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對話野菩薩:半年5萬粉絲,建AIGC創作者社群,現在是W的AI合伙人

舉報 2023-07-18

人物專訪,AIGC,野菩薩

采訪:吳小寶、Grace、趙檸檬
撰文:趙檸檬

在未來的天平上,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ive Content)像磁石一樣,正在重新塑造內容創作的布局。想象一下,當機器能夠認知我們的常識,當藝術被賦予新的定義,當創造力不再是人類的專利,廣告營銷行業定將迎來一場生產變革巨浪。

數英將持續保持對AIGC領域的關注,通過資訊分享、科普認知、方法總結和深度訪談等,和大家一起,多方位走進AIGC的世界。

本期內容,我們有幸邀請到了W·AI的合伙人,AIGC社區野神殿創始人,野菩薩。


“你可以把AI繪畫想象成一支馬良的筆。

AI繪畫有兩種玩法,合成(Synthesis)與生成(Generate)。收與放,掌控權在你。

除了畫面本身的美感,AI繪畫的異質性,還擁有一種電子詩歌般的節律之美。

.......”

在采訪中,野菩薩的一些話,讓人印象深刻。

野菩薩是誰?

視覺傳達出身,有著十多年品牌營銷經驗的資深創意人;

中國首個 AI 互聯網廣告——W x 飛書預熱TVC《探》,背后創作組織者;

AI 繪畫課程博主,運營半年,小紅書坐擁近5萬粉絲;

廣告公司 W 的 AI 事業合伙人。

一個深入研究AI繪畫創作一年有余的學霸,如何認知AI,如何學習AI,怎么借助AI賦能商業價值?

是我們好奇的問題,亦是這篇文章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如何認知AI?
“馬良的神筆,自己會動”

AIGC,又稱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它的應用領域,有文本、代碼、圖像、語音、視頻等等。

我們與野菩薩主要溝通的范疇,是AI圖像生成。

在圖像生成領域,除了大眾媒體反復提及的《太空歌劇院》的黑馬事件,Artstation的抵制運動。

還發生了兩件未被許多人注意到的事。

2022年11月,MoMA 一樓,展出了名為《無人監督:機器幻覺》的AIGC藝術展品(Documentation of Unsupervised, Machine Hallucinations),隨后被媒體稱作為一種“基于集體記憶的視覺美學”。

2023 年 1 月,BMW 的 Instagram 悄悄發布了 AIGC 社交內容。

藝術角度,AI創作的繪畫是基于數據集的擴散演繹,能否稱為藝術?版權性和藝術性又如何界定。

畫師角度,AI 是否可以完全替代傳統畫師?技術野蠻生長,行業快速更迭,造成的行業結構矛盾如何解決?

爭議退潮,留下兩類人群,一類擁抱AI,一類抗拒AI。

野菩薩,顯然,是擁抱的那一類,并且是深度擁抱。

數英:你大概是什么時間開始了解,接觸AIGC?

野菩薩:差不多在2022年6月,當時大眾不知道什么是AIGC,ChatGPT也還沒有走入大眾的視野。比較巧的是我所在的一家科技公司正在嘗試這方面的討論,順理成章地對AI的研究越來越深。

AI生成的人臉


數英:那個時候國外已經有抵制AI的行動了,你當時是怎么思考這件事的。一開始沒有抵觸心理嗎?

野菩薩:對待一個新的科技,一部分技術嗅覺敏感者會形成兩派,一派叫盧德主義者,一派叫守成主義者。

盧德主義,發生在19世紀早期,部分工人發起的反對工業化的社會運動。盧德主義者在新的代替人工的機械設備出來時,他們就覺得這是洪水猛獸,所以得把它砸掉。

守成主義,以維護社會向良有序為目的,比較支持樸素的,已經運轉踐行的文化、價值觀或者生活方式。當新的技術出來時,他們會覺得這個事物對社會弊大于利,所以要抵制它。

數英:那么你是偏向于與之相反路徑的技術主義,進步主義嗎?

野菩薩:不可以這么說,在技術未被驗證其價值前,叫實用主義比較合適的。我覺得新技術的發展是不可逆的。幾個月前社交網絡上還有人抵制AI,然后現在已經沒有人在討論這件事了。大家想的全是如何更快地學習和使用AI。加上我本來之前就是做品牌創意的,隨時隨地都在擁抱、學習新的技術和趨勢,這已經是刻在骨子里的東西。新的東西,會讓我們更興奮。

AI創作的平面插畫


數英: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AI的發展與存在?

野菩薩:我用個類比方式去表述我認為的AI發展。

100多年前,也就是1860年,攝影剛出來的時候,西方環境里出現了不少對抗的聲音,認為"攝影是人類藝術的公敵,攝影業成了一切平庸畫家的庇護所等等。

就像現在AI出來的情況一樣。

可是如今攝影并沒有消失,反而成為一種藝術形式,主要是來自于一群創作者持之以恒的推力。20世紀60年代,布勒松、安塞爾·亞當斯那些攝影家用藝術性的方式去玩攝影。布勒松的“瞬間美學”理論、亞當斯的表達美學,對現代攝影藝術起到積極影響。正是他們不斷地去拓寬攝影藝術的邊界,讓“攝取光影”藝術的精妙之處被更多人看見。攝影也在那時成為一種藝術。

AI眼中,布勒松的“瞬間美學”理論



AI眼中,亞當斯充滿層次的景觀


回到今天,對照兩者出現的情景,把攝影換成AI,結果是非常接近的。

而且攝影出現之后,推進藝術家對自我的突破,他們不再拘泥于寫實,發展出了當時攝影無法觸達的抽象領域,為藝術審美注入新血。

同樣地,如果我們把藝術再度拆分純藝術的體力部分與腦力部分,那AI的出現,憑借其高產出、廣數據的特點,變成刺激人們創新思維的“興奮劑”,讓他們有時間去進行更深層次的觀念思考。

我相信不會花很長的時間,AI會被大眾所接受。而且,人可以占據AI的主導權。

所以大家把心態放平就好,AI沒有那么來勢洶洶,顛覆這個,取代那個。就當作自己的鑰匙串上,多了一把萬能小刀,多了一個強大的功能。

數英:有一種討論“被數據喂養的AI缺乏想象力,生成的圖像都有一種AI塑料感”,你的觀點是什么,AI到底有沒有想象力?

野菩薩:有沒有想象力決定于人,而不是技術怎么樣。

對我來說。AIGC就是一個工具,可以是我們寫字時的一支筆,也可以是我們拍照時的一個相機。文章寫的有沒有深度、照片拍的有沒有意境,不取決于設備昂貴與否。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人。

我們還是拿攝影舉例,在人物動作大同小異的情況下,照片如何讓人產生“驚鴻一瞥”的驚喜感?取決于攝影師對人物與背景、與光線等的思考,這些是人能決定的部分,人的藝術審美和思考才是核心。

你把AIGC想象成一支馬良的筆就可以了,沒有指令就沒有奇跡發生。

數英:怎么理解這個馬良的筆,能否簡單以繪圖舉例,和數英讀者朋友們介紹一下AI繪畫的過程。

野菩薩:比較普遍的創作方法就是以文本生成圖像。

我以Midjourney這款繪畫工具舉例,它是搭建discord社區上的工具軟件,就像微信里的一款繪圖小程序一樣。使用Midjourney,,給它下達文本指令,接下來由AI識別你的文本指令,并按照它的機制與理解創作生成圖像。

用廣告行業的常用語解釋,就是:

先告訴它你想要的形式是什么,例如:watercolor masterpiece(水彩杰作),或者 photography of home appliance brochure(家電手冊攝影)。

再描述一個核心的主體,例如:a cat (一只貓),或者 padme amidala(帕德梅 阿米達拉女王)

接著用一些詞去修飾、描述這個形式或主體,例如:occult (神秘學),by marc chagall (由夏加爾創作),shot from near earth orbit (從平流層拍攝),MXAA(多重采樣抗鋸齒),sfumato(暈涂法),PVD texture (物理氣相沉積質感)。


teamlab, hologram,stage design,bokehlicious
交給AI提示詞生成出的畫面


數英:有點像給設計師下Brief的過程。

野菩薩:沒錯。只是設計師變成了AI。以前美術總是覺得客戶的需求不清晰,現在輪到自己給AI下了。

數英:你剛剛說AIGC就像一支馬良的筆,那如果人人都擁有這支筆,是否意味著人人都可以成為馬良?

野菩薩:AI的確可以做很多,攝影,繪畫,電影,3D,產品圖,我們現在已經擁有很多基本的范式來讓AI指哪兒打哪兒。比如它可以輕輕松松地畫一輛車,畫一個室內場景,或者1:1模仿世界上最偉大的名作,可以快速學習某位導演,某位攝影師,某位藝術家的繪畫風格,深傳筆觸,去創新一幅韋斯·安德森版本的《最后的晚餐》。

AI創作,韋斯·安德森版本的《最后的晚餐》

AI創作,電影感

AI創作,水墨畫

AI創作,3D效果圖

但如何用特定的語法催動AI。怎么組合,用什么角度,用某個還是多個藝術家,用什么專業詞匯,表達什么主題,如何選擇你的成果。背后最終的創意,是屬于你的。

人人不一定能成為馬良,但至少我們先學會使用馬良的筆。


二、為什么要學習AI
“AI時代已經來了,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伴隨ChatGPT的出現,AI工具的關注度與日俱增,一些創作者和企業開始學習使用AIGC這支馬良的筆。

2023年2月,W成立W·AI野狗艙,正式官宣擁抱AI,用AI做廣告。

而背后的艙主,就是野菩薩。

雖然W在官宣文里,強調了這位艙主“絕對為人”,但這張海報,還是讓我們誤會了。

W官宣海報


我們以為野菩薩是W的一個虛擬IP,或者說人工智能員工,或者說是......

后來沒想到,背后有一個真實的男子。

而且,是一個老師級別的學霸。

前不久,我們發布了一篇AIGC的采訪文章,對話的是AIGC藝術家土豆人。

土豆人形容野菩薩“我曾經也當過老師,但是我覺得野菩薩比我更像老師。”

起初,這位菩薩老師沒想過自己會做一套專業的AI教學課程。

只是一時興起,建了社群,替商業機構完成設計需求,同時把大家和自己練習的作品,和對AI的思考和出圖干貨發到小紅書。

數英:真正讓你下定決心做課程的原因是什么?

野菩薩:當時關注到市面上所流行的AIGC干貨或者課程,很“噶”,很基礎,或者說停留于表面,便開始自己嘗試搭理論框架,最終形成一整套AI繪畫課程。

一邊做課程,一邊運營小紅書。粉絲很快來到近5萬,不少都成為了學生。

野菩薩表示想把自己的課程做的很干,用AI來表達的話,如圖所示

數英:你有沒有被質疑過,是為了先噶一波韭菜。

野菩薩:我不回避這個問題,具體看一看課程大綱就好了。版本更新是無用的操作,拿到就再也不打開的詞包不是核心競爭力,人類的審美與博學才是。”

所以我的教法和別人不一樣,不講操作,講的是藝術史,AI 語法,ControlNet的應用思路,邏輯學與文學,軟提示工程。

數英:你會比較注重“授人以漁”的指導,還有大而全的知識普及,感覺這種方式是你在教學領域往深走的推力。因為有了解到你既是《全國高校AI繪畫師資研修班》的授課老師,又是工信部《AIGC繪畫師證》的發證評定老師。

野菩薩:在我看來,教學方式一定程度決定了學生是否真的了解以及運用這門課程,所以,一直以來,我專注在如何更好地把AIGC傳給大家這件事上。然后,慢慢地,我的教學得到了外界的認可,吸引到了一些企業的注意。

野菩薩的繪畫教程筆記
大到結構呈現、小到提示詞梳理

數英:當初怎么去做得這個課程規劃?

野菩薩:我思考更多的是,AIGC不是一種操作,而是一種方法的集合,以及一種觀念。

需要有人帶領他們走入各種藝術領域的細節層面,告訴他們影怎么攝,畫怎么畫,創意怎么誕生。

淡化不重要的軟件操作,慢慢的鋪陳各個藝術領域,點出AIGC的本質。從技巧拔高到認知,再把認知淡化成為一種技巧、本能。

數英:認知和技巧分別指什么?

野菩薩:認知與技巧是學習新事物的兩大支撐。在AI繪畫的學習里,技巧包括文本指令的撰寫法則,美學知識體系的架構等。認知包括,AIGC的特點、工作原理等。

數英:如果從未接觸AI的人,想走進AI繪畫領域里,并且達到一定的高水準,你覺得需要掌握哪些核心的能力?

野菩薩:我覺得畫好AIGC有4個核心能力:

首先,需要英文能力,無論是ChatGPT還是Midjourney,其語料庫和數據集都是英文,模型都是由英文進行訓練的。英文更好,詞匯量積累更多,在學習使用AI的過程中會更有優勢。至少比用中文寫詞再翻譯的朋友更節約一些時間。

比如有很多專業詞匯是英語或者拉丁文,再比如繪畫術語里的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是意大利語。能讓畫面生成明暗對比的效果。像達芬奇、倫勃朗的畫,就是典型的明暗對照畫法,背景很暗,前面突出一個亮面的人物。如果你覺得光需要有變化,還可以加入一些與光相關的專業詞匯,比如:派拉蒙光 paramount lighting ,過濾光 filtered lighting 等。

Midjourney V4版本中的過濾光(filtered lighting)

其次,需要博物學的能力,因為它是AIGC,一個收羅了人類所有數據集和文本映射的事物,以 Midjourney 這樣的模型,可能含有10-15萬個映射詞。這樣的工具放在你的面前,你怎么去提取它?需要你對人類的意識形態和各種審美要如數家珍,你本身要會,才能去調取。至始至終,你都得是一個博物學者,需要懂的很多,并保持持續的學習。

西洋鏡(zoetrope)

緊接著,是學習能力,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AI的調用能力可以說驚為天人,這個時候你更需要去學習如何快速學習的方法。舉個例子,你能不能半小時之內,拉出一個行業的所有詞匯。比如現在是家裝行業,用于裝修的大理石可能就有幾百種,如果你在繪畫的過程中需要用到某一種大理石的素材,你就需要掌握它的詞匯。你需要迅速拉出大理石的所有種類,并做好特點標記。

結球白菜(napa cabbage)

如何快速地將知識進行體系化,這也是未來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最后,需要溝通能力,

對于文生圖領域,你給到AI的文本指令(提示詞)就顯得特別重要。如何讓AI正確理解你的提示詞,首先是你得去理解AI如何轉譯你的文本。當熟悉了這種轉譯后,你的提示詞就會寫的有點像 Trap Rap。斷斷續續的敘事重點。

數英:你曾這樣描述過與AI的溝通,“猶如電子詩歌般”,詩歌是浪漫的、AI是理性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看起來有些矛盾,可以和我們詳細地說明下AI的提示詞寫法嗎?

野菩薩:我們有兩種寫法,一個叫收斂型寫法,一個叫開放性寫法。

收斂性寫法,以攝影舉例,我們可以定義的維度包括而不限于機位,景別(人),焦段,光圈,快門,感光度,設備,膠片,特效,顏色,藝術家。也可以用 Controlnet 去定義構圖。

收斂性寫法,詳細定義每個細節。當你應定義則定義,寫得越詳細。你就越能約束隨機性的效果,最終讓AI無限地接近想要的東西。有點類似律詩,商籟體等。

開發性寫法,就是通過非理性聯系形成更為隨機的寫法。形成完全意料外的效果。例如“宏觀攝影,現實的扭曲,故障藝術,歷史的熵。”

數英:你認為,學習AI的難點到底是什么?

野菩薩:或許任何學習都能分為術與道。術是技能和方法,道是觀念和溝通。難的還是個人認知極限和無限的表達之間的差距。


三、AIGC全面入侵廣告業
“未來的創意會從專智變成眾智”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正在重新塑造內容創作的布局。

對于廣告營銷從業者來說,不僅要認知AI,學習AI,最終還要應用AI。

從學習AI一年,制作AI課程吸引上萬粉絲,到成為行業頂尖創意公司W的AI事業合伙人。

野菩薩對于AI的商業價值到底如何理解與應用?

作為從業者,又該怎么置身事內,迎接這場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顛覆性變革?

接下來,我們進入最后一部分的談話內容。

飛書《探》

數英:今年2月,ChatGPT爆火,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正式席卷大眾眼簾。緊接著3月初,中國首個AI互聯網廣告,也就是你和W合作的,飛書發布會預熱短片 《探》發布。可以大概和我們講述一下,這個項目的合作背景。

野菩薩:其實蠻突然的,因為品牌的發布會是3月22號,然后發布會的前2天,收到了Brief,要加一條預熱的內容,最好是視頻,其實按傳統執行思路肯定是做不出來的。

怎么辦,用AI試試。

我們的內容方向定好了是超現實主義,中間有一張一望無際的集裝箱的圖,平時航拍一張,要三維合成一張,成本很高。現在自己口噴就行了。

數英:據說這條片子用時11小時,不到半天的時間,整個過程都非常順利嗎?

野菩薩:還是有一些小插曲。比如遇到了AI軟件的版本升級,我們需要重新去跑一遍。不過,更多的是一個核心溝通機制的東西,客戶需要接受這是一個隨機性工具,需要去接受一些超出意料之外的東西。

然后就是不斷地給AI下brief,一遍又一遍地調整。

數英:這里面廣告公司對AI最終產出的內容,衡量標準是什么?

野菩薩:現在依然是用傳統業態的標準在做判斷,還沒有形成一套AI的價值評判體系。

數英:成本呢?大家可能理論上會覺得AI制作會省錢許多。

野菩薩:其實目前的成本與傳統一樣,因為AI它是不可控的。比如AI花費的時間成本可能在,反復調參數來確定一個合適的風格,然后定向輸出以后選擇去微調。比如說都是一張產品拍攝圖,一個超現實的產品拍攝圖和常規的拍攝圖是一個價格。

只不過用AI作圖,給到客戶精選的圖片會更多,客戶的選擇也會更多。

野菩薩與SPAD合作的老板電器平面視覺《大有可為》

數英:你覺得未來的創意會變成什么樣?工作流程,專業人才在里面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野菩薩:現象是趨勢的苗頭,未來的創意會從專智變成眾智,創意素人組成新的創意力量。

數英:在你的小紅書上看到,你和你的同學們近期也發布了很多內容,這些也是品牌內容嗎?

野菩薩:是的,我們和老板電器舉辦了 AIGC 大賽,和特斯拉展開了《再見,燃油時代》品牌致敬項目,包括和王小慧藝術館共同舉辦了首屆AI女性展。這些都是我們希望讓學員、粉絲,學有所得的一個環節。我們為每期的數百位學員尋找一個的商業命題,鼓勵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而那些受歡迎的作品,則是他們學習商業思路是最好的教材。

小紅書#再見燃油時代 話題內容


7月15日,在王小慧美術館開展的首個AIGC女性展


作品節選


數英:什么是創意素人?

野菩薩:其他領域玩AI的人便是創意素人。舉個例子,我們之前廣告公司想創意是一個組的廣告精英。幾個專業的人一起頭腦風暴,然后出創意,去尋找那種“靈光乍現”。

未來的創意,有點像大眾征集,就是我們出一個主題,讓1000個人去切入。獲得的意料外的想法,一定比一個小會議室的人多。

數英:對廣告人來說,人人都可以做創意,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在哪里?

野菩薩:優勢還是專業素養。尤其對于高階廣告人來說,他們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對藝術審美的自我感悟以及對大眾情感的深刻洞見,這些屬于強大的專業素養,很難被完全替代。

他們學過美術,他們知道各種各樣的表達技巧,他們知道用什么材質,他們能比素人表達得更好。表現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比創意素人是有價值的。

他們更能主導AI往構思的方向去出作品,AI在他們這里就成了輔助工具。

我個人覺得正是這種集思廣益又各色各異的現象存在,讓廣告人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子去看見新的事物,去做更打動人的創意。

社群作品,傳遞信息,而非炫技

數英:你曾在小紅書發起過AI藝術會取代掉誰的討論,在筆記里有一個觀點:“對于高級創意人員,AI圖像生成能成為創意輔助者。”落到具體的作品上,是否意味著初級創意人員更容易被替代掉,對創作者的要求就更高了?這部分人需要做什么才能與AI化敵為友?

野菩薩:對于初階廣告人,或者是剛踏入行業的萌新來說,AI的出現會給他們些“危機感”,這種感覺產生的可能是正向影響,能激發出他們潛在的創意能力。畢竟他們掉頭更快,生活壓力更小,學習能力更強。只要積極擁抱,反而不容易被替代。

數英:你現在是廣告公司AI事業的合伙人,能否分享一下AIGC賦能商業價值的思考?

野菩薩:商業價值,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公司層面,另一個是個體層面。

從公司的商業賦能來看,處于頂層、中層和底層的公司對AI的需求截然不同。頂層的話,前陣子可口可樂發布的廣告片《Masterpiece》運用了AI技術,讓藝術品在現實世界動起來。底層的話,淘寶商家運用AI技術流水線生產電商圖。一個是解放創作力,另一個是強化執行力。那中層這邊公司的需求,沒有頂層公司的高,也沒有底層的低,處于上下滲透的狀態。

從個體的商業賦能來看,引用李三水老師的一個理論,叫大AI小AI。大AI就是一個大平臺,人人都能用,人人都會用。小AI叫小平臺,就垂直的,你私藏著自己修煉的東西,是你的核心殺手锏。

而未來的殺手锏兩個,一個是大平臺,你用得比別人更好,這個很難。那小AI就是自己打出差異化,你的創意喂養模式,你的創意喂養思路,這個是未來的制勝關鍵。

數英:從個體角度,很多人已經開始借助AIGC制作個人IP。我們也看到,你在短短半年時間就打造了五萬粉絲的小紅書賬號。能否分享一下個人IP的搭建心得,以及一些內容運營的技巧與方法。

野菩薩:我覺得做個人IP肯定是以內容為主,關于內容我就是2個方向。一種是叫小機靈。一種是叫大沉淀。小機靈就是你能不能讓人家會心一笑,大沉淀就是很多內容你要下苦功,做別人不會做,但是別人一定會收藏點贊的內容。

野菩薩的小機靈爆款



野菩薩的大沉淀爆款——73種朋克風格全集




點擊查看大圖

另外就是,AI創作更迭特別快。你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同質化,其實就是個不斷“殺死”自己的過程。包括我們的課程,也在不斷迭代更新。

最后一種是利益共享,當你積累一定粉絲的時候,他們憑什么繼續跟隨你、認可你?內容好是一方面,利益共享才是核心。比如我們是否可以一起搭建一個商業項目,一起合作出一本書,一起參與線下展覽。

這是我對IP商業化的一些思考。

數英:那對于你個人在AIGC領域的未來規劃呢?

野菩薩:首先是繼續和大家一起去推AIGC,后續可能會搭建平臺,讓更多人加入到這場變革中來。

數英:AI的趨勢已經無可阻擋,對于普通個體而言,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野菩薩:WPP首席執行官曾說:搶走你工作的從不是AI,而是其他掌握AI工具的人。對于個體來說,我們要做的就是慢慢做好準備。

相信有能力的人,在這里一定是有機會走得更遠的。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郯城县| 虞城县| 新绛县| 镇远县| 兴文县| 修武县| 商城县| 廊坊市| 易门县| 竹溪县| 泽普县| 汤阴县| 大埔区| 镇沅| 光山县| 福清市| 云和县| 蓬莱市| 长沙县| 吉水县| 颍上县| 图木舒克市| 抚远县| 垣曲县| 萨嘎县| 廉江市| 葵青区| 巴彦淖尔市| 博爱县| 红河县| 邮箱| 偃师市| 泸西县| 连州市| 晋中市| 莒南县| 张北县| 会泽县| 仁怀市|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