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生來就會寫文案
作者:羅超群,來源:平凡信仰 也許此時此刻,你也像我一樣正在伏案苦思,整整一個小時過去了,一篇文章還沒有想到一個像樣的開頭; 也許此時此刻,催稿的AE已經發來了第三次截稿通牒,本來早就該交的軟文,你還一點頭緒都沒有; 也許此時此刻,面對已經被總監斃過5次,已經完全沒有方向的標題,你正在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太適合做文案…… 也許在入行之前,看到那些熱血沸騰的廣告和廣告人的故事,你有一千個非干文案不可的理由,然而一入侯門,這個圈子也可以隨便找出一萬個把你拍死在門口的理由。 不過,沒有人生來就會寫文案。只要你不是有個身價億萬的爹,干廣告只是為了體驗生活,這多少算個好消息吧。 回顧我的廣告生涯,我認為一個文案要從入行到寫出點像樣的東西,有三個階段都必須要經歷,而且缺一不可:一是模仿階段;二是建立自己判斷力的階段;三是重復的階段。 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從模仿開始。不論是吃飯走路,還是思考。 記得有一期《超級演說家》的節目,講的是一群天生失聰的女孩,學習講話的艱辛歷程,但是不論她們怎么努力,很多發音其實還是不準。為什么會這樣?因為聽不見就很難模仿。 寫文案,跟這是一個道理。 如果你都沒見過幾篇驚天動地的好廣告,那估計也不可能寫出什么好文案。 很多人以為模仿就是找幾篇老廣告,先看一遍,再抄一遍。全錯!這只是最幼稚級別的模仿,對學習沒什么鳥用。 舉個栗子。 以你最稱心的方式使用它。 當你休閑的時候,它是你的電影播放機; 當你工作的時候,它是你的文字編輯器; 陽光明媚的兩個人的下午,它還是你的背景音樂播放器…… 全新ipad,32G超大容量,支持多種音頻格式、文字處理軟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這是12年ipad發布在大陸官網的廣告,我已經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大致意思是這樣。 只要你稍微細心點,就會發現這是典型的總—分—總結構。在我的經驗里,大部分能把事情講明白的內文,都用到了這個結構。 其實文字的排列組合就像基因一樣,不同的序列長出來的內容給人的沖擊完全不同。在我看來,研究這些玩兒,真的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既然都講到這個份上了,再給你傳授一個比邏輯模仿更有逼格的技巧:模仿洞察。 有一次看廣告,看到奧妙有一則廣告文案是這樣的: 電視機教不會孩子勇敢。 后來有一次,我要給一個旅游項目寫文案。然后就想到了這句話,我覺得這句話挺好的,但是總不能直接用吧。 于是我就開始還原這句文案背后的概念和洞察:因為洗衣粉的好基友天生是臟衣服,如何才能鼓勵人們多創造臟衣服呢?當然是鼓勵他們多出去浪啊,特別是鼓勵小朋友們出去浪。于是洞察就出來了,老是窩在家看電視玩游戲的小孩子,后來都很娘。 于是我雞賊的用了同一個洞察,寫下了那句你應該看過的文案: 真正的成長,可不是看幾集奧特曼。 關于模仿,還有很多層次可講,我舉這兩個例子是想告訴你:就算模仿這種簡單的事情,也不是體力活,而是要動腦子滴。 在策略里面有一個鐵一樣的法則:每次討論問題,都必須有清晰的上線和下線。只有邊界清晰,我們探討問題才能清楚,否則就會陷入永遠扯不清的泥潭。 一個會議如果開了超過兩個小時還沒捋清楚問題,有80%的可能是一開始沒有建立起這個標準。 這個邊界能讓你在判斷一則文案ok否的時候,心里會清楚:這是錯的,還是對的?還是可用的,還是不錯的?。只有文案開始建立這個標準的時候,才標志著這個文案入行了。 這個部分講兩點。 答案也很簡單,看足夠豐富的專業書,弄清楚專業范疇里的基本概念。 以前的推送里,我一直強調文案要多看專業書,包括我自己寫的那本書,其實都是在試圖做一件事情:讓每個文案建立起于自己的專業價值體系。 當有一天這個系統形成的時候,你會發現總監的過稿制度其實沒那么可怕了。因為你自己都能知道問題在哪里,局限在哪里,剩下的就只是如何表達更好的問題。 可能很多人覺得寫字誰都會,也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看了很多廣告,似乎自己也能寫一寫。于是雖然很多時候他們的認知是片面的,但也總喜歡干預你的文案,或者干脆自己擼起膀子改你的東西。 你要是不幸掉進這樣的坑,唯一要做的是,記住我下面這句話:不要試圖鶴立雞群,離開那群雞。 我這里的重復,也包含兩層意思。 事實上,在我的職業生涯里,能一口氣寫一只廣告,而且不需要改一個字的時候,是非常少的,甚至一只手就能數出來。 而大部分時候,一句標題我可能要糾結兩個小時,寫數十遍,都可能沒有讓自己滿意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只要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坐等想出好東西來了,說到底這一半還是個體力活。也不要以為你的總監會比你能寫得好很多,他們只不過有很多的指導方法,所以寫的時候會稍微流暢些而已。 其實我挺討厭講具體的方法論的,因為方法就那么多,講多了也沒什么味道,而且方法并不能直接產生結果。 這兩天在看那本花了我一百軟妹幣的《中國時裝攝影師在二零一五》,這是一本訪談錄,作者訪談了中國時裝攝影界排行前二十位的攝影師。然后我發現這個圈子,其實跟干廣告差不多。相對于影視圈,這是個下游產業,面對于商業化,創作必須妥協商業利益。 其實每個行業都是圍城,每個專業都有局限性,你需要做的不過是在平衡這些局限中找到屬于自己東西。 要做好一件事情,20%靠方法,80%靠大量時間的重復。在這個過程中,你要么收獲創作的價值,要么收獲金錢和名利。 剩下的,無非就是好好生活而已。 生活不止是賺錢,人生苦短,也不是每件事情都必須有意義,你得允許自己可以去浪費一些東西。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只有真正努力過的文案人才知道,文案這碗飯不好吃。
1、從模仿開始,學會真正的模仿
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模仿,是學習別人的文字邏輯。
2、建立判斷體系,比只會寫字重要
而文案的判斷力,就是來干建立邊界這件事情的。
一是這個標準如何建立。
第二點是,在這個行業,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很多地方和人,是沒有這個體系的,也包括很多你的服務對象。
3、20%靠方法,80%靠重復
一是每一句好文案的誕生,都是依靠重復不斷的修改得到的。
第二層意思是,從業生涯的不斷重復。
作者公眾號:平凡信仰(ID: OBA_SZ)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