
把事實直觀的呈現在大眾眼前,直擊人心
-
創意很棒,和想傳遞的觀點鏈接緊密,冰雕化之沖擊感強。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