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小紅書的「慢」文案,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
2022年最后一個小長假如約而至。
找一處山澗扎營、尋一方地道美食小館、做一餐心意滿滿的家庭餐……小編猜測,你的“美好假期”備選項里,露營一定榜上有名。
因為大概你也記得今年最出圈的這句露營文案——“露營是成年人的過家家?!?/p>
小紅書6月露營季的這一金句,幫助許多剛從封控中走出來的人們重新找回“用生活自愈”的能力,也讓更多徘徊在如何甄選露營設備中的新手小白,決定踏向叢林、湖邊與郊野之外。
從露營出發,小編發現小紅書這兩年在不同社區文化里的文案,細膩、溫暖又帶有情緒感染力?;蚴抢伺c人的距離,或是讓一種小眾的生活方式為大眾所見。相通的是,它們背后,都藏著一雙洞察「慢」的眼睛。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小紅書,那些文案里的「慢生活」美學。
戶外篇
露營、飛盤、陸沖、騎行、徒步……在小紅書的戶外項目里總是能看見“快節奏里體驗慢生活”的痕跡。學會生火、撐好一頂帳篷、數著腳步慢慢體悟人生的節奏。而小紅書里“把自然還給生活”的場景還遠不止這些……
今年6月小紅書以兒童節營銷為出發點,卻將主體指向“成年人”,以終為始地還原大人心中“向往的童心”。
不插電的親子時光
會牢記一輩子
在大自然面前
永遠未成年
城市里停不下來的人
到野外就成了木頭人
戀愛談久了
也要來點小水花
抬頭吧
不必打開星星燈
人就應該待在
沒有天花板的地方
別趕時間
就坐在那里等時間
不是大人給了孩子童年
是孩子在陪大人復習時間
孩子與大人之間的童真釋放,與成年人走出辦公室、走向露營地的心境是高度吻合的。而露營本身所帶有的“逃離喧囂”的屬性也在“過家家”之上得到進一步升華,賦予了一份可貴的天真與治愈力。
除了今年的露營季,小紅書在去年11月同樣也與張震岳合作了一場「自然一點去露營」,盡可能多地還原露營的氣息與聲音。以樹葉做句點,將對待生活、對待事業的從容與雅致都寫進山林。
可以沒有靠山
但一定要有水源
本來無所謂目的與意義
我們也能遇見
最投緣的朋友
可以接受自己一時不太火
但一定要學會生火
看完了露營,小紅書又將目光投向另一個戶外特色項目,那就是徒步。
“徒步,是陪自己好好走段路。”
與露營主題的在句式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前者主“靜”,后者主“動”。靜下來,可以慢慢地享受生活、觀察大自然,但是動起來同樣可以讓時間慢下來。因為徒步也是一種與自我對話的方式,不用走被設定好的路線,也不用活在“時間內卷”之中,能走出自己的速度,也是一種對待時間的寬容。
終點沒有答案
出發本身就是一場療愈
走進自然
是為了走回更自然的自己
時間不再是一分一秒
而是一步一步
腳印
是我和自己的聊天記錄
認識一朵路過的花
是山野教給我們的一堂課
會議室里錯過的那顆夕陽
終于一步一步落進眼睛里
腳步帶著我們相遇
成為彼此的手杖
只要還在行走
就不會被困在同一個地方
山里的路不用看紅綠燈
停在一朵花前,或者跟著一片云走
走到有鳥叫的地方
不用耳機,也能降噪
向著大山行走的人
不會被腳下的坎坷攔住
徒步不會給你答案
而是讓你忘了問題
不管是徒步還是露營,大家都可以在這大自然中找到心中那個“懸而未定”的答案。小紅書捕捉到城市中少有的溪流聲、鳥鳴聲、叢林碰撞而成的沙沙聲,還有腳步與草地之間的摩擦聲,而其想要傳達給大家的人生哲理,也都在這里。
社交篇
除了觀察到當代都市人對“情感自洽”的希冀,小紅書還看到了生活中聚光燈之外的小店文化與集市文化。
將附近的力量與人情味十足的街坊氣息相融合,小紅書推出了一系列好玩、好看又好賣的社區交易內容,而這其中也藏著獨具小紅書社區氛圍的慢節奏文案。
今年夏天,小紅書在夏日市集“一手交情,一手交貨”,把交易變成交情,讓人們重新找回趕集的快樂。
伴隨著夏日市集一起,小紅書還附贈了四個城市市集的諧音梗文案,分別是廣州的“灑拖”、成都的“友扇”、海南的“起飛了椰”、杭州的“一拍即荷”。
在你來我往的買賣中,小紅書搭建起一個大隱隱于市的復古集市社交場,更多的品牌與藝術家能夠被看見、消費者也能收獲線上社區濃烈的“街坊領居交流式”的購物體驗。
除了夏日市集,小紅書還挖掘到了藏在城市里的寶藏小店,以改造的方式展現傳統小店不被歷史所吹倒的包容性,以及與現代都市積極融合的朝氣。
古著僅此一件
大量發售天真
這世界忙著告別
書和咖啡讓我們見面
這碗面
我的門面
煙火人間里的小店們在家門口“越來越熟”,而小紅書社區里的人們也在「一來二去就熟了」的熟人節里也變得逐漸產生更加緊密的聯系。
這就是小紅書第二屆「熟人節」,在這個大型線下面基現場里,也有很多奇奇怪怪又耐人尋味的治愈文案。
《凡事怪月亮》
掛念人太辛苦
不如學月亮掛
掛不住了
就落到海里去
《喜歡》
當花學會照鏡子
世界就盛開了另一朵花
只有見到你
才能說好久不見
把已經“落灰”的鄰里記憶重新擦拭干凈,交易也有了人情味。
正如人類學家項飚曾提過的「附近的消失」,工業城市的建成讓居民之間的關系變得日臻疏離,個體普遍變得孤獨慎言,小紅書用文字整活了這些“附近的消失”,可以是諧音梗,也可以是隨手寫的小詩,不變的是流淌在個性社區氛圍內的慢社交,以及鄰里生活的回歸。
情感篇
當人們把生活歸還給時間,在社交中找回幸福感,生活的意義便會逐漸清晰。而這些步調變慢的行為,最終都會落點在內心的情緒導向。因此小紅書的慢文案還定格在一場場滿載情感表達的事件中。
去年新春季,小紅書以“為愛的人做頓飯”為主題,開出一道愛意濃烈的“做飯啟示錄”。
做飯有步驟
但愛沒有絕對的規則
把你擋在身后的人
是能靠一輩子的人
放下我的世界
走進你的廚房
媽媽做的食物有陪伴感
離開家也不會離開太遠
到了今年畢業季,小紅書又為經歷過線上畢業典禮的畢業生們,獻上了一場不同尋常的致辭語錄。
能讓平淡開花
在孤獨中找到彩虹
見不到面的日子
總能找到機會見面
看不見星星的日子里
并不會浪費黑夜
被時間推著走
總能在搖擺中找到平衡
今年的520,小紅書以「不愛的人有理由,敢愛的人沒遺憾」為主題,將愛情里的松弛感展現在大家面前。
兩個怪人相愛
會不會比較不奇怪
單膝下跪
女孩也可以
我的舞步
是你送的禮物
我們老了
愛情沒有
這是100個不愛的理由
和小紅書上101個敢愛的故事
是的,愛從不公平
也不講道理
我們理解每個不去愛的理由
因為愛,真的很難
所以才更珍惜那些依然奔向愛的勇氣
不愛的人有理由
敢愛的人沒遺憾
情緒治愈力能夠讓一頓變成愛你的足跡,也能夠讓一次不完整的畢業典禮在另一種意義上修成圓滿。
而無論是面對人生的課題還是愛情的難題,勇敢地釋放愛意、包容世界,于無常中雕刻日常,這些因為嘗試而慢下來的時間,便會編織出寶貴的人生紀錄片。
結語
看完了這些治愈又飽含人生哲理的文案,大家是不是開始對小紅書所言的“慢生活”多了些憧憬?其實,在如今快節奏的時代,能夠出現一種讓人慢下來的文字力量是十分珍貴的。
作家蔣勛曾經說過:“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個速度不斷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與緩慢之間有平衡感的生命“,能在慢的節奏中找到自己內心的鼓點,就能擁有一份永遠清澈又熱烈的生活自愈力。
而觀察到人們在日常中逐漸消失的“放空能力”,作為內容平臺、興趣社區的小紅書,也借這些治愈系的「慢生活」對社會情緒做出的回應。露營季、徒步季、熟人節、夏日市集……小紅書在不同視角下輸出的「慢生活」,既是鼓勵用戶在自己的節奏中,跟隨心與腳步的指引去發現、探索身邊有趣的事物與人際關系,也是想借這些新興的生活方式,實現平臺社區的擴容。
此時再看小紅書「慢」文案的氣口,便是看見值得放慢的生活場景,并將其與周圍的環境、人物相結合。比如,“過家家”是孩童世界里的慢鏡頭,而這與露營在形式有一定的契合性,再與山林相結合,便造出了“成年人的過家家”;再比如“找蒼蠅小館“是在尋找美食時的一組慢鏡頭,與“小紅書社區”相結合,便成了“陌生的交集”。
最后,再用《青玉案》里的一句詞作結: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有的時候慢下來,什么都不做,等等時間,不慌不忙,也是一種生活美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