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廣告也開始內卷了?看騰訊、寶潔、麥當勞玩轉職場風云
每年的金三銀四,能持續停留留在大家記憶峰值中的畫面,除了櫻花的旖旎,還有那些為招賢納士而努力營業的品牌主。從前的求職者愛看企業官網上的招聘信息,現在的求職者愛看招聘廣告里的企業。每當看完一個沉浸式入職的招聘廣告,年輕的求職者們便就不再囿于繁瑣的文字信息,而是可以對心儀的企業進行直觀“種草”。
這種將企業招聘逐漸品牌化表達的溝通對話,成為品牌與年輕人之間新型的社交通關密語。一段能讓打工人瞬間破防的場景,一張有情懷的簡歷,一句振奮人心的slogan……都是構成一支創意招聘廣告的重要元素,也是企業塑造品牌文化與形象的神通所在。
面對這場求職界的“超級碗”,誰能贏得更多年輕人的青睞,還得看品牌如何將“找工作”這件事寫成”一出好戲“。
為現實涂上理想的果漿,給困境找個化險為夷的場所
當理想與現實出現巨大的偏差,是選擇孤注一擲,還是快刀斬亂麻?當職場走入了困局,是繼續奔赴理想,還是就地自我催眠?這些關于找尋職場“平衡感”的問題,是不少品牌招聘廣告會切入的視角。但把握不住分寸感,反而會適得其反。想要找到大多數人的共鳴點,就需要運用一些反轉向的故事情節,與吐槽類的敘事風格。
/螞蟻集團:讓理想,有回響
被現實裹挾的理想如何在職場中實現?
螞蟻集團這支以「理想」為主題的招聘廣告,用欲揚先抑的手法,闡述主人公在疑問與自我懷疑中找到“什么是理想的工作”的答案。
從大家眼中的理想工作開始,不恐懼上班、同事關系和睦、KPI全部達標、下一年還想繼續在這里……這些都是求職者眼中“別人家的企業”。但回到自己的求職觀里,年輕人就出現了很多的自我懷疑、不安與焦慮。
在疲于奔命與焚膏繼晷之中,誕生了很多困擾年輕人的世紀難題:“我為什么要工作?” 螞蟻集團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讓理想有回響。其核心思想就是,希望求職者看到工作的社會價值,不再為自我價值無處安放而憂心忡忡。
螞蟻集團能給予員工的,除了自我能力的提升,還有造福社會的“回聲”。無論是讓視障者方便出行、踐行綠色環保,還是把電子身份證扎進農民的土地里,總有一種回響能喚醒年輕人心中的使命感。
這支招聘廣告不僅展現了人才與企業之間的雙向成就,而且向大眾傳遞出螞蟻集團立足社會、樹立長遠發展戰略的企業家精神。這樣一份能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肩負社會責任感的工作,滿足了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的斗志心理,也能俘獲那些身藏利器的跳槽者的雄心。
/騰訊:機智的職場生活,何必困難重重
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樣的事最讓人抓狂?
騰訊用一支吐槽向的廣告片,為廣大職場人詮釋了工作場合中的三大名場面:溝通不順、領導壓榨、工作無聊。全程沒有一句臺詞,卻道出了大多數職場人的心聲。
洗腦的BGM,搭配上豐富的肢體語言,將職場中的所遇問題,通過頗具喜感的方式演繹出來。其中不乏有很多夸張的藝術呈現,比如“雞同鴨講”里使用的雞頭套和鴨頭套;“層層榨干”里員工肩上的領導;“無聊到爆”里,頭與炸彈的呼應。這些比喻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力,也打準求職者情感上的共鳴點。
既然出現了這些“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騰訊就會以一種換位思考的角度,站出來幫助廣大求職者選擇一個最合適自己的地方,即“理解你的真本事”、“把力氣花在有用的事上”、“讓興趣驅動每日工時”的鵝廠,會讓每一位年輕人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充分享受工作時間。
生動有趣的畫面與字字珠璣的文案,打破了常見招聘廣告中薪資待遇、崗位需求等內容,流露出騰訊“比你想的更有趣”的品牌理念。同時也讓這樣一座原本應該高門檻、高要求的互聯網大廠看起來更接地氣。相信看完這支招聘廣告的年輕人,會再次刷新對鵝廠“有趣人設”的認知。
簡歷offer走跨時空路線,用人標準直球不設限
一支有趣的招聘廣告,除了在人與職場的擬態環境之間發展劇情,還要充分調動起簡歷、offer與求職者之間的聯系,打通書面與現實世界溝通的結界,讓企業的發展與個人的發展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寶潔:一封老簡歷引發的大型CEO組織關系
如何讓你的簡歷發揮更大的價值?
素有“職業經理人的黃埔軍?!?、“中國CEO搖籃”之稱的寶潔給出了答案。寶潔的這支招聘廣告以老簡歷為主題與意象,將一代代寶潔人從人生的第一張簡歷、到走向事業高峰的過程,呈現在求職者面前。
承載著歷史氣息的寶潔檔案室,溫暖柔和的光線,潔白的簡歷紙,一張張青澀的證件照,構成了寶潔入職簡歷的底色。伴隨著CEO許敏女士的深情敘述,每張鐫刻著成功者寄語的簡歷,仿佛在跟一群正向寶潔伸手的求職者對話。
“讓每一位入職寶潔的新人,都將在自己簡歷的背后寫下對未來寶潔人的祝福”,這個招聘新傳統的建立,完成了寶潔人在品牌精神上的傳承,也讓整個寶潔家族更加具有凝聚力。這樣一種賦予工作情感羈絆式的簡歷,會更加吸引求職者的目光,因為這群年輕人除了渴望得到一份體面的工作,還希望能夠擁有一種“伴我成長”的情感歸屬。
正如短片最后的那句話:“不管你將飛向哪里,先從寶潔起飛”,寶潔從不吝嗇于人才培養的時間成本,因為人才本身就是最好的品牌價值資產。
/麥當勞:我們希望你是——人類
企業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員工?
國際餐飲界巨頭麥當勞,當得了廣告界的創意大王,自然對招聘廣告的駕馭能力也十分輕車熟路,有時甚至比金拱門的薯條還“香”。這支關于“我們招聘誰”的廣告就先以“We don’t hire……”的形式,闡述傳統企業為求職者設置的很多“硬性指標”。而麥當勞則喊出“We hire people”的招聘宣言。
“我們招聘人類”,這簡單的六個字,展現出麥當勞在選人方面的多樣性與包容感。無論姓名、年齡、愛好、國籍、膚色、經驗,都可以加入這個有趣的地方,與不同性格、不同種族的人一起工作。
縱觀麥當勞的奇跡創業史,無論是對于快餐文化的開辟,還是對金拱門logo的在地化設計與變遷,都透露著一種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
一家有歷史底蘊,又能不斷在時代浪潮中推陳出新、兼容并蓄的餐飲企業,自然不會用太多的OKR去經營自己的人才庫。正是這個層面的企業態度,吸引到更多“異類群體”的目光,也會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麥當勞求同存異的品牌文化。
/科大訊飛:手拿來自未來的offer,一起賽博朋克入職
年輕人到底喜歡什么樣的企業?
作為一名科技界的國家隊種子選手,科大訊飛承載了國人發揚自主科技的夢想,也讓更多的年輕一代開始期待與AI攜手同行。而這支招聘廣告,就在實際行動向求職者展示科大訊飛想要與Z世代慢慢拉近距離的心。
“如果AI也有世界杯”,“我要過過過過過的生活”,這些玩梗向的比喻,都在證明科大訊飛想要建立更加年輕化的溝通語境,并強化年輕群體對AI未來化的心智感知力。果敢睿智的女生旁白,搭配上賽博朋克的畫面,求職者不僅能在廣告中了解到,科大訊飛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還能通過熟悉的畫面與文字對這個廠牌與工作內容產生興趣。
“做人工智能是一種什么體驗?”,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不太了解這個企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科大訊飛又給出“用大數據喂娃”的比喻,直觀又風趣地講明了AI技術研究的艱辛與偉大。
在這些年輕化的溝通語言之下,大多數求職者能感受到科大訊飛去嚴肅化的企業形象,以及致力于“將智能語音技術賦能日常生活”的品牌理念,并激發出求職者對于探索未來世界的興趣。因為熱愛與興趣,向來是驅動Z世代選擇企業的標準。
而最最后出現的“為什么加入我們?”,則完成了一支傳統招聘廣告的收尾與升華,在AI+時代,就應該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而這個坐標就是科大訊飛給予每一位年輕人的未來新世界。
在招聘中發力,探索雇主品牌的生存法則
縱觀而言,大多數企業在招聘中都會展現自己與求職者雙向奔赴的概念:企業能夠幫助求職者實現理想抱負、減少職場困境、完成自我提升;求職者也能為企業打響人才培育的金字招牌、幫助企業建立多樣化的人才團隊、實現企業的人群年輕化。這樣一種品牌化的思維模式將幫助到企業樹立品牌形象、傳播企業文化,又能選擇合適的“目標群體”。
然而有了品牌化的思維方式之后,企業廠牌更應該看到的是,在“顧客品牌”與“企業品牌”之下,還存在一種更加具有生存空間的“雇主品牌”。這里的“雇主”,更多表達的是大眾對于企業價值觀與工作環境的滿意度,以及公司能為員工提供的價值。這些都是丈量一個企業綜合能力與形象的標尺。如果能用好這種角色進階與溝通升華的模式,企業就不會被淹沒在校招季的各大廣告牌之中。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