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在章小蕙董潔的小紅書直播間,站著把錢掙了
作者:栗子、楚晴,編輯:楚晴
“我也不想剁手。可她用名畫講眼影盤唉!”
“這真的是快60歲?我大受震撼。”
“誰懂?在董潔直播間有種花錢得到尊重的感覺。”
本周一,59歲的初代名媛章小蕙在小紅書首次直播,熱度達6億。從開播到結束,直播間排名一直占據(jù)人氣榜榜首。
無獨有偶,不久前,43歲的董潔,三場直播破億,一度創(chuàng)造了小紅書開啟直播電商3年來的最好成績。
有人給章小蕙、董潔分別貼上了“老錢”和“新貴”標簽,用貴婦式帶貨來形容她們的直播間。畢竟論大眾視野中的曝光量,章小蕙、董潔都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流量IP,粉絲經濟自然也無從說起,而且直播節(jié)奏也慢許多。
一時間,營銷圈關于小紅書商業(yè)化的討論又被推上了熱門,大家隱約看到了品牌營銷的另一種打開方式:不用聒噪喊麥、饑餓營銷、強勢逼單,“站著把錢掙了”,自然而然實現(xiàn)品效合一。
而這個模式成立的前提,首先是帶貨的人本身。
一、董潔和章小蕙,爆火的背后是什么?
不管我們聊董潔還是章小蕙,都繞不開小紅書這個平臺。
之前,董潔的爆紅打破了小紅書直播帶貨一直以來的不溫不火,也讓官方團隊看到了自己的用戶喜歡什么。
不同于堆滿貨品的直播間,董潔的直播就發(fā)生在自家房間的一角,簡單干凈。在直播節(jié)奏上,也一反跌宕起伏式的雞血營銷,對貨品娓娓道來。不帶太多渲染、吆喝,而是平實地、條理性地講述產品賣點,讓觀眾理性決策。比如,在介紹衣服的時候,董潔會細致地剖析衣服貴的原因,剪裁難在哪里、用料是什么、重量多少。
相較于買賣,這種直播更像是朋友在講述,在分享。就像網友說的“看董潔的直播,能治好精神內耗”。直播業(yè)績,則直接證實了這份治愈力的價值。除了不差的GMV,還有不低的客單價。
現(xiàn)象級的出圈,讓小紅書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用戶喜歡什么,也找到了章小蕙。
名媛出身的章小蕙,4歲起就跟著媽媽去連卡佛買洋裝,15歲收集時尚雜志,對各大品牌如數(shù)家珍。90年代,為香港時尚雜志撰寫專欄,被媒體稱為“名牌精章小蕙”。
時尚評論人黃偉文曾說:“只要是章小蕙在專欄里寫過的牌子,都賣得特別好。”
師太亦舒曾夸她,有自己獨特的品味,不跟風。
得益于買過太多、見識過太多,章小蕙對品牌早已有了自己的鑒賞體系。極簡法式風的直播間里,穿著舊款Chanel的章小蕙,對著波提切利的油畫,把眼影盤的顏色和畫里的用色一一對應。
而在介紹產品時,也是繪聲繪色地對產品的使用方式、使用感受進行描繪——“我最愛它的是30%的靈芝油高濃度。因為它的高濃度,我只用2滴,暈開,拍臉、拍頸,就足夠了。”
不同于董宇輝基于物件本身的知識型講解,章小蕙的著眼點不是東西,而是在畫一幅畫,畫她生活的畫,東西是畫里的一個配角。被直播所吸引的人,看重的是這些產品構建的整幅生活畫卷,以及希望能成為作畫的人,而不是對于東西的解構。評論區(qū)不少網友發(fā)出,“看她的直播,我想重新養(yǎng)自己一次”。
可以說,章小蕙的直播,并不是帶貨,而是在把自己作為品牌。底層邏輯是把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用產品這個媒介進行表達。
而要立穩(wěn)品牌調性,就注定了她的貨盤,是小眾、不菲的。據(jù)東邊野獸介紹,“玫瑰是玫瑰”選品非常嚴苛,東邊野獸之所以能成為章小蕙首播唯一一個被推薦的國貨護膚品牌,一是源于章小蕙團隊本身就有不少他們的真實消費者;二也是,產品經過了章小蕙本人的長時間親自試用,過了關。
也就是說,品牌選章小蕙做直播,是在對客群做精準的篩選和對位,吸引的是向往“章小蕙”式生活的人。
從董潔到章小蕙,一個是閨蜜式的陪伴,一個是引領式的向往,她們的直播風格都超越了講解貨品本身,將個人風格和品牌調性融合在一起,在小小的直播間實現(xiàn)了“以人帶貨”。
二、從好物安利到身份代入,品牌營銷的另一種情緒共鳴
為什么品牌在小紅書會出現(xiàn)“以人帶貨”這種現(xiàn)象?
刀法觀察到,小紅書這幾年已經在努力撕掉“女性平臺”的標簽,越來越強調生活百科全書的定位。但事實上,根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小紅書2億+月活用戶中,72%為90后,50%分布在一二線城市,男女用戶比例3:7,年輕的女性用戶仍然是平臺大盤中的重要群體。
谷歌公司零售總監(jiān)Tom Bartley評價:“想念好‘女人’這本生意經,便利、選擇、價格、人際互動都是需要拿捏到位的消費體驗要素。”
傳統(tǒng)的電商直播帶貨深諳這一套路,“寶貝/姐妹/家人”的稱呼、“拍一發(fā)N”“現(xiàn)在拍下立馬發(fā)貨”等主播話術,無不強調著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親切日常、多快好省的心理印記。
與此同時,隨著多年來女性視野的逐步開闊、女性意識的增強,消費已經不僅僅是獲得新的體驗那么簡單,而是個人生活方式的一種具象化表現(xiàn)。
活躍在小紅書上的高線城市年輕女性,不光具備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她們也愛探索愛分享、追求人生的意義。在章小蕙和董潔的直播間,她們能夠品鑒主播們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人生,看到女性在各個年齡段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欣賞歷經千帆還能保持松弛的心態(tài)。
章小蕙歷史采訪資料
內容傳播公司Indigo social的高級合伙人胡懿Fox曾在一檔播客節(jié)目中這么形容小紅書的主力用戶:敢花錢、能花錢、會花錢。
——套用馬斯洛需求,許許多多小紅書用戶,正通過消費去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更好地追求「自我實現(xiàn)」。
這也符合“以人帶貨”的邏輯,用戶因為某些特定的人而產生向往,主動進行身份代入,隨后愿意去了解品牌,認可并產生消費。
也正是在此基礎上,才會出現(xiàn)這些情景:章小蕙、董潔直播帶貨客單價數(shù)千依然賣爆;楊天真、張靜初作為專業(yè)能打、關注自我價值的女性在這里備受歡迎;而小紅書在今年3·8節(jié)點聯(lián)動必勝客、福特電馬、Calvin Klein三個品牌,發(fā)起過活動“不被定義的寶藏女孩”,話題瀏覽量達4178萬。
像這樣的情緒共鳴,當然不只是在直播間內。前段時間,85歲的演員吳彥姝官宣代言「MIUMIU」新款,上演現(xiàn)實版“大女主”故事,不少網友自發(fā)點評:品牌是懂得選人的。
這種社會情緒下產生的消費行為,有別于以往的沖動消費,它不僅僅體現(xiàn)在品牌短期銷售GMV上,更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更長期重構著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利好那些強調勢能的品牌。
如此一來,品牌營銷也會出現(xiàn)另一條思路:除了在某個品類當中“卷生卷死”、強調產品功效或者走低價促銷,品牌還可以借助“以人帶貨”,將用戶對品牌的渴望感激發(fā)出來,做長期主義的生意。這也就說得通為什么在章小蕙直播間,我們既能看到火遍代購圈的經典老牌,也能看到百元價位的小眾品牌發(fā)圈。
三、分析師點評
如果說以前的直播帶貨,是以物廉價美,靠打價、要折扣。那章小蕙的爆火,則像是一條另辟之路——選主播是在給自己牌子定調性,劃生活品質。
章小蕙式的“下凡”帶貨,是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截取畫面告訴大家,“用這些東西的人,在過這樣的生活”。這種娓娓道來的方式,更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我也能像她那樣生活”的渴望感。
品牌借助“以人帶貨”的方式,形成了天然的流量漏斗,吸引來的用戶不在于基數(shù)大,而在于粘性高。
這個視角,意外地也很契合小紅書平臺的商業(yè)化環(huán)境。
在刀法既往的采訪中,有操盤手說過,小紅書在商業(yè)化的方向上,一直是“端著”的,不接地氣。回頭看,或許恰恰就是這種差異化,給品牌在小紅書選了一條不一樣的商業(yè)路線。
董潔、章小蕙都是很難復刻的IP,今后留給小紅書的問題在于,調性起得這么高,怎么把更多在觀望中的品牌和用戶拉進直播間?或者說,小紅書吃準了這條路,繼續(xù)挖掘第二個“董潔”、第二個“章小蕙”?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