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輸了,瑞幸高攀?我不同意
9月4日
瑞幸聯名茅臺
出了一款醬香拿鐵
營銷圈、廣告圈、媒體圈
男女老少中青壯、基金股票圈等
這兩天,跟過年了一樣
有瘋狂搶單金秋第一杯“茅臺”的;
有曬朋友圈稱今日已醉的;
有搶不到買杯星巴克再自己兌上一杯茅臺的;
有馬上重倉茅臺股票的;
有各種解讀品牌聯名背后邏輯的;
還有某些【顯眼包】品牌,為了追熱點;
直接送「真茅臺」......
熱點一出,駟馬難追也要追
(這不,我也來了)
幸好追了,9月5日,瑞幸刷新單品紀錄,破億了。
這次營銷,足以稱得上今年醉難得的爆款營銷了,頗有橫掃各獎項全場大獎的勢頭。
問題是:熱點進入到白熱化甚至冷卻階段還追不追,如果追,要怎么追?
多年的內容經驗告訴我,這個營銷是史詩級的,錯過這個村沒這個店了。
肯定值得一追,只是要追的和別人不一樣,這里分享幾條路徑:
路徑01:勞苦功高看一篇完整版就夠
信息爆炸的時代,無論何時,都有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市場。我們可以打造一篇全網最全面和最詳實的營銷案例整理,其中將包括營銷時間線、內容矩陣、傳播節奏、實施的各項動作,以及最終的結果分析等。主打一個為用戶節省瀏覽碎片信息的時間。
路徑02:另辟蹊徑看熱鬧不嫌事大
人人都在關注瑞幸和茅臺的聯名,我們可以另辟蹊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這場營銷風潮
(1)聚焦其他品牌的反應
比如:為了追瑞幸茅臺的熱點,這些顯眼包社交品牌拿出了看家絕招。
(2)焦點鎖定瑞幸與蜜雪冰城的商業故事
比如:前有蜜雪冰城入編上岸拍動畫片,現有瑞幸帶走中國名酒,榜1大哥身價大漲!
路徑03:或者深度調研,探尋獨到視角
消費者視角:我們可以通過群體訪談或個體訪談的方式,探聽不同年齡層和群體對于這次聯名的看法和感受。例如,分別采訪了5個喝醬香拿鐵的中年大叔和00后年輕人,他們怎么看茅臺?
專家洞見:我們可以邀請營銷領域的專家和大咖,共同探討這次聯名營銷的勝敗和影響。這不僅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加專業的分析和見解,還可以引發更加深度的討論和思考。
創作者對話:可以嘗試與這次營銷背后的創意人員進行對話,了解他們的設計理念和創意過程,從而提供一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視角。
路徑04:綜合分析,提煉獨特見解
除了深度調研,我們還可以通過整合和分析現有的資料和觀點,來構建我們自己的分析和見解。于是,閑著沒事兒(其實是為了好好工作),我大概刷了1000條聊天記錄,50篇+文章,也對話了很多朋友。我打算寫一篇文章:茅臺輸了,瑞幸高攀!我不同意。因為茅臺的身份地位不是一場品牌營銷就能撼動的。
一、先看看大家的文章都寫些什么?
1、探討爆款出圈的成因
(1)小馬宋的宏觀分析:
其指出了以下幾個導致出圈的關鍵因素:稀缺性、獨特性、文化借勢、規模性及運氣。
(2)每日人物微觀分析:
·聯名對象的影響力(茅臺)
·產品價格的親民性(19元)
·新奇口味的吸引力(酒配咖啡)
·廣泛的受眾年齡層和傳播范圍
·茅臺真偽的話題熱度
然而,盡管以上分析很有道理,但對于我來說,它們仍然缺乏可復制的“爆款方法論”。
小馬宋有提到一本書《引爆點》,里面的三個法則,我倒是覺得很實用,可以讓品牌提前建立一些爆款條件:
個別人物法則:為了創建一個成功的爆款,你需要匯聚以下三種角色:
·聯系員:負責傳播信息,如大量購買茅臺的用戶群體,他們在社交圈具有自我傳播的屬性;
·內行:為你提供多角度的專業解讀,比如營銷圈、廣告圈的媒體等;
·推銷員:推動產品銷售,他們是那些高度推崇產品、鼓勵更多人嘗試和購買的群體。
附著力因素法則:僅僅實現口口相傳還不足夠,傳播的內容必須具備黏性,也就是“社交貨幣”。這意味著內容必須是創新的、有價值的,或者能引發人們的共鳴和討論,讓人們愿意分享。
環境威力法則:成功的爆款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相輔相成。監測外部和內部環境,適應和利用當前的新聞熱點或趨勢,如果時機不對或環境不利,則需要調整發布時間、節奏或內容方向。
2、解析聯名策略及爆款聯名方法論
營銷案例一出,分析是其一,方法論總結是第二。因為大部分讀者不想光看個響,還想收獲點什么,即便只是心理收獲。
還是每日人物,從瑞幸長期的聯名來看,認為瑞幸的聯名之所以成功率大是因為三個點:
(1)有錢——決定聯名品牌的影響力,營銷傳播的規模等
(2)快——更高效地去配合各種勢能
(3)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聯名對象
(楊飛說過,聯名對象要一給瑞幸加調性;二有裂變流量潛力)
有朋友則上升到雙方的戰略企圖,分析聯名背后:
(1)是因為茅臺要品牌年輕化,走進新一代年輕用戶的社交圈。
(2)瑞幸則是要品牌差異化,鞏固基本盤,因為有很大一部分壓力來自前創始人出走創業庫迪咖啡,同樣的低價8.8元策略,席卷三、四線城市,如何快速利用時間差建設品牌壁壘是關鍵。
有人覺得爆款聯名,有偶然性,但是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偶然性靠運氣,必然性此次顯而易見,即大眾與奢侈品的落差營銷邏輯。比如近幾個月我們熟知的,喜茶和芬迪,Manner和LV,瑞幸與茅臺。不過,你知道了灰姑娘與王子在一起的營銷方法,你就真能出圈嗎?無意中刷到廣告常識鬼鬼一條朋友圈,感覺可以解釋我的疑問。
意味著不管你拿到什么牌,還需要考慮三個點:是否符合戰略、是否要清晰的策略、是否有完美的執行。
不然,給你姜子牙,也釣不出大魚。
那么瑞幸與茅臺的戰略是什么?策略是什么?執行又做到了哪些細節?
【暫時沒看到有文章完整解讀,我就不瞎說了,等有機會約品牌采訪】
3、繼續探討聯名的勝負,這部分主要是對多種觀點的匯總和分析。
畢竟是跨界,大家總覺得有輸有贏。在看過的文章中,一半是說茅臺輸了瑞幸贏了,一半認為是雙贏,小部分認為是瑞幸高攀了。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論點。(世界那么大,有偏見和立場是多么有價值的一件事。)
(1)DT商業觀察:茅臺與瑞幸是雙贏
支撐事實:從熱度和討論話題度來說,是贏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作者提出喜茶和 Fendi 的聯名沒有破億,更沒有霸屏。這次瑞幸和茅臺的話題非常廣,有很多額外的UGC自創的梗。——(但也可能是品牌提前埋的)比如,回應喝完能否開車的話題,閱讀量6億。
聽說股民也在討論?——有炒股的朋友嗎?證實一下。
支撐觀點:瑞幸要高端,茅臺需要年輕人
這個觀點其實出現在大部分人的文章里。
但并沒有解釋,為什么瑞幸需要高端,需要調性。核心是因為庫迪咖啡嗎?以及茅臺需要年輕人這件事,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任何有歷史的品牌,都需要年輕人。我好奇的是,為什么是瑞幸?
(2)刀法觀點:沒有萬店,茅臺還真看不上瑞幸
一個是茅臺已經在布局咖啡賽道,所以刀法認為與知名咖啡品牌聯名,可以說是一條捷徑;
一個是茅臺去年和蒙牛推出過茅臺冰淇淋,跨界聯名是一個被驗證過的有效方法;
一個是瑞幸是萬店品牌,有大規模的渠道曝光,可以大范圍接觸到年輕人。
那么我的疑問有這些,
茅臺布局咖啡賽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茅臺真的是因為萬店才看中瑞幸的嗎?它是為了銷售嗎?
茅臺接觸年輕人的真實目的是什么?
(3)旁門左道觀點:茅臺輸,瑞幸贏
基本論據:
·茅臺降低身份
·茅臺并不需要這種方式接觸非目標用戶群
·茅臺本身就是“硬貨”,不需要額外廣告曝光
·雙方不在同一競爭維度上
結論:讓瑞幸用戶賺足了面子,卻讓茅臺在目標用戶心中走下了神壇。
(4)虎嗅持不同觀點:認為兩品牌是頂峰相見
論點:
·行業地位相當:
茅臺具有顯著的市場地位,而瑞幸也在本年度第二季度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佼佼者。瑞幸通過年輕化品牌和數字化咖啡零售新模式,刷新了市場規則,吸引了年輕消費者,這也是茅臺正在探索的方向。兩品牌在高維度上追求一致,基于核心理念的契合,為合作奠定了基礎。
·明智的戰略選擇:
瑞幸轉向品質競爭,旨在為客戶創造價值,塑造“中國的世界級咖啡品牌”。貴州茅臺的選擇證實了瑞幸的市場地位和品質承諾,預示著行業資源的新方向。這樣的合作不僅體現了兩家公司的相互認可,還標志著他們在探索新的市場契機和品牌戰略升級方面的共同步調。
(5)半佛仙人:多方贏麻了
其文章內容,也解決了我之前的一些疑惑,
·瑞幸的對手,庫某?在茅臺加持下,已經不配做對手。
·茅臺更是贏麻了,直接重新定義咖啡。
·最贏麻了的,當屬年輕人。一提茅臺,幾代人的代溝問題都消除了。
綜上,這一波騷操作,讓華爾街跪下,醬香的股票口袋真香。
在此基礎上,我也從社群和友人處收集了一些獨到的見解。
民族情懷和設計認同(分享人David):
之所以刷屏是因為人們愿意消費并支持民族品牌,感到自豪。
聯名產品的設計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無人吐槽。
茅臺的市場策略和目的猜測:
瑞幸可能使用“中國咖啡”或“國民咖啡”的概念進行合作談判。
茅臺可能是試圖吸引年輕人,擔心未來的年輕領導群體不喝茅臺。
茅臺嘗試探索新的市場策略和產品營銷,包括對新品的測試和品牌營銷嘗試,目的可能不僅僅是增加銷售,而是為了占據年輕人的心智和嘗試新的營銷玩法。
對于茅臺和瑞幸聯名的效果質疑:
有人認為即便是聯名瑞幸,也無法吸引年輕人,因為中國的酒桌社交文化已經決定了產品的定位。
有觀點認為茅臺原本就沒有打算吸引年輕消費者,依然是有錢人的選擇。
以上觀點,有些認同,有些不認同。
接下來說下我自己的看法。
二、茅臺聯名瑞幸無所謂品牌輸贏,它本身就是無可撼動的中國奢侈品代表
資本其它層面,這里不談。我從奢侈品牌角度來探討,為什么我覺得茅臺輸贏,無所謂。
以及為什么不同意所謂茅臺降低身份,吸引不了年輕人等觀點。
1、茅臺并非向下兼容,作為中國有歷史的奢侈品品牌,它代表的是社會地位身份的象征
茅臺,一個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奢侈品品牌,自1952年就已經成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其價值和新興的互聯網品牌不可同日而語。在價格和價值上,它已然成為社會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即便是和瑞幸的合作,高昂的價格依然保證了它的稀缺性和奢侈定位。
而且茅臺的稀缺性和價值有幾點完全撼動不了:
(1)時間長度,國外也有很多洋酒
(2)前國家領導人的支持,說這酒不上頭(還有誰有這待遇)
(3)醬香型風味,獨一無二
據悉茅臺品牌的動作,就是單獨把醬香品牌化。
(4)社交價值(喝的不是口感,是身份)
2、茅臺年輕化是趨勢,但不是全部的品牌戰略
曾經在這篇文章里《廣告公司轉戰略咨詢到底啥是戰略?啥是咨詢?》寫過戰略與戰術的區別以及評判標準。俺以為,茅臺年輕化是趨勢,是結果,是階段性營銷行為。絕對不是一個企業級的引領性的戰略指導方針。
我們來看下茅臺官方發布的新聞稿:
茅臺與瑞幸咖啡聯名推出的“醬香拿鐵”正式與廣大消費者見面,再一次以全新的“醬香”打開方式,順應年輕化、個性化、時尚化消費新趨勢,積極構筑“美酒、美生活、美鏈接”和多元化的茅臺產業生態。
大膽揣測:年輕是趨勢,美才是戰略體系。
郭謹一更是在致辭中表示,貴州茅臺作為中國白酒領軍品牌,始終堅持“匠心品質”,這與瑞幸咖啡“品質至上”的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雙方戰略合作的出發點,就是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更優體驗的產品與服務。
3、有話語權的年輕人不是全靠營銷接班茅臺
有人說,社交文化,是阻礙年輕人喝茅臺的一大障礙。還有人說,茅臺難喝,也是個原因。我覺得都不是。
這個問題,取決于我們所站的圈層。以及酒文化、社交禮儀在我看來是一個傳承。
有話語權的年輕人如何喝茅臺。不是全靠營銷,當然營銷也是一部分,而是靠長輩一代代的傳承。比如你叔叔叫你,下次來我家吃飯,茅臺整上。比如你爺爺,叫你結婚喝兩口茅臺。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多個年代,參差不齊地【補齊】茅臺在年輕人這里的印象。
所以90年代接班茅臺,不是口感問題,不是文化問題,就是社交貨幣。
茅臺現在要想的是做年輕人喜歡的社交貨幣,要玩起來!
另外有人會說,年輕人會選擇國外的紅酒、洋酒。這也很正常,你看哪個有錢人只喝一種酒。
4、茅臺的地域文化價值和未來方向是做品牌做文化
在中國的地域優勢下,茅臺的價值還是撼動不了的。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口感和習慣的傳承。而且,它還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這使其有了更多的營銷和品牌建設的空間。雖然西方發達的時間比我們更久,他們在品牌上的營銷,更完整。 所以茅臺接下來的戰略重心有一個層面是做品牌,做文化。
5、茅臺沒有競爭對手,真正的敵人可能是時間,所以任何奢侈品都要做廣告
茅臺真沒有對手,五糧液、瀘州老窖做再貴上萬的酒,也不如茅臺兩個字。茅臺的真正敵人可能是時間,所以現在要抓緊做未來的品牌戰略和文化建設,用流量,情緒價值,提前布局年輕人。而這次與瑞幸的聯名便是它在不斷嘗試和探索的一個環節。
畢竟,愛馬仕也投朋友圈~
6、瑞幸真地牛,能和茅臺合作。
最后:這就是一次天時地利人和,多方共贏,還促進消費的史詩級營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