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35億港幣的香港故宮開館了,門票爆賣4w張!
首發:日本設計小站
原標題:35億香港“天價故宮”來了!開館被群嘲“丑”,門票卻爆賣4w張!網友:是什么讓人真香了?
像是一個廢紙板箱
——某網友
前幾天,香港故宮開館了!
據說,門票發售當天,官網賣出了4萬張門票,光是排隊等待搶票的就有10000人。
圖源:微博@橘子ziiX
滋滋滋......這場面,堪比搶一線明星演唱會門票了吧。
但等等,如果日站君沒記錯的話,早在開館的幾周前,香港故宮的外型設計還在網上被集體群嘲來著?
說什么太丑啦、四不像、像廢紙板箱......
那如今這般場面,當真是互聯網沒記憶,還是大家都真香了?
一、耗時5年,花了35億,結果翻車了?
在香港故宮落地之后、開館之前,有很長一段日子里,得到了大家持續高度的關注,尤其是對它的建筑設計。
1、耗時5年,花費35億港幣(≈30億人民幣)
情有可原,要知道曾經宣傳它的文案,可是打著“耗時5年花費35億港幣的大制作”這樣的口號。
再加上背后的建筑設計師還是嚴迅奇先生。
嚴迅奇先生是香港知名的建筑設計師,曾參加巴黎歌劇院公開設計比賽,并成為3位冠軍之一。
他的代表作云南省博物館、香港會展中心等等,都是國內具有代表性的現代風格建筑。
云南省博物館
香港會展中心
可以說是近20年來,嚴迅奇先生是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建筑設計師了。
想想看這樣的配置,大價錢+大師級別設計,香港故宮確實很難不讓人期待一波!
2、本想中西結合?結果“大翻車”
但其實,怎樣設計香港故宮,無論最終成品如何,都免不了吃力不討好。
畢竟沒有幾個建筑設計師,會成功地把古、今、當地文化三者結合出完美的答案。
而對于嚴迅奇先生最后的設計成果,網友們的第一反應也是“丑”。
“棕色的外立面顏色,讓它看起來像個廢棄紙箱。”
大門直接模仿北京故宮的老設計,再結合整體的現代感,網友:“一整個不中不洋,四不像。”
顯然,在網友心里,建筑大師嚴迅奇將這道考題答得也不怎么樣。
3、建筑局部細節,其實暗藏玄機
但按照設計最初的初衷,一切的細節安排都是有用意的。
外觀“上寬下聚、頂虛底實”,形似中國古代的鼎。
為了遙相呼應北京故宮的“琉璃瓦”,香港故宮的外墻做了紋理效果。
與此同時,香港故宮還采用了飾面鋁板、玻璃幕墻、天然漸變鐵飾面板,為的就是更貼合北京故宮紅墻的視覺元素。
還有朱紅色大門,嚴迅奇先生說:“運用現代材料重現古代建筑的肌理和色彩,能再現故宮的雍容氣質。”
說來說去,在嚴迅奇先生心里,香港不需要一個等比例復刻的北京故宮,他需要的是有自己歷史、自己文化、自己背景的“故宮”。
那么,最終的設計到底會不會符合大部分的心理預期,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見證吧。
二、
166件國寶一級文物,我只在課本里見過
介紹到這里,還是未能解決我們文章最開始的那個問題——
被吐槽,被質疑的香港故宮,為什么開館第一天爆賣了4w張門票?
其實有一部分原因,要歸功于從北京故宮長途跋涉運來的914件文物,包含了166件國寶級一級文物。
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外借。
1、北京人都沒看過的瑰寶
甚至有一些文物連北京故宮都未展出過。可想而知,這次香港故宮的展有多么的值得一看了。
而讓日站君印象最為深刻的,當數這幾件。
河北定窯,北宋的白釉孩兒枕。古人喜歡使用玉枕、瓷枕,而這一支將瓷枕塑造成一個天真、活潑可愛的男孩兒形象,生動傳神。
彩云蝠壽字金龍紋男龍袍,配色華麗,流金溢彩的清朝皇帝吉服,絕對值得親眼看一看。
還有這款乾隆款彩色玻璃螺旋紋撇口瓶,乍一看特別像理發店門口的旋轉燈箱,原來這種流行早就是乾隆皇帝“玩”過的款式了。
大名鼎鼎的《洛神賦圖》《人騎圖》,經常只聞其名,不見其形,這次也終于名列在了多件寶物之中。
2、課本里才能看見的文物
說實在的,這里的文物,大部分日站君都只在課本上見過!
這是乾隆皇帝親自整理出的25封印中,排名順位第一的印。
民國時代的留聲機,當時越洋而來的它,成為了溥儀也愛不釋手的“玩具”。
還有,描繪藩屬及外國使臣到紫禁城朝賀場面的《萬國來朝圖》。
而接下來,這個金嵌珍珠寶石塔是清宮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
還有來自意大利的宮廷畫家郎世寧,他的《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和一對清乾隆的博古圖掛屏。
滿身金色加持的云龍紋執壺。
北宋河南汝窯的淡天青釉筆洗。
珍貴的釉菊花式盤。
青花龍穿花紋扁壺。
折胭脂紫地琺瑯彩折枝蓮紋瓶。
還有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朝服像、孝莊文皇后朝服像、世宗憲皇帝(雍正)朝服像、孝圣憲皇后朝服像。
乾隆款畫琺瑯八棱開光山水花鳥圖提梁壺。
乾隆款桐蔭仕女圖山子。
剔紅漆水仙花紋盤。
朱碧山款槎。
龍紋束髻冠。
春秋時期的罐。
三國演義頂箱柜。
還有,北宋米芾的《行書研山銘卷》。
南宋李嵩的《花籃圖》。
元朝趙孟頫的《秋郊飲馬圖》。
王羲之的行書雨后帖。
元朝黃公望的《天池石壁圖》。
元朝倪瓚的《梧竹秀石圖》。
郎世寧的《獅子玉》。
一時間真的忘了自己到底是翻開了歷史課本還是美術課本。
還有鬧得沸沸揚揚的,曾在盧浮宮博物館展出的馬首。
斯蒂芬·利姆博爾特的人牽馬鐘。
和拜占庭帝國巴列奧略王朝的圣佐治屠龍圖圓形畫。
值得一說的是,這些展出的珍品,有些只展出3個月,有些只有1個月。而接下來,隨著香港故宮的順利開展,兩岸的文物瑰寶也會不斷的更新。
所以,只要有機會去到香港故宮,每一次都會看到不一樣的展品。
怪不得開館第一天門票就爆賣4w張!日站君看了也想沖了。
三、香港故宮:連接古今、連接中外、連接兩岸
無論對比于北京故宮,還是臺灣故宮,香港故宮在內或者外,都有著自己的“氣質”:
連接古今、對話中外、牽手兩岸。
即使它在設計上有許多不一樣的聲音,但仍不能全盤否定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而在當下,它擁有的近千件的故宮瑰寶,以及上百件的國家一級文物,都足以成為我們來光顧的理由。
那么各位,看到這樣的花費了35億港幣的香港“天價故宮”,你們想來打卡嗎?(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素材參考:
故宮博物館官網
CCTV《見證香港故宮》
紫荊《建筑設計師嚴迅奇:讓現代建筑傳承歷史》
一條
圖片素材:
故宮博物館官網
一條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作者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