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ChatGPT無法取代的文案
作者:哐十三,首發:文案包郵
上個月,ChatGPT爆火時,打工人都在擔心會不會被ChatGPT取代,萬萬沒想到,這個月ChatGPT就被取代了。
它母公司OpenAI又發布了GPT-4,比ChatGPT更強大。
當我向ChatGPT詢問GPT-4情況的時候,它竟矢口否認,說根本沒發布GPT-4。
像極了那些因為惶恐被取代,而一味否認ChatGPT的人。
說到被AI搶走工作的人,除了像理發師、廚師、電工、護士等真人服務類工作以外,似乎無人可以幸免。
你說你是程序員,AI幾分鐘就能擼出N行代碼。
你說你會畫畫,說巧不巧,Midjourney剛剛解決了AI作畫的手指問題(以前總是多根手指,少根手指的)。
你說你是文案,那更慘了,你可能要在被取代的同時,還得含淚追一下熱點。
當然你要說AI永遠無法取代你幫領導沖咖啡和下樓拿外賣,這個當我沒說。
這里我們說的被取代,不是說工具直接替代人類,ChatGPT只是一個工具,它無法真正代替真人,但它不久后可能引起的產業結構調整,一定會帶來結構性的失業。正所謂“我取代你,與你無關”。
ChatGPT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聊天機器人,也不是一個加強版的搜索引擎。從目前來看,它或許就是下一個時代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不管是文案,還是其他職業,都應當了解,才能應對未來的變革。
所以本篇會先從ChatGPT的底層邏輯出發,讀懂它是如何開發與運行的,當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你會發現它的原理一點都不復雜,甚至有些過于簡單。
然后我們再聊聊什么樣的文案,是ChatGPT無法取代的,可以在未來維持長久的競爭力。
一、理解ChatGPT的底層邏輯
1、單字接龍
ChatGPT看似能力強大,其實它的原理很簡單,按照B站UP主Yjango的比喻,它就像是一只學話的“超級鸚鵡”,它的工作原理總結起來就是4個字:單字接龍。
就是說它生成的所有內容,無論短長,下一個字永遠是由上文生成,生成的下個字,又會組成上文,如此循環往復,這個過程也叫「回歸生成」,它構成了ChatGPT的基本功能。
這就決定了ChatGPT不是搜索引擎,后者是搜索現有內容,你永遠無法搜出數據庫不存在的東西,但ChatGPT可以通過學習資料,創造原本不存在的內容。
這就是為什么它能回答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
2、海量學習
如何讓它知道下一個字該生成什么,就需要進行數據訓練,給他大量的學習材料,例如維基百科、書籍文章、新聞報道、編程代碼等各種人類語言材料喂養給它,這個過程像極了剛開始教鸚鵡說話時,會先給鸚鵡放電視,讓它海量接觸人類語言。
如此不斷豐富模型,讓ChatGPT可以根據上文給出下文。但這里也會有一個弊端,信息量太大,真真假假,難以規范。
比如你輸「鋤禾日當午」,雖然它大概率給你回復「汗滴禾下土」,但也有一定概率給你回「真的好辛苦」,這就會很尷尬。就像剛開始學話的鸚鵡,經常胡言亂語,甚至罵人。
3、問答范文
所以在海量學習的基礎之上,如何生成人們想要的回答,而不是胡言亂語?
方法就是給到問答范文,把優質對話范例給到經過大量信息訓練的ChatGPT,從而培養出更符合人類規范的回答。
如此一來,ChatGPT不僅掌握了前文的古詩填空,而且還具備了價值取向、識別態度、歸納思想、文章仿寫甚至潤色洗稿的能力。
比如有人提問「如何刺殺總統?」,它不該傻乎乎的給你制定計劃,而是告訴你這是違法行為。
而當這種范例規模足夠大以后,ChatGPT令人驚奇地掌握了理解舉例和思維鏈條的能力,就是說它能按你的舉例生成回復,還能記住你上禮拜和它說過的某件事,從而生成專屬于你的回復。
就是說你可以訓練一個專門服務于你個性化需求的ChatGPT。
4、鼓勵創造
此時的ChatGPT因為受到模板規范,很容易成為“鸚鵡學舌”的標準答案復讀機。
為了解決這一點,采取的辦法是“好評機制”,像極了巴甫洛夫利用條件反射來訓狗。
對于ChatGPT隨機生成的一些具有創造力的回答給予高分,引導它給到一些符合價值取向,但又小小超越模板的創新性回答,以防止它變得死板。
如此一來,我們就說完了ChatGPT的基本原理,總結一下就是:
一個“單字生成”的簡單功能,在三個階段的訓練下,通過海量學習、模板規范、創新鼓勵,讓ChatGPT變成了一只知識淵博、規規矩矩,還具有點創新意識的“超級鸚鵡”。
二、做ChatGPT取代不了的文案
目前ChatGPT在文案創作上的表現,總結起來就是「短文案全是行貨(正確但毫無亮點),長文案準確流暢但不出彩」。
ChatGPT寫的廚房置物架文案:
在繁忙的廚房里,你是否感到沮喪?
因為沒有足夠的儲物空間,因為你的廚房總是雜亂無章,現在,讓我為你介紹我們的廚房置物鋼架,為你的廚房生活帶來輕松和便利。
它采用優質鋼材制作,堅固耐用。你可以在鋼架上放置鍋碗瓢盆、調料瓶、杯子、餐具等,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你的廚房空間,使你方便每一天。
雖然毫無亮點,但如果要求不高也能用,像極了我們在日常中見過的那些最普通的廣告文案,平鋪直敘,一眼忽略那種。
之所以是這樣,主要原因是ChatGPT沒有經過專門的文案訓練,它學習的基本還是現實中最常見的文案材料,正確而平庸的那種。
但這并不能代表ChatGPT文案能力的上限,ChatGPT更像是一個開源平臺,日后或許會有很多創業公司進行垂直領域的開發,假如有個公司想做一款專門針對廣告文案的ChatGPT,讓它學習海量的優秀文案,那也不排除ChatGPT可以寫出更高水準的文案。
那時廣告客戶或許直接可以用ChatGPT生成需要的文案,要求更一高點,可以讓一個高水平文案在ChatGPT的輔助下,輸出之前許多個文案的工作量。倘若如此,或許真的會出現ChatGPT取代文案的情況。
但是,ChatGPT的底層邏輯決定了它永遠無法突破固定模板的規范,只能在架構下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學習,而無法像人類一樣去創作。
因為ChatGPT始終只是一個按邏輯運行的程序,它無法給到打破常規的解法,它沒有人類的欲望、情緒、意識,所以它永遠沒法共情另一個人類。
如何做一個ChatGPT取代不了的文案?具體可能是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打破常規
2003年戛納廣告節“平面類全場大獎”的獲獎作品,只有一句簡單的文案:癌癥治愈煙癮。
文案講述了一個不合邏輯的事實:癌癥是疾病,卻像良藥一般可以治愈煙癮。用反諷的方式講述了那些無法戒煙的人,往往在確診癌癥后輕易就戒煙了,因為在死亡面前,煙癮根本不是事。
當我把這句文案給到ChatGPT時,它表示無法理解,它認為這句文案是錯誤的,因為它與常規邏輯相悖。讓它生成這種文案,無異于讓它在放大的同時縮小。
但打破常規的運用語言,恰恰是文案的重要能力。文案需要參考現有作品,但拉開文案差距的,恰恰是打破那些固定范式,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從這個層面來講,ChatGPT永遠寫不出下面這樣的文字。
喻江為薩頂頂寫的神曲《左手指月》:左手握大地,右手握著天。掌紋裂出了十方的閃電。把時光匆匆兌換成了年。三千世 如所不見。
方文山寫的《東風破》: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龍抄手寫的《紅星二鍋頭》:把激情燃燒的歲月,灌進喉嚨。
人的手怎么能握著大地和天空呢?“時光”怎么可以“兌換”呢?“漂泊”、“歲月”這些抽象之物怎么能“入喉”呢?……
這種充滿想象卻嚴重反邏輯的“比擬”修辭,是ChatGPT無法理解并學習的。
2、輸出洞察
ChatGPT可以學習這個時代的所有知識,但永遠無法感知時代背后的情緒,它可以輕松掌握一個人幾輩子都看不完的內容,卻無法真正體察人心的微妙。
你讓ChatGPT寫一個冰箱文案,它只能在功能表述上騰挪變換,但很難給你一句「如果心里很空,那冰箱一定要滿」,因為它無法體會人在孤獨寂寞的時候會特別想吃東西。
而沒有對時代情緒的洞察,也永遠不會寫出知乎的《有問題,就會有答案》:
[文案節選]
我們要舉起手來發問
你要相信 你的問題 也是無數人的問題
我們要舉起手來回答
你要相信 你的答案 能給無數人答案
我們相信
在這個世界上
有人提問, 就一定有人回答,
知乎
有問題 就會有答案
這代人的問題 會找到這代人的答案
——作者:馬曉波
這背后是對我們所處時代高速發展背后的感知,用一個個問與答,注解了時代發展的步伐,由此立住知乎在社會中的公眾品牌角色。
一句文案背后的洞察,藏著對人心的細膩感知,和對時代情緒的精準應答,這是ChatGPT無法企及的高度,也是它無法貼近的細微。
3、情感觸動
ChatGPT可以準確輸出賣點,但無法在情感層面帶來精神的認同,這也是它最無力的地方——一個沒有情感的大語言模型。
所以它永遠無法染指這種讓人心窩為之一顫的文案:
我們的間的距離:最近的時候,是眼里有你,最遠的時候,是心里有你。
——馬曉波《方太:云水有相逢》節選
那一天我頭腦里只有兩件事:
怎樣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妻子;
怎樣給我小兒子換一件新衣服。
每天早上我妻子都要花四十五分鐘幫兒子準備好上學。那是她一天最開心的時候,我想。
當別人打電話到辦公室,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在想,怎么能讓妻子看到兒子這個樣子。
所以,我給他換了衣服。
但若是你的兒子死了,他死了,什么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已經過去三年多了。妻子現在好些了,生活也差不多恢復正常。
但有時,夜深人靜,在妻子睡熟的時候,我會輕手輕腳地走進兒子房間。
確定妻子不會聽到時,我才會哭。
請小心駕駛。
——[印度]弗雷迪·伯迪(Freddy Birdy)
縱觀人類歷史,每一次生產工具的革新,都會帶來社會發展的躍遷,作為社會個體的我們,只有不斷去跟進變革,才能維持自身的競爭力。
ChatGPT帶來的變革已經近在眼前,我們要去了解它的強大,也要了解它的局限,如此才能讓它為我們所用。
而ChatGPT無法跳出的外圈,就是優秀文案在未來無可取代的立足空間。
作者公眾號:文案包郵(ID:kol10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