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新消費的難題,中美都一樣

舉報 2022-06-28

_320x110.jpg

新消費

作者:胡曉琪,來源:遠川研究所


賣1美元的剃須刀頭,還想在一個龍頭市占率近7成的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勝算有多大?

美元剃須刀俱樂部的答案是,花五年的時間,就能讓吉列脊背發涼。

美元剃須刀俱樂部2011年創立之時,行業龍頭吉利的剃須刀售價達到兩位數,但消費者的錢大部分是在為品牌溢價買單。美元剃須刀俱樂部決定省下高額的渠道推廣費,直接向消費者賣便宜的剃須刀。

2012年3月6日,美元剃須刀俱樂部通過網絡發了一則短視頻廣告,廣告制作費用僅4500美元,創始人親自出鏡。這則一分半的廣告在當天就為公司帶來了1.2萬個訂單,美元剃須刀俱樂部賣低價剃須刀的底氣更足了,甚至價格低也成為了宣傳的一部分。

新消費

當聯合利華2016年以10億美元收購美元剃須刀俱樂部的時候,后者一年賣出了2.4億美元,從吉列口中搶下了8%的市場份額。后來的寶潔悔不當初,想收購新銳女性剃須刀品牌Billie遇阻,還被吉列拖了后腿,其品牌業務在2019年Q4減記了80億美元,寶潔罕見地出現了凈虧損。

美元剃須刀俱樂部的故事,可以看做是新消費成功路線的教科書。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新消費品剛起勢的時候,都給人一種將徹底顛覆行業格局的感覺。在營收增速、份額擴張等數據上無往不利讓它們備受資本追逐。美國賣床墊的Casper、賣鞋的Allbirds,以及中國廣為人知的完美日記,都拿到了巨額融資,躋身獨角獸行列。

只是如今,“把每一種商品重做一遍”的聲量越來越小,反而是一大批中美新消費品的潮落來得迅猛。

獲得過小李子投資加持的Casper上市兩年就退市,僅以3億美元的價格賣身私募投資公司,這個數字還不及它在上市前融的錢;完美日記市值暴跌98%,再也不提做“中國歐萊雅”的壯志。

回頭來看,反而是美元剃須刀俱樂部因為急流勇退而落了個好名聲。


01  有限游戲

新消費的風,最早是從美國吹起來的,只不過它有一個更言簡意賅的名字——DTC品牌

DTC,Direct to consumer,指的是一種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方式,翻譯一下就是你可以直接在品牌的官網或門店買到其產品,而不用在沃爾瑪的貨架前躊躇。渠道的變革如此顯著,以至于這種模式成為了一種代稱。

美元剃須刀俱樂部直接面向消費者打廣告,更是典型的DTC行為。

新消費
DTC與傳統零售的區別

就抓住渠道變革以及流量紅利這一點來說,無論是中國的新消費還是美國的DTC如出一轍,都發生在電子商務與社交網站顛覆傳統零售的背景下。

過去兩年里,中國的小紅書、抖音、電商直播都曾是流量洼地,新品牌們通常是先薅一遍流量,再回到淘寶賣貨。與中國相比,美國的電商行業更為分散,2019年,CR5(亞馬遜、沃爾瑪、eBay、蘋果、家得寶)的市占率(54%)甚至低于阿里一家在中國的市占率(56%)。

這樣的情況下,美國DTC品牌的姿勢是自建網站賣貨。為新品牌提供軟件服務的中間商Shopify受益于此,現已成為市值千億美元的亞馬遜挑戰者。

從宣發的角度來看,中國有小紅書抖音,美國有Instagram和Facebook。投出了Glossier、Away、Warby Parker、美元剃須刀俱樂部等一眾明星品牌的知名機構Forerunner的合伙人將其稱為“一塊新品牌得以蓬勃生長的處女地”[1]。

新消費
Instagram在2019年上線了checkout新功能,允許用戶看圖直接下單

如果說流量紅利是柴,那么資本就是一把火,讓新消費從星星點點燒成了燎原之勢。

2012至2020年間,美國DTC消費品牌籌集了超過3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大約一半的募資,密集發生在2018年。中國新消費在2020年后逐漸走到話題中心,投融資規模達到了450億、286起。2021年,這個數字徑直翻番,變成了907億、842起。

在這期間,出現了這樣一個詭異的現象:一方面,資本急于登上新消費的車。用黑桃資本創始合伙人潘溶融的話來說:“(好的)天使輪項目,估值1億元。沒有產品前就得投,有產品后很難投進去[15]。”

另一方面,是拿著資本的新品牌在燒錢這件事上有恃無恐。在2020年天貓“雙十一”16家破億的新品牌中,10家背后都有資本的身影[15]。所有人似乎都篤定:新品牌賺錢是遲早的

還記得小李子投資Allbirds時說的最多的是什么嗎?不是它的商業模式,也不是它的經營理念,而是品牌“具有環保意識”,這或許是因為在他看來,Allbirds賺錢是板上釘釘。

時間來到2022年,當初的愿景非但并沒有兌現,隨著新消費在二級市場的慘敗、高增長套路失靈,新消費投資的熱情逐漸冷卻。投資人對新消費,也只是短暫地曾經愛過。


02  難解的題

粗看美元剃須刀俱樂部,會產生一種錯覺:DTC省下了營銷費。這里的“省”,只是省去了中間環節,隨著越來越多品牌直面消費者,廣告宣傳攻勢只會一浪高過一浪。

同樣,互聯網里誕生了品宣的處女地不假,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涌入,處女地很快流量見頂,營銷費用水漲船高。

花錢營銷曾是這些新品牌崛起的捷徑,如今卻成了最難走的路。在這一點上,中美新消費可謂栽在了同一個坑里。

拿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完美日記的營銷費用長期占比在七成左右。過去兩年里,在Facebook上投放千人的廣告成本從6美元飆升至18美元,據Casper的招股書,公司每賣出一張床墊就要虧損157美元,因為其營銷成本高達305美元。

“營銷咖”并非新品牌的原罪。每一個國民級消費品的成長故事,都是半本精彩的營銷史。

許多品牌也確實借此開了個好頭,比如早期Allbirds的走紅得感謝萊昂納多不遺余力地帶貨,來自瑞士昂跑在傍上了費德勒之后,輕松打開全球市場,杰西卡·阿爾巴創立的護膚品公司Honest也曾是消費領域屈指可數的獨角獸。


由杰西卡·艾爾巴創立的Honest在2021年5月登陸納斯達克

只是從0到1的順利,并不意味著從1到10的水到渠成。

對于新消費品牌來說,賺錢模式無非兩種:要么做小而美的圈層生意,在核心消費者身上多薅幾次羊毛;要么做大眾生意,鋪渠道、做聲量,從而擴大消費者基數。

只不過,現階段的許多新消費品牌,深陷兩頭不沾的尷尬境地。

一方面,新消費品牌的產品可替代性太強,核心消費者難尋。根據BCG和小紅書發布的2021中國新消費市場洞察報告,新消費品牌的半年復購率大多低于20%,大于75%的消費者更認可單品而非品牌[11]。

也就是說,即便是新品牌在產品上有所創新,也難逃被跟隨者瘋狂copy,最終面目模糊的結局。

哪怕定價1美元,美元剃須刀俱樂部也還是遇到了復購難的問題。于是它推出了“訂閱模式”,讓消費者成為會員,每個月花1美元(另付2美元的快遞和手續費),公司送貨上門。相比被動等待下單,公司用主動吸引會員的方式提高了復購率。

另一方面,如果想要擴大消費者基數,就只能不斷燒錢去營銷,自此陷入高營銷、高營收、難賺錢的怪圈。完美日記和Allbirds們一路增長一路虧,很難逃出這個圈。

小品牌在內卷中奄奄一息,能熬出頭成為大品牌的鳳毛麟角。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公司PipeCandy與Retail Dive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約75%的DTC品牌的在線銷售額不到100萬美元,只有不到1%的品牌帶來了超過5億美元的在線銷售額[10]。

向上賣不出高溢價,向下又難以成為大眾消費品,尷尬之中的新消費開始擁抱相似的命運。


03  殊途同歸

感知前途未卜的新消費品牌們紛紛收斂了姿態。可以用三種方式來概括它們的歸宿:賣個好價錢委身大集團;多元化經營;以及向當初顛覆的線下進軍。

有著女版Allbirds之稱的Rothy's,靠著環保材料、可機洗的女鞋起家。其估值高達10億美元,最終被人字拖Havaianas的母公司買下了半數的股權。The Ordinary被視作是天然護膚品潮流的開創者,在2020年銷售額約4.6億美元,2021年被雅詩蘭黛以22億美元買下。

新消費
Rothy's,梅根最愛的平底鞋

新消費們之所以前赴后繼奔向大集團,不僅是因為背靠大樹好乘涼,更重要的是,空有品牌和運營能力的新消費,能夠在供應鏈和全渠道建設等短板沾沾大集團的光。對大集團來說,收購新品牌不光可以補齊集團品牌矩陣的版圖,還減少了一個競爭對手。既然一時半會打不死,那就不如花點小錢收購。

只不過,被收購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大品牌也不是大冤種。“收購一個沒有收支平衡或盈利的品牌,就像是在高速公路開 倒車一樣愚蠢”,新品牌投資人、顧問 Nik Sharma這樣說[5]。

至于多元化,缺啥補啥是消費品擴版圖的基本思路。在中國,新消費也正在復制大魚吃小魚的故事。完美日記收購Eve Lom,借此攀上高端護膚品的高枝。喜茶入股Seesaw,也是想在奶茶之外蹭一蹭咖啡的熱度。

與此同時,僅靠線上紅利喂不飽的新消費們,如今不得不紛紛線下歷劫:Warby Parker五年開了100多家店,疫情前,有65%的銷售來自線下[7];完美日記曾揚言三年開店600家,元氣森林忙著和可口可樂、農夫山泉搶冰柜,更有鐘薛高、王飽飽、莫小仙等一眾網紅新品牌搶灘線下商超便利店[8]。

在流量到頂、互聯網用戶快不夠用的背景下,“互聯網品牌,不做線下就沒有未來”傳遞出的憂患意識從未如此強烈。

一個令人遐想的情況發生在了今年5月:歐萊雅和資生堂先后宣布在華成立投資公司,網羅新品牌。曾在美股短兵相接的中美新消費們,說不準以后有機會成為同族姐妹呢?


04  尾聲

三月底,在上海人民即將迎來封控的前夕,曾有人發朋友圈調侃:真誠建議投資人們去看看便利店貨架上還剩下哪些品牌,記得下次千萬別瞎投了。

長達兩個月的必要生活里,shake shack曇花一現,小蔥、泡面、可樂卻是實打實的文藝復興。作為新消費的橋頭堡,上海的新消費品牌們趕在崇明蔬菜基地DTC之后,也紛紛開啟了有限自救,工廠發貨、團購直送小區。

面對市場寒風和黑天鵝事件,尚未站穩腳跟的新消費品牌開始接受現實:高舉高打的日子早已逝去,先好好活著再說。



參考資料:
[1] DTC Briefing: Despite a pandemic boom, consumer VCs are looking beyond DTC brands
[2] 9 venture capitalists to know if you're raising capital as a young DTC brand and what they look for in a founder
[3] Why the next Warby Parker or Allbirds might not be backed by VC
[4] 新消費重構再出發,國金證券
[5] The DTC Party’s Over. What Happens Next?
[6] Roughly 75% of DTC brands bring in under $1M in online sales: report
[7] Allbirds們大舉進軍線下零售,線上起家的DTC品牌們為何“瘋狂開店”? | CBNData
[8] 新消費品牌逐鹿線下-36氪
[9] Allbirds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2021 Financial Results
[10] Roughly 75% of DTC brands bring in under $1M in online sales: report
[11] BCG& 小紅書:2021中國新消費市場洞察報告
[12] In 2020, DTC brands will hit a revenue wall
[13] The rise of giant consumer startups that said no to investor money
[14] Can direct-to-consumer brands survive the COVID-19 apocalypse?
[15] 新品牌大躍進:千億資本待投,瘋狂燒錢模式開啟,藍鯊消費


作者公眾號:遠川研究所(ID:caijingyanjiu)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龙门县| 凤翔县| 乐都县| 莒南县| 遂平县| 靖安县| 巴里| 高阳县| 景宁| 保康县| 老河口市| 大宁县| 玉环县| 汝城县| 平原县| 洛南县| 广南县| 买车| 藁城市| 景宁| 周口市| 长乐市| 新蔡县| 二连浩特市| 奉贤区| 丁青县| 盐城市| 吉首市| 聂拉木县| 东海县| 淳安县| 淅川县| 娄底市| 安龙县| 石河子市| 化德县| 扎兰屯市| 安福县| 永昌县|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