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不到錢的年輕人,卻愛花錢買儀式感
源自電視劇《凪的新生活》
作者:吳邵格,編輯:葛偉煒,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
對于多多來說,消費偏好的齒輪是從2022年9月開始轉動的。
2022年初,公司樓下開了家臨期零食折扣店——特賣,在商務區一層靠近街邊的位置,人來人往。晚上下班經過,想買點薯片飲料和自熱飯,多多怕遇到熟人,會先看看四周,再三步并兩步地走進去。
直到同年9月,多多走進市區商場吃飯,發現商場里不僅有好特賣,還有一家嗨特購。“此前逛商場,大家手里拿的最多的是H&M、優衣庫或者名創優品的袋子,現在多了一種——好特賣的袋子。”
多多又說起自己的另一大發現:羊毛群、折扣群越來越多。搜索“薅羊毛”,小紅書上立馬彈出各種羊毛信息合集。lululemon門店搞活動送一條褲子,有消費者前一夜就在店門口排隊,回想起來,過去這種“瘋狂”的狀況只會出現在新款蘋果手機發售前一夜。
以上種種,尤為明顯的,節制消費成為當下主流。
但與此同時,新零售商業評論注意到,有一類消費行為不減反增——為儀式感買單。意識到賺錢不易的當代年輕人,一邊緊著節省薅羊毛,一邊花錢買美好的意義感。
一、圖個快樂
三三和李夢,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他們性格、脾氣不同,且在不同城市工作,但有一點極為相似,都有自己雷打不動要堅持的習慣。
周六下午,三三從上海跑到蘇州休2天短假,行李箱、自拍桿可以不帶,有本冊子一定要帶。她饒有興致地向零售君展示,翻開筆記本,里面有一枚枚印章圖案。
“這幾枚是上周去甘肅省博物館敲下的章,當時和其他人一起圍著敲章的小臺子,前前后后大概等了半個多小時。”
受訪者供圖
這次去蘇州散心,她的行程里就有去蘇州博物館蓋一枚新出的套色印章—— 一幅圖案按照顏色、形狀被拆分到不同的印章上,通過幾次蓋章可獲得完整的圖案。據蘇州本地媒體報道,該印章的蓋章處還沒開門就有游客排隊等候,人流量最大的時候,基本需要排隊2小時。
“一共刷6層,每刷一層都會有新變化,想想就很上頭。”三三臉上笑盈盈的。今年她的一大心愿是去北京旅游,到故宮博物院蓋上幾個戳。
和三三一樣愛集章的人還不少,伴隨旅游業火熱,國內刮起了一陣集章熱。全國各地可以集章的博物館、景點數量越來越多,甚至在一些行業展會和普通市集上,也推出了集章打卡的新鮮玩法。
另一邊在南京工作的李夢,自稱是個游歷四方的背包客,且熱衷于收集各地的明信片:“我每到一處景點都會看看有沒有中意的明信片,且一定要貼上本地特色郵票,再給好朋友們寄過去。”
她回想起,2019年上海田子坊還熱鬧的時候,拐進小街小巷的雜物店挑選明信片。印著上海風光的要一張,帶民國女子肖像的要一張,還有那種幾十塊一張嵌著植物標本的,好看的、有特色的都得拿上。當時店里大多都有個郵筒,寫完再貼張郵票就能寄出去。
如今,在淘寶上代寫、代寄明信片已經成為一門生意,坐標喀什古城、拉薩、麗江、杭州西湖等地,不到10塊錢就能拿到一張陌生人的手寫明信片。
圖源淘寶
講述過程中,三三和李夢不約而同地提到,集章和手寫明信片的過程中,有種滿足感,像是在任務清單上,將生活中某件重要的事項旁邊打了個勾。
二、創造商機
“儀式感”需求的驅使下,產生了不少新商機。
劉雪慰供圖
如果你喜歡上面這張圖,且對自己做飯這件事情有興趣,那零售君有理由認為,你家廚房或是你的購物車里正“躺”著某件廚房小家電(可能還不止是一件)。
從面包機、空氣炸鍋,到家用小烤箱,等等,“儀式感”在做飯博主的視頻里貫穿始終,且逐漸演變出各種奇奇怪怪的小家電,例如豆芽機、華夫餅機、果蔬凈化器……
還有的儀式感產物更為新奇。比如,最近火起來的結婚登報,原本來自一對成都95后夫妻的突發奇想,沒成想掀起一陣模仿潮流。“敬告親友,亦作留念”,是年輕人登報公告的意義所在。
小紅書上分享登報感受的發帖,一眾都是“驚喜”“感動”。引發下方評論區內一陣高過一陣的“好有儀式感”的贊嘆聲,隨后又是一批批跟風打卡的消費者。登報熱潮迅速擴散,也讓各地報社嗅到了新商機,原本只要幾十塊錢刊登信息,現在大多超過100元。
類似《深圳晚報》這樣的市級報紙更是推出多項登報選擇,“報紙內頁,文字為主,規格4×4厘米”的“天長地久”版要199元,若是預訂“高端定制”的封面整版,標價更是高達19萬9999元。登個報,或許用上了1/5買房的錢,但在《深圳晚報》開放預約當天,預定量已經排到了明年。
圖源深圳晚報小紅書官方賬號
婚姻是人生大事,如今已經演變出許多新的儀式,從原先的婚禮、接親錄像,到現在還出現了領證跟拍,甚至是離婚跟拍。
就拿離婚跟拍來說,一出現便引起了小范圍的爭議。有網友發問:“不理解,離婚還要跟拍,離婚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嗎?”不多久,就有人回懟:“結婚可以搞,為什么離婚不能搞。”
網上不少跟拍團隊開始接離婚跟拍的單子,配的宣傳文案是,“離婚跟拍,記錄生命里同等重要的一天”。跟拍團隊一邊打趣說是冒著被打的風險,一邊亮出自己的報價——300元/小時,1200元拍全天。
不過從目前來看,離婚跟拍還相對小眾。在《新周刊》的采訪中,曾經參與過離婚跟拍的攝影師小熊認為,離婚跟拍接觸到大眾內心深處脆弱的一面,需要攝影師更為專業和謹慎,現實操作起來會是件難事。
上面兩種是基于對婚姻記錄的儀式感,同樣做記錄生意的還有演唱會拍照手機租賃。為求一款高清優質的照片,“追星神器”排行榜應運而生,追星女孩喜歡的一款三星S23 Ultra也由此成為了熱門的租賃機。
圖源小紅書、愛租機、閑魚
零售君采訪到追星女孩倩倩,她眼睛一亮:“今年我就有過租三星S23的沖動,確實是因為之前看演唱會沒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每次看演唱會,都有小姐妹會帶著‘長槍短炮',拍出的照片很清晰,我太羨慕了。雖然網上也有各種高清圖,但和自己拍的還是不一樣,沒有那種參與感。”
正因如此,在包括人人租、愛租機等手機租賃小程序,以及閑魚、小紅書、淘寶等渠道上都能搜到演唱會專用機租賃的類目。
三、 一種軟性營銷
一些品牌也學會了將“儀式感”融合在業務板塊中,憑此做出差異化,建立起品牌競爭優勢。
以過生日來說,正常的流程是聚餐、送禮物,再配上個蛋糕,關鍵在于慶祝。對應的,之前的鮮花店、餐館、蛋糕店主要“卷”的是蛋糕的口感、實物品相和服務態度。而現在不一樣了,為了豐富慶祝的儀式感,品牌各出奇招再造產品和服務流程。
網上流傳的那句“恨一個人就帶他去海底撈過生日”并非虛言,因為海底撈是一個讓社恐崩潰的地方。不僅有水果拼盤、蛋糕、慶生桂冠,還少不了員工為“壽星”傾情獻唱,“和所有的煩惱說拜拜,和所有的快樂說嗨嗨”。除此之外,還有川劇變臉、和悲傷蛙互動猜拳的項目,以確保不會出現冷場的情況。
蛋糕品牌“熊貓不走”早在2017年便意識到儀式感背后的商機,推出“線上下單+創意配送”的運營模式,送到蛋糕后,身穿熊貓服的員工還會現場進行舞蹈、魔術表演并送上祝福。市場也驗證了“儀式感”需求,數據顯示,熊貓不走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做到了區域行業第一、復購率第一名。
圖源海底撈和熊貓不走官方微博
Keep和麥當勞也是運用了同樣的原理。Keep通過各種好看有趣的獎牌成功俘獲少女心,跑步就能獲得精致獎牌,由此帶動平臺使用量上升。據悉,Keep通過賣獎牌已經賺了超過5億元。
麥當勞推出限定玩具套餐,每一次發售都遭到瘋搶。用贈品延續快樂,背后的實質還是販賣儀式感和稀缺性。據官方數據,麥當勞每年賣出15億只玩具,而其全年營收的20%也來自開心樂園餐,并且在麥當勞內部還有團隊專門進行玩具制作與開發。
在品牌營銷專家丁世安看來,儀式感在品牌營銷中最重要的意義,便是建構消費者和產品、品牌之間更具信任感和依賴感的關系,增強彼此的黏合度。類似品牌人格化的塑造和延伸,成為影響消費者情緒、選擇的關鍵所在。
儀式感雖然重要,也有被用錯的時候。比如,賣鮮花起家的野獸派,打出標語“買花要用故事”,試圖通過消費者的故事,深度綁定大眾的情緒價值,向消費者灌輸買花是買生活品質、買一份珍重和在乎的理念。
然而,網上有關野獸派鮮花貨不對版、品相堪憂的評價比比皆是:“營銷的確好,但幾支品相質量一般的普通玫瑰花能賣到1314元,真的說不過去。”所謂“儀式感”被網友判定是品牌加價的牟利手段,對品牌形象造成損害。
事實證明,想讓消費者為儀式感買單,產品和體驗,兩者有一項有短板都不行。
最后
消費欲望減退的生活里為什么還要有儀式感?有網友借用《小王子》中的一段文字給出了答案:
它讓某一天不同于其他的日子,某一個時刻不同于其他的時刻,而人就是發現每時每刻生活的不同從而發現了生命的精彩。有儀式感的人會認真對待生活。
面對疫情三年的變化,無法預知的未來和危險,內卷的職場和時常焦慮的生活,儀式感不是形式主義,是生活里的一顆糖,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快來說說,你為哪種儀式感買過單?
作者公眾號: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