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哥”王昱珩的20條生活哲學,熨平焦慮和喪氣
在看這20條生活哲學前,想先介紹一下“水哥”。認識他的朋友,可以直接跳過這一part。
水哥,本名王昱珩,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最強大腦》選手中神一般的存在,自出場起就與眾不同:肩上站著一只自己養的鸚鵡。
他接下來的表現,更是讓全場瞠目結舌。
在一場名為“微觀辨水”的項目中,挑戰者需要從520杯同質同量同水源的水中,找出評審挑中的那杯。王昱珩以一秒過四杯的速度,迅速找到指定水,甚至精確地說出:水杯在轉移過程中,經過兩三人之人,被旋轉了15度。
建議開2倍速看,緊張又刺激
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水哥”一名,便是由此得來。不過,這還只是出名,讓他封神的名場面,是一場叫做“扇面之謎”的中日戰隊挑戰賽。
現場有兩百把圖案相似的扇子,在2小時的觀察記憶時間之后,王昱珩與打破世界圓周率背誦記錄的日本選手,需要在扇子合攏的情況下,找出評審隨機挑選的3把。
那兩個小時里,日本選手舉著放大鏡,挨把扇子仔細觀察。當鏡頭轉向王昱珩,他在閉目養神……
他直接放棄觀察,評審都很急。沒想到,王昱珩僅用了14分鐘,就以100%正確率找全了3把扇子,而日本選手只找對了1把。
建議開2倍速看,緊張又刺激+1
這觀察和記憶能力,強得跟其他人完全不在一個次元。在節目外,他還從一段模糊的監控錄像中,通過觀察細節分析出嫌疑人的體態特征,協助警方破解了一起歷時8個月都未能偵破的肇事逃逸案件。
王昱珩,簡直是我的神(海清跪地式)。看完他的一系列訪談后我更加堅定,這哥簡直是智商情商雙高,怪不得被稱為智性戀天花板。天才般的他,對人生抉擇和生活大小事情,均有自己的一套獨特見解。他的話,能給人帶來向上的動力,但不夾雜「卷」的壓迫感,相反,會使人釋懷。
以下節選他的20條語錄,希望能給你帶來認真生活的平和能量。
一、人生抉擇與生活之道
01
在狹窄的價值認同體系里
去做別人認為對的事情
我覺得有點浪費時間
我的時間很有限
可能不見得能活很久
那我為什么不去多看一看多感受感受
02
人生其實沒有走錯路的地方
只是角度不一樣
03
有趣才是最重要的
04
堅持自己喜歡的事物
和穩定的生活之間
我只選擇了前者,并不太考慮后者
但是我發現
當堅持前者的時候,后者自然就來了
05
四十歲是一個人的黃金年齡段
很多事情你已經看到了
不惑是有些東西沒有必要去解惑,就放那吧
你不可能追求所有人都看到你看到的東西
06
記住并不難
遺忘才是智慧
07
智慧可遇不可求
智慧更多是一種道
聰明更多是一種術
08
任何好的事情會變成壞的事情
同時壞的事情也一樣會變成好的事情
09
你身邊所謂的高手
養魚的高手,養花的高手
如果沒有養死過植物或者魚
他根本不可能成為高手
所謂的高手
其實是養死無數東西的人
就因為他都見過
10
如果不是自己親手做的
你根本就不能說自己了解和知道
11
有趣往往藏在細節之中
細節會讓人有一種觸感
12
身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
它也有萬千世界,也有美
二、名利與自我
13
最難的不是讓自己一直有名
讓別人看到你
最難的是你能不能回到原來的軌道里
繼續做該做的事情
14
凡是特別想要名和利的人
最后幾乎沒有得到
為什么說無欲則剛
沒有太多這些想法的時候
其實你就懂得拒絕
15
電視臺就是一個榨汁機
每一個人就是一個橙子
扔進去榨完了
還有下一個
所以做自己就好了
我就是那個不一樣的爛蘋果
16
錢如果不變成對你有用的東西
它其實就是一堆廢紙
三、學習與教育
17
學習就是自學的事情
如果你自己不主動去學的話
你學任何東西都是被填進去的
18
記憶主要是記和憶
腦子不好使,記憶出問題
可能你的記并沒有問題
是憶有問題,提取不出來
19
教育的目的
不是讓我們適應現實
而是讓我們擺脫現實的奴役
20
如果你的孩子遲遲不開花
沒準是棵大樹
何必讓他跟別的孩子開成一樣的花
///
之前在對談節目《展開說說》中,傅首爾問王昱珩說“在愛情中心碎了怎么辦”,他給出的回答是:破鏡沒辦法重圓,但枯木可以逢春。
所有人都在懵圈中,他解釋道:枯木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物品,破鏡是人類的工業作品,春天是大自然中與時間有關的現象。所以基于不同物質的感情,最終的結果與解決方式也不一樣。
這個理性客觀的解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給的不是主觀的經驗之談,而是將感性情緒挪到理性范疇中,回到不同感情的出發點去看解決方法。他的認知,是撥開現象看本質的。
包括以上的這些觀點,也是如此。正是因為足夠透徹地看穿本質,才給他帶來了不依外界標準決定自己生活的部分底氣。
最后,想推薦大家無事時泡杯茶看對談節目《眾聲》,聽蔡康永與王昱珩溫水般的聊天(以及參觀王昱珩一磚一瓦親自搭建的如博物館般的家),可以讓人平靜,且有效治愈焦慮(0616+0623期,優酷可看)。
那就,周末快樂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