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反思:欲望營銷的邊界在哪里?
原標題:從“滴滴事件”看欲望營銷的邊界在哪里?老苗撕營銷
導讀:
不能抓住人性欲望的營銷是耍流氓,而過度刺激人性欲望是更大的流氓。
好的營銷、好的產品都是直擊人性的。不能抓住眼球、不能引起欲望、不能情感共鳴的營銷是耍流氓。
老苗說“黃賭毒是最強大的市場力量”,周鴻祎說“好產品要滿足人性七宗罪”。
市場從來都不是單純靠投入營銷推廣資源做起來的,而是因為你的產品和營銷擊中了用戶的欲望,點燃了市場的情緒。
一切的市場“能量”都隱藏在人性當中,而這種能量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羅素甚至認為,“欲望是我們存活于這個世界的最主要動因和動力”。大大則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和政府進步的動力所在。
但任何事情都要有邊界,人性不能無限制的縱容。而好的道德、法律、宗教、文化等,都會對人性有一定的良性引導和約束。
佛家講“貪嗔癡”為三毒,天主教講“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淫欲、暴食”是七罪宗,中國傳統文化講“酒色財氣”乃人生四戒。
王安石的“酒色財氣詩”:“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說的是欲望對人對社會的積極促進作用。
而佛印和蘇軾的酒色財氣詩,“酒色財氣四道墻,人人都在里面藏”,“飲酒不醉最為高,見色不迷是英豪”,則分別強調對欲望的堪破和因勢利導。
營銷同樣如此,營銷者試圖影響的是人的消費行為,如果不從人性入手,再好的產品、再大的營銷投入、再美好的創意也是隔靴搔癢,這是一種流氓。
但如果過度縱容,喪失底線,則是更大的流氓。
前段時間,滴滴平臺在三個月內出了兩次命案,滴滴也因此被罵成了篩子。程維和柳青出來道歉,順風車總經理被免職,而后順風車被無限期下線,夜間車暫停,但網友們仍然不領情。
程維柳青字斟句酌的道歉信,沒有贏得多少原諒,反倒被其“豬隊友”同學的“心疼柳青”再次推上輿論風口,有人把“湖畔大學”拿來類比快手上的“天安社”,認為都是“逐利的圈子”而已,這個言論跟“昆山龍哥被反殺案”一起發酵,把滴滴的公關努力直接給拍成了負數。
而滴滴的整改也是爭議一片,停運深夜車被稱為 “罷工威脅”、“不負責任”、“恃寵而驕”。
老苗也不怕被罵,先替滴滴說幾句公道話,然后也說說滴滴真正錯在哪里。爭取兩邊人都得罪光,在沒朋友的路上繼續一騎絕塵。
一、滴滴確實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極大便捷,帶來了更好的服務,帶來了社會效率的提升,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滴滴的一家獨大是市場和資本競爭的結果,目前網約車平臺仍然有很多,但相比而言,滴滴的服務甚至安全措施最好(個人及身邊朋友乘坐體驗,僅代表老苗觀點)。滴滴出事后,身邊不少人改用其它平臺,總體反饋效果還不如滴滴。前幾天,一個朋友用曾經行業第二的XX用車,被要求充值,充了后卻無法下單,退錢退不了,客服不接電話。氣的這哥們大罵騙子公司、垃圾公司。
三、“河南空姐順風車遇害案”后,滴滴的整改非常差強人意。而這次“樂清滴滴案件”之后,我們能夠看到滴滴整改的決心和動作,下線順風車、設置一鍵報警、添加緊急聯系人等,也包括這幾天的暫停深夜服務,這對提高平臺安全性都會有實質性提高。
至于湖畔四期同學的“心疼柳青”,我倒覺得更多是蠢。畢竟柳小姐乃“柳教父之女”,目前中國最大獨角獸公司的總裁,背后還有高盛的光環,他們就是想拍個馬屁,只不過不合時宜的拍在馬蹄子上了,不算什么大奸大惡,并且言論是在相對封閉的同學群里發的,犯不著對這種小丑表演口誅筆伐。
而滴滴該罵的地方在程柳道歉信中也提到了,他們的說法是“缺乏敬畏之心”、“無知自大”、“好勝心蓋過了初心”,“靠著激進的業務策略和資本力量一路狂奔”。
這些道歉說辭都太過宏大了,真正具體的嚴重錯誤有兩處。
1、 無底線使用了欲望營銷。用軟色情的宣傳方法,吸引順風車司機的加入;滴滴刻意打造的順風車“半私密社交空間”,增加了司機產生不良企圖的可能性。
2、 第一次出事后,幾乎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整改,增長思維壓過了安全意識。導致又一個悲劇發生。
總結起來還是價值觀偏離,或者最初的價值觀就錯了。
喬布斯說,跟營銷最有關的是“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決定了企業營銷人性欲望的邊界在哪里。
當然,法律是必須遵守的大前提,雖然人們調侃說“發財的方法都寫在刑法里”。但違法不但危害社會,風險也大,并不劃算。
即便在法律的框架內,欲望營銷還是有這么幾條邊界原則需要遵守。
最重要的原則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我們知道“永不作惡”是谷歌公司的重要價值觀之一,這個價值觀不是寫在墻上和網站首頁上的所謂“企業文化”,而是真正融到谷歌人的骨髓中。
今年初,谷歌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員工請愿,人數多達近4000人,他們認為公司與五角大樓在Maven項目上的合作,違反了谷歌公司“永不作惡”的價值觀,要求立即取消該項目。更激進的員工則直接選擇了離職。
最后,員工的訴求得到了滿足,谷歌決定不再續簽Maven項目了(合同持續到2019年)。
本企業的技術用于國防,在很多人看來是無上榮耀的事情。谷歌員工卻認為,其人工智能為五角大樓服務,存在制造大規模殺戮的可能,從而堅決反對該項目。
這就是價值觀的力量,是谷歌公司令人尊敬的原因,也是他們永保創新和進取精神的動力。
所以,前段時間,谷歌傳聞重返中國市場時,李彥宏在朋友圈說“再贏谷歌一次”,遭到了一邊倒的嘲諷。
除了他本人,估計沒人相信靠著賣廣告的百度真的可以贏下“不作惡”的谷歌。
葉茂中是中國營銷界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也是爭議最大的人物。二十幾年來,從平面媒體時代到電視廣告時代再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一直都在營銷實踐的最前沿。
葉總從來不怕置身沖突之中,他廣受爭議的幾個地方是:
1、廣告“俗”
2、擅長“洗腦”
3、“自我包裝”
4、鼓勵客戶做大投放
5、比較“拽”
但認識葉總近二十年來,反倒發現他的底線很高,比如從沒聽他吐槽客戶,更不會去貶低同行,跟這個圈子里“當面叫爸爸背后罵傻逼”風氣截然不同。再比如,哪怕在公司很小的時候,也不去比稿,不去討好甲方,為專業贏得尊嚴,現在很多專業公司也在效仿。這些是葉茂中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二個原則是影響力越大,邊界限制越多。
拼多多沒上市前,朋友圈里各種拼團、各種分享。就在不遠的年初,拼多多是作為社交電商最優秀的代表、最好的獨角獸企業被業內推崇的。
可就在它上市后不到二十四個小時,黃錚和他的團隊開心還沒來得及張嘴,媒體包括社交媒體的畫風就突然變了,對拼多多上山寨貨的討伐變成了主流。
不是大眾善變,而是大眾認為你已經是個大公司了,你就該承擔更多責任,不能再靠以往“劣質低價”產品獲取流量。
雖然拼多多團隊覺得委屈,覺得自己只是個“三歲的孩子”,但他們已經是一家市值300億美金的納斯達克上市企業,很多優秀企業窮其一生都未做到如此規模。自然要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你。
這一點都不冤,大眾對滴滴的要求一定比其它叫車平臺高,BAT等各路大佬也是如此一路走來,剛剛宣布即將功成身退的馬老師,也曾遭遇過央視曝光“淘寶售假”,“中供鐵軍”欺詐門,遭遇過支付寶校園日記事件。
第三個原則是針對不同場景不同人群,要設置不一樣的邊界。
郭德綱的相聲是從小劇場火爆的,大量的段子里都是“屎尿屁”,“倫理哏兒”,也被姜昆等演員斥之為“三俗”。但在小劇場,觀眾愛聽,覺得過癮,只要不是太過分,被“砸掛”的人,比如“抽煙喝酒燙頭”的于謙先生、以及他的岳父“蒙古海軍司令”們不介意,這就無傷大雅。
但郭德綱也上過春晚,上過各種衛視的節目,如果在那里滿嘴的葷口、“屎尿屁”就不合適。
前段時間的雅加達亞運會是個里程碑,電競成為正式競技項目,標志著電子游戲已經被大眾認可,玩電子游戲不再是墮落、玩物喪志,也是一種競技形式。優秀的電競者也可以身披國旗,為國爭光。
但騰訊的電子游戲產品仍然為大眾所詬病,那是因為在“防止青少年沉迷”上,騰訊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孔子說“發乎情止乎禮”,是在講人性的邊界,又說“哀而不傷,樂而不淫”,是在講度的邊界。
企業是逐利的,資本更是逐利的,但優秀的企業家往往是有情懷的,沒情懷的企業家很難吸引追隨者;而優秀的營銷也是有情懷的,沒有情懷的營銷也難以引起用戶長期的共鳴。
從這個角度講,遵循欲望營銷的邊界,營銷做出情懷,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企業最明智的選擇。
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