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是社交營銷大師,是最洞悉中國人性的品牌之一
原標題:瑞幸就是甄嬛本甄。你猜茅臺拿鐵是哪一幕?
瑞幸+茅臺聯合推出了醬香拿鐵,周一的時候,微信和微博刷爆了;周二的時候,產品賣爆了,三天時間,單品銷售額達到1億元。
新品推出,第一天刷爆,第二天賣爆。這種營銷人夢里都會有的爽劇,能讓營銷人流著口水+眼淚笑醒的劇情,瑞幸用一種頂尖的方式,徹底實現了。還是和茅臺一起。
這真讓人口水直流。
其實每個營銷圈層都炸了,下到小兵上到CMO,大家都在議論這個事兒。
有多少人都在問,是哪家公司牽線的;還有不少人,也問大濕姐,能否幫忙和茅臺牽牽線,一起做IP聯名。
這也解釋了,連奧美這樣的跨國元勛、業界元老,竟然也俯身下來,在官方賬號上發了案例文章,來“蹭蹭”流量,還是中英雙文的。(奧美臺北和廈門團隊負責了一些廣告片的拍攝)
這事兒為什么能成?
這事兒為什么能成?
“羨慕嫉妒恨”的品牌們,滿腦子應該都是這個問題。
因為有很多疑問:
和酒類聯合營銷太多了,大濕姐隨便就能砸100個案例;茅臺也并不是第一次跨界,雖然新品次次都能砸響,不過也就響一鑼——新聞報道一下,就完事兒了,也沒這么大的參與度。
是因為茅臺這個IP嗎?
茅臺冰激凌創新不少,也賣得一般
是因為萬店渠道,產品好買嗎?
是因為周一上市,切中“周一”上班病的調侃發泄心情嗎?
……
戰術層面,很多KOL都在總結,大濕姐也可以列出12345扯一扯,每條絕對有理有據。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都只是“充分條件”。
最大的“必要充分條件”,才決定了這個案例全國刷屏、三天1個億:
那就是:
瑞幸,是高明的社交營銷大師,是最洞悉中國人性的品牌之一。
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
瑞幸是誰?
是于樂事中聽悲音,見識過墻倒眾人推,見識過人性與輿論陰暗面,滑落谷底,又披甲回歸、重回視野鏖戰人心的甄嬛“本甄”。
甄嬛在前期出場雖然就很聰明,但自身也犯了不少錯誤
只有見過“黑色”那一面,才能成為最了解中國輿情的那個人。
回來的甄嬛,只管人心,不拘一格;法為我用。
有些事兒,眉莊做得,安陵容做得,甄嬛也做得——但是效果絕不相同。
這次是瑞幸和茅臺“互相成就”沒有錯,但是沒有瑞幸,聯名不會熱得這么正常——甚至能給雙方造出來危機公關來你信不信?
看看話題熱度之下的幾波爭議:
1、為什么用厚乳而不是茅臺酒本身當面往里倒?
2、白酒風味厚奶配料表,酒1滴,添加劑一大堆?
3、到底是茅臺,還是香精?白酒里面到底有沒有茅臺?
然而每一波,瑞幸都立刻反擊了:
1、提前預留生產視頻:
瑞幸公開與茅臺聯名的醬香拿鐵原料生產記錄視頻。視頻里還給生產線小哥用力甩的那幾下的特寫,還精心定制一個倒茅臺的架子。
2、提前制作適合各種傳播平臺的物料:
他們提前制作了茅臺一瓶一瓶倒入制作厚乳的小視頻,不但可以轉發、發朋友圈、給媒體,甚至還制作了表情包GIF(大濕姐也收到楊飛總的澄清表情包)。
我只能說,比鐘薛高燒不化時品牌公布的視頻高明100倍!做的,就像大濕姐對鐘薛高\海天醬油建議的那樣:
"要不斷的說、各種方式的說,并且要善用最通俗、直觀的表達方式和最喜聞樂見的形式(例如短視頻),一旦出了誤解,要不不解釋,要不,就把你的受眾,當成并不懂你專業、也不懂你有多牛B,但是淳樸善良需要你蹲下來講話的三歲可愛小朋友一樣溝通、聊天、說話、做視頻。別端著“我是你爺爺”的態度。"
3、茅臺親自出來背書:
高明的是,我們都知道茅臺流程之長,發布物料之正式。所以,應對負面,用了關鍵人物朋友圈背書這種非正式但特別有效的方式——
瞧瞧人家這PR關系,瞧瞧人家這執行的靈活性!
其實瑞幸早就發了聯合的正式圖片,但輿情傳播度就不如這樣個人化的廣
……
因為素材準備過于全面了,回應速度過于快速了,難免有“全套營銷劇本”之嫌疑。
但是,能夠預判你的預判,操控“人民的聲音”,就是高手啊。
因為,很多聲音肯定沒有炒作也會出現的,例如全中國的交警都動起來了,去測試喝了醬香拿鐵能不能吹出數字——這肯定不是瑞幸的炒作,它沒這個能力;但,這肯定是瑞幸預判到了的,輿論流量的走勢,自媒體的蜂擁。
實際蠻可怕的。看看一個營銷人給大濕姐發的。
連營銷人都會裹挾其中,人民的關注一旦演變成口水,其實蠻可怕的。
沒有“金剛鉆”,別攪和“瓷器活”。
瑞幸或許有很多的操盤代理公司;但是,把握尺度、每次都做出正確的決策——正確認知+社交化創意+公關營銷社交不分家,才能做出公關+營銷都出色的案子。
大濕姐有幾個感慨:
第一:前可口可樂大中華區CMO魯秀瓊曾經對大濕姐說過,可口可樂的營銷戰役原則是,保持一定分數線以上的標準,每年做上千個大大小小案子,按照概率,自然有幾個“爆品”的;
瑞幸也是如此:它保持著一貫以來社交營銷的高水準,不斷聯名新品的快速能力,早在這個聯名之前,瑞幸社交“小爆”已經很多了。從它的日常社交營銷來看,從冬奧會前搶先簽約代言人谷愛凌,與椰樹推出聯名咖啡椰云拿鐵,七夕的悲傷蛙、情人節的線條小狗,還有簽約“被迫”體驗產品的何廣智等等……擁有最“快”的執行力是看得到的能力,看不到的、無法抄襲的,是精準的認知力。
認知對了,才能選對。
營銷可以“賭命”,就像一個人日常開200邁,比賽時忽然把車開到350邁也可能贏,但下次可能就翻車了;但是保持日常300邁的能力,就肯定會贏,而且長久的贏。
“爆品”是一種能力,而不是一種“運氣”。如果因為運氣,那么,怎么贏的,也會怎么失去。
第二:在一片效果營銷的產品廣告預算之中,更為品牌向的“極樂”的爆款案例是有可能出現的,原因是,“人-人”這張傳播大網在中國效率已經非常高了。高到疫情中間一個修空調的朋友圈的造謠,一天之內就可以傳遍全國,兩天之內就可以搬空藥房/超市。
這次瑞幸醬香拿鐵的速度,就是這張“網速”,同樣的體現。
但是,要享受到這種“極樂”,品牌主一定要有這種穩定的社交營銷和深度媒體洞察能力,否則,你不一定享受得到這種“極樂”,或許還會因為搞錯了創意方向,搞出了“超大杯(悲)”。
因為,這張大網,一旦通電,網速很快、效率很高的。
第三:創意可以天真,傳播不能天真。
關于企業,夯實地基拼戰術,突破發展拼認知。
關于中國市場的社交營銷,最高明的認知是什么?
是“洞悉人性”:知道“人心險惡”,也知道“人從眾”;創意保持“天真”,認知卻不會“過于天真”。
沒有做過現象級危機公關的營銷人,不足以談社交與輿論。
很多企業,在中國輿論面前,死于“天真”。
認知,“過于天真”;而創意,卻不夠“天真”。
說白了,還是之前在自己的套路里面,活得太好了。
第四:瑞幸想的特別清楚,倒是茅臺,沒有想得很清楚。
這次聯名肯定是雙贏。但接下來,大濕姐預測下:瑞幸會繼續贏,但茅臺不一定。
茅臺現在,只想清楚了戰術,并沒有提升認知。從它接下來的反饋來看,就是“天真”。而這種“天真”,對于一個“國家級”的流量大ip來說,會是致命的。
想對茅臺喊話:
“茅臺說,將會讓醬香拿鐵成為常設產品。你們真心沒有輿情收集系統啊,如果有,就能看到“像老醉漢的吻”或者“不好喝”或者更過分的調侃說像嘔吐物,占比其實挺大的;我看到,第一批買的很多人都是圖新鮮湊熱鬧,并不代表他們認可這個味道。
這種負面的調侃,你們想好如何應對了嗎?對了,瑞幸應該想好怎么應對了;但是,離開瑞幸,這種年輕人的“第一滴茅臺”,就要在這種口味調侃中成長么?茅臺你有放下身段,和年輕人好好說話的準備嗎?產品還要再賣一個月呢。
而且,按茅臺集團董事長丁雄軍之前的策略,茅臺將加大研發酒心巧克力、含酒飲品、棒支、軟冰等產品,要建立起不同類型的產品矩陣。網傳茅臺辣椒醬也會上馬,后發現茅臺辣椒醬之前已面世,目前還僅在內部員工食堂使用。
這么多和大快消相關的產品,茅臺,你的營銷準備好了嗎?營銷可不僅僅是賣貨、渠道。這次聯名茅臺的年輕化可以說是贏了,但你知道贏在哪里嗎?
對,贏在了社交化傳播。但你為社交化傳播準備了多少,準備了人才、組織和預算了嗎?
大IP是很容易引來流量的反噬的。茅臺,你肯定不缺知名度,你要的是特定人群(年輕人)的特定口碑(好口碑)。沒有了瑞幸這個人性高手,茅臺你還能應對嗎?”
我確定得說,我們一定會在市場上看到更多的茅臺聯名產品的;大濕姐建議茅臺,除了考察萬店等硬指標,“能夠玩轉社交營銷”這種互補,才是茅臺最重要的IP授權考察指標。
瑞幸推出醬香拿鐵,是“黑化歸來”這一幕嗎?
不,瑞幸早就歸來了,從它萬店開始,就已經是那個母儀天下、足以藐視后宮的“中國甄嬛”。
這次,倒像是這一幕:
雖然,麻煩還未完,少年乾隆與她,相互提防又相互依靠著。
但是,人生,不就是一場大戲么。
我吃過珍饈、下過大獄、見過嘴臉,也見過真心,最后青史留名,就是與眾不同的快意人生。
微信號:濕營銷Marketing(ID:SOmarket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