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建筑設計真的太詭異,求老外放過中國風!
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求老外放過中國風!這些“陰間”設計真的太詭異,網友:無法李姐啊!
之前國內的奇葩建筑大賞,是不是給各位看的捧腹大笑、直不起腰來?河北的“福祿壽酒店”、邯鄲“元寶亭”......是見一次笑一次!
可你知道嗎?老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運用更是詭異!看完想笑都笑不出來。真不是我說,那三個“福祿壽”我都給看順眼了。下面就請跟著象君領略一番陰間光景!
一、文化“大亂燉”
在美國休斯敦就有這么個地方,它濃縮了中國千年歷史,打造出“群星薈萃”的微縮景觀。當然了,能這么了解中國的肯定是我們的華裔同胞,只是可能出現了些許微妙的偏差。
公園正門
要說他有多“厲害”?秦兵馬俑、三國演義、少林武當、滿清八旗,還有宗教禪意、國寶熊貓、傳統國粹。總之,你能想到的中國景象,都被“大亂燉”般堆砌在這個園子里。
圖源:@兆瑞秋Rachel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樂園建造的初衷卻是為了保護這批復刻的兵馬俑,還別說,形態各異的兵俑倒是有幾分神似,人送外號:“西安兵馬俑休斯頓分俑”。
圖源:@諸葛丸
就是仔細瞅著怎么有些歪脖?又是啥給笑的“前仰后翻”。
圖源:@小小孫
還有微縮版的“紫禁城”,密密麻麻的小人兒,可都是些達官顯貴。
緊致有序的戍守,倒像是一片祥和盛世。
再去趟咱國寶熊貓園逛一圈,還可以找它幫你“撓撓頭”,看著老外滿臉享受。
來“中國”怎么能不學點“Chinese Kongfu”,這就給你安排上少林寺“十八銅人”(真銅),各異的武功姿勢皆是游客模仿的對象。
圖源:@兆瑞秋Rachel
抬不來腿的假裝一下,也行?
還有這被摸到掉漆的招財彌勒誰還不想沾點財運?做點黃粱美夢?
圖源:@小小孫
全靠假雕塑模型吸引游客那怎么夠沉浸式服務也得安排!進園感受下老外拉的黃包車。
坐在小池塘邊喂喂錦鯉,試敲個中國鼓,舞個獅子,還可以體驗一把漢服的魅力。總之,你想體驗的中國文化那是一個也不少。
前面建造的品質就不說了,好歹也是咱中國文化,不過,為啥還要整陰間東西?這兩個人形模特是啥哇!鬼新娘?小朋友,你真的不害怕嗎??
還有這個互動人偶,真是救命了!煞白的臉和空洞的眼神…國外小孩的心理素質都是這么鍛煉出來的嗎?
另外,這亂入的日本相撲和招財貓你不要讓我誤解啊喂......
為了招攬更多顧客,適應不同的受眾還搬進來了一堆漫威英雄。
設置路飛、小美人魚等各國“吉祥物”合照打卡點嗯...我真的沒有一點異物感...
Lucky Land這是把美式自由玩明白了,游客們想看什么,這里就會出現什么。
二、“殯葬風”酒店
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市區的一家酒店,看這華麗的外觀和“溫馨”的服務,為了迎合外來游客的喜好,專門將酒店房間設置成不同國家風格,讓身處他鄉的你也擁有“家”的溫暖。
一位想要去旅行的中國網友在網站上搜索到了這家酒店,被老外驚人的中國風設計給嚇傻!“這住進去真的能睡覺嗎?”
整個空間色調以紅、白、黑為主的三個顏色構成,中國紅的主基調+近似高級黑檀木的家具墻面印著美好寓意的“喜福祿壽”四個字,要不是先看到的是圖片,怎么的都得夸商家的“用心”。
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房間,網友們紛紛表示:“就差三炷香了”、“老板,要不要做華人生意了”。
而在這樣的“國風”雙人房里住一晚要35歐起(折合人民幣約300元),不得不說“殯葬風”還能值這個價位怕不都是有情調的老外才會去住?老板真的沒有想過,為中國人設計房間為什么沒有中國人去住嗎?
除了黑紅、還有經典藍黃,這是中國的富麗堂皇?看完真的會謝......
三、中國劇院
如果我不告訴你,你真的會覺得它叫“中國劇院”嗎?1927年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這家劇院正式營業,在當時中國建筑圈可謂是引起不小轟動。
中國建筑師鄒德儂曾評價它:“完全和中國建筑無關,甚至懷疑是一個惡作劇”。確實,不然我們怎會能記住的只有電影明星們的手腳掌印?
墻頭上,出現的古埃及“方尖碑”造型。
入口處的那個陡窄穹頂和快要直插云霄的“飛檐翹角”。
柱子上部青面獠牙的怪異面具檐部交接處,插了些像是雞翎似的裝飾,這到底哪里中國啊??
難道是類似龍形的浮雕和畫像似的圖案?走進劇院內部,中西融合的更是一絕!
滿目巴洛克式的繁復華麗設計,當真沒有一點中國韻味,能稱得上和中國相關點的莫不是這成片的“中國紅”,和“好萊塢先生”系德·格勞曼的華裔朋友凱伊·盧克所作壁畫?
而這燈具以及吊頂樣式使其組合在一起真看不出一點“中國風”的影子。
當然在2013年以后叫它“中國劇院”也沒毛病,畢竟我國品牌TCL出資500萬美元買斷了它10年的冠名權。
四、曼谷上海公館酒店
以“上海格調”坐落在曼谷唐人街的酒店,有點“中西合璧”的海派風格色彩,倒也不會顯得另類,但這紫紅的燈光打下來怕是會勸退不少游客。
走進酒店內部他們的調性還真是出奇的一致,“陰間”燈光是貫徹到底了。
大紅燈籠高高掛?
這過道不拿來拍恐怖片都可惜
知名畫家陳逸飛先生總是會被稱海派藝術的代表,以至于很多在上海的酒店都十分喜歡選購類似風格的畫作,或是重金購買限量復制版畫,將它展示于自己的酒店空間。
曼谷的上海公館也是活學活用了起來。只是作為公共空間使用,也許能體現的出海派的風、雅、韻,可這放在客房里頭還是端坐著、面無表情的人物寫實肖像,看一眼即感覺當場被送走。
再配合著詭異的燈光,哪怕是在公共空間下,也是會被這紅衣女孩嚇得不輕。突然感受到“設計要以人為本”這句話的份量。
中國特色“大花襖”面料還能這么用?誰看不說一句“你真行”!
“成功”和“高興”你也只能選擇開一扇門,順便還要告訴我們人生真相嗎?哦,不對,沒有成功你也住不了“高興”吶。
五、我不認識的“中國”們
還有些建筑好看歸好看,但就很像是歐美人想整容成亞洲人,結果先天基因+醫術不佳哪都沾點,但哪也不像。
1、中國宮
18世紀,中國風風靡整個歐洲瑞典國王為博王后一笑,建造了這所“中國宮”,這咋看,都像是充滿異域風情的“歐洲古堡”?
不過因為設計師并沒有去過中國,主要靠資料和想象完成設計,所以這所宮殿“最中國”的元素,大概就是它的名字。
后來的多次翻修融入了越來越多的法國洛可可風格,話說,是找不到半點中國元素。就是說,為啥不改名“法國宮”捏?這是對神秘東亞大陸的執念嗎?
2、中國茶室
同樣,靠憧憬與想象力建造出來的建筑還有德國無憂宮里的“中國茶室”,該說不說中華文化的迷人他們比我們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當時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是個徹頭徹尾的中國迷,所以哪怕自己沒到過中國,也要指導建造一個“中國茶室”滿足自己對神秘東方的幻想。
古老遙遠國度里的人氣質自然是非凡,肯定不尋常于我們的大衛、維納斯,于是腓特烈大帝請來的各國雕刻藝術家憑自己豐富的想象,做出了二三十個不知道哪國人的“中國人”,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努力了。略有些感動怎么回事?
3、中國塔
古樸的樓閣式五層木塔,檐端掛著小鈴,這就是英國公園內的“中國塔"。
同樣是對東方文化充滿向往,同樣也沒有見過中國塔的真容,雖不能說一樣,但有些許近似了不錯,還需繼續努力!
4、中國宮殿
相較于前面幾座想象中的東方建筑,比利時“中國宮殿”的中國味要濃厚許多,畢竟是比利時前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參觀巴黎世界博覽會時,被當場種草回去新建的寶貝疙瘩。
雖然我知道你們對中華文化愛得深沉,建筑也是奢華古美,但他們真的和中國沒有關系哇!
?雨果之家
葡萄牙桑托斯宮陶瓷天花(密集恐懼癥都要犯了)
另外有些,我簡直是要站起來奮力反抗!學會一門外語有多重要,可能就是怕出現這種情況?
以及最容易學的永遠是“國粹”?
圖源:@魚bb
還有把兵馬俑搬進了家,不懂中國文化不怪你,但是請不要傷害自己。
我真心的希望所有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設計師,都請來中國看一看、游一游、品一品……我們真的不只有“中國紅”“青花瓷”,以及有些該了解的知識咱們還是學習完了再付諸行動哈。
當然國外也有很多優秀的國風古建,特別是中式園林一類,已經是刻畫得入木三分了,像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明軒、慕尼黑的芳華園、蘇黎世的中國園法蘭克福的春華園等等,都值得身處異鄉的同胞們前去賞玩。
最后,如果你有被嚇到象君真誠致歉,并保證下次還會!(吐舌頭)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