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抖音春節公益大片《老張的老年大學》
一、時代面前浩浩蕩蕩,時代背后無人知曉
“那天我看到一個阿姨提著大包小包,可能是因為口渴,她站一臺智能自動販賣機前,她看了良久,還是走了。”
我時常會被這樣的故事觸動,他們被淹沒在時代大潮的滾滾紅塵里。
他們是突然不會打車的大叔,他們是排隊付款時不會掃碼的大嬸,他們是不會導航而迷路求助的大爺,他們是看不懂智能電視的奶奶。
他們是你爸媽,是你的爺爺奶奶。
他們雙手創造了時代,卻漸漸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他們默然駐足這個時代,卻鮮有人為他們駐足。
但爬上眼角的皺紋,一定不該是數字時代固有的鴻溝。
于是2021除夕夜,在【瓜分20億】的盛大狂歡下,抖音另一條公益片“悄然”上線,把鏡頭對準了那些不會用手機搶紅包的中老年人。
二、一個近乎完美無比真誠的Brief
2020年12月末,國家發布各項呼吁,希望互聯網企業能多關注解決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2021年1月,抖音的小伙伴已經找到了我們,希望能拍一支關于老年人數字鴻溝的溫情短片,后續還會有其他關懷老年人的實質措施。
客戶多次強調:“這支片子,只要能真正站在我們爸媽的角度,說出他們的困境,產生更多共鳴發出呼吁即可,品牌漏出并不是最重要的。”
看到Breif的我們,雖然執行時間非常短,但幾乎第一時間決定參與。
1、倒計時18天:「老年大學正式成立」
創作空間很大,時間無比緊急。在靈感枯竭的邊緣,“老年大學”的概念脫穎而出。
「老年大學」是退休后發揮余熱的那個地方?
但真正的老年大學,卻不在校園里,而是在每一個你路過的移動營業廳、線上掛號的醫院、街邊掃碼的商鋪。他們在數字時代的困境中,努力學著各種在你看來很簡單的知識。他們的老師,也不是大學教授,而是移動營業員、前臺、大堂經理......
通過這支片子,我們致敬那些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仍舊努力地追趕時代的父母,以及那些在你沒能陪伴時,不厭其煩地幫助你父母的陌生人。
2、倒計時15天:「與時間賽跑的老張與我們」
我們與客戶一致同意,本片將以極具顆粒感的電影敘事娓娓道來。
幾乎第一時間,我們聯系到了李恒君導演,與客戶推進創意的同時,制片團隊已啟動勘景。
這樣一個充滿煙火味的故事,將發生在霧都重慶。
3、倒計時天12天:「時代的迷霧劇場徐徐拉開——勒是霧都」
幾天后我們已帶著成型的本子集結在魔幻霧都。
長江浩浩蕩蕩,人群川流不息,地鐵在云間穿過老樓,大廈在小巷后拔地而起。
兩種時代在這里犬牙交錯共同前行。但生活的面孔,卻賦予了每一幕煙火,各自的神情。
4、倒計時天11天:「美術連夜肝置景,制片滿城找關系」
時間雖短,但為確保最終效果萬無一失,美術組也通宵出了效果圖。
最終前后對比完美復刻。(左為效果圖,右為最終影片截圖)
【老張的家】
【醫院走廊】
【醫院診室】
【保安室】
與此同時,制片組也為導演編劇大筆一揮寫下的情節點傷透了腦筋...
于是幾天內,整個重慶的消防、環衛、公安、醫療、社區基層被全線調動......
5、倒計時天10天:「兩天調度十個景的極限挑戰」
拍攝日當天,初場大監就被安排在了病房里。
我們的監視器也開啟了散養模式,被隨機安排在了銀行、樓道、飯館等地。
因為疫情無法親臨現場的客戶,也被迫享受了一把直播間與主播(我們)互動的快感(并沒有打賞)。
當然最終效果還是很滿意的。
印象最深的調度場景,是一片實際已被廢棄的居民區。
我們搶在拆遷前重新裝修置景,恢復了水電,完成了拍攝。
壓軸的暴雨夜戲,既是全片重頭戲,也是難度最高的一場。
這是號稱重慶九龍寨的導演必爭之地,也因居民過多人員復雜而難以安排,地勢落差太大而極難調度。
從未有人敢在這里拍暴雨戲。
制片在初次知道這個消息時,也很婉轉地跟導演表達了擔憂......
制片:“你腦子進水了么?鬧市區來雨戲?”
導演:“不是雨,是暴雨。謝謝。”
制片:“這么窄的路我怎么調水車?”
導演:“把水管鋪長一點?”
制片:“那行,小雨,噴二樓。”
導演:“不行,暴雨,噴八樓?!?/p>
制片:“中雨,噴四樓,這是我的底線?!?/p>
導演:“制片不能有底線。四樓雨水散不開,不真實?!?/p>
制片:“樓里的人會殺了我們?!?/p>
導演:“我盡量一條過,咱們跑得快。”
(萬惡之源的編劇全程躲在角落瑟瑟發抖,似乎這場雨戲跟他毫無關系。)
最終,居民并沒有殺了我們,但我們竟然順利殺青了。
6、倒計時天8天:「從人肉帶片回京到上線的第二波極限操作」
幾天后我們回到北京。調色、剪輯、包裝、Online已嚴陣以待。
那些細碎的光影歷歷在目,逐漸成型。
一直鎮守北京的磨物其他小伙伴,也即時上線了一支趣味H5。
那些數字鴻溝的困境,紛紛化作不同的小壞年獸,也許我們的一個親情舉動,就可以打敗他。
掃描二維碼,查看互聯網降妖指南!
(數英APP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長按識別)
最終,抖音×磨物的【老年大學】創意整案,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影片如期在除夕當天上線,小伙伴因全程盯片,恰巧響應了國家號召未能回鄉過年,但是故事中的一家人,還是與大家團圓了。
三、落幕之前,一段告別,也是一段告白
值得記憶的事太多,囿于篇幅無法贅述。
比如結尾家中的場景,在搶拍三天后被拆除了,片中打麻將的光頭大爺,即是這套房子的房東。他也笑言給這幾十年的生活,留下點影像。
比如瘋狂轉場間歇,戲骨老張卻因找不到信號而迷路。其實在我們的生活里,無數的爺爺奶奶,也因為搜不到時代的信號,只能留下迷茫的背影。
我們在討論這支片子的時候并不只想聚焦在那些數字鴻溝中,這其實是兩個時代的故事。
伴隨著大浪潮的泥沙俱下,卻仍發出著某些微弱卻真摯的聲音。
仍舊是愛,愛可以穿越一切冰冷代碼,越過每一道數字鴻溝,與慢慢不理解的時代和解,與漸漸遠去的時光體面告別。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我希望每個人在心底都年輕。
數英獎案例展示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MOOWU磨物 北京,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一、背景:
網絡購物、網上預約掛號、手機移動支付……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大多數人可以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時,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面對的卻是數字鴻溝的尷尬。
假靳東事件之后,我們可以發現中老年人并不具備年輕一代對于網絡真假的辨識能力,他們在跨越這道數字鴻溝之時,不可避免地走向邊緣化,被互聯網所拋棄了。抖音希望倡導年輕人關心身邊老年人,解決社會問題。
二、目標:
借力春節“團圓”、“回家”社會情緒,強調“ 關心和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的問題”概念的主題,向用戶傳遞場景下的抖音功能性社會責任。
三、客戶需求:
“這支片子,只要能真正站在我們爸媽的角度,說出他們的困境,
產生更多共鳴發出呼吁即可,品牌漏出并不是最重要的?!?br />
四、創意難點:
1.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老生常談,如何找到一個巧妙切入點重新引起公眾共鳴。
2.如何真正站在老年人的視角發現他們的困惑,展現他們的期望,而不是品牌自嗨。
3.如何將故事做到真實走心,而不是刻意灑狗血?
4.廣告如何避免“廣告感”。
五、執行難點:
春節前18天完成一支8分鐘情感短片,從創意到上線。
兩天以內拍攝10個景。
【洞察與策略】
對于銀發一族們曾是輝煌時代的鑄就者,年老后卻成為信息世界的陌生人。
相比于身體“零件”上的各種衰老,這種心靈上的落寞或許更加煎熬,面對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步伐,他們慌張無措,卻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
想想以下幾個場景:
你在家看著綜藝美劇哈哈笑,刷著微博說著梗的時候,你的父母無法插話的窘迫——語言鴻溝
不會掃健康寶,訂餐廳只能電話,不會點外賣,不會大眾點評,不會滴滴打車——應用鴻溝
過年在家搶紅包,發微信拜年,視頻問候,朋友圈社交,短視頻記錄——社交鴻溝
小額貸,傳謠言,傳銷,購物群,低價旅游——信息鴻溝
長期以來我們對老年人的關心重點似乎只是落在生活與健康等方面,卻忽略了他們在數字化時代辛苦追趕的步伐,
真正對父母的關心,并不是讓他們吃好喝好住得好,精神陪伴甚至比生活陪伴來的更好。
抖音作為一個擁有6億用戶的平臺,需要擔起社會責任,呼吁年輕人去關愛父母,關愛身邊的老年人,幫助他們跨過鴻溝。
【創意闡述】
【老張的老年大學】
提到「老年大學」,會下意識覺得那是退休后發揮余熱的地方,但真正的老年大學,卻不在校園里,而是在你每一個路過的移動營業廳、銀行大廳、線上掛好的醫院、街邊的掃碼的商鋪。
他們在數字時代的困境中,努力學著各種在你看來很簡單的知識。
他們的老師,也不是大學教授,而是移動營業員、前臺、大堂經理。
通過這只片子,致敬那些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仍舊努力地追趕時代的父母們,以及那些在你沒能陪伴時,不厭其煩地幫助你的父母的陌生人。
用一位老父親的視角去詮釋他在“老年大學”的所見所聞,以一本正經地自我調侃敘述背后心酸無奈的故事。
運用有顆粒的電影膠片紀實感的鏡頭/場景和大量第一人稱視角,表現老父親追趕時代的窘迫和不服輸的那股擰勁兒。
【結果與影響】
視頻全網達到上千萬點擊量,并收到很優的大眾感知度
預熱H5上線后達到300W+點擊量
項目感想:
開頭以及結尾的家中場景,在搶拍三天后被拆除了,片中打麻將的光頭大爺,即是這套房子的房東。他也笑言給這幾十年的生活,留下點影像。
拍攝過程中瘋狂轉場間歇,戲骨老張卻因找不到信號而迷路。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里,無數的爺爺奶奶,也因為搜不到時代的信號,只能留下迷茫的背影。
項目信息

參與者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