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木木老賊
文案沒有標準化的完美解決模板,也沒有放之天下皆準的捷徑。
不過,總會有一些知識點和經驗,在內部文案培訓時經常能看到,它會讓你一下茅塞頓開,思路更清晰。
時不時再看看,都依然值得玩味,好的經驗總是那么擲地有聲,每次看總有一些收獲和啟發!撬開雜亂的思緒。
老賊簡要分享給大家,干貨還是得收藏???,常看常有新收獲。
一、寫出偉大文案的7個步驟
約瑟夫·休格曼在《文案訓練手冊》中提到寫出偉大文案的7個步驟:
步驟一:成為你產品或服務的專家。當我深入研究產品或服務的每件事時,我得到了比其他任何資源都要多的偉大創意。
步驟二:了解你的目標用戶。“什么可以激勵你的潛在用戶最終成為你的顧客?” “誰是你的典型客戶?”清晰了解這些能夠開闊你的視野,同時激發出很多好主意。
步驟三:寫下你的標題和副標題。它們必須要能抓住讀者的視線,創造出足夠的好奇心,促使讀者閱讀第一句話。
步驟四:撰寫文案。不要為句子結構、語法和標點擔心——只要開始寫,并且繼續寫,將你腦中所有關于這個對象的事情運轉起來。
步驟五:編輯文案。改正拼寫、語法、標點和句子結構的錯誤,刪除那些與表達你的想法不相關的多余詞語。
步驟六:醞釀。停止編輯,將文字放在一邊,出去散一下步,或者做一些其他令人愉悅的事情。醞釀的時間越長,效果就會越好。
步驟七:最后看一下你的文案。你會驚奇地發現在這最后一看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精練。當然,你也可以簡單地重復步驟五和步驟六。
二、文案中關于數據的表達建議
不論是標題還是寫文案,總是要求信息量,而信息量當下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數據。
在《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一書中,有5條關于數據表達的具體實操建議。
1、不要在一個段落里運用過多的數據,這將為讀者的閱讀設置障礙。
2、改造抽象數據,讓數據更具體形象,少一些抽象。如果數據的具體信息不是很重要,“260萬美元”要比“2,611,423美元”清楚得多、“增長了36.7%”不如“增長幅度超過了三分之一”、“增長了98%"不如寫成“幾乎翻番”。
3、用比率來代替龐大的數據。不要說“58,013,261名美國司機中,有14,654,231人駕駛的是進口車”,而要說“平均4名美國司機中,就有1人駕駛進口車”。數字越小,越容易被記??;而數字越大,就越抽象。
4、提供一個參照對象,讓數字更形象。比如,亞利桑那州每年的地下水透支量達到了250萬英畝一英尺。這是個什么概念?
換個說法,這么大的水量足夠讓整個紐約浸泡在11英尺深的大水里,當腦海中有這個畫面感時,對數字的理解會更加形象。
三、檢查文案的8個步驟
在你寫完文案后,怎么檢驗你的文案?
1、這條文案有沒有直擊用戶痛點?
2、直擊了幾個痛點?(如果說出了太多痛點,就等于沒有痛點)
3、痛點的表述直白、簡單嗎?(用戶掃過文案后,就能“對號入座”)
4、解決痛點的方案是產品的最大優勢或差異化點嗎?很多情況下,一個產品可以解決數個痛點,那也不要貪心,一條文案寫一個痛點。
5、人們看了這條文案后,會立即采取你希望他們做出的行動嗎?如果不能,那是不是寫得還不夠犀利?
6、如果人們有沖動采取行動,他們能知道如何,且能最快地完成購買流程嗎?
7、人們看了這條文案后,心中會燃起一種怎樣的情緒?比如向往、興奮,或者是內疚、慚愧(自己陪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等。多想想:該情緒有沒有高度感染力?
8、人們看了這條文案后,有分享給他們朋友的理由嗎?比如這東西真便宜,要讓更多人得到這個實惠;比如這個真有趣,要讓更多人也樂一樂。用以上8個問題,不斷檢驗自己的文案,相信你的文案會越來越實用。
四、嘗試用金字塔原理“自上而下”寫文案
金字塔原理能夠幫助寫作者關注并挖掘受眾的需求點、利益點和興趣點。
特別對于新手,能更有邏輯的去表達。
寫文案往往是先讓讀者感受到某些“背景”和存在的“沖突”,然后讀者就產生了“疑問”。而回答讀者的疑問正是文案的目的。
用金字塔原理,最常使用的是自上而下這個法則,也就是SCQA模型。
場景(Situation)——沖突(Complication)——問題(Question)——回答(Answer)。
這個黃金模型在演講、講故事、授課、寫作中經常被大神級的人物套用,步驟如下:
1、Situation 情景或場景
先描述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場景,這個場景往往跟大家息息相關或者是一直以來的痛點,一說你就像被鉤住了。
2、Complication 沖突
指出在上面的場景中的一些矛盾或沖突,一定是核心沖突,亟待解決。
3、Question 引出問題
面對上述矛盾和沖突,到底該如何解決呢?拋出這個問題。
4、Answer 答案或解決方案
給出好的方案,能夠解決上述矛盾和沖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拋出問題和回答可以不斷交替進行。
五、寫文章開頭的8個技巧
如何去寫好一篇文章開頭呢?和大家分享幾點我的思考。
1、與“我”有關
人們永遠都會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事情,但未必在乎你講的其他內容。要想你的內容馬上吸引他,“與他相關”肯定是個不錯的選擇。
2、濃縮精華
如果你的文章比較長,或者沒有那么容易理解,可以對文章核心點進行簡要概括,讓讀者提前有預期。
比如可以在開頭寫出文章內容框架,讓讀者閱讀理解更輕松;也可以概括全文要講的內容,為什么講,看完能得到什么。
3、描述痛點,戳中讀者要害
可以先拋出扎心的痛點,激發興趣,然后一步步給出建議或者解決方法。基本也就是上面說的SCQA結構。
4、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心
一開始制造懸念、塑造反差、顛覆常規認知等,激發讀者好奇心。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多的開頭形式了。
要是一個事情你勾起了我的興趣,但只告訴我一半,那我肯定會渾身難受。
5、金句開頭,引發共鳴
用好金句,一開始它就能給整個文章定調,而且很容易就引起讀者共鳴,調動情緒。
可以是改編名言,可以是段子,可以是笑話。不過,金句是可遇不可求,如果不能一語中的,還是別寫了。
6、講個故事,男女通殺
我們對于故事的喜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并沒有絲毫衰減。好像身邊的每一個人都非常喜歡聽故事,男女通殺。
7、開門見山,表明觀點
現在越來越多人寫文章,沒那么多彎彎繞了。在開頭就有事說事,開門見山的告訴大家:我遇到了什么事、今天我要說什么、我的觀點是什么、對XXX事件我的看法......等等。
這個方法還是非常適合碎片化閱讀的,因為不羅嗦,也不繞,有啥直接說。
8、引入一個新聞或事件
現在的內容創作,少不了要追熱點,而絕大多數熱點都是基于一個大新聞或大事件而來的。
一般這樣的文章開頭前都會簡單引入一下這個熱點,然后加入自己的觀察,現象洞察得越透,用起來越是驚艷。
六、賣貨文案的4大黃金法則
大家應該都知道AIDA法則,也叫做“愛達模型”,是由國際推銷專家劉易斯提出來的。就是說要讓消費者產生行動,一般要經過四大步:
首先要能夠吸引注意,其次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后有欲望會主動去了解細節、進行對比,之后產生行動。
絕大部分賣貨文案的邏輯其實也離不開這幾步:
1、標題抓人眼球
一個好的標題要讓有價值的信息無阻礙傳播,如果一個標題不能在 3 秒內吸引別人點開,那么它將永遠沒有上場的機會。
在我觀察高打開率標題的過程中,下面這幾個關鍵點絕對是高頻出現的,值得耗死一點腦細胞。
(1)與讀者緊密相關,洞察生活細節,身份標簽很重要
(2)用詞更直接、語氣強烈、情緒爆發
(3)好奇心是人類擺脫不掉的“怪癖”
(4)明確具體,細節性描述,直接利益
(5)懸念、矛盾、沖突、爆料、沖突、反轉、顛覆,是眼球殺手
(6)熱點、熱點,沾上熱點就是爆點
(7)多用 “我”、“你”、“TA”
(8)角度要新穎,觀點態度要鮮明,甚至極端
(9)長標題,可以容下更多引人注意的詞
(10)深度標題敵不過簡單粗暴,雖然我不喜歡
2、激發購買欲望
文案不能創造購買欲,而是激發購買欲。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可以用到以下6個方法。
(1)感官占領,文案要有畫面感;
(2)恐懼訴求,科學地嚇唬消費者;
(3)社會認同,制造繁榮和流行;
(4)購買合理化,讓消費理直氣壯;
(5)自我實現,包括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包括為了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3、贏得讀者信任
如果說激發購買欲望是給顧客購買找到感性依據,那么贏得讀者的信任,就需要文案給顧客呈上一個理性證據。
這里,我推薦4種方法:權威轉嫁背書、事實證明、客戶證言、化解顧慮。
4、引導馬上下單
在最終下單之前,消費者往往都會衡量購買產品帶來的好處和即將失去金錢的痛苦,他們會開始不斷猶豫。這個時候,需要馬上引導下單:
(1)降低用戶決策成本(包括金錢成本、形象成本、行動成本、學習成本、健康成本、決策成本等)
(2)價格錨點(避免極端和尋求對比)
(3)算賬對比(平攤模式和省錢模式)
(4)稀缺性(限時限量限身份)
(5)使用場景(幫讀者設計一個理想消費場景)
到這,一篇不錯的賣貨文案就算是已經初具雛形,之后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修改。
七、6個經典創意模板
國際營銷學教授Jacob Goldenberg曾做過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在200例國際創意大賽的獲獎作品中,有89%的廣告都可以納入6個創意模板。而糟糕的廣告,只有2.5%遵循過這其中一個模板。
1、形象化類比
形象化類比就是利用某個大家熟悉的東西,來關聯表達自家產品的特點。
這個關聯越貼近消費者經驗就越安全,同時也越容易喚起消費者認知,讓他們快速理解、建立認知、并獲得使用聯想。
比如之前杜蕾斯有個廣告突出“薄”這個賣點。
2、極端情境
極端情境就是用廣告展示某一個極端的使用/服務場景,在這個場景下發揮想象力讓你的產品效果驚人。
比如杜蕾斯這個經典廣告,就是塑造了一個使用產品后,基本不可能發生的極端場景,以此來突出產品效果。
3、呈現后果
就是通過使用產品后的變化與之前的狀態對比,再加上有沖擊力的畫面,給用戶更直觀的信息展現,產生興趣。
比如為了突出自家避孕套避孕效果好,杜蕾斯直接就給出了一個使用產品的驚人后果——所有人都用杜蕾斯,結果人類文明衰落了。
4、制造競爭
制造競爭就是通過不同類別的東西比較,來襯托出自己產品的優勢。其實就是去對比,參照。
一個好參照物,能不斷強化你想突出的關鍵目標項,讓用戶快速對產品產生興趣,達成目的。
杜蕾斯在圣誕節的這組廣告,就是標準的參照對比玩法,不僅有趣還實用。
5、互動實驗
就是通過廣告的設置,讓用戶能與廣告產生互動行為。讓廣告不只是給用戶看,還能讓用戶一起做某一個動作、一起玩起來。
這種廣告在國外很多,且多為線下廣告。比如杜蕾斯這個廁所廣告,小便不斷,互動不止啊。
6、改變維度
就是對產品進行時間、空間上的轉換,或者對它進行拆分或復制疊加,以此創造新的關系來從這些維度凸顯產品。
比如過30年后,再使用這個產品依舊棒,或者在古代會是怎樣,這是時間維度。
比如用產品組合出其他東西,或替換掉其他東西,這是空間維度。
有了這6個模板,不妨多從這些角度去思考廣告文案的創意。天才很少,刻意練習才能激活最強戰斗力。
八、文案寫作5步法
這是一個多年來說到天荒地老的寫文案5步法,因為夠經典,且確有其用:收集→咀嚼→拋開→捕捉→檢驗。
1、收集
首先,你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收集資料,目標人群的、項目本身的、產品本身的、競爭對手的、相關案例的等等,還可以和所有相關的人聊聊細節,最終把全部資料都放在手邊。
2、咀嚼
可能你只需要寫500字,但你收集的資料會放滿你的桌面,不過盡量不要一邊寫一邊翻看資料。思考時不寫作,寫作時不思考,看清楚想明白,把你手頭的資料都咀嚼了,消化掉。
3、拋開
然后,躲開馬上著手寫的誘惑,暫時忘了剛剛整理的資料,去干點別的事,去放松一下,去聽聽音樂。把時間交給大腦,讓消化的信息在你腦海里沉淀下來,碰出想法。
4、捕捉
當資料充分在大腦里發酵,苦思冥想求而不得的東西,可能會噴涌而出。OK,就這樣馬上把它們捕捉下來。
5、檢驗
最后,再次拿出你最終確定的需求簡報,或者你整理出的真實需求,去對照去核對,確保想法方向的正確。
好了,以上知識點和方法自行琢磨。
還是那句話,人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不全信奉別人的,也不妄自菲薄自己的。
你可以從中汲取出某些思想和經驗,然后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和實踐,打散、優化、重組,最后在你的模子里鑄成你的方法砂型。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也請幫我個忙分享給你身邊的人。
作者公眾號:木木老賊(ID:mumuse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