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又搞笑,麥當勞最新廣告片能急死人
首發:廣告線人
麥當勞最新發布的麥咖啡廣告片
既驚悚,又搞笑
同時還能把你急死
片中人物簡直是魔鬼
無時無刻不在喝咖啡
開車喝咖啡
爬山喝咖啡
講話喝咖啡
尖叫喝咖啡
通話喝咖啡
逃命喝咖啡
找人喝咖啡
掙扎喝咖啡
死了,也要拿著杯咖啡...
我已經滿腦子都是喝咖啡的聲音了
hiu~hiu~hiu~hiu~hiu~
咖啡真的這么重要嗎?
至少我一同事是這么認為的
于是,買一杯咖啡,這一次,我嘗試著品出藏在其中的道理。
手心有隔著咖啡杯傳來的溫度,嘴里有咖啡濃郁的余味,就連呼吸也夾雜著絲絲余香。咖啡帶來的體驗,除了溫暖,還有一股成熟的味道,比尼古丁要舒服得多。
《老友記》中,大家喜歡喝咖啡
沒有啤酒激情;沒有香檳優雅;沒有可樂熱愛;沒有奶茶幸福;沒有牛奶營養;沒有茶水寧靜,卻又像它們的集大成者,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和愜意。
和煙酒一樣,咖啡也會讓人上癮。和香煙比,它少了些孤獨與憂愁,也多了分篤定。和酒精比,它少了些歡樂與情調,也多了分冷靜在其中。
喝酒壯膽,喝咖啡提神。二者皆有神奇的功效。喝酒時:一杯想戀愛;兩杯想看海;三杯想吐。喝咖啡時:一杯是習慣;兩杯是口渴;三杯是加班。
謝爾頓喝完咖啡后異常興奮
酒不醉人人自醉,除了化學反應,喝酒還有烘托氣氛的目的和作用。一人喝酒,是孤獨;兩人喝酒,是交心;三人喝酒,是狂歡。
而咖啡,也有它特有的心理暗示和儀式感。無論是熬夜加班,還是工作之余,我們都會喝上一杯咖啡,告訴自己要大干一場了。它給人一種“我思故我在”的自豪與自勉。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去星巴克坐著,除了星巴克品牌代表的消費水平之外,當人們坐在那里時,無論是對著筆記本工作,還是與朋友交談,他們都被賦予了咖啡愛好者具有的共性:腦力勞動者、清醒、沉穩、睿智、有追求、有品味、有意義的工作和生活。而這些也正是商家描繪的咖啡消費群體畫像。
啤酒不理智,奶茶太幼稚。于是他們喝咖啡,他們喜歡咖啡帶來的人物標簽和儀式感。
《老爸老媽的浪漫史》咖啡廳場景
近期,代理商TBWA為法國麥當勞重塑了咖啡的儀式感。
以前,當人們喝咖啡時,習慣打開報紙閱讀新聞。麥當勞要重塑就是這種“新聞咖啡”的儀式感。
麥當勞與插畫家Peter Strain合作,用咖啡代替墨水,為咖啡和烘培設計了全新的包裝,并印上二維碼。
顧客在品嘗咖啡的同時,可以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進入數字內容平臺Flash Stories by McCafé,閱讀關于體育、時尚、文化(電影和音樂)、新聞和游戲的內容。
為了宣傳這種“新聞咖啡”的儀式感,除了在麥當勞餐廳里指導顧客,麥當勞還推出了預告片《迷失在黑暗森林》,也就是文章開頭的那篇廣告,隨著劇情推進,麥咖啡不斷在故事中出現,以此將麥咖啡和“信息”關聯在一起,使觀眾也在驚悚片和喜劇片中不斷切換,也使短片風格也更加幽默。
幽默不是咖啡的關聯詞,但主張銷售歡樂的麥當勞卻仍然將二者聯系在一起。
麥咖啡有多好喝,麥當勞今年四月推出的廣告片《雨傘店》,用幽默、夸張的手法,展現得淋漓盡致。
下雨天買傘?
那也得等我喝完這杯咖啡再說~
I'm lovin' it
如果你厭倦了星巴克的階層象征,或者瑞幸咖啡的白領特征,或許可以試試麥咖啡的儀式感,附贈其特有的風趣幽默,麥當勞銷售的歡樂文化。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廣告線人(ID: informer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