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的中國商業,是被寄予厚望和信心的一年。
市場終究有客觀規律,一起都會回歸正常。這半年,有泡沫逐漸洗出的理性消費,也有一些暗藏許久的需求出現在了聚光燈下。
一、新消費有哪些變與不變?
新消費投融資回歸理性,資本觀望態度明顯。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2023年上半年新消費領域至少發生315起投融資事件,投資峰值發生在 3 月,較2022年同期的485起下滑了35.05%。融資金額也有所下降,近億的大額融資僅16起,比去年少了9起。
餐飲行業依舊是熱門投資方向。新中式茶飲與咖啡,依舊是穩扎穩打的明星。2023年上半年咖啡相關投融資事件30起,接近2022年全年的投融資數量。其中,6個項目融資金額過億。
1、下沉市場備受關注
今年獲近5億元融資的小咖咖啡,累計融資近8億,小咖自助咖啡機以To B的自助咖啡機業務打入市場,應用場景主要是寫作樓、辦公室等場景,滿足公司內部咖啡消費需求。線下門店則與之不同,關注大學生等年輕消費群體,聚焦下沉市場,主要在大學城、商業區附近布局。上半年獲得融資的幸貓咖啡,也主要布局二三線城市。
去年曾備受資本關注的折扣店今年有點冷落,2023年上半年折扣零售行業品牌融資較少,但零食折扣店依舊融資不斷。趙一鳴零食、小新很忙、四顆山楂、豆果原香、小鹿優鮮紛紛拿到融資,在下沉市場跑馬圈地。
更多“頤海國際”式區域供應鏈企業受到青睞。B端食材供應鏈服務商時食鏈完成天使輪融資,主要業務是為B端用戶提供一站式食材供應鏈服務,并依托云南供應鏈優勢,創立了以“壹霖·洱語”為代表的系列云南菜,面對C端開了數家系列連鎖門店,有點云南菜中的海底撈的意思。
2、冰火兩重天的中式烘焙與西式中做
今年西堡中做,成了快餐市場的新寵。
近日,多家中式漢堡獲得融資。「奧丁頓漢堡」、「派堡王」完成A輪融資。
隔壁打著國潮的烘焙品牌們,則有人水深火熱,有人奮進向前。年初,剛獲得融資的虎頭局在欠薪,裁員,閉店風波中持續陣痛,墨茉點心局退守湖南大本營。另一邊,瀘溪河完成A輪融資;主打“低糖和益生菌”的新中式糕點品牌桃禧滿滿完成數百萬天使輪融資。
3、此消彼長,價格帶沒有空白
過去兩年,檸檬茶是新茶飲賽道融資熱門品類,今年椰子成為植物基賽道的當紅炸子雞。
而茶飲紛紛降價的同時,現制酸奶品牌紛紛補位價格帶空白。今年來,消費端現制酸奶品牌茉酸奶、K22酸奶受到關注,加快開店速度的同時,資本也嗅到有利可圖的味道。連鎖酸奶品牌王子森林完成千萬級戰略融資。
二、新能源汽車降價不斷,行業開啟大洗牌
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邁過2000萬輛大關,但新能源淘汰賽的號角早已吹響。隨著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回2022年年初的水平,缺芯事件也逐漸翻篇,原材料成本降低,更多車企企圖降價讓利用戶,以達到搶占市場的目的。
理想汽車創始人、CEO李想認為“2023年到2025年是極為殘酷的淘汰賽,不需要那么多公司”,市場最多只5位玩家,或許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目前,據中汽協行業信息部數據顯示2023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5月市場占有率已達到27.7%。
年初,特斯拉吹響新能源車降價的號角,于是一眾新能源車企跟風而動,紛紛采取了降價或優惠措施。打響降價的序幕,雖說后來有漲有降,但主力車型基本都是在降價。進入6月,特斯拉又利用車保險補貼變相降價。
半年過去,從數據來看,特斯拉目標完成率最高,而比亞迪依舊是銷冠,半年銷量過百萬,同比增長94.25%,已然達到了去年的2/3。比亞迪在今年3月宣布停產燃油車,數據顯示,插電混動車型和純電車型銷量幾乎都翻倍增長,插電混動車型累計銷量63.14萬輛,同比增長101%;純電動車型累計銷量61.68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91%。
此外今年也在推出高端車型仰望,超百萬的售價,也徹底打破了國產品牌價格的天花板。在下沉市場,BBA還是豪華的象征,但比亞迪企圖用車海戰術,瓦解和重塑新的認知。
新勢力中,理想上半年的交付量超過了去年全年的交付量,并且連續4個月單月銷量超2萬輛,6月突破3萬輛大關。
但降價潮下,更多的新勢力的日子卻不太好過。愛馳汽車被曝拖欠欠薪,引發員工集體討薪。蔚來6月交付過萬,但單月銷量被零跑和哪吒超過,上半年只交付了5.46萬輛;哪吒今年銷量持續下滑,零跑月付提升。小鵬還未走出陰霾,半年銷量4.14萬,同比下滑40%。
三、年輕人的度假,不止city walk
過去三年,黑天鵝事件困住了大家的腳步,附近的遠方成為大家游玩的首選項。逐漸恢復正常之后,旅游的熱情再次被點燃。最新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國內旅游訂單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200%,創五年來最高。
1、輕量化度假,次拋生活正在蔓延
年輕人在玩一種很新的旅行方式——特種兵式旅行,日行三萬步,48小時不睡覺,整趟旅程就花幾百塊。從時間、精力、金錢上,各方面節約,主打一個輕量化度假。
這些在旅行相關的一次性清潔用品市場體現得淋漓盡致。據淘寶天貓公開數據顯示,旅行相關的一次性清潔用品增速明顯。一次性內褲的銷售同比達到60.0%;而一次性浴巾、一次性襪子和一次性床單被套的增速更是達到了150%。從美妝小樣到衣物清潔,次拋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2、悄然變天,硬防曬領跑市場
據歐特歐國際咨詢公司統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1-6月)全網防曬類產品零售額達97.52億元,同比增長18.6%,零售量超1.22億件,成交均價為80.2元。而其中,防曬衣、防曬口罩、防曬冰袖等產品銷量近期環比增長都超過50%,防曬服飾類新品成交額更是同比增長180%。
防曬賽道的增速一直領跑整個化妝品行業大盤。近年我國防曬化妝品市場不斷增長,據Euromonitor數據,我國防曬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規模將增長至244億元,2021—2025年平均增速CAGR為10.5%。
從去年開始,硬防曬勢頭加猛,防曬服飾類正在搶奪防曬霜的部分市場。據天貓美妝類目銷售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防曬產品銷售額跌幅超60%,防曬服飾銷量明顯大漲。而艾媒咨詢數據也顯示,71.3%的人認為物理防曬更有效;19.3%的人認為化學防曬更有效。
防曬賽道入局者也越來越多。數據顯示,2023前四個月,國產防曬品類注冊數量同比大幅提升,其中4月備案注冊數更是增長了10倍。
防曬品牌蕉下靠著大爆品小黑傘起家,今年發力戶外領域,希望用更多場景抓住更多年輕人。
洗發水的競爭對手,是一個更高端的洗發水嗎?不,它有可能只是一塊肥皂。
防曬霜的對手也會變成做口罩的,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了存量時代,但在局部很多點上,我們的解題思路往往可能卻是基于另外一個角度。
四、擁抱情緒線索,品牌走向不同市場
1、情緒玄學,療愈經濟正當時
在5月的峰會上,我們講了療愈經濟,情感上的孤獨抑郁,衍生出了萌系和寵物的陪伴需求,以及未來激增的養老需求。這些本質上,都可以歸類為自我療愈經濟。而這半年里,我們看到療愈經濟正在滲透進更多日常生活。
就像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同樣是喝咖啡,喝星巴克不如喝寺廟咖啡;同樣是春游,看植物園的花比不上看寺廟里的。多的那一份不可言喻的東西,叫情緒價值,叫精神力量。
除了算命、塔羅、星座之外,在某種意義上,年輕人精神上的輕醫美,也包括彩票店。
玩彩票不再是賭徒的孤注一擲,而是消費理性下的小確幸和釋放。魔鏡社交聆聽數據顯示,23年1-5月,在微博、抖音、小紅書三平臺,與彩票有關的討論超65萬篇,互動量超9626萬人次。其中6成以上用戶是21-30歲的人群。說是口紅效應也好,情緒價值也罷,年輕人用這種方式,治愈自己的精神內耗。
2、時尚與基礎款的動態博弈
作為引領大眾制造美、消費美的行業,服飾行業在如何抓住年輕消費者上卷得不行。似乎活得不錯的,當屬主打基礎款的優衣庫,而時尚款各有各的難處。海外快時尚品牌敗走中國,近幾年接連關店早已成為常態。但基礎和時尚從來都是動態平衡互補,快時尚的頹敗,也給了UR這樣的國貨機會。
服飾行業今年一季度首店腰斬至8家,二季度回暖增至53家。這些開出全國首店的多為街頭潮牌,國外品牌中,韓國BLANC&ECLARE、Mardi Mercredi、 Badblood、XEXMIX 、Mardi Mercredi分別在中國開出全國首店。
韓妝敗走中國的當下,韓國服飾又卷土重來,盯上中國市場。Chuu在2021年在國內開出第一家門店,短短兩年時間,Chuu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156家。彩虹色小吊帶、BV綠露臍裝,高飽和度的顏色搭配彰顯著年輕人獨特的“甜辣潮酷”,在某種程度上,和今年火爆的多巴胺穿搭相似。
主流消費的聚光燈永遠偏愛年輕,但我們也要意識到,沒有人永遠年輕。據《中國養老行業發展報告2022》數據顯示,2022-2035年,平均每年將有2241萬人口進入老年。伴隨這些先富的新老人迎來退休,銀發市場也會有更多可能。
過去我們談品牌、談品類、談市場,總是將這三者當做一個命運相連的整體來看待。看到消費環境增長受阻或品類下行,就認為品牌沒得做了;看到大環境向好,又敲鑼打鼓認為品牌的春天來了。
但事實上,以后同一個消費市場,對不同品牌來說會是不同的市場,總有人在起起伏伏的市場中,找到別人沒有挖到的增長點,這就是我們在年度峰會上說的“局部紅利”。
參考資料
高溫催熱“夏日經濟”,釋放千億消費潛力,艾媒咨詢
2塊錢收獲多巴胺,刮刮樂從商場包圍年輕人,魔鏡市場情報
二季度新增全國首店53家,服飾行業逐步回升,新實體
新能源車企銷量半年考:新勢力分化加劇,頭部企業競爭激烈,中國汽車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