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恐怖數據,看特斯拉不斷降價的底牌
首發:湯飛
特斯拉降價了!你抗議了沒有?
1 月 6 日,特斯拉中國公布新 Model S/X 價格,與此同時又對 Model 3/Y 進行了新一輪的降價,這一次中國官網所有在售特斯拉車型都迎來了歷史最低價:
毫無意外地,特斯拉再次成為了車圈最大的熱點。維權的維權,點贊的點贊,蹭流量的蹭流量。
特斯拉的屢次降價,單車利潤率卻不斷提升,網絡資料顯示,特斯拉銷量不到七分之一,利潤直追豐田!
每輛車的毛利率達到26.5%,大幅高于Toyota的16.7%、2022年第一季,特斯拉的獲利已經來到33億美元,直追豐田的39億美元。
不管是新能源陣營,還是傳統車企業,特斯拉的單車盈利能力都讓同行仰望。
下面這張圖更是嚇人,特斯拉的單車利潤高居主流汽車的榜首,是豐田的14倍,是吉利的28倍,是比亞迪的6.5倍。
作為一名商業顧問,這激起了湯飛這廝的興趣,翻了無數資料和網絡信息,看到一些讓人吃驚的數據,感嘆之余,也順手把這位“野蠻人”的數據拉出來以示讀者,“創新”和“效率”這兩把利劍,特斯拉玩得爐火純青!
諸位看官,請屏住呼吸,往下看!
一、每40秒一輛白皮車
1月3日,特斯拉發布2022年全球生產及交付報告,報告中表明特斯拉全年交付量達131萬輛。
2022年8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100萬輛整車下線,從交付第一輛中國制造車型到實現這一里程碑,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成為汽車工業史上一個現象級紀錄。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平均約40秒就能下線一輛Model Y白車身。
二、現金循環周期在2021年達到了「-15天」
《日經亞洲》指出,特斯拉的現金循環周期在2021年達到了「-15天」。
現金循環周期是企業將存貨及投資等成本,轉化為銷售額,最后收到現金的周期。負的現金循環周期代表他們在產品能夠盈利的前提下,甚至能夠做起無本生意。
要知道,汽車產業起步資金都是百億級,問題來了,重投入的項目,最大的成本就是資金成本。
特斯拉2021年的現金循環周期為-15天
三、每輛車廣告成本不到1美元
財經媒體《Fool》指出,特斯拉2020年廣告支出平攤到每輛車上的話,甚至還不到1美元,相較之下福特為468美元、克萊斯勒甚至達到664美元。
廣告費用幾乎為零,某種意義上來自于營銷創新——特斯拉的“線下體驗中心+線上銷售+服務交付中心”。
其線下體驗中心,打破了傳統汽車4S店的做法,構成了信息傳達、信息收集、信息反饋的全閉環,將流量成本降低到極致。
四、Model 3使用零件數只要1萬個左右,遠遠低于燃油車平均的3萬個零件
由意大利IDRA公司打造,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壓鑄機Giga Press,便是特斯拉減少零件數的終極武器。2020年率先為加州廠購入兩臺Giga Press,也計劃逐步導入上海、柏林等新設廠房。
「它可以將以往需要70多個零件的前后底盤,壓鑄成單一零件。」 特斯拉曾在推特上表示。
特斯拉用觸控屏幕取代一般車輛中的儀表板及各種按鈕,大大簡化了內部布局的復雜程度,也減少使用的電子控制單元數量。
與此同時,特斯拉還會不斷調整車輛設計,減少使用頻率低、不必要的設備來降低使用芯片數量,減少芯片短缺的沖擊。
從設計到生產上的改良,讓特斯拉一輛Model 3的使用零件數只要1萬個左右,遠遠低于燃油車平均的3萬個零件。
五、恐怖的FSD:別人賣車賺錢,特斯拉賣了車賺錢
電動車,被很多人形容為“一個iphone+四個輪子”。
特斯拉通過不斷降低硬件成本,提高出貨量,基于巨大的用戶基數,打造用戶生態,通過軟件和服務賺錢。軟件的邊際成本為零,買的人越多,成本越便宜。
特斯拉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傳統的單車利潤,讓車變成另一種持續性盈利的資產。
與汽車頻頻降價相反,特斯拉在過去幾年中多次對FSD進行提價,最近一次提價是在2021年10月29日。當日,該套件的價格上漲2000美元到了1萬美元。
2022年7月,特斯拉發布了FSD Beta V9的訂閱服務,每月租金為199美元。
Gene Munster認為,十年之后,FSD每年帶來的營業利潤將超過1000億美元,光是這項服務的市場價值就將達到8500億美元,超過整個特斯拉公司現在6000多億美元的市值。同時他預測,到2032年前,超過8成的特斯拉車主都將會配備FSD功能,該部分的營業利潤率將增加到64%,利潤也會從現在的6億美元突破到1020億美元,是豐田2020年全年純利潤的5倍。
因此,特斯拉不斷的降低價格,目標是為了賣出更多的車,更快的占領市場,更多的讓用戶訂閱或者購買FSD。同時也可以為特斯拉提供更多的測試數據,用于將來進一步完善FSD完全自動駕駛系統。
汽車只是特斯拉承載FSD的終端,FSD才是特斯拉成為一家顛覆型公司的核心。
六、供應鏈效率領先競爭對手5到10年
特斯拉在供應鏈方面,整體實現“降本增效”,輕裝上陣。
特斯拉“自主設計+垂直采購體系”的產業鏈,重現10年前iphone 4對國內整個手機產業鏈升級。供應商們圍廠而建,構成了上海工廠可以及時響應的“4小時朋友圈”。
關鍵原材料上,特斯拉擁有鋰礦供應商的定價權。
大摩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供應鏈效率上,特斯拉領先競爭對手5到10年。這使得特斯拉有著相比同行更好的利潤表現,也意味著其繼續降價,有著足夠冗余。
七、開源戰略,做新能源陣營的大哥
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的開創者和鼻祖,開源戰略,是其最勇敢的嘗試。
眾所周知,中國電動車有今天的發展,是得益于特斯拉的開源戰略,加之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形成類似蘋果的“果鏈”系統。
作為一個新品類的開創者,面對傳統車企業百年的影響力和產業基礎,想替代他,只有一條路,就是號召大家一起來干,越多的人加入電動車陣營,就越有可能。電動車干的事兒,除了車這個課題,還有能源這個大課題,這是要顛覆世界運營范式的事兒。
長期以來,特斯拉一直在干兩件事:
對圈外對手(燃油車),開源自動駕駛技術給圈內同行,以便壯大自己所在的電動車陣營,搶占燃油車的市場;
對圈內同行,不斷降價,提高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實現規模效應,獲得更多定價權,使自己在圈內獲得競爭優勢,核心要的是潛在用戶。
八、高科技行業靠買買買、大大大,是干不出來的
做實業還得靠創新、靠效率、靠踏實,十年如一日。靠買買買、大大大,是干不出來的。
毫不夸張的說,2022是“新勢力”頻放衛星的一年。
理想L9發布時,李想放話稱這是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SUV,哪怕是和庫里南相比;小鵬G9上市時,何小鵬的口氣小了點,但也宣稱是“50萬以內最好的SUV”,并且表示會像保時捷那樣,成為一個時代的標桿;而早就以高端自居的蔚來,在ET5車型發布時,也豪言一年內銷量將超越寶馬3系;余承東掌管華為汽車業務,今年在各種內外部場合,他講了太多頗有爭議的話。
比如問界要“第一年干翻特斯拉”,“問界M7超越百萬豪車體驗”,“有人噴問界車不好看,那是他的品味比較low”……
一時間,拳打腳踢燃油豪華品牌,成了這幾家的拿手好戲。
當然了,還有皮帶哥許老板、寶萬之爭的姚老板、還有苦情的李一男老板,期貨老板賈老板。唉,這就是中國的造車江湖。
慶幸的是,中國新能源車的江湖還有比亞迪王傳福在頂著!我們也期待王老板和他的比亞迪,能夠和馬斯克一較高下。
最后,湯飛這廝想大家記住這三句話:
1、企業家的生命是創新,創新停止,企業家的生命就結束
2、萬物都有規律,認識規律、尊重規律
3、效率是宇宙總法則
作者公眾號:湯飛(tangfei_012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