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的IP成長史,比電影還精彩
本篇由芭比娃娃冠名播出(bushi)
(2023郭培聯名兔年限定款)
《芭比》真人電影上映,一張純色海報成為輿論焦點。
從海報開始,這場關于「芭比粉」的話題便如齒輪般開始轉動。首先是對這張“讓設計很羨慕”的海報展開的討論:
其次是好巧不巧,諾蘭導演最新電影《奧本海默》也在同一天上映(科普一下,奧本海默是一部講述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R級紀錄片,國內還未確定具體上映日期),當灰棕原子彈撞上夢幻芭比粉,引發大批網友的創作靈感,#芭比海默#相關熱梗橫掃社交媒體。
有做兩部電影營銷和觀影對比圖的:
還有將兩部電影海報風格混搭在一起的二創海報:
要的就是“blackpink in your area"。
圍觀下來,大家似乎都在一邊質疑、調侃著“死亡芭比粉”,一邊又真香地穿上裝備、帶上芭比娃娃,去電影院赴約。
芭比,出走半生,從公主夢開始的地方、到如今帶著真人電影殺回大眾視野,這個IP還能打多久?
對這個IP又愛又恨的我們,又是如何“質疑芭比、理解芭比、成為芭比”的?
輸出「女性覺醒」價值觀
真人電影成為IP破局關鍵
按照常規的IP打造思路,一般會是先構建一個形象,并為其塑造豐滿的故事與世界觀;然后打入消費市場、做影視化,與人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聯系,打下“情懷”的地基,比如《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玩具總動員》......
而芭比娃娃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產品導向的櫥窗娃娃,在沒有強大故事線支撐的情況下要如何走出一條不同的IP化道路?
/囊括250多種職業的芭比娃娃,投射女性主義
早在半個世紀以前,美泰玩具公司創始人Ruth Handler因想為女兒設計一款可以變裝的玩具而創造了芭比娃娃。完美的身材比例、近乎真人的金色毛發,以及精致的服裝配飾,滿足那個年代少女對公主夢的所有想象。
聲名大噪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質疑的聲音。其中最突出的當屬因身材過于單一,廣大女性為了模仿芭比而產生厭食癥狀等不良影響,放在如今來看,其實和討論度很高的「身材焦慮」議題十分類似。
第一代芭比
面對風波,美泰首席運營官坦誠接受意見并及時改變策略,展開“對話營銷”,也就是不再以傳統的櫥窗娃娃為重點,開放芭比娃娃的膚色、身材、職業選擇權,這也為其開拓市場提供一個新的突破口。
不破不立,在這以后,芭比娃娃逐漸走出光鮮亮麗的展示臺,走向各種職業。從芭比的官方instagram上能看到,這些年打造出的造型五花八門,主打一個“眾生相”。
其中有參與總統選舉的芭比:
宇航員芭比:
坐輪椅的芭比:
唐氏綜合征芭比:
非裔與拉丁裔芭比:
還有「Creable World」獨立系列中沒頭發和白癜風的造型:
除了多種族、多膚色、特殊群體,特殊職業的芭比造型,還有中性風的芭比娃娃。
這些年前前后后誕生出250多種職業芭比娃娃,涉足的領域越多,越能打破芭比娃娃最初完美的形象,進而放大其女性主義的價值觀。
Ruth也曾說過:Barbie always represented the fact that a woman has choices (芭比代表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個女性有眾多的選擇)。
由此看來,美泰在生產芭比娃娃的歷史進程中,不止在為萬千少女造夢,也在潛移默化地培養一種正向、健康的價值觀,即女性可以有自主選擇容貌、選擇職業、選擇性別的權利。
這樣一種兼容并蓄的態度,也讓芭比變得更有包容性。
/拍真人電影,輸出新時代下女性覺醒的價值觀
一個IP想要保持長久的關注度,就需要時刻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芭比娃娃也是如此,通過創造專屬于芭比的世界觀,傳遞女性價值,捍衛IP在消費市場上的話語權。
從這個角度去看,這次拍攝真人電影,對芭比展開故事線的構想,美泰在試圖為芭比埋下更濃厚的IP價值基因。
比如主角芭比從夢幻的芭比樂園走入真實世界,聽著如今的初中生討論著“我5歲就不玩芭比娃娃了”;脫下大家刻板印象中的高跟鞋,與自己的扁平足和解......
存在主義危機,讓芭比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這也是電影想要突出表達的,即芭比在現代語境中是否還能代表一種文化、是否還能具備成為一種象征的能力。
主演瑪格特·羅比也在采訪中也提到:“這是一部看似膚淺的電影,也是一部深刻的電影。在那個女人甚至不能有銀行賬戶的年代,芭比就有了自己的房、自己的車和自己的事業。她可愛的男友,只是她的配飾。”
與當下熱議的女性獨立等話題異曲同工,探討女性意識覺醒的電影,打破以往芭比通過造型傳達女性價值觀的局限,這一次芭比有了自我意識、自己的認知、自己的價值觀。
對于芭比這個IP來說,與時代接軌,敢于面對自身不足、真誠批判性思考的芭比擁有更立體的人格魅力,會讓大家眼前一亮。
芭比粉降臨
成就世界級IP符號
建立順應時代語境的價值觀,是IP延續生命力的關鍵,而價值觀塑造顯然還不夠具象,不能在大家心中形成直觀的聯想。換句話說,提到芭比娃娃,我們需要花5秒在腦海里回憶使用芭比娃娃的場景。
而一個有生命力的IP,需要文化符號的支撐,也就是一個能讓人有強記憶點的形象。對于芭比娃娃而言,芭比粉就是這個IP最有記憶點的文化符號。
前文有提到,世界上第一款芭比娃娃的穿著是黑白格紋,還并沒有出現所謂的粉紅色。
但美泰會給每款芭比娃娃都搭建一個「Babrie Dream House」,簡稱芭比夢幻屋。一座匯集眾多芭比娃娃配件的粉色王國,
1986年的芭比夢幻屋
1990年的芭比夢幻屋
2021年的芭比夢幻屋
芭比豪宅會根據時代的變遷更新建筑風格,但不變的是粉色系的外墻,以及粉色系的家具。
“公主的豪宅就應該是芭比娃娃這樣的配色”,而關于芭比的世界到底有多粉這件事,在《芭比》真人電影中也有所提及。據片方表示,導演為了將虛擬世界里的粉色芭比樂園復刻進現實,近乎用光了影視油漆公司的粉油漆,導致這一顏料在世界上的短缺。
在芭比的世界里粉色不斷重復,顏色符號不斷深化,粉色便自動成為提到芭比就會想到的色彩。美泰在2007年,索性就為芭比申請了潘通色卡——芭比粉PANTONE219C。自此,芭比粉便逐漸走進世界藝術家與設計師的視野。
雖然這樣一種帶點熒光的高飽和度粉色,有人稱“只有芭比才能駕馭”,且一度被一些人冠上“死亡芭比粉”的名號。但自從YK2作為一種風格再度流行,從口紅色號到服裝配飾,芭比粉也活躍在各種明星mv、海報、時尚大片,以及生活plog中。
這個屬于芭比的顏色已經慢慢成為一種符號,一種集少女、自信、敢于挑戰、隨時隨地閃耀光芒于一體的象征。
回到電影最初的宣傳海報上,也就能解釋為什么一張粉色的海報,沒有場景、沒有文案,大家就能知道,這是芭比。
被消費者市場認可的芭比粉,讓芭比這個IP擁有在沉寂中實現逆風翻盤的機會。
用魔法打敗魔法
粉色宇宙攻占品牌營銷場
自去年華納兄弟發布《芭比》預告片開始,各大品牌便開始摩拳擦掌,開啟以芭比粉為視覺中心的營銷活動。而這對于芭比來說,放大符號的同時,也進一步延長了這個IP的生命周期。
/聯名周邊,借芭比粉提升品牌曝光度
Airbnb專門為呼應電影而在Malibu打造可居住的芭比夢幻屋,在電影上映后還會抽取4位粉絲免費入住,房主就是男主角Ken本人:
手機殼界的愛馬仕CASETiFY推出芭比聯名款手機殼,可供DIY裝修:
不只是女性專屬,微軟游戲《極限競速·地平線5》,推出芭比與男友肯的兩款情侶座駕(車型包括雪弗蘭科爾維特EV敞篷車和GMC悍馬皮卡)。
同時還有一款限定芭比主題的Xbox主機,參與活動的玩家將有機會獲取該主題主機或手柄,滿足男同胞們的消費需求:
餐飲界也與所涉獵,漢堡王推出芭比套餐,內含粉紅漢堡和粉紅奶昔:
服飾方面,ZARA臨時空降一組芭比膠囊系列,包含男女裝、以及周邊配飾,線下門店也將裝飾成Barbie Dreamhouse主題:
Balmain推出芭比的元宇宙NFT系列:
最近的話題王洞洞鞋Crocs推出黑粉兩款新配色:
當然還有名創優品、好利來這兩位聯名狂魔:
以上這些只是芭比聯名宇宙中的千分之十。
更有甚者,網友制作了一支芭比的apple vision pro概念視頻,為還未聯名的品牌敲碗:
/搭上Barbiecore順風車,奢侈品牌借勢表達芭比精神
鋪天蓋地的粉色,不僅讓芭比成為品牌營銷的“流量利器”,從芭比的色系、穿著中衍生而來的Barbiecore(芭比風)也為眾多國際奢品牌提供了不少時尚趨勢上的靈感。
關于什么是Barbiecore,VOGUE曾解釋道:“Barbiecore,旨在表達一種夸張的女性色彩、形狀與輪廓,以頌揚極致的女性氣質?!昂唵蝸碚f,就是華麗的甜美。
CHANEL在今年春夏度假系列中,運用到芭比的復古亮片元素,表達夏日晚霞氛圍感:
Versace 在今年戛納電影節期間發布的女裝系列,也融入了芭比以往的連體泳裝造型與蝴蝶等系列配飾:
Moschino早在2015年的春夏秀場,便開始運用Barbiecore了:
奢侈品牌對于Barbiecore的表達,可以看出芭比早已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品牌選擇芭比,不只是去表達一種風格,更是看重這個IP所傳達的芭比精神——芭比從來都不是一個花瓶,她有永不過時的符號、有包容萬物的適配屬性,更代表著一種有自信、正向的女性價值觀。
寫在最后
電影里,芭比走出自己的粉紅城堡, 來到現實世界感受世人的評頭論足,從一個幾乎完美的玩具,變成敢于否定自己的人;電影外,芭比這個在IP這些年也是從出道即巔峰到接受質疑、走出舒適圈,破而后立。
可以看到,芭比的IP塑造基本可以總結為“造神、造價值、造符號”三個方面。
造神:芭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愛豆”,因此,“造神”是IP塑造最初階段的目的,就是要有號召力、人群吸引力,以及對美的幻想。一開始芭比娃娃就是公主夢的象征。
造價值:而一個沒有精神內核的偶像注定走不長遠,需要通過塑造有思想的人格,來展現IP的世界觀與價值觀。芭比一直到現在都在更新芭比娃娃的身份類型,并通過一部真人電影,將這些多元身份匯集在一起,輸出「女性覺醒」的價值觀發言。
造符號:IP人格化之外,芭比也通過打造一個符號,擁有更高的辨識度、成為無形的水,溶于日益變化的消費市場。正如《芭比》電影海報上寫的那行“Barbie is everything“,芭比可以是一種顏色、一種風格、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自我的映照。
有時候,IP的破局,就是要有走進現實、自我覺醒的決心,就像《芭比》電影一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