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深、廣成新形態,AdMaster發布《2019紀錄片內容及用戶報告》
繼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走紅以來,紀錄片這一曾經居廟堂之高的小眾內容類型,借助新媒體的裂變傳播,華麗轉身,走向大眾。
近幾年,紀錄片的網絡關注、資金投入、產量及市場規模不斷上漲,其中,隨著中國媒體形態的變遷,新媒體紀錄片(新媒體指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的發展尤其顯著。數據顯示,2017年,全網紀錄片總點擊量90.5億次,同比增長13.1%;生產總投入超39億,同比增長14%,新媒體機構投資6億,增幅達到50%;電視紀錄片全年總產量約2萬小時,同比增加5.8%,新媒體紀錄片產出更是上漲了50%。
新媒體紀錄片井噴式的發展,極大地豐富甚至革新了紀錄片的制作及傳播模式,紀錄片行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基于定量調研及定性訪談,通過對騰訊、優酷、二更、馬馬也、中國紀錄片網等21家紀錄片制作、傳播平臺、研究機構及廣告公司專家深訪,獨立第三方數據技術公司AdMaster特別發布《2019紀錄片內容及用戶報告》,完整地呈現了當下紀錄片市場的受眾特征、正在經歷的轉變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線新中產為主力受眾,共鳴成打動年輕人分享主因
相比影視綜漫,紀錄片的特點在于寫實,它的鏡頭均源自非虛構的現實,這一方面導致了紀錄片創作門檻高、敘事難度大、生產周期長,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它的高品質,而高品質的內容也為它吸引了大批高品質的受眾。
AdMaster數據顯示,紀錄片的受眾中,76%來自一線城市,55%月薪在7000到2萬之間,82%年齡為18到35歲,74%接受了本科及以上教育,這意味著紀錄片的觀看者,主要以一線城市的新中產階層為主。關于觀看紀錄片的動機、時段、偏好的內容等,數據顯示,超68%的受眾觀看紀錄片以放松心情、擴充知識面為目的,睡覺前是觀看紀錄片的高峰時段,偏愛的觀看的內容類型TOP3分別是紀實/訪談、美食及歷史。
雖然一直以來,表達國家意志、傳遞社會價值導向都是紀錄片的重要主題,但隨著舌尖系列、《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美食、文化類紀錄片的風靡,紀錄片的題材越來越豐富,吸引了大批年輕受眾。只要“投其所好”且有“對口”的宣發渠道,紀錄片完全可以在年輕人群中擁有強大的粉絲和口碑,據統計,《我在故宮修文物》有高達70%的受眾是18-22歲的年輕人,AdMaster數據顯示,61%的年輕用戶會愿意主動分享引發其共鳴的內容,18-25歲的年輕受眾偏愛的紀實題材TOP3分別為美食、人文及文化傳統。
紀錄片成內容競爭高地,生產力及生產關系發生質變
紀錄片能夠吸引優質、年輕化用戶的特點,以及短視頻流行推動的受眾對視頻內容的依賴,使得頭部視頻網站、主流視頻原創平臺及短視頻平臺等紛紛加強了紀錄片內容的布局。眾多玩家的加入,既加速了紀錄片內容的產出,也改變了紀錄片市場的格局。
據AdMaster觀察,紀錄片市場的生產、采買、傳播、贊助及用戶正在發生以下5大轉變:1. 單一的內容采購/銷售模式向更為深層次的合作模式發展,聯合出品、聯合制作逐漸增多;2. 以視頻網站為首的網絡平臺從渠道維度向內容維度發展,從購置內容向自建內容與合作內容拓展;3. 新媒體、PGC等新型內容平臺涌現,多渠道發布自身內容,并設立運營部門管理渠道,與網絡平臺之間逐漸有模糊邊界的趨勢;4. 原先不參與內容生產的用戶正在并將持續展現出其獨特的能力,參與到內容創作中;5. 品牌對紀錄片有更多的期待,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內容和渠道中。
基于以上五大轉變,紀錄片播出平臺目前呈現出“金字塔”結構:頭部為央視等主流融媒體平臺,腰部是主流視頻平臺及二更等新媒體內容機構、社交媒體、知識平臺,底部則為抖音、快手等UGC短視頻平臺。
短、深、廣成紀錄片新形態,贊助需找尋內容與商業平衡點
新媒體作為一種平臺和驅動力,推動紀錄片欄目內容的樣態創新,造就了更適合其傳播特性的“短、深、廣”紀錄片新形態。不同紀錄片從業者也意識到了網絡對于紀錄片傳播的重要性,微紀錄片成了很多紀錄片欄目的新嘗試。如央視制作的系列紀錄片《故宮100》,二更傳媒創作的微紀錄片《中國人的一天》等。
對于不同題材的紀錄片,受眾可接受的影片時長雖有所差別,但他們普遍對30分鐘以內的紀錄片具有高接受度。AdMaster數據顯示,對于美食、訪談、傳記、旅行類視頻,11-30分鐘更受偏愛,社會熱點、時事、財經、自然風景類視頻,偏好時長趨向于6-30分鐘。
為了適應紀錄片“短、深、廣”的形態變化,視頻創作機構已經開始嘗試新的生產模式。基于用戶參與及傳播的特點,二更提出了“新紀實”的概念,讓用戶成為故事的主角,成為節目共創的重要力量,并聚力融匯成觀察這個時代的敏銳。希望把握美好時代的時間維度,聚焦發生在人們身邊的美好故事。
比如,2018年七夕,二更全國范圍內甄選七對異地情侶,幫助他們驚喜相見,在24小時內《飛越萬里去見你》,用戶全程參與節目的選題供給與錄制,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是節目共創的主要力量。未來,二更將會以新紀實的形式,價值共創,運用規模化、標準化的能力,更多運用于紀實類節目的制作。
紀錄片形態的變化還對品牌贊助帶來了挑戰,制作方和品牌需要在更短的時間中平衡內容與商業。據AdMaster SEI數據庫數據,與情節結合的深度植入方式品牌回想度高達40%,軟廣(指中插小劇場)能使產品購買興趣度提升31%,此外,受眾普遍對片頭/片尾的鳴謝廣告、場景中商品擺放、視頻角貼等干擾性較低的廣告不感到反感。
AdMaster首席內容官王玉梅(Maggie Wang)表示:“與消費分層的社會經濟環境一致,如今的內容消費市場分層趨勢也愈發明顯,紀錄片作為小眾內容類型,吸引了大量高知高消費人群,新媒體多變的形態正在培養受眾持續觀看紀錄片的習慣,這既是紀錄片產業的機遇,也為品牌觸達新中產提供了機會”。在新媒體環境下,市場在重新定義紀錄片,紀錄片行業從業者也需要重新審視產業的變與不變。
獲取完整版 《2019紀錄片內容及用戶報告》,請掃描二維碼獲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