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新晉網紅。
雖然莫言老師早在去年就開通了公眾號,但小野一直帶著刻板印象看待文人開公眾號這件事:
一個作家,公眾號能有啥好玩的?肯定都是些文縐縐的東西。
直到有一天朋友給我轉了一篇他的公眾號文章,我才發現莫言老師還有這么多隱藏身份:
沖浪高手、自黑達人、笑果在逃脫口秀演員。
作為幾乎篇篇10W+的“網紅”,凡是和年輕人有關的東西,他老人家是一點也沒落下,別說什么yyds了,就連抽煙喝酒燙頭梗都能接(不能接也會創造條件接)。
有傳言,莫言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開通公眾號的諾貝爾獎得主,但我覺得這不是傳言,畢竟人家外國人也不用微信。
想知道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究竟是什么樣的網紅?一起來看看~
一、沖浪前線的網紅
1、沒有表情包?咱們自己造
表情包這玩意兒,哪個年輕人手機里沒有個99999+呢?錢可以嫌多,但表情包永遠不夠,畢竟那種不說一字卻又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得淋漓盡致的感覺,哪個年輕人能不上頭呢?
但和莫言相比,咱們這群年輕人真自愧不如——我們要么“求”要么“偷”,也太low了。莫言就不一樣,莫言就站在那里,不偷不搶不要,自導自演自產自銷。
用戶在一般文化人公眾號下相遇,會說“哥兒幾個又來學習啦?”,而用戶在莫言公眾號下相遇,則會說“哥兒幾個又來進表情包啦?”:
不信?看看表情包就知道了:
2、你燙頭我燙腳,看看誰的身體好——咱也很懂流行梗
想拿流行梗來問倒莫言他老人家?嘿嘿,還是太年輕。有網友在提問時,夾帶了很多當代年輕人流行的熱梗,原本以為會有溝通障礙,沒想到莫言的回答卻如此絲滑。
Q:原本覺得這樣的大家離我好遠,但是如今莫老師開公眾號了!我的次元壁破了。
莫言:坦率地講,你這個次元壁把我一下子給打蒙了,什么叫次元壁?我以前看過那些賣靈芝的,說靈芝粉需要打破那個細胞壁,在家里面我也壘過墻壁,也知道來自西方的達摩禪師面壁十年,頓悟禪機。但是這個次元壁到底是什么呢?我立刻就百度了一下,我也明白了。你這個留言也讓我的次元壁破了,謝謝你。
Q:莫言老師寫作尋找靈感,以前是抽煙,現在是喝酒,未來是不是燙頭?
莫言:燙頭的一個先決條件是要有茂密的頭發,我頭發這么稀稀落落的,要燙得話就只能燙頭皮了。后來我一想不對,網友說燙頭肯定不指的是燙發?幸好現在有這么便利的搜索條件,一搜索我才知道,原來是這樣一個梗,就是于謙的三大愛好:抽煙喝酒燙頭。讓他去燙頭吧,他頭發多。如果再加一個愛好的話,那我就燙腳,你燙頭我燙腳,看看誰的身體好。
Q:看完莫言老師《覺醒年代》劇評,完全瑞思拜,沒文化的我只會說《覺醒年代》yyds。
莫言:坦率地講,你這個瑞斯拜我剛開始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好在現在搜索方便,我一搜索就明白了,yyds我也不太清楚,一查也都知道了?,F在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如果見到于和偉,我也會對他說:于和偉瑞斯拜,于和偉yyds。
化被動為主動,活學活用——這個互聯網的浪莫言算是沖明白了。
二、有文學氣質的網紅
1、明明是打假,寫著寫著成了尋物啟事
要咱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果然不一般,他寫了一篇《這些作品真不是我寫的》:
你來信問網上流傳的《酒色賦》是否我的作品,我明確地告訴你,這不是我的作品。就像那首我認為寫得很好的詩,《你若懂我該有多好》不是我寫的一樣。我欽佩這些作者的才華,也為他們放棄自己的著作權而感到惋惜。說實話,我還收到過此詩被選入某大學教材后出版社寄來的一筆稿費,大概是四百余元。因此我希望此詩的作者趕快把自己的“孩子”認領回去,同時也把稿費領回去。
……
網上掛在我名下的詩詞金句還有不少,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例舉。這些作者都是才華橫溢,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發自己的作品,用我的名字,豈不是便宜了我。
本應該是嚴肅的打假文,痛斥那些借他名義寫文章的,卻被莫言老先生寫成了失物招領,毫無違和感中還帶一絲溫柔。要是咱廣告人有這“移花接木”的手法,還愁寫不出好文案嗎?
評論區還有鬼才網友替莫言老師點評:《這些作品真不是我寫的》這篇作品確實是我的作品。(歪國人中文考試題素材+1)
2、想學寫作方法?來先聽個故事
作為中國唯一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給大家答疑解惑,那大家自然少不了問寫作方法、寫作靈感之類的——畢竟這羊就站在你面前,就差喂你嘴里了,這還不得使勁薅一把?
但是想必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因為莫言太會講故事又很幽默,常常讓人忘記自己是來干嘛的。
點進公眾號前我的腦海:我今天一定要學習莫言的寫作方法,早日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為國爭光。
點進去看完出來后我的腦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莫言這人太好笑了!咦,我剛進來是想干啥來著?
到底有多好笑?比如莫言在寫他找靈感的方法時,分享了這樣一則故事:
莫言年輕時,膽小,夜晚不敢出門,走莊稼邊總覺得有東西會竄出來,路過大樹也覺得樹上會跳下什么東西,經過墳墓甚至覺得有東西會從里面跳出來。莫言他娘都看不下去了。
莫言母親:你到底在怕什么?
莫言:我也不知道怕什么,但我就是怕。
莫言母親: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怕人!毒蛇猛獸怕人,妖魔鬼怪也怕人。因此人就沒有什么好怕的了。
莫言:媽你說得對,但我還是怕。
莫言說聽故事也是他的寫作靈感來源,并且以一個說書人為例,說書人是如何把一個小說講好幾個月,添油加醋的呢?——有的時候可能是講某一個人穿一條褲子,講了一天還沒穿上來。
畫面感極強且回味無窮,甚至還覺得很妙。公眾號里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你問小野為何乘興而來空手而歸?你隨便看一篇他的公眾號文章就知道了。
3、別人的雞湯:我不喝;莫言的雞湯:再來一碗!
作為一個久經社會毒打的年輕人,已經喝了好幾年的心靈雞湯,再喝就不禮貌了。
但莫言這碗雞湯我替大家嘗過,兌水少,不夾帶私貨,真材實料啊朋友們。
莫言作為一個真“過來人”,真心實意回答網友的每一個問題,有關焦慮、平凡、痛苦等,不偏激也不絕對,常常有醍醐灌頂的功效。
Q:人為什么需要努力?人生需要遠大理想嗎?
莫言:人生在世,還是需要努力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毫無疑問,人是需要理想的,我是這么看的。Q:平凡人注定要平庸一生嗎?
莫言:我不太喜歡“平庸”這個字眼,我更愿意用“平凡”來代替它。我們絕不排斥平凡,但是我們確實要努力改善,使自己變得不平庸。Q:如何度過一生才不算白費?
莫言:我覺得我們作為一個人,能夠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本就是一種巨大的幸福。從平常人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自豪和滿足的地方??傊矣X得就是兩個方面,第一,積極追求,第二,隨遇而安。Q:總是陷入后悔,該怎么辦?
莫言: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經發生的事情既然不可改變,那就忘掉它。 吸取教訓之后,把它放到一邊,去創造未來,面向未來。Q: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莫言:構成我們身體的各種物質元素,竟然能以如此奇妙、絕對復雜、非常完美的方式,組成我們這樣一個個有情感、有理想、有追求的鮮活的個體、鮮活的人。這就是極大的意義,這就是宇宙的意義,不僅僅是地球的意義。
三、愛“八卦”的網紅
1、我的八卦,由我做主
莫言這人能處,有八卦他真說。一般人的八卦都是從別人嘴里傳出來,莫言不同,他的八卦,要么來自余華,要么來自莫言(也就是他自己)。
作為一個八卦達人,莫言似乎覺得自己的八卦還不夠豐富,于是本著“沒有八卦也要創造八卦”的原則,莫言開啟了“嘴里漏風”的模式:
《我也會通宵追小說,沒想到吧!》
《我為什么總穿格子襯衣》
《聽說你們好奇我的精力為什么這么好?》
《愛情究竟是什么?》
《我的頭發是怎么一點一點凋零的……》
……
比如脫發常常是一個禁忌話題,畢竟誰也不愿意告訴別人自己頭咋禿的。但莫言不一樣,你不問,我偏對著你的耳朵說,我還開著大喇叭,生怕你不知道我的頭是咋禿的,嘿嘿。
自我澄清:曾經咱也是有濃密秀發的
莫言從30多歲就開始慢慢掉發,當然莫言也曾用過各種生發精,但是都不管用。后來醫學發達,有了植發技術。莫言也被朋友拉去看了醫生。在了解到植發技術原理后,莫言嚇得不行:
我一想,我拔頭發,得戳5000個洞;拔完頭發,留下5000個小窟窿;栽頭發,又要用針戳上5000個眼兒。古人講萬箭穿心,為了栽兩棵頭發,把頭戳上一萬個孔,千瘡萬孔,這很劃不來。
不植發就不植發吧,莫言對于自己的“禿頭”造型好像還頗為得意,還為自己造了一段說辭:
因為我覺得禿頭有禿頭的風度。我們看過很多有名的光頭——莎士比亞就是光頭。我曾經在英國莎士比亞舊居前發誓要成為一個劇作家,那么,首先在頭發上,在禿頂這方面向莎士比亞靠攏。
慢慢地再努力寫作劇本,爭取在藝術上,也向他學習、靠近。這就是我的頭發和我的藝術追求之間的關系。為了成為莎士比亞,再好的栽發術,我也不用;再美的頭套,我也不會戴。我就是要這個頭,禿起來、亮起來。在外形上先逐漸向莎士比亞靠近,然后在藝術方面、在劇本寫作方面再努力。
2、說朋友的八卦,讓朋友無八卦可說
你以為莫言就只愛八卦自己?大漏特漏,咱就是說沒有一個好友能逃過被莫言“八卦”的命運,還美名其約“莫言的作家朋友系列”。
比如在《莫言的作家朋友系列:高人阿城》中,悄悄告訴大家阿城其實是個干飯人:
在這次筆會上,我發現了阿城一個特點,那就是吃起飯來不抬頭也不說話。眼睛只盯著桌子上的菜盤子,吃的速度極快,連兒子都不顧,只顧自己吃。我們還沒吃個半飽,他已經吃完了。
即使是在寫阿城,都要有意無意cue一下自己:
阿城送過我臺灣版的,楊葵送過我作家版的。兩個版本的我都認真地閱讀了,感覺好極了,當然并不是因為他在書中提到了我。
又比如在《莫言的作家朋友系列:我的室友余華》中,大聲透露余華當作家的原因,可一點都不給余華面子:
這兩位“把痛苦留給讀者,把快樂留給自己”的作家,一個曾經寫過《活著》,兩個現在都還活著。(別再百度他倆是否還活著了,謝謝)
朋友被八卦就算了,甚至連他家的貓也逃不過這該死的命運,這不莫言寫的《我家的貓,創造了貓國奇跡》,本來貓的惡名只傳遍了整個村,現在傳遍了整個互聯網:
我們本是積善之家,竟因一只貓擔了惡名,并不僅僅賠償人家幾只雞罷了。我家的貓惡名滿村,罵貓時,總是把我父親的名字作為定語:×××家的貓。
四、不見外的網紅
1、講鬼故事唱大戲,年會不能沒有你
看完莫言的公眾號,除了覺得“這么好的文筆不來寫稿可惜了”之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能講鬼故事還能唱大戲,想必莫言老先生從來沒愁過年會表演節目(如果有)這件事,張口就來嘛。
畢竟普通人別說用方言講鬼故事了,就是講一句方言都要害羞半天。至于為啥要“獻丑”?那必須是把大家當自己人了。
大家好,我是莫言。后臺有朋友讓我用茂腔唱一段《檀香刑》的片段,哎呀,這就有點為難我了。
用茂腔唱的話,我一下子也找不到調,勉強地試一下。太陽一出照天東~從青島發來了德國的兵~他們毀了莊稼修鐵路~還扒了祖先的老墳塋~(唱腔)。就這樣吧,獻丑了。
對于莫言老師這種絲毫不顧及自己顏面的行為,網友表示:莫言這個朋友能處,會唱他真唱。
2、莫言最大的黑粉,或是莫言自己
你要問誰是莫言最大的黑粉頭子?那必須是莫言,余華都還排不上。
畢竟莫言也是一個做過“莫言爆笑采訪合集,把我看樂了”的人,別人還沒黑他,他先自黑上了。
比如綜藝《周二不讀書》:
莫言:我一年多沒有發表了,盜版書商一定不耐煩了,今年幫我寫了三部長篇了。什么《引爆激情》啊,《歲月情殤》《我有一個家》,一個字和我沒關系。我后來就發表了一個聲明,我說真要是我的書,你們隨便盜,但最好是不要盜我的名。
蔡康永:是,那情況有改善嗎?
莫言:沒有改善,緊接著又出來一本……
人物專訪節目《面對面》:
主持人內心:要不你還是把我刪了吧
文化節目《故事里的中國》:
所以姜文最后還了嗎?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演講:
五、這個時代需要什么樣的“網紅”?
“網紅的盡頭是帶貨”——這句話既是調侃,也是當下各平臺生態的寫照,甚至只有幾千甚至幾百粉絲的博主,都走上了帶貨路。有點文化影響力的賣書賣課,有貓的帶貓零食,愛旅行的賣露營裝備……
在如此生態下,“網紅”們批量生產,毫無文化根基可言,千篇一律的內容終將讓消費者感到疲軟,而像莫言、董宇輝、房琪等憑借文化和才華被關注的網紅們反而能細水長流,走得更遠。
互聯網時代下,網紅需要創造經濟價值,這無可厚非,但至少應該多一些“單純的”、非贏利性的“網紅”出現,給予浮躁的社會一些精神層面的指引。
我們流淌著什么樣血液,這個時代就會跳動什么樣的脈搏。
結尾彩蛋·莫言金句
1、真正的膽大,其實也不是殺人不眨眼,其實也不是視死如歸,其實也不是盜竊國庫時面不改色心不跳。而是一種堅持獨立思考、不隨大流、敢于在良心的指引下說話、做事的精神。
2、總而言之,睡著睡不著,不要太當一回事兒。太當一回事兒,它就成了事兒,不當一回事兒,它就沒有事兒。
3、兒童的很多想法,并不是幼稚,而是天真。
4、我知道很膚淺,但是控制不住,這不怨我,怨眼睛要哭。
5、我就是?個觀眾,帶著?種?較通俗的感情來看這樣的通俗劇?,所以我?我的哭,來驗證了他們編劇的成功和不成功。畢竟太假了,我也哭不出來。
6、我不太喜歡“平庸”這個字眼,我更愿意用“平凡”來代替它。
7、我覺得在文學創作中,有時候有一種很奇怪的文學現象。那就是作家本身的局限性反而成就了小說的豐富性。
8、作家創作的時候應該從人物出發、從感覺出發,應該寫自己最熟悉最親切的生活,應該寫引起自己心里最大感觸的生活。
9、無論什么樣的文化活動,以人為本,尊重人,愛護人,然后團結人,這才是終極的目的。
10、我覺得故鄉,實際上就像一個人生來帶著一塊胎記一樣,是無法剝離的。
11、不管你經歷了大風大浪還是沒有經歷大風大浪,就是這八個字:不忘根本,堅持原則。
12、狂歡是童心的最露骨的表現,是浪漫精神最充分的體驗。
13、任何一位有異秉的人,都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陷阱,都是一本難念的經文,都是一顆難剃的頭顱。
14、文學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被誤讀。
15、真正的長篇小說,知音難覓,但知音難覓是正常的。偉大的長篇小說,沒有必要像寵物一樣遍地打滾,也沒有必要像鬣狗一樣結群吠叫。
16、盡管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但我也說過,做人需晚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