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設計師青睞,像素風為何又回潮了 ?
作者:叢夏,責編:叢夏,來源:印客美學
原標題:像素風為何回潮了 ?
之前的LOEWE 2023春夏女裝秀場上刮起了像素風。
鋸齒狀的邊緣配上大面積色塊,從頭到腳都充滿了一種不真實感。
像素風最近好像又回潮了?今天,象君就和大家聊一聊這種風格。
一、潮酷的像素風?
像素,不知不覺變成了時尚設計師的寵兒。
這次LOEWE的衣服真的像是P到了模特身上。
LOEWE 2023的秀場上,模特踩著節奏一個個走出來,身上的像素服裝看的人眼花繚亂。
十分像虛擬世界中的人來到了現實生活,有種亦真亦幻的錯覺。
此外,還有HEFANG的七夕告白系列配飾,用一個個小方塊像素拼湊出愛心。
ANREALAGE秋冬時裝發布會上,森永邦彥展出了他的像素藝術風格女裝系列“LOW”。
衣服上的像素化圖形伴隨著鋼琴家現場演奏的懷舊電子游戲音樂逐漸顯現出來,“鋸齒狀”邊緣打破了衣服常見的外輪廓和結構。
2011/2012ANREALAGE
除了時尚,像素風還在綜藝、廣告里大量出現。
《創造營2021》主視覺設計運用到了大量像素設計。
把表演舞臺、練習室、采訪間等活動空間,打造成了一個大型的像素風電子游戲世界,節目中出現的導師和學員,就像活動在地圖內的游戲角色。
觀眾好像進入了另一個次元的世界,和選手一起打怪、升級、完成最終的任務。
這種潮流怎能少得了插畫界。
畫的雖然都是我們見過的東西,但是加上像素,好像就有點與眾不同了。
eboy
像素“PIXEL”一詞有圖像的元素的意思,也是構成圖案的最小單位之一。
感光元件在感光后,經過一系列轉化,進而輸出在圖像上一個單位點,這就是像素。
而像素藝術就是設計師和藝術家借用這種起源于電腦中的圖形形式,在帶有像素風格的藝術審美取向的驅使下進行創作的一種藝術風格。
二、像素,從技術缺陷到藝術風格?
像素圖像最早用于電子設備。它是位圖在有限尺寸下的最優化表現,因此被作為電子屏幕顯示的主要形式。
施樂公司在1981年推出一款電腦,首次采用圖形界面,這意味著用戶能直觀地看到圖像。
施樂公司在 1981 年推出的 Xerox 8010 Star 計算機上的像素圖標
可以看到,那個時候由于分辨率過低導致了畫面的粗糙,像素肉眼可見,僅僅是一種數字技術,或者說工具,還和藝術沾不上邊。
那么像素是怎么發展成一種藝術風格的呢?像素本來就具有成為藝術的“潛質”。
可以認為,電腦屏幕上的圖形放大后的“馬賽克”方塊,僅僅是像素藝術風格在某一時期、某一技術條件下的具體表現形式。
而這種創作邏輯,其實可以追溯到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形式。
首先是古代的鑲嵌藝術(Mosaic),也就是馬賽克。
這時的馬賽克不是用來遮蓋東西的,而是在墻壁或地板上繪制的圖案上使用鵝卵石,貝殼,瓷磚,玻璃等色彩鮮艷的材料進行點綴,被用來裝飾房間。
還有中國的十字繡,利用十字格布,經緯交織的手法。
像素藝術同樣和印象派關系密切。印象派用到了點彩畫法,“點彩法”就是指藝術家把純色的點緊密排列并進行復制,直到將它們整合為整體為止。
當觀看者從遠處看到作品時,不會注意到單個點的形狀,而是將新的顏色和形狀結合在一起觀看。這種顏色混合技術是點彩藝術家的理論核心。
阿爾弗萊德·西斯萊
它們都和像素藝術的基本創作邏輯類似。
另外,像素從技術過渡到成為一種藝術,離不開電子游戲。
在那個人電腦尚未普及的年代,人們被帶領著走進了像素的視覺世界,開始體驗像素游戲帶給人們的互動與情感體驗。
小霸王游戲機、任天堂紅白FC游戲機.......這些電子游戲是大部分像素藝術家的視覺啟蒙。
美國紐約水彩畫家亞當·利斯特(Adam Lister)用像素藝術風格展現了一系列歷史上著名繪畫作品,就是從他小時候玩的雅達利和任天堂游戲的像素圖形中獲得靈感。
Adam Lister
像素電子游戲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驅使藝術家用像素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以及對當下數字化時代的思考,重溫兒時的記憶。
當時,角色與道具的顏色選用上基本會控制在3~5種,背景顏色控制在1~3種,這是當時的游戲設計者普遍認可的準則。
在這樣的限制下,游戲設計者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高效可行的圖像創作規律,還創造出了極其豐富的游戲視覺效果。
從黑白轉向使用高飽和度的色彩,以吸引玩家的注意力。
我的世界
讓全世界都為之瘋狂,同時形成了像素獨特的美術風格。
2010 年 ,谷歌為紀念一款電子游戲“吃豆人”誕生 30 周年,將首頁的 LOGO換成交互式的“吃豆人”游戲場景,用戶可以通過方向鍵進行游戲。
隨后美國時間管理網站 RescueTime 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稱在這一天全球企業因為員工玩這個游戲,遭受了總值1.2 億美元的生產損失。
足以看出像素電子游戲的影響力。
之后,電子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像素風格的電子游戲就顯得簡陋生硬起來,逐漸退出了舞臺。
那么,為什么跟不上時代的像素風,又回來了呢?
三、像素藝術為何回潮?
在進入高清時代的今天,4K技術廣泛應用,屏幕上的人物、景象越來越清晰,像素早已過時,然而像素藝術卻“反其道而行”,擁有一大批追隨者,并受到了設計師的青睞,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是因為像素圖形本身的魅力。
像素圖形具有符號化的特征,線條輪廓清晰,配色對比強烈,沒有太多細節的描繪,只保留突出的特征。
Pixel Jeff
這也恰好符合了當今數字時代人們追求簡潔、有視覺沖擊力、直觀的審美特征。
像素的控制感和秩序感也很強。
像素藝術更像是在放置一個一個的像素點,每個像素只包含一種色彩,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大腦更偏好簡單的信息,像素的秩序感能引發身心的愉悅情緒。
UnoMoralez
像素藝術還運用色彩抖動制造更豐富的視覺效果。
像素抖動就是在相鄰像素間加入彼此的顏色,兩種顏色交錯,遠看就會看到混合出的新顏色,從而讓眼睛認為的顏色數比實際顏色數要多。
Gustavo Viselner
Excalibur
這些都使像素藝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其次,就是懷舊復古心理。
特別是對于成長于 90 年代的人們來說,像素在那個年代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超級瑪麗、魂斗羅等游戲,粗糙的馬賽克小人都是童年回憶里的經典。
現在懷舊風的盛行使許多之前的藝術風格都復興了,像素藝術也屬于其中之一。
像素藝術在近些年重新興起,也有低保真風格流行的原因。
L o-f i音樂、Riso印刷,以粗糙、原始、毫無矯飾為特征,像素藝術也是這樣。
Pixel Jeff
藝術家們敏感的注意到,流行的設計中大量存在過分強調畫面品質卻華而不實的作品,因此他們用極端相反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創作者的主觀想法得到施展。
像素藝術本身的特點使它和賽博、蒸汽波等風格也能很好地結合起來。
Pixel Jeff
今天的像素藝術已經成為藝術家和設計師們主動選擇的一種藝術風格,從2D拔地而起為3D,并延伸到了各個領域。
可以說,今天我們的生活布滿了像素,形式從來不是創作的桎梏,簡單像素方格也能體現完美的創意。
作者公眾號:印客美學(ID:ink2016010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