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滿年輕人的小酒館,營銷一個比一個撩人
圖源:小紅書@跳海酒館
晚上9點,街邊的酒館正熱鬧。
白天用咖啡為肉體續(xù)命的人們,正推杯換盞,以求為靈魂“續(xù)杯”。
都說,早咖夜酒是當代打工人的標配。聽多了咖啡的故事,今兒就走進一家家充滿創(chuàng)意與個性的酒館、酒吧,看看它們?nèi)绾纬蔀榇蟊姟爸拿苡选钡陌伞?/p>
走進一家情緒氛圍拉滿的酒館
與一家小酒館的緣分,或許始于路邊不經(jīng)意的一瞥,或許是大數(shù)據(jù)做媒。無論哪種方式,門店氣質都很重要。
不同于要品質、要格調(diào)的咖啡館,多在夜晚出沒的酒館、酒吧,借著夜色掩護,門店設計也往往更大膽、放飛。
打開大眾點評、小紅書搜索關鍵詞,雖然“格調(diào)滿分的英美式復古酒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系酒吧”仍占據(jù)大多數(shù),但穿插其間的一些“異類”,總能令人停住滑動的手。
·原生態(tài)空間,消解現(xiàn)代社會的秩序感
延續(xù)黑暗系酒吧對迷人又危險氣息的追求,許多酒吧正在“去精致”——借用原生態(tài)的空間布置,強化消費體驗。
常見的,是“毛坯房直出”的廢墟風酒吧。
比如,開在合肥的791CROW,不僅水泥墻、水泥地全副武裝,連吧臺區(qū)域都仿佛直接鑿開石頭辟出來的。
圖源:小紅書@791 CROW
這類風格,主打的就是一個狂野、不受拘束,與現(xiàn)實世界強調(diào)的精致、規(guī)則秩序截然相悖。原始氛圍渲染下,來往其間的顧客,也更容易卸下行走于社會的假面,敞開心扉交流。
更大膽的,是直接將酒吧搬進洞穴里。盡管現(xiàn)代社會早已進化成鋼筋森林,人類基因里,還是會對洞穴這一人類早期庇護所有天然的依賴。于是,當洞穴遇見燈紅酒綠,即使身處安全的領地,也能有探索未知的趣意。
在重慶開一家防空洞酒吧,這個想法很刺激,又很合理。開在重慶李子壩的Caver,就是如此。
它盡可能地保留了防空洞的本貌,又用迷離的紅色照射燈加深了危險氛圍。
圖源:公眾號@itDstudio
洞穴內(nèi)外,恍若兩個世界。室內(nèi),氣氛催化,情緒滋長,你總會不自覺吐露心聲。
·新中式小酒館,創(chuàng)造“在別處”的場景體驗
近一兩年流行的新中式小酒館,也很會營造氛圍。
當新中式美學滲透進酒館,這是老板向大眾審美遞交的“投名狀”,也牽扯著對情緒氛圍的考量——它們有意還原武俠小說中的江湖世界,給顧客超現(xiàn)實的場景體驗。
網(wǎng)紅中式小酒館“再三杯”,從店名就流露出一股江湖豪氣,其門店布設也不負眾望:全店采用木質桌椅,寫著“不醉不歸”等態(tài)度標語的書法字帖印滿四墻(甚至天花板也沒被放過),還有配套齊全的印著書法字的折扇、酒杯……一同構建了門店的狂放氣場。
圖源:小紅書@再三杯
有國人喜愛的人間煙火氣,又有超脫現(xiàn)實的江湖豪氣與浪漫,顧客進店落座后,自然更易打開話匣子。
值得一提的是,書法很明顯是新中式小酒館門店設計的重要元素,上海的三酉星·山覧,杭州的拾伍貳食,也異曲同工。
圖源:公眾號@三酉星寧式小酒館
個人感覺,這種設計風格,近乎滿目霓虹燈的國潮餐飲視覺的變體。在原有風格審美疲勞之后,它成為新的出口,借用書法的態(tài)度表達,平衡了傳統(tǒng)文化與青年文化。
·便利店酒吧,提供年輕人要的松弛感
一二線城市隨處可見的24H便利店,“收留”過無數(shù)異鄉(xiāng)人的胃和心。現(xiàn)在,它們還可以換一種方式,用24K純酒精繼續(xù)普渡眾生。
不管內(nèi)飾如何,先將門頭替換為便利店那近乎克萊因藍的搶眼招牌,熟悉又陌生的視覺效果,會第一時間令行色匆匆的人們駐足。
坐標魔都的LuckyMart玩的就是一種反差。初見是便利店模樣,店內(nèi)的暖黃色調(diào)和木質裝潢又標示著它其實是一家“上海深夜食堂”。
圖源:公眾號@Lucky Mart 大吉便利店
相較之下,珠海的WING STAND便利酒站,表里如一。店內(nèi)沒有調(diào)酒師坐鎮(zhèn),只有幾大冰柜的啤酒和露營風的桌椅布設,確實很便利。
圖源:小紅書@WING STAND便利酒站
弱化了傳統(tǒng)酒館的精致感,便利店酒吧用更chill的氛圍,讓人想走入門店,隨意自在地喝上一杯。
了解一家小酒館的個性、愛好
社媒時代,一家小酒館可以因別具一格的門店設計躍身網(wǎng)紅,也可以憑借億點點小細節(jié),有效攬客。
·用響亮店名,吸引同類
擁有一個響亮的店名,是小酒館圈粉的一大捷徑。
傳統(tǒng)的店鋪起名思路,講究說清門店業(yè)務,或是用外文標明進口身份。但酒館老板起名,有著小鎮(zhèn)店主才敢比擬的隨性。
比如“我開的酒館”,絕對的無效取名。但抽象、幽默的名字,反倒激發(fā)了人們的探索欲。
圖源:小紅書@W鈺嘰
又或者,“你又瘦了小酒館”,一句樸實的贊美,讓許多無法與體重和解的人們,自愿走進店內(nèi)挨夸。
圖源:小紅書@杭州你又瘦了小酒館
同時,看似隨意的店名,也能充分彰顯個性。“打嗝碼頭”,就是其中之一。四個字,畫面感十足地描繪出喝酒的爽快(腦海里有聲音了),也展露了店鋪性格的不羈。
圖源:小紅書@打嗝碼頭·酒鬼俱樂部
還有共鳴體店名,雖然已略俗套,但實在好用。諸如“不想上班”、“下班小酒館”、“請個酒假”,每一句都簡潔有力地說進打工人心里。短短幾字,值營銷“千金”。
·借趣味菜單,與顧客交流
營銷中有個共識:珍惜每個和消費者溝通的機會。
在餐飲店,這個機會可以指菜單。位于上海SOHO復興廣場的梅匠,雖然菜單表現(xiàn)很暴躁:“認真看酒單,不要看點評,別人說好喝,跟你沒關系”,但并不友善的口吻,激起天生反骨的年輕人來一探究竟。
圖源:梅匠大眾點評菜單
除了用備注表現(xiàn)個性,店主還可以借菜單大秀才藝。今年在廣東新開業(yè)的FIND PARK,用心自制了漫畫風菜單,以優(yōu)秀審美吸引到一批同好。
圖源:小紅書@FIND PARK 發(fā)現(xiàn)公園
菜單里的酒品名也能無聲撩撥人心。且同為情感屬性消費品,酒不像香水主攻意境,取名尺度明顯大很多。
開在南京新世界中心的Reborn 復生,酒名包括但不限于“今年取消年終獎”、“假如我今天死掉”、“狗皮膏藥”……又瘋又喪,倒很符合當代年輕人的精神現(xiàn)狀。
杭州LateGalleryBar的酒名,喪得很隱晦,還給人了回味的余韻。如“沒有樂隊,只有夏天”、“坦白來說,坦白是OK的”,都算有點意思。
更具腦洞的,當Mbti(16型人格測試)風靡社交網(wǎng)絡,坐標上海的The Broken Dagger,設計了一張MBTI主題測試菜單。從此,點單有了樂趣,每款酒品也多了情感意義。
圖源:小紅書@廈門小可愛
愛上一家聊得來、玩得來的小酒館
以門店設計獲得目光與好感了,然后呢?
商業(yè)故事的下一章節(jié),是能否與客戶打好關系,創(chuàng)造復購。
·從酒館變?yōu)槲幕痠con,與你一起撒野
開了12家連鎖店的跳海酒館,做到了與顧客深交。
圖源:小紅書@跳海酒館
其創(chuàng)始人梁優(yōu)曾在采訪中表示,啤酒是“無產(chǎn)階級的酒”,不應該從口味角度做營銷,以及酒館的本質是分享。可以這么理解,在跳海,情感、文化交流比品酒更為重要。
基于這種認識,跳海開展了不計其數(shù)的好玩活動。北京的5家跳海,一年大大小小的活動能高達200場。
其中,既有“杯墊計劃”、“默酒”等社交性的活動,也有“復活詩歌計劃”、“跳海disco”等文化性的活動。
種種鏈接人與人的活動,形成一個精神交流場,彌補了都市年輕人的情感虧空。而作為組局者的跳海酒館,在此過程中,也自然變?yōu)橐晃徊豢商娲睦嫌选?/p>
在名氣不小的跳海酒館之外,我還發(fā)現(xiàn)了會玩的“大胖的社交小屋×民謠酒館”。這家酒館也看準了年輕人的社交需求,且活動的目的性更強。
“你好陌生人”、“黑暗中對話”、“客廳來客”、“盲盒飯局”……以酒為媒介,它就像某位愛組局的、熱情的朋友,用各種玩法的活動幫大家交友,也和顧客們高頻聯(lián)絡感情。
·文化icon開酒館,微醺中談天說地
在門店與顧客關系建設上,還有些人一出生就站在了起跑線上。
當十三邀,這個因許知遠而被大眾熟知的文化內(nèi)容平臺,要在杭州一家書店里開酒館,優(yōu)勢首先是,顧客比酒館還“先到”。
圖源:小紅書@十三邀小酒館
其次,一群受同個文化廠牌內(nèi)容浸潤的人,也能在線下小酒館,更低門檻、高效率地進行文化沙龍、脫口秀等活動。而一次次互動下來,顧客與門店的情感聯(lián)系、認知同頻,又能再進一步。
坐擁百萬粉絲的公眾號《公路商店》下場開酒吧,起點更過分。
圖源:公眾號@RIGI睿集設計
一方面,它出身青年文化內(nèi)容平臺,對與酒精相關的潮流信息與文化,十分了解,另一方面,它的粉絲即是精準的消費者。
所以,雖然它開的是潦草的、沒有座位的路邊小酒館,也能純粹憑著文化、精神引力,達成某種意義上的高朋滿座。
圖源:小紅書@公路商店
擅長感性營銷的小酒館,得想法子延長“壽命”
當酒館里的一瓶瓶啤酒空瓶、一杯杯雞尾酒見底,一件事已不言自明:人們前往酒館,大多買的是酒精,期待的是微醺。
這也是酒館的門店氛圍、個性如此重要的原因,它們需要滿足顧客的情感需求——刷新心情,或是促進社交。
誠然,以上我們所見的酒館、酒吧,在感性營銷上各有妙招。但在搜集案例過程中,目睹不少獨立小酒館的閉店,令人確切感受到,買酒這項生意不能只有感性。
數(shù)據(jù)顯示,隨著線下經(jīng)濟復蘇,預計到2025年,全國酒館數(shù)量將達到5.65萬家。在咖啡、茶飲賽道刮起“龍卷風”,已經(jīng)卷到微醺經(jīng)濟這邊來。
新人將會更多,新舊更迭自然也會更快。當競爭加劇,不少憑興趣賣酒的創(chuàng)業(yè)者,在驚艷首秀后,還是逃不過“差異化定位”,“標準化擴張”這些商業(yè)必答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